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花受粉 self-pollination 指一株植物的花粉,对同一个体的雌蕊进行受粉的现象。在两性花的植物中,又可分为同一花的雄蕊与雌蕊间进行受粉的同花受粉(菜豆属)和在一个花序(个体)中不同花间进行受粉的邻花受粉(gei-tonogany),以及同株不同花间进行受粉的同株异花受粉。 ...
是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紧接偶线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已完成染色体联会的两条同源染色体互相紧靠,进而缠绕在一起,基质开始附着到染色丝上,成为一条短而粗的染色体。结果在这时期后外观上是染色体数目减半(即假减数)。不久,这些紧靠着的一对染色体各自明显地发生纵裂,各自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成为四重结构。在同源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交叉。在经过固定的分裂图像中,这个时期是所谓染色粒最常出现的时期。在着丝 ...
属于球壳目(Sphaeriales)的一种真菌。有的表现出单一型无性世代。菌丝多核,附有桔色分生孢子。野生型在加有生物素(biotin)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可分离出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用异宗配合容易进行杂交。有性生殖的结果,形成梨形的子囊果,产生包含有多达8个子囊孢子的子囊。子囊孢子为黑色,橄榄状,直线排列,很容易进行四分孢子分析。道吉(B.O.Dodge)自1927年以来就研究其生活史和孢子的 ...
自发运动(自主运动) autonomic movem- ent 指植物的运动不是因外部的刺激,可能是由于体内刺激因素所引起的运动而言。叶片的上斜生长和下斜生长是向光性与向地性结合而引起的,把植物放在回转器上,这一点就非常明显。茎梢的旋转运动在接触到支柱前、也是自发生长运动。睡眠运动多半是由于日周期自发运动所引起的。舞草(Desmodiumgyrans)的二枚小叶、通过叶枕使顶端显示出椭圆形的自发膨 ...
为1939年G.H.R.von Koenigswald在爪哇中部梭罗河上游三吉兰(Sangiran)的更新世遗址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仅保存枕骨和上颌骨。这一头骨十分粗壮,如果把E.Dubois等发现的一系列的爪哇猿人定为女性,那么,其作为男性头骨要远比所想象的大,且具有更多原始特征,研究者F.Weidenrech(1945)根据这些情况命名为粗壮猿人,以与爪哇猿人相区别。现在被列于直立人(Ho ...
自发演替 autogenic succession 通过群落对环境的反作用使环境条件发生变化,由于这些变化了的条件的作用形成了新的群落而引起演替,这种现象在自然群落中可见到。是异发演替的反义词。 ...
自发性周期 spontaneous periodicity 与内因性周期相同。 ...
是具有肌肉同化作用(myotropic action)的类固醇的总称。一般雄性激素具有肌肉同化作用,但临床上,常应用雄性激素作用较少而同化作用较强的合成类固醇制剂。检查同化作用的方法是以去势大鼠肛门提肌的重量增加为指标。 ...
自发行为 spontaneous behavior 指在没有外界刺激时所产生的行为,但某种行为是不是真正的自发行为,这是很难知道的。可以说完全自发行为是真空反应。 ...
也称 rhizogen。为J.Sachs(1882)提出的植物器官是在特殊器官产生的物质条件下形成的,基于这种想法,R.Bouillenne和F.W Went(1933)将促使根形成的植物激素称为促成根素。认为是在叶中形成再移向根部,在有生长素的情况下才起作用。K.VThimann和Went(1934)认为与生长素为同一物质,俱也有人认为并不是生长素。Went(1938)还提出了在根中产生在形成茎 ...
自发突变 spontaneous mutation 自然发生的突然变异。为诱发突变的对应词。就其所产生的突变型特性来说,自然发生的和由人为突变原产生的,二者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在营养条件好时,自发突变主要由DNA错误复制(misreplica- tion)形成的,但当DNA复制不存在或是明显降低时,认为它的形成与复制无关而与时间成正比(原因可能是自然发生的DNA损伤)的说法较有力。 ...
