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数据库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河鲀毒fugu toxin

  主要是指河鲀的卵巢和肝脏中所含的毒素,尤其是供食用的河鲀,毒性更烈。圆鲀、扁背鲀等几乎没有毒性。虽认为在皮肤,肠等里面也存在着毒性,但血液几乎无毒,毒性的有效成分是河豚毒素(tetro-dotoxin)其结构式如图所示,游离碱难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与酸形成盐时,就成为水溶性。水溶液在微酸性下稳定,在碱性中不稳定。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0.6—8.5微克/公斤体重。  河豚中毒的致死是由于呼吸麻痹引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核 nucleus

  又称细胞核。指被核膜包围着的结构,除了细菌和蓝藻(原核生物)的细胞之外,从原生动物、真菌直到高等生物,在所有真核生物的细胞内,都有这种结构存在。在原核生物中,作为与核相对应的结构,是没有核膜围着的,主要由DNA纤维所组成的结构,这种结构称为类核结构或类核体。真核细胞的核早在十八世纪已在鱼类的红血球、卵巢、上皮细胞中观察到,并有所记载,但是,R.Brown于1831年才指出了它的重要性,并命名为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核磁共振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将具有核自旋的物质放入磁场,则自旋的能级分裂。如果外加具有与该能级差相等的具有一定振动频率的电磁波,则发生能级间的跃迁,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缩写为NMR。1H、2H、13C、14N、17O,23Na、31P和35Cl等均具有自旋的核。产生NMR的条件因核的种类不同而异,例如对质子来说,电磁波的频率为100MHz时,磁场强度为23487高斯。分子和原子因有电子的影响,核共振磁场强度有少许变化,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核蛋白质nucleoprotein

  为核酸与蛋白质结合的复合蛋白质的总称。根据核酸的种类大致分为结合于DNA的脱氧核糖核蛋白质(DNP)和结合于RNA的核糖核蛋合质(RNP)。具有代表性的,前者如核精蛋白和核组蛋白,后者如核糖体。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核多角体病毒群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es

  为昆虫病毒的一群。病毒体(virion)为长250—350毫微米、宽40—60毫微米的杆状物,具有由内膜与外膜构成的包膜(enveloPe)。核酸为DNA。通常,多数病毒粒子被包埋在多角体中。在血球气管的被膜、脂肪组织、真皮等细胞核中进行增殖,在核内形成多角体。随着感染的进展,多角体在体液中游离,体液则变成脓汁状。野外的昆虫,有时爬到树木的顶端,在树上以垂挂状态而死亡,因而也称为“梢头病”。此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核苷nucleoside

  一般把以N-糖苷键结合的碱基和糖称为核苷。糖为D-核糖的是核糖核苷,其中含有嘌呤碱基的称为嘌呤核糖核苷,可通过RNA的分解获得。有腺苷、鸟苷、次黄苷等。在含嘧啶碱基的嘧啶核苷中有胞苷、尿苷。糖为D-2′-脱氧核糖的称为脱氧核糖核苷,稳定性不如核糖核苷,可被脱氧核糖核苷酶水解。作为DNA和RNA的成分是以所含有的核苷名称来表示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核分裂 nuclear division,karyokinesis,mitosis

  指细胞核的分裂。细胞分裂通常是核先分裂,然后以细胞质分裂而告完成。karyokinesis(希腊语karion=核,kinesis=运动)一词为W.Schleicher(1878年)所创造,目前欧洲仍经常使用。核分裂可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但无丝分裂多为极特殊的病态现象和退化现象,所以习惯上多将mitosis(有丝分裂)作为核分裂的同义词来使用。核分裂有体细胞核分裂(somatic nucl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核苷激酶nucleoside kinase

  催化核苷的ATP的磷酸化酶的总称。是核苷酸合成的补救途径的一部分。一般来讲,底物核苷的碱基和糖二部分都具有特异性(如胸腺核苷激酶,鸟嘌呤核苷激酶)。存在于多种细菌、培养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和胸腺、再生肝、肿瘤等增生组织中。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核苷酶nucleosidase

  将核苷的糖苷键水解为糖和碱基的酶的总称。可从马铃薯、酵母和细菌等提取。底物特异性因材料而异,已发现有作用于嘌呤核苷的酶、作用于尿嘧啶核苷的酶(尿嘧啶核苷酶),以及作用于嘌呤核苷和尿嘧啶核苷两者的酶。不分解脱氧核苷。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核苷磷酸化酶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

  以次黄苷 磷酸次黄嘌呤 核糖-1-磷酸的方式,参与将核苷加磷酸分解成五碳糖磷酸反应的酶之总称。已知有几种对底物的特异性不同,如嘌呤核苷磷酸化酶(EC2.4.2.1)对鸟苷、脱氧鸟苷、次黄苷、脱氧次黄苷具有作用,它存在于脾、肺、肝、心肌、红血球、酵母中,小肠和血液中也有少量存在。另外已知嘧啶核苷磷酸化酶是对尿苷和胸腺苷分别具有特异性的酶。推测主要是分解核苷或具有供给合成其它核苷所需的核糖磷酸的作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NAD核苷酶 NAD nucleosidase

