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的最大之一是其免疫效应具有特异性(specificity),这种特异性在其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两方面都表现得非常突出。例如伤寒杆菌诱导的免疫应答只能针对伤寒杆菌;志贺杆菌不能诱导出对伤寒杆菌的免疫力,与抗伤寒杆菌抗体也不发生反应。这就是传统免疫学进行免疫预防和免疫诊断的基本依据。抗原的特异性与蛋白分子中的氨基酸种类、排列顺序、特殊基因和空间构形等因素有关,甚至与其电荷性质及亲水性也有关系。但是其特异性不是平 ...
表位只是抗原分子中几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特殊结构,在免疫效应中能全方位地与淋巴细胞或抗分子接触。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点并不很大,所以表位一般只占有大约3nm×1.5nm×0.7nm的空间,即5~7个氨基酸和单糖残基的大小,至多不超过20个氨基酸残基。表位的构成方式至少有两种:①由某些氨基酸残基按一定顺序连续排列组成的线状序列,称为顺序(sequential)表位或线性(linear)表位(图1-1)。顺序表位是蛋白分子的一 ...
免疫球蛋白具有蛋白质的通性,能被多种蛋白水解酶裂解;可以在乙醇、三氯醋酸或中性盐类中沉淀,常用50%饱和硫酸铵或硫酸钠从免疫血清中提取抗体球蛋白。血清电泳时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于γ区,因而以往曾称抗体为γ球蛋白。其实具抗体活性的球蛋白除存在于γ区外,也可延伸到β区,甚至α2区,这反映了抗体由不同细胞克隆产生的不均一性和结构的多样性。自从发现骨髓瘤患者尿中的本周蛋白是Ig的轻链以后,对其氨基酸顺序的研究大大促进了 ...
Ig分子由4条肽链组成,2条长链称为重链(heavychain,H),由大约44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50~70kD;2条短链称为轻链(lightchain,L),由大约22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22.5kD.4条肽链通过链间二硫键(-S·S-)连在一起。其结构模式见图2-1. Ig分子肽链的N端,在L链1/2和H链1/4处(约在110位前)氨基酸的种类和顺序各不相同,称为可变区(variableregion,V区);肽链C ...
Ig分子的每一条肽链,都由链内二硫键将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折叠成球形局部性区域(图2-2);每个球形区约由11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不同Ig分子对应球形区的氨基酸残基顺序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因此称为同源区(domain)。IgG、IgA和IgD分子共有12个同源区,其中Lκ或Lλ各2个:VL和CL;H链各4个:VH、CH1、CH2和CH3.IgM和IgE分子各有14个同源区,因为其H链上多一个CH4.虽然H链和C区的不同区 ...
1.连接链除了H链和L链外,多聚体形式的Ig分子如IgA和IgM尚含1分子连接链(joiningchain,J链);但单体IgA或IgM单体均无J链。J链在连接单体形成多聚体Ig分子中并非必要,但可能与保持已形成的多聚体的稳定性有关。人类J链的分子量约15kD,与其他物种的J链有高度同源性。J链基因并不是Ig基因簇的一部分,它定位于15号染色体。J链有仅产生于合成IgA和IgM的浆细胞,而且也产生于合成IgG的 ...
免疫蛋白为大分子蛋白质,具备抗原的各种性质,对异种、同种异体,甚至宿主自身都是良好的抗原,而且是一个抗原复合体,带有多种抗原决定簇。Ig分子的这种异质性反映了抗体形成细胞的遗传性差异,代表抗体分子在不同水平上的遗传变异性;通常可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出来,并据此将Ig及其肽链(H和L链)分成不同的血清学类型。需要指出的是,在正常状态下,1个Ig分子的2条H链是均一的,2条L链也是均一的,在任何层次上都不会出现2条链不同 ...
按照应用抗原的制备方法,可将抗原分成天然抗原、人工抗原和合成抗原三种类型。1、天然抗原 是不加修饰的天然物质,例如微生物、BSA和绵羊红细胞等。2、人工抗原 是经人工修饰的天然抗原,例如碘化蛋白、偶氮蛋白等。3、合成抗原 是经化学合成的高分子氨基酸聚合物,例如多聚赖氨酸等。由一种氨基酸组成的聚合物称为同聚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氨基酸合成的聚合物称为共聚物。
封闭抗体(Blockingantibodies,BA)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滋养层及淋巴细胞交叉反应抗原(TLX)等刺激母体免疫系统,所产生的一类IgG抗体。研究认为,孕妇血中BA可以表现以下作用:(1)BA中和同种异体抗原,而不使胎儿受到排斥:(2)抗体直接作用于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如:CTL细胞,NK细胞等:(3)直接结合到靶细胞的抗原上,从而降低他们对对受体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的敏感性。以往研究认为,反复自然流产的 ...
