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减数分裂双线期到第一次分裂中期可看到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这时在四条染色单体之间可以见到有彼此进行交换的部位。交换部位显示X字型。此X字型部位(图中箭头↓部分)称为交叉。由于在四条染色单体中只有二条染色单体彼此联会,因之在相邻两个交叉点间形成了环。有人认为,交叉是遗传学的交换结果,这就是交叉型学说。 ...
藻红素 phycoerythrin 存在于藻类〔红藻、蓝藻、隐(甲)藻〕的红色色素蛋白,开环的四吡咯藻红素作为色素部分与蛋白质共价键结合。和藻红素一起,有的还含一部分藻尿胆素。吸收光谱通常在278,307,498,540,568毫微米附近,但因材料不同,有时差别相当大。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及别藻蓝蛋白,一起总称为胆素蛋白质(biliprotein)或藻胆蛋白(phycobiliprotein), ...
藻胆素 phycobilin 藻类色素蛋白质——胆蛋白(biliprotein)或藻胆色素蛋白质的色素部分。具有开环的四吡咯结构,已知有藻蓝素(phycocyanobilin)、藻红素(ph-ycoerythrin)和藻尿胆色素(phycourobilin)三种。这些色素与光敏色素(phytocrome)的色素部分具有非常相似的结构。 ...
通常指左右对称的动物,当身体一侧受刺激后,在对侧的效应器上出现反应的反射。对蛇、鳗等动物的尾部刺激所出现的屈曲反应就是一例。具有四肢的脊椎动物的屈肌反射通常是同侧性的,通过反射范围的扩大,才出现交叉反射,但与此相反,而伸肌反射原来就是交叉反射。无脊椎动物的同向屈曲反射,可以体壁肌的自身感受反射出现的交叉性来解释。(
藻胆〔蛋白〕体 phycobilisome 在蓝藻和红藻中,其藻胆色素蛋白在活体内以蛋白颗粒状态存在,规则地排列在类囊体的外面,其所捕获的光能可以传给与类囊体膜内的蛋白结合的叶绿素a。此藻胆色素蛋白的聚合体,称为藻胆蛋白体。这是E.Gantt和S.F.Conti(1966)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紫球藻时发现的。是藻胆色素蛋白六聚体10至30个聚到一起而成的蛋白颗粒,别藻蓝蛋白六聚体六个单位形成核心,再呈 ...
藻胆蛋白 phycobiliprotein 为含有藻胆素(Phycobilin)的蛋白质,指藻红素(phycoerythrin)和藻蓝蛋白(phycocya-nin)。 ...
对某些蛋白质的抗体可以反应的其他不同结构的蛋白质。突变型生成的酶虽无与野生型的酶不同的酶活性,但从免疫学角度来看,类似野生型的酶是很多的。这种由突变型生成的蛋白质称为交叉反应物质,缩写为CRM。此时CRM作为抗原可看做与野生型酶是同样的蛋白质。将生成CRM的突变型称为CRM阳性(写成CRM ),不生成CRM的突变型称为CRM阴性(CRM-)。对CRM的检验,通常是将野生型的酶注射于兔体,来形成对这 ...
溞状幼体 zoea 系高等甲壳类,主要是十足目继前水蚤幼虫之幼体。在形成有柄眼后,于背甲(头胸甲)的前方中央生出喙状突起。头胸部附肢共计3+5对,腹肢前方的5对刚萌出,第六对在此之前已接近完成,继而构成尾叉和尾扇(tail-fan)。一般认为,蟹在溞状幼体期孵化,但此时已常可发现后方胸肢的痕迹,故应以在后水蚤幼虫期孵化为正确。除具前端的喙状突起(前刺frontal spine)外,还具有背部突起( ...
染色体组或特定染色体上形成的交叉数的平均值,称交叉频率。交叉频率与染色体长度大致成比例,而部分交叉说意味着在四条染色单体中只有二条发生交换,以一个交叉的染色体区段即能推算其50%的交换率。因此,交叉频率为1的染色体区段在连锁图上便相当于50个单位的距离。在一种樱草中,有很符合这些细胞学和遗传学事实的例子,可以作为部分交叉说的一个有力证据。除了温度等因素会导致交叉频率发生变动之外,分裂时期也不无 ...
