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抗体片段及其衍生形式

抗体片段及其衍生形式 1.双特异性抗体 将两套轻链、重链基因导入骨髓瘤细胞中,选择合适的抗体恒定区及Ig类型,可获得产量大、均一性和高纯度的双特异性抗体。另外,以化学交联技术或杂交―杂交瘤技术也可获得双特异性抗体。 2.Fab抗体 Fab抗体是由重链Fd(即VM+CHl)和完整轻链通过二硫键结合而成的异二聚体,仅含一个抗原结合部位。将重链Fd和完整轻链的编码基因连接,5,端融合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由一组高度多态性基因组成的染色体区域。MHC基因产物能在不同细胞表面表达,通常称之为MHC分子或MHC抗原,又因这些抗原在器官移植中代表供受者双方的组织相容程度,也称为移植抗原或组织相容性抗原。脊椎动物中,从鱼到人类都存在结构与功能相似的MHC遗传区域,如小鼠的MHC是H-2,堵的MHC是SLA,人的MHC是HLA。 MHC是现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小鼠H-2(小鼠的MHC复合体)系统

小鼠H-2(小鼠的MHC复合体)系统 1900年Landsteiner发现人体ABO血型,引起了寻找各种动物红细胞抗原的热潮。1939年Gorer在鉴定近交系小鼠血型抗原时发现四组血细胞抗原,后证实第Ⅱ组抗原与肿瘤及移植物的排斥密切相关,就将之重新命名为H-2即histocompatibility-2。因而现今,H-2代表了小鼠的MHC复合体。 H-2复合体位于小鼠第17号染色体的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扩展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扩展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xMHC这段区域长度从HLA工类区域最远端的HCP5P15算起,最终扩展到HLAⅡ类区域的接近着丝粒处的KIFCI,共7.6Mb,包括下列5个亚区及421个基因座位。 (1)扩展的I类亚区(extendedclassⅠsubregion):长3.9 M山含有182个基因座位。 (2)经典的I类亚区(classicalclassⅠsubregi。n)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HLA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HLA HLA(human leucocyte antigen)基因系统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人类第一个HLA抗原由法国Dausset在1958年从三个多次接受输血患者的血清中检出,当时命名为MAC,相当于目前正式命名的HlA―A2加上HLA―A28。基因产物称为HLA抗原或白细胞抗原。有关HlA的研究工作在临床器官移植配型和国际大协作推动下发展十分迅速,涉及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HLAⅢ类基因区

HLAⅢ类基因区 位于HLAI类和Ⅱ类区之间从PPIP9到BTNL2包含有62个基因座位.长度为0.9Mb。其中58个表达基因,2个假基因,每14 516bp就有一个基因,因此是整个基因组中基因密度最大的一个区域。除了LOCA01250基因外,其余基因均在1999年已发现。此外,在Ⅲ类基因区的表达基因中,有的产物发挥重要作用.如参与细胞转录调节(CREBLl、BTKl9、PBX2、RDBP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HLAⅡ类基因区

HLAⅡ类基因区 HLAⅡ类基因区位于HLA复合体的着丝粒端,即从DRA到HLA-DPA3的一段区域,长度为0.9Mb,包含34个基因座位,其中16个为表达基因,3个后选基因,15个假基因。在16个表达基因中除了BRD2(原名RING3)外均有免疫学功能。Ⅱ类区域内至少含有DR、DQ、DP、DOA、IX)B和DM六个亚区。 (1)HLA-DR亚区:DR亚区有1个DRA基因及9个DRB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HLA I类基因区

HLA I类基因区 HLA I类基因区位于复合体的最远端,即从端粒端的HCP5p15到MICB之间,长度为1.9Mb,包括122个基因座位,其中41个为表达基因,12个为后选基因,3个为非编码基因及66个假基因。根据编码产物分布、功能及多态性不同又可分为经典工类基因和非经典I类基因。 (1)经典HLA I类基因:又称HLA-Ia,是指最早发现的三个功能基因即HLA-A、HLA-月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HLA分子的组织分布

HLA分子的组织分布 经典HLAI类分子(HLA-A、B、C)和Ⅱ类分子(HLA-DR、DQ、DP)以糖蛋白形式表达在细胞膜表面,HLAⅢ类分子则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血浆中。非经典HLA I类分子的表达有别于经典I类分子。经典的HLA I类分子HLA-A、HLA-B表达在除绒毛外滋养细胞外的所有有核细胞表面,HLA-C分子则可表达在包括绒毛外滋养层细胞内的所有有核细胞表面。但不同组织和不同细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HLA抗原和等位基因命名

HLA抗原和等位基因命名 HLA抗原和等位基因因检测方法的不同而有相应的命名系统。 1.用血清学及细胞学技术检测的抗原特异性 HLA抗原的检出最初采用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人Dausset倡导的白细胞凝集反应,随后由荷兰人VaT/Rood、美国人Terasaki等建立了血清学分型技术,即补体依赖的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其通用的标准方法称为NIH二步法。HLA-A抗原、HLA-B抗原、H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HLA分子参与T细胞发育和参与黏膜免疫

