由各个对应的同源染色体所组成的二个基因组互相之间称为等基因组。例如,属于林奈氏种的二种生物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如果双亲来的染色体能正规地配对分离,就可认为这二种生物具有相等的基因组。与此相反的是,在减数分裂中完全不能配对,亦即一个二价染色体都不会形成时,这二种生物就称为异基因组或非同源基因组。由于非同源基因组之间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具有非同源基因组的生物之间所产生的杂种在减数分裂时则不会形成 ...
在动物中,某种激素的分泌可为上一级的激素所促进,这种为上一级因子所支配的分泌具有等级的机构,而称为等级控制机构。例如在恒温动物,其细胞的代谢速度依赖于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的浓度,但此激素的分泌则受垂体前叶的甲状腺刺激激素(TSH)的促进。TSH的分泌又受间脑丘脑下部的来源于神经分泌细胞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TRF)的刺激,而TRF的分泌是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进行的,由来 ...
是指分类学上所设立的规定各群相互位置的等级。以种为基本单位,向大分类群和小分类群的两个方面,也就是向上和向下加以规定。分类群的表示大体上规定一定的词尾以便于理解,并且在必需的等级之外,必要时还设立中间等级,在其下面再加设时则冠以亚字(sub-)。而动物分类则限定在上面设立,这时各冠以总字(supra-)。另外有设立补充等级的。在动物分类为brigade,cohort,legion,sectio ...
指社会性昆虫同性中的多型现象,存在着集体生存延续所必需的不同的机能分工。即雌雄的一方(蜂类、蚁类)或双方(白蚁类)分化为生殖等级(re-productives)和非生殖等级。白蚁和部分蚁类,在后者当中更出现专司保卫的兵蚁和一般职蚁的亚等级(subcaste)。等级分化多数是由幼虫期的营养状态而决定的(trophogenic),但也有决定于卵期的(bla-stogenic),特别是推测与遗传基因 ...
例如在海胆卵发生时,其二细胞期所分离的各卵裂球、四细胞期所分离的3个或1个卵裂球,或相反使2个细胞愈合,结果都可发生,虽然因材料大小不同而在体积上有所差异,但形态上却可形成完全的幼体。这样,即是说假如在发生系统中材料有所增减或改组,结果也常能发生形态完全的幼体,则其各点的发展潜势是相等的。但是由于具有整体调节作用,而各点现在所形成的部分则与预定发展的部分不一致。也就是说,整个系统的某一点的预定 ...
蜜蜂和白蚁等社会性昆虫中,进行母蜂(母蚁)、雄蜂(雄蚁)、工蜂(职蚁)等等级分化,各依等级而有不同的职守。与这些等级的分化及维持有关的外激素称为等级信息素,例如蜜蜂的母蜂物质、白蚁的母蚁分化抑制物质(queen inhibitory substance)和刺激分化物质(stimulating substance)等,这些外激素都是初级外激素(primer pheromone)。 ...
是指与某种标准溶液的渗透浓度相等的溶液。在个两等渗液之间假如放置一块理想的半透膜时,内部的水并不移动。可是生物膜并不是完全的半透膜,由于膜的构造或荷电量等原因,对于溶质显示出某种程度的选择透性,另外,由于某种离子的能动输送,而保持着动态的半透性。因此,对于某种细胞显示出的等渗溶液,其细胞内的溶液并不一定是等渗透势液。因此,等渗透势液与等渗液必须区别使用。还有,在比较溶液的渗透浓度时,渗透浓度高 ...
使用电解质引起质壁分离,其最小的质壁分离的临界浓度,必定比非电解质的要低。这是因为电解质解离生成的离子有渗透作用。如非电解质(如蔗糖)和电解质(如氯化钾)的浓度分别为Cn、Ce时,则有非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CnRT和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iCeRT(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的关系。即使两者的浓度不同,但显示出相同的渗透压i=Cn/Ce,这里的i则称为De Vries等渗系数,在物理化学上相当 ...
这是液体的渗透浓度和体外的介质是独立的,并能保持一定的动物。除盲鳗类以外的脊椎动物和淡水产及陆生无脊椎动物都属于等渗性动物。高等脊椎动物的体液浓度,由发达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来进行调节,对渗透压反应敏感,能很好地保持其恒定性。但是随着动物种类的不同,维持等渗透性的外界盐分浓度变化的范围也有差异。从能忍耐宽广范围盐分浓度变化的广盐性动物到只能在狭窄范围内生活的狭盐性动物之间有各种阶段。海产无脊椎动 ...
