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蹄目骆驼科骆驼属的1种。体型高大,体长3米,肩高2米,重约500千克;头似绵羊,耳短而圆,双重眼睑;鼻孔斜开,内有似瓣膜的构造,能自由启闭;上唇分裂如兔;颈长,弯曲如鹅颈;背具前后排列的2个峰,内贮脂肪;四肢细长,脚下仅有第3、4趾,趾的前方有小的悬蹄;足呈盘状,底面为胼胝状的肉垫,足的前方有小的悬蹄;双峰驼的胸部、肘部和膝部共有 7块厚的胼胝体;尾短小;胃分3室;冬季体毛厚密,呈褐黄色,峰顶、鬣、髯、前膊毛和尾毛都较长而粗,呈黑 ...
脊椎动物,鱼纲,草�科。又称绿鳍马面�,俗称“剥皮鱼”或“象皮鱼”。体侧扁,呈长椭圆形,一般长12~21厘米。体蓝灰色,体侧具有不规则暗色斑块。第1背鳍仅有1大1小两条棘。第2背鳍、臀鳍、尾鳍和胸鳍均为绿色。左右腹鳍合并成1条短棘,不能活动。吻长。口小,端位。牙门齿状。鳃孔小,位于眼的下方。为暖温性近海底层鱼类,杂食性,以底栖小生物为食,白天多上浮水面,夜间下沉水底,在外海越冬,3~5月产卵。我国东海、黄海、渤海均产,为新发展的捕捞鱼种 ...
��目的1亚目,有11科34属约110种,通称角��。体延长或粗短,侧扁。腹部膨大。头大。眼小,上侧位。口颇大。两颌具强牙,大而尖锐。鳃孔为一小圆孔,位于胸鳍基部下方或后方。前鳃盖骨直形或弧形。舌颌骨与颅骨相接处分叉或不分叉。鳃膜条骨5~6。背鳍第一鳍棘游离,形成发达的吻触手,吻触手构造复杂,形状依种类而异,有杆状、长丝状、穗状、树枝状、球茎状、流苏状、瓣片状、皮须状等,为分类依据之一,有些种类吻触手末端具发光器,以引诱食饵,雌鱼大 ...
��目的1科,有4属25余种,通称��。体长一般为200~300毫米,大的可达500毫米,个别达1.5米。体平扁,躯干部粗短。头大,圆盘状。吻宽阔。眼位于头背面。口宽大,上位。下颌突出。上下颌、犁骨与腭骨均具大小不等的犬牙或尖牙,可向内倒伏。体裸露无鳞,头的周缘及体侧具许多发达的皮质突起。第一背鳍具 5~6鳍棘,第一鳍棘在吻上形成吻触手,端部长圆形具皮瓣;第二背鳍与臀鳍相对称;胸鳍宽大,侧位,边缘具小皮瓣,2鳍条基骨在鳍基形成假臂;腹 ...
�形目的1科,有2属15种。通称刺�。又名刺黾。中国古书名鱼虎。体短圆形,头和体的背面颇宽圆。尾部短小,似圆锥状。鳞已变成粗棘,棘下有2至3棘根,棘很长或粗短,仅吻端与尾柄后部无棘。端位,中小形,上下颌的牙齿各愈合成一个大牙板状,中央无齿缝。眼中大或稍大,侧位而高。鼻孔2个或无。鳃孔短小,侧位。背鳍与臀鳍相对,位于体的后部,均甚短小,无鳍棘;胸鳍侧位;无腹鳍;尾鳍圆形。有鳔。有气囊。广布于三大洋的暖水海区。刺�为热带海藻和珊瑚礁附 ...
食虫目的1科,通称树�。外貌近似长嘴松鼠,但无松鼠般的长口须。吻尖细,齿分化不明显。共5属15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热带与亚热带丛林,从中国西南、华南地区、印度经印支半岛、马来半岛而至加里曼丹和菲律宾。中国只有树�1属,分布于华南、西南各地,包括海南省。笔尾树�吻部不长,尾部近乎裸露无毛。体型细长,体长10~22厘米,尾长9~22.5厘米,体重不超过500克。毛被与食虫目其余各科不同,除底绒外,另具针毛。部分种类肩部乃至脸部有浅 ...
