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数据库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短眼柄幼虫calyptopis

  为燐虾类(Euphausiacea)的溞状幼虫。背甲宽,并向背前方延伸,复眼从背面被覆盖。颚足只有一对,腹肢仅出现最后一对,第二对触角明显地分为内、外二支。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短肢畸形micromelia

  脊椎动物中所出现的四肢特短的畸型。尤其是长骨发生异常,除遗传之外,也可由人工对鸡胚作胰岛素注射和维生素B2、生物素不足等所引起。人也可由于thalidomide而出现同样的畸形,严重时可以形成好象四肢末端直接生在躯干上似的那样形状,称海豹肢畸形(phocomelia)。偶而也可见到四肢缺少的无肢(amelia)类型,这是特殊情况。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短枝 short shoot

  因不进行节间生长而叶在短茎上紧密着生的枝条。相反,节间伸长而叶在茎上分散着生的普通枝条称为长枝。裸子植物在同一株上同时具有长枝和短枝的种类并不少。银杏(Ginkgo biloba)、日本落叶松(Larix leptolepis)或双子叶植物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的短枝仅仅是茎缩短而叶丛生,但松属中一般可见到2—5针叶是长枝上腋生分枝的新轴发生的,它是明显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断段化(染色体的) fracture, rhexis

  染色体被断裂成几个部分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自然进化和发生过程(蛔虫体细胞系统的混合染色体)中可以出现,此外在射线、化学药品、高温、离心力等的作用下也可以发生。这样所产生的断片称为染色体断片。根据X射线照射实验的结果发现,发生断片化的位置在染色体上几乎是平均分布的,但是在着丝粒附近或异染色质处的断裂发生频率却稍高;另外无论两个染色单体作为一个单位或一个染色单体作为一个单位都可发生断片化,前者称为染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断裂愈合模型 breakag-reunion model

  是说明遗传重组的分子机制方面的最有说服力的模型。它的原型来自 F.A.Janssens(1909)的交叉型学说。配对的双亲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断裂,如果染色单体互相发生交换并愈合,就会产生重组体。按照这个模型,在DNA水平上也是一样,重组体DNA就是由直接来自双亲的分子依上述情况组合起来的。到60年代,M.Meselson等人所作的λ噬菌体的实验和富沢纯一等人用T4噬菌体所作的实验都验证了这一点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断乳(离乳)weaning, ablactation

  哺乳类动物的新生仔初期接受母兽的哺乳而发育,但经过一个阶段就不再吸乳,而摄取其他的营养(家畜为一般的饲料),此称为断乳。断乳表示幼仔的消化管机能的增强,但这大多是缓慢发生,幼仔逐渐对母乳不感兴趣,同时母亲的泌乳机能也降低,而至完全断乳。牛的哺乳期约4个月,猪约60天,在饲养方面对家畜应尽量早日强行断乳(断乳)。各在40—50日龄及15—20日龄减少母乳的供给,改换人工乳。断乳不仅有利于幼畜的发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堆积(核酸碱基的) stacking

  由于DNA和RNA在形成螺旋结构时,所有碱基与螺旋轴成垂直方向而突出,所以相互重叠而出现叠积层,此叠积层称为堆积。由于上下相邻,所以堆积的碱基之间,有分散力的作用;同时又由于产生疏水键,所以螺旋结构显著地被趋向于稳定化。核酸的螺旋结构有A型、B型和C型,根据各种型的不同,而相应地产生不同的堆积形态。堆积出现时,在260纳米附近吸光度减少。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对氨基苯甲酸 para-aminobenzoic acid,p-aminobenzoic acid

  通常缩写为PABA,是维生素B的复合物之一。PABA缺乏时,可引起老鼠的体毛褪色,所以有时称为抗灰毛因子(anti-grey hair factor)。同时由于它的缺乏,也会造成雏鸡发育不良。另外也是微生物发育的重要因子,所谓维生素H′(vitamin H′)就是从酵母中分离出来的。作为定量法,常使用链孢霉(Neurospora crassa)的微生物法。是链球菌(Streptococeus)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对比 contrast,correlation

  〔1〕亦称反差。在同一种感觉中,两个在质或量(强度)上有差别的同一种感觉,在空间中邻接时或时间上相继出现时,会更强地感到两者的差异的现象,即某种感觉的质或强度,由于先行或邻接感觉的影响而被感到与后者的差异增大。感觉在空间上相邻并同时出现时相互影响的情况称为同时性对比(si-multaneous contrast),先行感觉对后续感觉影响的情况称为继时性对比(successive contras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对比染色 counter staining

亦称对照染色。对作为目标的细胞和组织构造,通过细胞化学或组织化学的反应进行染色之后,为了使其性状、部位更明确,对其它部分用另外的色素进行染色,称为对比染色。如苏木素染色中配以伊红染色,蕃红染色中配以快绿染色,在细胞化学、组织化学染色之后的苏木素染色,富尔根反应后的橙黄G染色,革兰氏染色中配用俾士麦褐染色等等。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对侧性contralateral

