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球菌(n. gonorrhoeae)为严格的人体寄生菌,常存在于急性尿道炎与阴道炎的脓性分泌物的白细胞中,形态染色类似于脑膜炎球菌。本菌培养要求高,一般不易培养,需在培养基中加入腹水或血液。抵抗力弱,不耐干燥和寒冷,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对磺胺、青霉素较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淋球病的致病机理复杂,其毒力与菌毛、荚膜、脂多糖和外膜蛋白的某些成份有关。淋球菌产生的lga1 蛋白酶能裂解人lga1 因此也 ...
肺炎球菌(pneumococcus),链球菌属,学名为肺炎链球菌(streppneumoniae)。常寄居于正常人的鼻咽腔中。仅少数有致病力,是细菌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矛头状,成双排列,又名肺炎双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在咳痰或脓汗中,有单个存在,成双或短链状排列,在液体培养基因常呈短链。在机体内形成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兼性厌氧,营养要求高。在含有血液或血清的培养基 ...
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 virus type 6hhv-6)是1986年从淋巴增殖异常患者及爱滋病病人外周血单细胞首先分离到一种具有疱疹病毒形态和嗜淋巴细胞的新病毒,它志疱疹病毒科其他5个型病毒的抗原性和酶切图谱不同,故名hhv-6。人类感染hhv-6十分普遍,但多为隐性感染。免疫荧光试验可在60~80%儿童及成人血清中查到hhv-6抗体。hhv-6是婴儿急疹(玫瑰疹)的病原, ...
人类疱疹病毒7型(human herpes virus typs 7hhv-7)是断hhv-6之后于1970年从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离的新型人类疱疹病毒,在体外对cd4 淋巴细胞具有亲和性,可以在pna刺激的人脐带血淋巴细胞中增殖。hhv-7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疱疹病毒,在75%健康人唾液中检出。从婴儿急性,慢性疲劳综合征和肾移植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都分离出hhv-7。其细胞病变特点,分离培养 ...
乳头瘤病毒属于乳多空病毒科(papovaviridae)的乳头瘤病毒属,它包括多种动物的乳头瘤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HPV能引起人类皮肤和粘膜的多种良性乳头状瘤或疣,某些型别感染还具潜在的致癌性。HPV是一种小的DNA病毒,直径45~55nm,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含72个壳微粒,没有囊膜,完整的病毒颗粒在氯化铯中浮密度为1.34g/ml,在 ...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两种不同的病症。在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而潜伏体内的病毒受到某些刺激后复发引起起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本病毒基本性状与hsv相似。只有一个血清型,一般动物和鸡胚对VZV不敏感,在人或猴纤椎母细胞中增殖,并缓慢产生细胞病变,形成多核巨细胞,受感染细胞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水痘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经呼 ...
柯萨奇病毒对乳鼠的敏感性很高,根据它们感染乳鼠产生的病灶,柯萨奇病毒可以分为a、b两组。a组有23型病毒,b组有6型病毒。通过型特异性抗原,经中和试验。elisa方法等可以对各型进行鉴定。所有的b组及a组的第9型有共同的组特异性抗原,在b组内病毒之间有交叉反应,但是a组病毒没有共同的组特异性抗原。a组某些型别的型特异性抗原可在37℃引起人类o型红细胞凝集反应。 ...
埃可病毒最早在脊髓灰质炎流行期间从人的粪便中分离,当时不知与人类何种病毒相关,故称为人类肠道致细胞病变孤儿病毒。目前共有31个血清型。各型的差异在于其衣壳上的特异性抗原,这可以用中和试验加以区别。埃可病毒没有属特异抗原,但有异型交叉反应。在埃可病毒31个型中,有12个型具有凝集人类o型红细胞的能力,血凝素是毒粒的主要部分。 ...
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单细胞型微生物。在生物学上的位置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它与细菌的相似之处是:具有与细菌相似的细胞壁,内含脂多糖和胞壁酸,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无定型核(属原核型细胞),对抗生素敏感;与原虫的相似之处有:体态柔软,胞壁与胞膜之间绕有弹性轴丝,借助它的屈曲和收缩能活泼运动,易被胆汁或胆盐溶解。在分类学上由于更接近于细菌而归属在细菌的范畴。螺旋体广泛分布在自然界 ...
人类轮状病毒(rotavirus)归类于呼肠孤病毒科 (reoviridae) 轮状病毒属,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全世界因急性胃肠炎而住院的儿童中,有40~50%为轮状病毒所引起。病毒体呈圆球形,有双层衣壳,每层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内衣壳的壳微粒沿着病毒体边缘呈放射状排列,形同车轮辐条。完整病毒大小约70~75nm,无外衣壳的粗糙型颗粒为50~60nm。具双层衣壳的病毒体有传染性。病毒体的核心为 ...