  系催化水解NAD 的烟酰胺和核糖的糖苷键的酶,可生成烟酰胺和ADP核糖,EC3.2.2.5。存在于动物的脑、脾脏、链孢霉、细菌的这种酶亦作用于NADP 和脱氨NAD ,存在于红血球的酶仅作用于NAD ,此酶可被烟酰胺抑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核苷酸nucleotide

  核苷的糖部分形成磷酸酯时,称为核苷酸。核酸是嘧啶和嘌呤碱基核苷酸的多聚体,天然核苷酸除作为核酸合成的前体物质、磷酸供体和变构效应因子而游离存在外,多成为各种辅酶或辅酶的组成成分。糖部分为D-核糖者为核糖核苷酸,可由RNA水解获得。糖部分为D-2′-脱氧核糖者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可由DNA水解获得。加酸水解时易于分离出嘌呤碱基,而不易分离出嘧啶碱基。作为水解RNA所得到的核苷酸,根据多核苷酸水解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核苷酸焦磷酸酶nucleotide pyrophosphatase

  EC3.6.1.9。为催化切断NAD ,NADP ,FAD,ATP,ADP,硫胺素二磷酸等的核苷酸焦磷酸键反应的酶。对无机焦磷酸和磷酸单酯无作用。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核苷酸酶nucleotidase

  水解核苷酸的糖和磷酸间的键而生成无机磷酸和核苷的特异的磷酸酯酶。5′-核苷酸酶(EC3.1.3.5)可作用于腺苷(次黄苷)-5′-磷酸,而对3′-磷酸则无作用。含于前列腺、精液、脑、网膜、蛇毒、马铃薯、酵母和大肠杆菌中。除大肠杆菌的胞周腔(periplasmic space)中存在这种酶可作为典型例子以外,在高等动物细胞中,通常也是与膜结构相结合而存在。3′-核苷酸酶(EC3.1.3.6)可以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核冠nuclear cap

  壶菌类厚膜子囊菌等的游动孢子或运动性配子中核旁的鞍状小体。它由双层膜组成,内部含有大量的核蛋白体。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核固缩pycnosis

  细胞死亡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变性,即核萎缩后,其内部的细微结构消失,以及嗜碱性升高的现象。可由X射线、高温、脱水、麻醉药(水合氯醛)、致癌物质(苯并芘、芥子气)等引起。继核固缩之后,常出现核溶解和核破坏。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核果 stone fruit

  肉果的一种。指中心有一个硬核的果实。樱、梅(Prunus mume)、桃、胡桃等的果实均属此例。外果皮薄,中果皮多肉,细胞液丰富,可供食用,但内果皮是由坚硬的石细胞构成,称为核,其中有一个种子。此外,核果中其特别小的称为小核果,悬钩子属(Rubus)的果实为小核果的聚合体。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核黄素riboflavin

  C17H20O6N4,为维生素B复合物中的耐热性生长促进因子,也就是具有维生素B2作用的物质,也曾称为乳黄素(lactoflavin)。和维生素G为同一物质。它的溶液在260、375、450毫微米处有吸收带,发黄绿色荧光。如果被亚硫酸氢盐等还原,咯嗪核的氮接受2原子氢,变成无色核黄素,在空气中能自动氧化回复成黄素。氧化还原电位E0=-0.185v(pH=7)。如在碱性介质中用光照射,可被切掉侧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核精蛋白nucleoprotamine

  核蛋白的一种。是DNA和强碱性蛋白质鱼精蛋白以离子键结合而成。为某种鱼类和鸟类成熟精子核的主要成分。难溶于水。在1摩耳以上的氯化钠溶液中解离成两种成分,当氯化钠浓度降低到0.14摩耳时,可复结合成白色的絮状沉淀。鲱、鲑和鳟的核精蛋白是由60—70%的核酸和30—40%的鱼精蛋白组成。核酸的磷酸基和鱼精蛋白的精氨基残基的当量比约为1∶1。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核孔 nuclear pore

  有核膜孔、细孔(pore)、或环纹(annulus)等各种叫法。是位于真核生物核膜上的许多直径为70—150毫微米的圆形的特殊构造。在核孔的正中有一个电子密度的高的颗粒,其周围被电子密度低的薄膜包围着,而在薄膜的周围还有八个电子密度的高的颗粒。在核膜表面上的核孔的密度,以及核孔的内径和外径,可因生物的种类和细胞的时期不同而异。通常核孔的密度与核的活性有关,凡核的合成活动越高,则核孔的密度也越大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