自发活动性 spontaneous activity 不依赖外部刺激,仅由动物内部的刺激或状态所引起的活动性,称自发活动性。 ...
〔1〕缩写为MSH。亦称〔垂体〕中叶激素。系从牛、猪、羊等的腺垂体中叶提取的α-MSH和β-MSH,化学上已经弄清楚。α-MSH是由1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β-MSH是由18个氨基酸残基所组成的多肽,上述三种动物α-MSH为共同有的构造。根据动物种属的不同,其氨基酸的排列多少有些差异。人的β-MSH具有22个氨基酸残基。α-MSH、β-MS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多肽链中有共同的 ...
自发的条件反射形成 operant conditioning 指个体对环境条件自发的反应,可由反应结果产生的环境刺激的变化所强化,导致出现稳定的反应率的过程。这样的由个体自发(emit)的反应称为op- erant(自发的),以与由环境刺激诱发(elicit)的反应(respondent,应答的)相区别(B.F.Ski- uner,1938)。在高等动物行为中respondent(应答的)所占比重 ...
自动中枢 automatic center 不仅如反射中枢那样把向中冲动转换为离中冲动,而且可不断地自发兴奋维持紧张而产生离中冲动,这种神经中枢称自动中枢。延髓的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就是这种中枢的例子,一般其兴奋状态是随血液的温度和化学成分而增减。 ...
缩写为MIF。亦称MIH(MSH抑制素或MSH释放抑制素)。是由丘脑下部-脑垂体神经系统分泌、释放,并直接作用于腺垂体的促黑〔素细胞〕激素(MSH)的分泌细胞,为抑制MSH分泌的物质。据Nair等(1971)的研究,MIF是含脯亮-甘-NH2 结构的多肽,但Bower等(1971)却认为是: 结构的tocinoic酸。顺便提一下,前者相当于催产素分子的侧链部分,而后者相当于环的部分。此外,还 ...
pH自动稳定器 pH stat 原来是指使培养液的pH值自动保持稳定的装置,但细胞本身具有使细胞内pH值大致维持稳定的机制,所以有时也称为pH自动稳定器。不论动物或植物,其细胞质的pH值都在中性附近,pH调节的机制主要是:(1)由越膜运输H 或OH-而调节,H 通过H 泵的作用从细胞内自膜而排出,而膜ATP ase参与此过程,当细胞质的pH偏于碱性,OH-将被动的排出。(2)被称为生物化学的pH自 ...
自动性 automaticity (1)一般来说,某系统在没有外来的刺激作用下而活动时,这个系统就具有自动性,常常把它列为生物的特性之一。在生理学方面,一般是指机体的一部分或器官在没有另外的刺激下而能继续兴奋活动,即仅自动兴奋性。严格来说,是自动兴奋性,是指器官本身内部可产生刺激(自我刺激auto- chtonic stimulus),特别是从现象上来说而多用此语。有下列种类:(1)自动中枢的 ...
是对红细胞的生成有增强作用的体液性因子。为分子量6-7万的糖蛋白,糖的含量多,已证明血和尿中都有它的存在。未分化的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系干细胞(erythropoietin responsive cell),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此发挥作用,使之变为前成红细胞。对进一步再成熟为成红血细胞、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合成以及流入末梢血管等均有促进作用。一般在贫血和低氧状态时,根据身体组织对氧的需要,促红细胞 ...
自动机 automaton 原来是模仿人和动物的行动而做成的机器人的意思。但是现在已被抽象化为如下的机器。时间是离散的(t=0,1,2……),在每一个时刻它处于所存在的有限个内部状态中的一个。对每一个时刻给予有限个输入中的一个。那么下一个时刻的内部状态就由现在的输入和现在的内部状态所决定。每个时刻的输出只由那个时刻的内部状态所决定。作为自动机的例子可以举出由McCulloch-pitts的神经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