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T淋巴细胞的分离

相关专题 原理 混合单个核细胞悬液在通过尼龙毛柱时,B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和一些辅助细胞被选择性粘附于尼龙毛上,而多数T细胞则通过尼龙毛柱,这是获得富含T细胞群的有效方法。材料及试剂1.尼龙毛(Femwall LaboratoriesLP-1 Leukoqak leukocyte Filters)。2.烧杯、铝箔、漏斗、一次性手套等。3.装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酶标抗体的鉴定

相关专题 1.酶标抗体的活性鉴定 一般以琼脂扩散和免疫电泳进行鉴定。使酶标抗体和相应的抗原(抗原浓度为1mg/ml)产生沉淀线洗涤后于底物溶液中显色显色后用生理盐水漂洗沉淀线不褪色说明酶和抗体都具有活性。良好的酶标结合物琼脂扩散滴度一般应在1:16以上。2.酶结合物的定量测定 包括酶量、IgG含量、酶与IgG克分子比值以及结合率的测定。酶量(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酶

相关专题 免疫酶技术是把抗原抗体的免疫学反应与酶的高效催化作用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把具有催化活性的酶类通过化学的方法和抗体(或抗原)结合起来成为酶标记物。这种酶标记物同时具有免疫学反应性和化学反应性,将其与待测的抗原或抗体结合,通过酶的活性降解底物呈现出颜色反应从而显示出该免疫学反应的存在。酶的活性与底物以及与显色反应呈一定的比例关系。显色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酶标记抗体的条件

相关专题 1.纯度高、含杂蛋白少用IgG优于血清抗体,用Fab优于IgG。2.特异性强 即抗IgG与IgG在免疫电泳上只有一条沉淀线与IgG的全血清也只有一条沉淀线这才算是特异性的单价抗体。3.效价高 一般琼脂扩散鉴定为1︰64以上才算合格。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酶标记方法介绍

相关专题 交联法交联法通常用的交联剂是戊二醛,戊二醛商品大多为25%的水溶液,利用戊二醛分子上对称的两个醛基,分别与酶和蛋白质分子中游离的氨基、酚基等以共价键结合而进行标记。标记时应尽量采用新鲜纯品,当戌二醛的OD235nm/OD280nm<3时,即为好的交联剂。戊二醛交联法又分为一步法和二步法。⑴ 一步法:即把酶、戊二醛和抗体一起加入进行交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单克隆抗体技术——抗体检测

相关专题 用检测抗体的方法从杂交细胞中筛选出生产指定抗体的杂交株是很重要的。检测抗体的方法很多,从沉淀反应到放射免疫测定。由于细胞培养液中的抗体浓度通常是很低的,而且传统的检测方法多是以多价抗原与多克隆抗血清相反应。杂交瘤产生的抗体则是单克隆的,所以并不是每项方法都能适用。一定要选择敏感的、快速的、一次又能检测多份样品的方法。常用的检测方法如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SPA菌协同凝集试验

相关专题 基本原理 由于SPA能与IgG的Fc片段非特异性结合,同时不影响Fab片段的活性所以当带有SPA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抗体混合,再加入适量的相应抗原,结果会使出现的凝集反应更易于观察。它对颗粒性抗原和可溶性抗原抗体反应都有协同凝集作用。此方法简便、快速、便于推广应用。材料与试剂1.金黄色葡萄球菌(1) SPA阳性株:NO.1800株(国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技术

相关专题 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简称SPA)是细胞壁抗原的主要成分,几乎90%以上的菌株均含有这种成分,但不同的菌株含量差别十分悬殊。SPA占整个细胞壁蛋白成分的6.7%,通过胞壁肽聚糖以共价键与之结合。其它葡萄球菌如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不含SPA。SPA的理化性质 SPA是一种蛋白质由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酶组化法(猪瘟组化法)

相关专题 材料与试剂 1.α-萘酚液 α一苯酚 1.00g 40%乙醇 100.00ml 3%H2O2 0.20ml 混合即可现用现配。 2.派洛宁液 派洛宁(Pyroming) 0.10g 苯胺(Aniline) 4.00g 40%乙醇 96.00ml 3.内源性酶抑制剂:0.01%H2O2 的0.01%的叠氮钠溶液。 1%H2O2 1.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采血

相关专题 材料与试剂1.抗凝剂(1)肝素:肝素是含硫酸基的粘多糖,常用其钠盐或钾盐,它能阻止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进而抑制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从而阻止血液凝固。常用的肝素溶液浓度为1 000U/ml,市售肝素多为100U~126U/mg。(2)乙二胺四乙酸(EDTA):是一种螯合剂。用生理盐水配制成4%的溶液备用。(3)阿氏液(Alsev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EA玫瑰花环试验