特别说明: (1)排斥反应是俗称,医学上职业名词叫移植物抗宿主反应。(2)排斥反应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3)目前几乎所有的器官移植都可以发生排斥反应。(4)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目前对于急性排斥反应已经基本控制。由于科学技术的原因,对于慢性排斥反应无法控制和治疗。(5)无论哪种排斥反应(急性、慢性),控制不及时都可以导致病人死亡。
(1)骨髓检查可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如对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对各种贫血的鉴别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和血小板增加或减少性疾病的诊断。(2)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的骨髓培养有助于提高该病诊断的阳性率,在疟原虫和黑热病原虫感染时,骨髓检查有助于发现原虫并明确诊断。(3)某些恶性肿瘤时,骨髓检查可以确定是否有骨髓转移,因为骨髓是许多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肺癌、乳腺癌、胃癌、前列腺癌易发生骨髓转移,骨髓检查可发现相 ...
B因子溶血活性注意事项:(1)血清中补体不稳定容易破坏,4℃仅能放置1d,0℃可放5d,-20℃可放置1个月。(2)稀释液中Mg2+浓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AP-CH50活性。(3)稀释液的pH:最适宜的pH为7.2~7.5,否则影响结果。(4)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不同个体的RE对测定结果有影响。
T3T4抗体临床意义:(1)T3、T4抗体的存在可干扰RIA法对TT3、TT4、FT3、FT4的检测结果,故检测T3、T4抗体有助于对甲亢或甲减患者的病情作出准确评价。(2)原发性甲减患者在应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时,补充的T3、T4可以和其相应的内生抗体结合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产生免疫复合物,使甲状腺激素的替代量增加。因此,检测T3、T4抗体有助于甲减治疗方案的确立。
PPD试验即结核菌素试验。是基于Ⅳ型变态反应原理的一种皮肤试验,用来检测机体有无感染过结核杆菌。凡感染过结核杆菌的机体,会产生相应的致敏淋巴细胞,具有对结核杆菌的识别能力。当再次遇到少量的结核杆菌或结核菌素时,致敏T淋巴细胞受相同抗原再次刺激会释放出多种可溶性淋巴因子,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巨噬细胞在局部集聚,导致浸润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约在48~72小时内,局部出现红肿硬节的阳性反应。若受试者未感染过结核杆菌, ...
B因子溶血活性临床意义:补体旁路途径活化,参与的成分为补体C3、C5~C9、P因子、D因子、B因子等,其中任何成分的异常都可引起旁路途径溶血活性的改变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AP-CH50溶血活性显著增高见于某些自身免疫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肿瘤、感染等,降低则见于肝硬化、慢活肝、急性肾炎等病症。
B因子溶血活性检验的注意事项:(1)血清中补体不稳定容易破坏,4℃仅能放置1d,0℃可放5d,-20℃可放置1个月。(2)稀释液中Mg2+浓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AP-CH50活性。(3)稀释液的pH:最适宜的pH为7.2~7.5,否则影响结果。(4)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不同个体的RE对测定结果有影响。
B因子溶血活性:补体激活的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AP)激活时,补体前段成分(C1,4,2)不活化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参与AP激活的除C3~C9外,尚有P、D、B等因子。B因子溶血活性正常值:83%~121%。
C-反应蛋白检验(CRP)介绍: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经典的急性时相蛋白,其分子量为104160u(105000)道尔顿),是由5个结构相同的未糖基化多肽亚单位连接而成,其亚单位由187个氨基酸组成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电镜下呈环状对称的五面体,不溶于水,结晶为菱形,可能被硫酸钠沉淀,不耐热(66C30min即被破坏)其电泳迁移率在 β 和N蛋白正常。
C-反应蛋白检验(CRP)临床意义:1、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GRP升高与感染的程度正相关,当病毒感染时,CRP在绝大多数病毒感染中的血清浓度变化不大或基本保持不变。2、CRP与心血管疾病据报道CRP在急性局部缺血和心肌梗塞时升高。CRP并可预兆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发作的局部缺血,心绞痛患者继续梗塞以及吸烟者冠状动脉死亡,甚至CRP可作为外观健康者未来发生心肌梗塞(MI)或中风的预兆。3、CRP与妇科疾病CRP测定 ...
C-反应蛋白检验(CRP)注意事项,医学教育|网整理如下:1、大剂量的阿司匹林阿降低CHD患者的CRP浓度,2、CRP浓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