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题 耐热DNA聚合酶多应用在PCR技术中。各种耐热DNA聚合酶均具有5'-3'聚合酶活性,但不一定具有3'-5'和5'-3'的外切酶活性。3'-5'外切酶活性可以消除错配,切平末端;5'-3'外切酶活性可以消除合成障碍。由于上述这些不同,可以将耐热DNA聚 ...
相关专题 PCR实验室产品选择指南 耐热DNA聚合酶特点: 合理选择耐热DNA聚合酶是PCR成败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如何选择最合适的耐热聚合酶,是进行PCR实验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目前市面上有许多耐热DNA聚合酶,虽然名称各不相同,但主要区别在于特异性、保真性、耐热性、扩增速率、扩增片段长度等几个指标。 TIANGEN公司生产的耐热DNA聚合酶 ...
相关专题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产品选择专题 &NBSp; 限制性内切酶保护碱基A-B ...
相关专题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产品选择专题 1)购买的限制性内切酶带有两种不同的酶切缓冲液,该用哪一种? 每种限制性内切酶带有一管酶的最适反应液(通常是一种4-CORE反应液),可能还带有一只MULTI-CORE反应液。 2)4-CORE酶切缓冲液体系是什么? 大多数(大约75%)Promega公司的限制性内切酶有一种最适酶切缓冲液,即4-COR ...
相关专题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产品选择专题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保护碱基 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特定的DNA序列,除此之外,酶蛋白还要占据识别位点两边的若干个碱基,这些碱基对内切酶稳定的结合到DNA双链并发挥切割DNA作用是有很大影响的,被称为保护碱基。 添加保护碱基的目的 在分子克隆实验中,有时我们会在待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两端加上特定的酶切位点,用于后续 ...
相关专题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指识别并切割特异的双链DNA序列的一种内切核酸酶。本实验是掌握DNA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技术。 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技术 1.限制性内切酶能特异地结合于一段被称为限制性酶识别序列的DNA 序列之内或其附近的特异位点上并切割双链DNA。 它可分为三类: ...
相关专题 基因扩增技术(PCR)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又称无细胞分子克隆系统或特异性DNA序列体外引物定向酶促扩增法,典型的RCP反应体系由如下组分组成:DNA模板、反应缓冲、dNTP、MgCl2、两个合成的DNA引物、耐热Taq聚合酶。 PCR仪 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
【实验目的】 1.用粗糙链孢霉的赖氨酸缺陷型和野生型进行杂交,并观察杂交所得后代的子囊孢子的分离和交换现象。 2.掌握顺序排列四分体的遗传学分析方法,进行有关基因与着丝粒距离的计算和作图,加深理解基因分离和连锁交换规律。 【实验原理】 粗糙链孢霉(Neurospora crassa,2n=14),又称红色面包霉,在分类学上属于真菌中的子囊菌纲、球壳目、脉孢菌属,目前已知有4~5种。利用粗 ...
【实验目的】1、以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腹片着生的小刚毛为对象,研究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2、学习估算遗传(heritability)【实验原理】在生物中凡是可数、可度、可衡等并可用数字形式描述的性状,称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数量性状大都由多基因控制。一般,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数目很多,而每个基因的作用很小,并且很容易受环境影响。群体 ...
一、原理 大肠杆菌染色体呈环状。高频重组菌株(Hfr)的染色体上整合有F因子,当Hfr细菌与F-细菌细胞发生接合(即杂交)时Hfr细胞(供体菌)的染色体从Hfr细胞向F-细胞内转移。由于染色体的转移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并且可以随时中断,因此根据结合后F-细菌(以重组子形式选出)中Hfr细菌染色体基因出现次数的多少,即可得知基因转移的先后顺序,也就是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排列的顺序。转移时,靠近转移起始点 ...
实验之前应熟悉果蝇的生活史,雌雄的鉴别和果蝇的一些突变性状辨别。果蝇生长的最适温度 20℃,30℃以上高温对果蝇致死,10~20℃生活期延长。实验过程中要随时记录观察结果,便于实验结果的深入分析。 第一周 1. 确定实验方案拟定杂交组合,明确预期目标,选取合适的亲本。 2. 收集所需的处女蝇。 3. 将所需亲本麻醉后挑选 5~10 对放入培养瓶中,25℃培养,(正反交都做)贴好标签,注明杂交组合 ...
染色体组型分析是对染色体组中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态、着丝点的位置以及次缢痕、随体的有无等形态特征作一描述.将一个细胞内的染色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所构成的图像就称为该细胞的组型。 1. 染色体制片》显微照相》放大。 2. 测量 测量染色体的长短臂长度,并记录。 3. 计算 臂比值、相对长度,根据臂比值确定染色体类型。 4. 配对 根据测量和计算数据,以及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对同 ...
Streisinger等提出了获得斑马鱼雌核发育二倍体的早期压力法,即将斑马鱼卵细胞与紫外线轻度灭活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作用。
本方案适于果蝇合胞体胚有丝分裂过程的研究。果蝇的基因组序列已知,且其很容易获得和操作,是一个很好的遗传学研究模式生物。
12月23日出版的新一期《自然》杂志推出2010年年度回顾专刊,其中以特别专题的形式报道了由其子刊《自然—方法学》(Nature Methods)评选出的2010年度研究方法-光遗传学(optogenetics)。
医学遗传学的研究表明,在人类的22对常染色体中,个别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变化,与某些先天性疾病有着因果关系。 在众多的先天性疾病中,最常见的是先天愚型(Down syndrome),发病率介于1/1 000~1/500。患儿具有特殊的颅面部畸形,头颅小而圆,枕骨扁平,眼小而眼距过宽,两眼外侧高而内侧低,脸圆,鼻扁平, 口半张,舌常伸出口外,舌有龟裂,低耳位 ...
染色体病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和体细胞遗传病 遗传病可分为染色体病、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和体细胞遗传病。近年,随着遗传病研究的日渐深入,还发现有些遗传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线粒体基因突变,并随线粒体传递,呈细胞质遗传。 1.染色体病 由于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异常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称为染色体病(chromosomedis order)。迄今已知的染色体病约300余种。能够出生的染色体异常的新生 ...
基因突变重组染色体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源泉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物质基础,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及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genemutation) 是指在DNA分子结构水平发生的改变,即基因内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随机而没有方向性的。 (2)基因重组(generecombination) 是指染色体 ...
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遗传密码子、三联体密码。指信使RNA(mRNA)分子上从5'端到3'端方向,由起始密码子AUG开始,每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它决定肽链上某一个氨基酸或蛋白质合成的起始、终止信号。
人们对遗传现象进行研究时发现,有些性状的遗传常常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就是伴性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