相关专题 原理 B淋巴细胞有表面Fc受体,以鸡红细胞作为指示细胞与相应的抗红细胞抗体形成EA,B淋巴细胞可以通过Fc受体与EA形成花环,以此计算B淋巴细胞的数目。Fc受体并非B细胞所特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表面均有这种受体,但这些细胞可以通过形态学加以区别。此方法简单,目前较常采用,以检测B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材料与试剂 基本同EA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酶-抗酶复合物(PAP)的制备

相关专题 1.取单价特异性抗酶血清10ml,1.5×104r/min(4℃)离心20min,吸取上清。 2.于上清液中滴加酶溶液(0.5mg/ml)直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1h,1.5×104r/min离心20min。 3.将沉淀物用冷生理盐水125ml洗三次,每次1.5×104r/min离心20min。 4.于冰浴下,将沉淀物悬混于4ml HR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混合型玫瑰花环试验

相关专题 原理 混合型玫瑰花环的方法是既应用补体致敏的家鸽红细胞(PRBC)作为B—细胞的标志,同时又应用绵羊红细胞(SRBC)作为T—细胞的标志,在一张玻片上同时检测T、B淋巴细胞。操作方法1.鸽翼下静脉采血,加等量阿氏液,保存于4℃,可用2周。2.以Hank’s液洗鸽红细胞3次,最后配成5%PRBC悬液。3.取5%PRBC0.25ml,加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EAC玫瑰花环试验

相关专题 原理 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补体C3受体,红细胞可与相应的抗体(溶血素)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EA),以红细胞作为指示细胞,通过补体传统途径活化补体,而产生活化的C3,然后与活化的C3结合形成花环,以供计数B淋巴细胞。材料与试剂1.鸡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由于绵羊红细胞易与T淋巴细胞形成E—玫瑰花环,易造成混淆,所以一般在检测B淋巴细胞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牛初乳及其制品免疫球蛋白G的检测方法

相关专题 关于牛初乳免疫球蛋白G(IgG)定量检测,国内外主要有:酶联免疫法(ELISA)、琼脂双向或单向免疫扩散法(RID)、免疫电泳法、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等等。从实践角度考虑,目前单向免疫扩散法(SRID)和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较为现实。 1、 单向免疫扩散法 辐射状免疫扩散(radial immunodiffusion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胞的选择

相关专题 (一)脾细胞 1.材料 (1) 免疫过的血清抗体滴度高的Balb/c鼠。 (2) 1640培养液 (3) 2.5%FCS-1640营养液 2.操作方法 (1) 拉颈或用CO2处死小白鼠。 (2) 将小鼠放于70%酒精中浸泡消毒,取出固定于板上,在无菌条件下取脾。 (3) 把脾放入5ml含有2.5%FC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直接凝集反应技术(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 technique)

相关专题 凝集反应包括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两大类。本文只叙述直接凝集反应技术。 一、概述 颗粒性抗原(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血清混合后,在电解质参与下,经过一定时间,抗原抗体凝聚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这种现象称为凝集反应。血清中的抗体称为凝集素(Agglutinin),抗原称为凝集原(Agglutinogen)。 细菌或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多克隆抗体技术(Polyclone antibodies preparation technique)

相关专题 (一)多克隆抗体的概念 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学反应,由机体的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与抗原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一组球蛋白,这就是免疫球蛋白,这种与抗原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 抗原通常是由多个抗原决定簇组成的,由一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由一个B淋巴细胞接受该抗原所产生的抗体称之为单克隆抗体(Monclone antibody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间接凝集反应技术(In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 technique)

相关专题 一、概述 (一)原理 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免疫学反应无关的颗粒(称为载体)表面上,当这些致敏的颗粒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相遇时,就会产生特异性的结合,在电解质参与下,这些颗粒就会发生凝集现象。这种借助于载体的抗原抗体凝集现象就叫做间接凝集反应。 载体的存在使反应的敏感性得以大大提高。间接凝集反应的优点为:①敏感性强:间接凝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血清的制备

相关专题 (一)材料及试剂 1.猪瘟疫苗 2.猪丹毒菌苗 3.猪肺疫疫苗 4.肥猪 (二)操作方法 1.基础免疫 选健康的育肥猪数头,进行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三种疫苗的基础免疫。猪瘟疫苗采取肌肉注射法,猪丹毒和猪肺疫采用口服法进行。 2.加强免疫 基础免疫后7~10天,进行加强免疫。猪瘟疫苗、猪丹毒和猪肺疫菌苗分别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