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简称钩体,种类很多,可分为致病性钩体及非致病性钩体两大类。致病性钩体能引起人及动物的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在世界各地都广泛流行的一种人畜共患者。菌体纤细,长短不一,一般为6~20um宽0.1~0.2um,具有细密而规则的螺旋,菌体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常为“c”、“s”等形状。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钩体象一串发亮的微细珠粒,运动活泼,可曲屈,前后移动或围绕长轴 ...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分裂繁殖时,许多细胞堆集在一起,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称为菌落。不同种类的细菌其菌落形态互不相同,表现在大小、形状、边缘、隆起、光泽、质地和颜色等方面。细菌菌落大小不一,小的不到1毫米,大的可以铺满整个培养皿;菌落形状有圆形、不规则形、卷发状、假根状等;菌落的隆起形状有扩展、台状、低凸、乳头状等;有的菌落有光泽、有的没有;有的菌落较粘,有的则较脆;菌落一般呈灰色,少数为白色、黄色 ...
细菌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核质及内含物等构成。细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是肽聚糖,而不含纤维素和几丁质。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核质分散于细胞质中,称为原核。 多数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壁周围包被着一层粘性的薄膜,称为荚膜。荚膜是一层透明的胶状物质,由多糖类物质组成,具有保护作用。 有些种类的细菌生长到某个阶段,菌体失去水分浓缩成1个椭圆形的内生孢子,称为芽孢。芽孢的壁很厚,渗透性很 ...
霉菌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名词,而是一些丝状真菌的通称。在分类学上,霉菌分属于藻状菌纲、子囊菌纲和半知菌纲。 霉菌菌体均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构成1个菌体的全部菌丝称为菌丝体。菌丝是纤细的管状体,直径约2~10微米。有些霉菌的菌丝无隔膜,为多核细胞,如根霉(Rhizophus)、毛霉(Mucor)等。大多数霉菌的菌丝有隔膜,隔膜将菌丝隔成多细胞结构。 霉菌的菌丝有一定程度的分化,部分菌丝长 ...
酵母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而是一个习惯上的名称。现知酵母菌大约有39属、370余种,分属于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纲三个类群。 大多数酵母菌为单细胞,一般呈卵圆形、圆形或圆柱形,细胞宽约1~5微米,长约5~30微米。有些酵母菌的细胞连在一起形成链状,称为假菌丝。 酵母菌与霉菌同属真核微生物,细胞中有真正细胞核。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葡聚糖与甘露聚糖。 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与细菌菌落相似,但较 ...
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的是波长2650~2660的部分。无菌室缓冲间和接种箱常用紫外线灯作空气灭菌。无菌室和缓冲间的照射时间为20~50分钟(视房间大小而定),接种箱照射10~15分钟即可。 为了加强紫外线灭菌的效果,在照射前,可在无菌室、缓冲间或接种箱内喷洒5%石炭酸,以使空气中附着有微生物的尘埃降落,同时也可以杀死一部分微生物。无菌室的工作台的台面和椅子,可用2~3%的来苏儿擦洗。然后再照射紫 ...
各种微生物的营养体在100℃温度下半小时即可被杀死。而其芽孢和孢子在这种条件下却不会失去生活力。间歇灭菌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进行的。 间歇灭菌的方法是用100℃、30分钟杀死培养基内杂菌的营养体,然后将这种含有芽孢和孢子的培养基在温箱内或室温下放置24小时,使芽孢和孢子萌发成为营养体。这时再以100℃处理半小时,再放置24小时。如此连续灭菌3次,即可达到完全灭菌的目的。 间歇灭菌通常在流动蒸汽 ...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含一定浓度酒精饮料的过程。由于酿酒用的原料不同,所用的微生物和酿造过程也不一样。现以白酒、啤酒、葡萄酒为例加以说明。 白酒:多以含淀粉物质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麦、小麦、大米、碗豆等,其酿造过程大体分为两步:首先是用米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分解成糖类,称为糖化过程;第2步由酵母菌再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白酒中的香味浓,主要是在发酵过程中还产生较多的酯类、高级酯类、挥发性 ...
简称药敏试验(或耐药试验)。旨在了解病原微生物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或耐受)程度,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药物的微生物学试验。一种抗生素如果以很小的剂量便可抑制、杀灭致病菌,则称该种致病菌对该抗生素“敏感”。反之,则称为“不敏感”或“耐药”。为了解致病菌对哪种抗菌素敏感,以合理用药,减少盲目性,往往应进行药敏试验。其大致方法是:从病人的感染部位采取含致病菌的标本,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于一定条件 ...
包括两个细菌亚群,一类是亚硝酸细菌(又称氨氧化菌),将氨氧化成亚硝酸,另一类是硝酸细菌(又称硝化细菌),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这两类菌能分别从以上氧化过程中获得生长所需要的能量,但其能量利用率不高,故生长较缓慢,其平均代时(即细菌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在10小时以上。这两类菌通常生活在一起,这样便避免了亚硝酸盐在土壤中的积累,有利于机体正常生长,而土壤中的氨或铵盐必需在以上两类细菌的共同作用下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