HLA分子参与T细胞发育和参与黏膜免疫 经典HLA I类分子及Ⅱ类分子通过胸腺中的阳性选择及阴性选择参与T细胞谱发育,已如第二章所述。HLA-G分子及MICA分子均可分别表达在胸腺树突状细胞及胸腺上皮细胞表面,可能也参与T细胞受体谱的发育。 MICA分子与胃肠上皮细胞78T细胞可发生相互作用。MICA和MICB分子主要分布在胃肠道上皮细胞及纤维母细胞表面。MICA和MICB分子能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HFE基因与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

HFE基因与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 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heriditaryhemochromatosis,HH)因HFE基因突变所引起。该基因位于HLA-A基因端粒端约4 000kb,它的产物与HLAI类分子相似。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在白人中较常见,尤其在北欧群体,发病率可达l/400~1/200。此病特点是铁在人体各器宫中过度的沉积而导致器官损伤和衰竭。HFE基因有两个部位的突变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HLA分子作为抗原肽受体结合和提呈抗原

HLA分子作为抗原肽受体结合和提呈抗原 经典HLA分子最基本的功能是与内源性抗原肽(HLAI类分子)和外源性抗原肽(HLAII类分子)结合,以肽―MHC复合物(pMilC)的形式表达在A1℃和靶细胞表面,被CDI或CEB阳性T细胞识别后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与HLAI类分子结合的抗原肽为经加工处理过的内源性抗原,包括来自细胞内的自身抗原、肿瘤抗原、病毒抗原等。这些抗原肽一般均含有两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HLA基因表达中的非DNA结合蛋白

HLA基因表达中的非DNA结合蛋白 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laSSⅡtrans-activator,CⅡTA)为非DNA结合蛋白,在HLA基因表达中以协同激活分子的形式发挥主导开关(masterSWltCh)的作用。CⅡTA分子含有几个在转录激活中起重要作用的结构域。氨基端为酸性结构域,显示乙酰基转移酶活性,并结合几种参与染色质重塑的其他协同激活因子如CBP(CRE―binging pro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HLA基因表达的调控

HLA基因表达的调控 经典HLAI类基因在有核细胞表面的表达和Ⅱ类分子在专职APC表面的表达皆属组成性。原来低表达或不表达HLA分子的细胞,可发生诱导性表达,诱导剂包括某些细胞因子或细菌、病毒的刺激。其中最强的诱导剂是IFN-7。 I类和Ⅱ类基因的表达,依赖于起始编码子ATG上游约250 bp启动子区域内一系列调节基序(顺式作用元件)及相应转录因子(反式作用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与HLAI类抗原关联的疾病

与HLAI类抗原关联的疾病 HLA与疾病关联研究始于1967年,至今已研究过的疾病超过500种。连锁(1inkage)与关联(association)研究是HLA与疾病研究的最常用两种方法。连锁分析通过家系资料可对疾病基因进行定位,关联分析则家系及群体资料均可用。关联指的是疾病与不同抗原或等位基因之间的联系,关联程度用相对危险值(relativerisk,RR)表示,可以以此估计带有某一H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细胞因子多为糖蛋白,分子质量一般为10一25kDa,有的为8~10kDa。多数细胞因子以单体形式存在,少数细胞因子以二聚体、三聚体或四聚体的形式发挥生物学作用,如IL-5、IL-12、M-CSF、TGF等以二聚体,TNF-。、LT-e以三聚体,IL-16以四聚体结合相应受体。 细胞因子主要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造血功能和炎症反应等,种类虽然很多,但主要有如下的共同特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与HLAⅡ类抗原关联的疾病

与HLAⅡ类抗原关联的疾病 主要有与n团相关联的发作性睡眠病(narcolepsy),与HLA-DR3关联的突眼睦甲状腺肿(Grave sdisease)、重症肌无力和艾迪生病(Addison sdisease),与HLA-DR4关联的类风湿关节炎,与Dq2关联的乳糜泻,与HLA-DR2、DQ6关联的多发性硬化症,以及与DR-DQ某些单体型组合关联的1型糖尿病。其中l型糖尿病与HLA关联研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胞因子以网络形式发生相互作用

细胞因子以网络形式发生相互作用 ①一种细胞因子可诱导或抑制另一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如IL-1和TGF―p分别促进或抑制T细胞IL2的产生; ②调节同一种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如高剂量IL2可诱导NK细胞表达高亲和力IL2受体;诱导或抑制其他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如TGF―p可降低T细胞IL2受体的数量,而IL6和IFN―Y可促进T细胞IL2受体的表达; ③一种细胞因子可刺激其他细胞因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胞因子的分类

细胞因子的分类 免疫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与配体的相互作用,也可以通过细胞产生的可溶性分子。参与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可溶性分子称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简称白介素,通常将其中单核细胞产生的分子称为单核因子(monokine),将淋巴细胞产生的分子称为淋巴因子(Lymphokine)。后来发现,这些分子不仅白细胞可产生,其他细胞如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角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