  亦译为它侧性。指左右对称的动物体在其受外界作用侧的相对侧出现的现象或反应的一种形容词。常用于神经生理学,是同侧性的反义词。例如对脊椎动物后肢皮肤给以伤害性刺激,则首先可引起该肢同侧的屈肌反射,当刺激强度增高时,反射便可扩展到对侧,而并发对侧屈肌反射,于是就成为双侧反射。如果正当一侧肢体肌肉反射性屈曲时,刺激对侧的同名肌,则前者的屈肌活动就被抑制,而转变为对侧交叉伸肌反射。脊髓反射左右体侧间交叉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对唱antiphonal song

  动物在配偶或维持配偶关系时,配偶间由所进行的鸣叫仪式、配偶间在旋律、歌型等方面和谐地相互唱合。很多鸟类具有此现象,在一夫一妻制的哺乳类动物(例如合趾猿及某种齿类等)中也可见到这种现象。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对称 symmetry

  一般指图形和形态被点、线或平面区分为相等的部分而言。在生物形态上主要的对称分为下列各种:(1)辐射对称:与身体主轴成直角且互为等角的几个轴(辐射轴)均相等,如果通过辐射轴把含有主轴的身体切开时,则常可把身体分为显镜像关系的两个部分。例如海星可见有五个辐射轴。另外在高等植物的茎和花等,也常具有辐射对称的结构;(2)双辐射对称:只有两个辐射轴,彼此互成直角,形式上可以把它看成是从辐射对称向左右对称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对称幼虫dipleurula

  亦称双面子。系海克尔(E.Haeckel)假想虚构的幼虫型,以此作为棘皮动物的长腕幼虫、耳状幼虫、羽腕幼虫等左右对称型幼虫的基本类型。体制左右对称,长椭圆形,腹侧略弯曲,前端有口,后端具肛门,消化管两侧具3对由消化管分离出的体腔囊。第一对前口体腔囊藉细管与第二对相通,其中右侧的体腔囊以后退化,左侧的向背方延伸,开口于体壁,形成筛板等。第二对右侧的囊以后亦退化,左侧的构成水管系。第三对独立于第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对光反应light reaction

  虽然一般也指生物对光的反应和运动反应,但特殊的是指在低等动物中看到的对光的差分反应,即与阴影反应相反,是以照度增加为诱发刺激的反应。通过神经光感觉和皮肤光感觉等低分化的光感觉也能诱发以及与处于明暗视阶段视觉相联系的非定位性反应诸点,与阴影反应是相同的,也有两种反应并存的情况,如蚯蚓、玻璃海鞘的身体收缩反应,沙海螂的水管收缩反应。作为反应的生态学意义,可举出使身体不致于过多地暴露于光中的一些情况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对抗法 resistance method

  是分析动物行为动因的一种方法。以相颉颃平衡的阴性(抑制性)作用强度来推测某阳性趋向强度,或反之可推测某阴性趋向的强度。例如研究低等动物的趋性时,将方向相反的趋光性组合在一起;或者研究白鼠等行为时,应用一种装置,使动物超过电格子的阴性刺激而对食物的阳性刺激起反应。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对-氯汞基苯甲酸盐p-chloromercuribenzoate

  缩写为pCMB或PCMB。是对以SH基为活性中心的酶的抑制剂,抑制的机制是:  R-SH CIHgC6H4COOH  →R-S-HgC6H4COOH+HCl  这种抑制可因加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等含有的SH化合物而恢复。这一点即使是同-SH试剂与碘醋酸及N-乙基顺丁烯二酰胺是不同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对生(叶序) Opposite phyllotaxis

  为叶序形式之一。指每个节上着生两片叶的叶序。各以180°开度位于同节的每两叶与相邻节的相互直交者称为交互对生(decussate),是对生叶序中最常见的〔绣球花(Hydrangea macrophylla)、龙胆(Gentiana scabra)的同化叶〕,在前节的叶垂直上方完全重叠连续排列的称为二列对生(disti-chous opposite),已知有些植物的先出叶和次节叶间就是这样排列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对数期 logarithmic phase

  指细胞群中的细胞数的对数与时间对应而呈直线增加的时期。通常该时期的细胞群代谢活性维持于稳定状态,以一定的细胞周期反复进行分裂。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对叶法 opposite leaf method

  是利用对生叶进行植物病毒的生物定量法。因为具有对生叶的植物,其对称叶片对于病毒的感染性几乎是相同的,把发生局部病斑的病毒与寄主构成一定的组合(例如烟草花叶病毒与菜豆、黄瓜花叶病毒与豇豆),如果在对生叶的一个叶上接种标准浓度的病毒,而在另一个叶上接种未知浓度的病毒时,从发生的病斑数就能对该试验病毒的浓度进行定量比较。其原理与半叶法类似。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