早中期 prometaphase 亦称中期分裂期(metakinesis)。是紧接有丝分裂前期后的一个时期。随着前期的进展细胞核稍有收缩,在前期结束时变成炸面圈形状的核仁在这个时期完全消失了(因生物的种类不同,亦有核仁残留的),核仁物质分散在整个核内。接着核向外分泌透明带,分布于核周围,其后核膜的次级结构被破坏,由核与透明带形成纺缍体。仅在两极部分出现的透明带时,这个部分特别称之为极帽。这时,具染 ...
早现遗传 antedating 迟发性的遗传疾病在每代表现时,越是年轻的世代,发病越早,且症状越重,这种倾向称为早现遗传。收集许多家谱进行观察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但往往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在资料收集的方法上有偏差的缘故。同一种疾病在发病年龄和症状轻重方面也有变化,发病愈早愈容易变成重症,症状愈重则愈客易引起医生注意。如果患者幼年就患重症,这样的患者就不可能与别人结婚。所以后代患者多系轻症患者。而年 ...
脊椎动物中所见到的脊髓反射之一。对来自四肢的传入刺激,以相反侧肢体的伸展反应出来,称为交叉反射。具有姿势反射的意义。根据对去脑猫的大腿四头肌对反对侧大腿神经刺激产生反应时的测定,得到约50毫秒(msec)这样比较长的反射时间。另外,同侧性的伸肌反射,只在去脑的犬当其足心受轻压刺激时等特殊情况下才产生,此称为直接伸肌反射(direct extensor reflex)。 ...
早熟性 precocity 在鸟类学上,指对离巢性的雏鸟从其发育、成长状态来看是早熟的(Sundwall,1936)。是晚熟性的对应词。 ...
主张细胞学上看到的交叉是遗传学上交换的结果的一种学说。交叉型学说最初由F.A.Janssens(1909)所提出。据谓它对T.H.摩尔根染色体图的制作给以很大的影响。以后O.D.Darlington又据此发展为所谓新交叉型学说(neo-chiasmatype the-ory)。 ...
早熟 precocity,prematurity 比正常(或平均)提前出现性成熟期,亦即青春期提前到来。改变日照时或给予激素,能引起实验性的早熟;此外,在人,有遗传性早熟或因内分泌疾病而早熟的,此外也受地理、生活方式等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身体的大小(生长)与性成熟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是依赖于对各内分泌器官及其它内外因素的相互关系。 ...
早期基因 early gene 在病毒增殖过程的黑暗期的初期,到病毒核酸开始复制这一期间的已表现信息的病毒基因称作早期基因。早期基因包括与病毒核酸复制有关的基因。早期基因中的某些基因能够应用寄主细胞所具有的结构将它的信息转录成RNA,但另一些基因如没有这一部分早期基因形成的产物,就不能转录。这样在早期基因中信息表达也是依次进行的。特别是在病毒感染后,由寄主的酶直接转录的基因称为前早期基因(very ...
指母亲性状传给雄性子代,父亲性状传给雌性子代的现象。在性别决定为雄异配型的种属中(即XY型或XO型)。具有隐性纯合的伴性基因的母体与正常父体交配时,F1即显示交叉遗传现象。相反,在雌异配型的种属中,交叉遗传只发生母体正常、父体具有隐性纯合伴性基因的杂交组合中。一般来说,Y染色体上或W染色体上,大部分为不活性区段,因而不具有与X和Z染色体上基因相对应的等位基因。摩尔根(1911)在红眼果蝇与朱砂 ...
早感受器电位 early receptor potential 用很强的闪光照射视网膜时,在光感受器(视细胞)发生的电位,略称ERP。在细胞外引导时先于视网膜电图a波出现,几乎没有潜伏期。其振幅与光强成比例〔即不服从韦伯-费克纳(Weber-Fechn-er)法则〕,即使在0℃以下的低温或在视网膜用组织学方法固定后也可以观察到,因此具有极特异的性质。其发生机制并不是由于细胞膜的离子透性的变化,而被 ...
当一个生物群落与邻近的其他生物群落在地区上无明确的分界时,它的过渡部分称为交错群落。一般说来,交错群落是比较多的,特别是在生物群系的交界部分尤其显著。例如从海岸到内陆,从亚高山带到高山带,环境条件急剧变化时,交错群落范围变狭。交错群落生物种类一般均比较丰富,特有的变异型也比较多。有的交错群落具有很高的种群密度,动物活动频繁,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果。当一个群侵入另个群时,交错群落将随着时间而移动。
同寄主鉴定、寄主鉴别。指对许多化学物质、真菌、细菌、植物病毒的种类和系统进行测定时,而用于鉴定标准的植物。即在植物病毒检验上,而被用作因接种不同的病毒而显有特殊病征的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