�龟是龟鳖目海龟科的 1种。又名红海龟,赤海龟。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内温水海域。中国南海、东海海域有太平洋�龟分布。体大,长可达1米,一般重约100千克,最大 300~400千克。头与体背红或红褐色,腹黄色。腭钩状,头大而宽。头背鳞片对称排列,前额鳞2对,背甲前缘椭圆形,后缘趋尖,中央稍隆起。幼体背部具3个强棱,成长后逐渐不显。椎盾5~6枚,肋盾常5对,甲桥有3枚扩大的下缘盾。四肢桨状,前肢长,具1~2爪。可分 2亚种:大西洋�龟 (Ca ...
脊椎动物,鱼纲,?科。身体细长,长达20~80余厘米,近圆筒形,黑褐色,具2条白色纵纹。头平扁。口大,下颌突出。第1背鳍分化成1个椭圆形吸盘,位于头顶,由于吸盘的吸力极大,常用于吸附于大鱼、海龟的身上,或远航轮的船底而随之远游。以大鱼吃剩的残渣为食,但也能主动捕食小鱼和某些无脊椎动物。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海洋,我国沿海均产。 上一篇:肺鱼类 下一篇:电鳗(Electrophoruselectricus)
牛亚科牦牛属的1种。体长2~3米,尾长37~46厘米,肩高1.3米以上,体重约1000千克;躯体强健,颈短,头大,额长而平,四肢短粗;雌雄均具角;全身褐黑色或棕黑色;体侧、胸部、肩部、四肢上部和尾部密生长毛,尤其体侧的毛被几可及地。系青藏高原特产。通常栖息于海拔 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 有时到6000多米处憩息,喜在山岭或山间盆地四周活动。由于体毛厚密,性喜寒而畏热。在高寒荒漠与高寒荒漠草原中能吃粗硬的牧草(如苔草类),若食物被 ...
灵长目猿猴亚目窄鼻组猴科的 1属。体型粗壮,体长61~81厘米,尾短粗,长5.2~7.6厘米;肩高50.8厘米。体重可达54千克。头大而长,鼻骨两侧各有1块骨质突起,其上有纵向排列的脊状突起,其间为沟,外被绿色皮肤,脊间鲜红色。雄性每侧约有6条主要的沟,其红色部分伸延到鼻骨和吻部周围。这种色彩鲜艳的特殊图案形似鬼怪,因而人称山魈。有山魈和黑面山魈2种,分布于赤道非洲。黑面山魈面部为黑色,骨质突起上只有两条沟。臀部胼胝及其周围皮 ...
脊椎动物,鱼纲,�科。身体呈纺锤形,稍侧扁,长约12~30厘米。青灰色。鳃盖后上角有1块黑斑。眼被脂睑,仅瞳孔中央留露1条长缝。上下颌有1列细齿。第2背鳍和臀鳍后方各有1个游离小鳍。侧线后部具有棱鳞。体被小圆鳞。为暖水性中上层鱼类,洄游性显著,游泳迅速,喜结群,有趋光性,头部朝向日出日落方向,夜晚趋向月光,适用蓝绿光诱捕。多以浮游生物为食。我国的沿海都有,以南海产量较多。为灯光围网作业主要捕捞经济鱼类之一。少量供鲜食,大部制 ...
脊椎动物,鱼纲,�科,东方�属鱼类的通称。又称河豚。主要生活于海洋的中、下层,有些种也进入淡水。我国沿海均产。体长约30厘米,呈圆筒形,口小,牙愈合成牙板,常露出吻外。背鳍1个,与臀鳍对生,无腹鳍。无鳞或有刺鳞。有气囊,遇敌时能够吸气膨胀,呈球状,使腹部朝向水面装死,故俗称“气泡鱼”。肉极鲜美,唯肝脏、生殖腺、血液和皮肤含有河�毒素,需经仔细处理后,方可食用,否则,食后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可制成冻鱼片和罐头食品。皮可制鱼皮胶,骨可制 ...
偶蹄目的 1科,眼窝凹陷,有颜面腺;有足腺;肝无胆囊。体长0.75~2.90米,体重9~800千克。共16属约52种。分布于欧亚大陆、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北美洲、南美洲的南纬 40度以北地区及西南非洲。栖息于苔原、林区、荒漠、灌丛和沼泽。典型的草食性动物,吃草、树皮、嫩枝和幼树苗。腿细长,善奔跑。多数种类具角而无上犬齿。但无角种类(如獐)的上犬齿则特别大,呈獠牙状,可作为武器。鹿角是雄鹿的第二性征,同时是争偶的武器。角的生长与脱落受脑 ...