把细胞(或者生物体)浸于某溶液中,当完全看不到内部水的移动时,这种溶液对于细胞或细胞液来说是等渗压的,此溶液称为等渗液。对于各种生活系统,实际上产生水分平衡的溶液都是等渗液。由于生物膜并不具有理想的半透性,因此,等渗液不一定是等渗透势液(isosmotic solution)。 ...
与对立性状对应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它们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有同样的位置,也就是占有相同的基因座位。对多个对立性状来说存在着与之相应的基因群,即复等位基因。H.J.Muller(1932)曾就因突变而产生的等位基因和原来的正常(野生型)基因之间的关系作了以下的分类:(1)突变基因完全不具有正常基因所有的类型效应(称为无效等位基因am-orph)。在麦粉蛾(Ephestia kuhniella)中,两 ...
在肌肉收缩过程中,加于肌肉的力(荷重)始终保持不变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收缩时,肌肉的截面积在变化,所以张力(单位截面积的力)不是恒定的。对挂有一个任意悬锤的肌肉标本,由于受到刺激而产生单收缩或强直收缩虽可称为等张收缩,但实际上,由于悬锤和杠杆的惯性,并不完全是等张的。因此严格来说,必须尽量减少迅速被拉上的悬锤的惯性作用。等张收缩的过程可用肌肉缩短曲线来记录。在体内自然的肌肉活动中仅偶然地进行等 ...
是哺乳类的耳小骨之一,被镫骨动脉所穿过,因为呈马镫状而有此名。在镫骨的底部紧贴内耳的前庭窗,在其对侧以镫骨小头与砧骨之间形成砧镫关节(incudostapedial articulation)。另外在小头上从鼓室壁起始的镫骨肌终止于此。镫骨与蜴形类的耳柱骨(columella auris)相同,来源于鱼类的舌颚骨。 ...
先天性的或获得性的(白血病等)一部分或全部类型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低于正常人的状态。在很多情况下也将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称为本症。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可因缺少IgG、IgA、IgM中的一种、两种或全部型别的球蛋白而有多种病型。这就暗示了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是由不同遗传基因支配的。 ...
为异形叶的一种。是指幼苗形成初期(即近茎基部的地方)所生的叶子,是以茎上位置所规定的概念,为高出叶的反义词。形态各式各样。在单子叶类(芦竹、芋)和草本双子叶类(茄科、玄参科),在种子萌发时,近地面的叶子多少可见到叶片生长受到抑制,在显著情况下则变成鳞片叶。再者,低出叶也常有成为鳞茎化(百合、酢浆草)或者根茎化的实例。
低等生物的性激素一词是由J.R.Raper(1952)提出的。是指生物体某一部分中形成并通过扩散扩展到本身别的部位或其他个体的特定的性反应诱导物质。这类性激素,至1972年已报道在51种菌类和藻类中有91个种。但其中进行更详尽分析的并不多,除真菌类毛霉属(Mucor)的trisporic酸、绵霉属(Ac-hlya)的精器形成诱素(antheridiol)、异水霉属(Allomyces)的雌诱素 ...
是指在河岸和湖岸附近的低地地下水位在1米左右比较湿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草原。在日本低地草原的代表植物为芦荻,另有芦苇、黄唐松草、地榆等,作为特征种(character species)的则有樱草、大戟水甘草等。芦苇在地下水位高的时候,因竞争者减少的趋向,芦苇则有增加的趋势。由于水的增加而一次水浸自然被扰乱,在由此所产生的裸地上,一年生植物可很快地侵入。若地下水位持续增高时,则低地草原向湿地草原和 ...
为血清蛋白的一种。缩写为LDL。亦称为β脂蛋白。在血清中含量约300mg/dl,胆固醇约占50%,B蛋白为20%。是动脉硬化的促进因子。 ...
为高能磷酸化合物以外的有机分子的磷酸键的统称。从化学而言,糖等是醇羟基的磷酸酯键。水解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在2—5千卡/摩尔(例如1-磷酸葡萄糖为5.0千卡/摩尔,6-磷酸葡萄糖为3.3千卡/摩尔)。因为生成比较容易,所以在代谢中磷酸首先以低能形式被结合。其次,在分子氧化过程中的高能化的例子可在糖酵解等反应途径中见到。在能量代谢上是重要的。 ...
在湖沼或河边等地下水位非常高的水湿地方形成的平坦沼泽。其组成种是以芦苇、菅茅类为优势种,所以又称为芦苇-菅茅沼泽。地下水上升所供给的无机盐类(特别是碱性盐类),其所解离出的离子为腐殖质吸附饱和以致形成中性泥炭,但不生长水藓。以这点和养料丰富而与高位泥炭沼泽相区别。在日本关东、中部地方以南的平原有小面积的零散分布。在高地或高纬度寒冷气候条件下,随着泥炭的堆积脱离地下水的影响,可很快地向高位泥炭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