偶蹄目长颈鹿科长颈鹿属仅有的 1种。有8~12亚种。是大型有蹄类动物,也是现代世界最高的动物,站立时由脚至头可达6~8米,体重约 700千克。刚出生的幼仔就有 1.5米高;颜色花纹因产地而异,有斑点型、网纹型、星状型、参差不齐型和污点型;头的额部宽,吻部较尖,耳大竖立,头顶有 1对骨质短角,角外包覆皮肤和茸毛;颈特别长(约2米),颈背有1行鬃毛;体较短;四肢高而强健,前肢略长于后肢,蹄阔大;尾短小,尾端为黑色簇毛。分布于非洲。栖息于热带草原或 ...
偶蹄目牛科羚牛属的唯一种,因体型似牛而得名。又因角扭曲而称扭角羚。体型大而粗重,体长1.7~2.2米,体重230~350千克;四肢(尤其是前肢)特别粗壮;肩高1~1.3米,肩部隆起,故比臀部高;尾长10~20厘米,尾梢末端具深棕褐色簇毛;毛色在不同的亚种间变异很大,介于黄白、黄褐、黑褐之间;毛长、浓密而粗糙,背部中央有一深色背纹,四肢膝以下前面为黑色;雌雄均有角,角粗,基部为肋骨状,由头顶长出后即剧烈向外侧翻转,再向上、向后弯转, ...
偶蹄目牛科的1属,通称盘羊,因雄性角呈螺旋状盘曲而得名。头部大,所以又叫大角羊。体型粗壮,体长1.2~1.8米,尾长7~15厘米,肩高65~125厘米,体重可达230千克;雄性角长可超过1.25米,具明显横棱,基部周长25厘米,雌性角小,向后外侧弯曲,但不呈盘状;全身毛色棕灰,有些种类颈部具长毛。共7种,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洲。栖息于高原、高山或丘陵地带,善于在崎岖难行的岩石上奔跑。常由一头或少数几头成年雄羊率领雌羊或幼体结 ...
偶蹄目牛科蓝牛属的唯一种。由于雄性具蓝灰色毛而得名。是原产印度的体型最大的羚羊类,体长 1.8~2.0米,高1.2~1.5米,体重约200千克,雌性较雄性个体要小1/5;四肢长,前肢又略长于后肢;蹄窄,前端尖;肩部隆起,体前部比后部高和粗壮;头部长,前额略突起,颈短;雄体背面蓝灰色,雌性较淡,腹面以及尾下面及蹄的四周均为白色;颈背具鬣毛,雄性喉部具1簇黑色长毛;仅雄性具角,角短而末端稍尖。生活于印度半岛中部的森林中。栖息于森林、灌丛 ...
哺乳纲的1目。因四肢末端的蹄均呈双数而得名。头上大多有角;胸腰部椎骨较奇蹄目为少股骨无第 3转子;四肢中第3、第4趾同等发育支持体重,胃大都为复室性,盲肠短小。除大洋洲外,分布于世界各大洲。现存10科75属184种,包括野猪、河马、骆驼、鹿、叉角羚、长颈鹿、麝和鼷鹿等。其中长颈鹿是最高的动物,头顶距地面5~5.4米。最矮小的是鼷鹿,高0.5米。本类动物以趾端的蹄着地而行,通常由粗大的第3、4趾均衡地承担体重,第2、5趾小而呈悬蹄, ...
偶蹄目的 1科,本科动物在分类上介于骆驼科和鹿科之间的一个科。外貌似鹿而非鹿,无角,上犬齿发达,雄性尤甚,伸于唇外;前臼齿高冠具锐利切迹,吻尖而窄,鼻孔似裂缝,无颜面腺和足腺,脚长而细,每足具4趾。反刍,胃分3室,第3室退化。齿式□。中国仅1种,即鼷鹿。是中国偶蹄类动物中体型最小的1种,体长仅50厘米左右,体重约2.5~4.5千克,肩高不足33厘米,尾长不到10厘米;掌骨与附骨已愈合而成为单一的管骨;乳头两对;前肢短而后肢长;身体 ...
鹿科驼鹿属的唯1种,因背部明显高于臀部,状如驼峰而得名。是鹿科中体型最大的种类,体长约2.5米,肩高近2米,体重可达500千克;头大颈粗,吻部突出,鼻孔较大,鼻形如驼;背部平直,臀部倾斜;四肢高大;尾较短;雄兽头上具大角,枝杈间互相融合,形成侧扁掌状或叶状,雌兽虽不长角,但在相应部位略有突起;喉部具1悬垂体,生有束状长毛;主蹄大,呈椭圆形,侧蹄细长触地面;全身冬毛为黑棕色,夏毛为灰棕色,颈背具有深棕色的鬃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