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核中含有哈尔满的吲哚系生物碱,大致区分为下列3种: (1)哈尔马拉生物碱(harmala alkaloid):为俄国南部及印度出产的红色染料植物Peganumharmala所含有的生物碱,如哈梅灵(二氢骆驼蓬碱=harmaline,用作驱虫药,中枢神经兴奋剂,胺氧化阻抑剂),哈尔明碱(骆驼蓬碱=harmine,C13H12OH2,此种物质投给哺乳类则刺激中枢神经而引起抽搐,但用于两栖类则有 ...
骨密质的构成单位。以纵行于长骨骨干的多数血管为其中心的管伏构造,作为血管通路的直径为20—100微米的中心管,称为哈佛氏管:以它为中心有哈佛氏骨板排列,即有数层到20—30层的骨基质呈同心圆的构造,在其中分布着层状的可容纳多数骨细胞的骨小腔。哈佛氏骨板中的胶原纤维,对哈佛氏管轴也是呈一定角度的平行层状排列。在相邻接的骨板中,纤维的排列方向大致互相构成直角。因此在骨板中可见到强的复屈折。埋在骨板 ...
哺乳类动物眼窝腺的一种,可分泌脂质。一般是在眼角内有一导管开口,个别的如鲸类具有内外两个哈氏腺的复数导管。分泌物的作用因动物种类而异,例如水中哺乳类具有保护眼的作用,在啮齿类的鼠、兔等,认为具有皮脂腺和引诱物质的分泌腺的功能。鸟类以下的脊椎动物的瞬膜腺属于另一种系统的腺,但哺乳类则具有这两种腺。哈氏腺最早是始于J.J.Harder于1694年对鹿的记载。 ...
棘皮动物门有柄亚门的一纲。全部海产。体分为萼、茎、根三部分。根部固着于深海底的岩石上。或在发生过程中失去茎和根。在萼部的下面有很多卷枝抓附于浅海底岩石。在萼部的上面,有口和肛门。萼的周缘有5条腕呈二叉状,反复分枝形成很多的羽枝,排列成羽状。茎从冠部的反口面的中央伸出,有很多的环状骨板纵向排列,伴有卷枝,根部的卷枝呈树枝状分枝。水管系伸入腕中。雌雄异体,生殖腺在羽枝中成熟。无多孔体、棘、叉棘等。出现 ...
哺乳类缺少四肢或部分肢脚的一种畸形。完全缺乏者亦称为无肢畸形(amelia)。自然发生者相当罕见。酞胺哌啶酮(thalidomide)具有明显的引起这种畸形的作用。 ...
分布主要局限于海滨的植物。是由抗盐性强的植物和可在砂地上生长而耐旱性强的一些植物组成。例如红树类、野豌豆、滨旋花、筛草、矮苔(拟)、黑松、海桐花、车轮梅等,一般形成疏生海滨荒漠、流沙荒漠等群落。
在近海的沙丘上,因受土壤移动、土壤有效水分的不足和海风的影响,仅稀疏地生长着特殊植物的荒漠。地下水和土壤水中一般氯的含量都很少。荒漠上生长着筛草、矮苔、莴苣、滨旋花、山黧豆、珊菜等地下器官很发达的植物和马唐、绢毛飘拂草、结缕草等浅根性的旱生植物。
褐藻类海带属(Laminaria)所含的贮藏性多糖。为单纯葡萄糖的聚合物,大约由20个分子以β-1,3′键结合而成。 ...
棘皮动物游走亚门的一个纲。体呈球形、半球形、心脏形、扁盘形等。体壁有钙质的厚骨板整齐排列,相互结合构成坚实的壳(test)。骨的一部分成为长棘突出于体外部。在排列棘的5个间步带之间为5个步带,多数的管足各排成2列,与棘一起起着移动作用。管足均伴有吸盘和壶腹(ampulla),另外还有叉棘、球棘。无步带沟,管足从口极达至反口极。口在口极中央,肛门在反口极(背面)或后面,消化管是单纯的长管,迂曲于体腔 ...
为含于海胆卵或体腔液的萘醌系的红色色素。熔点220℃,获得2原子的氢而被还原,如次甲蓝(美蓝)那样可自动氧化。哈特曼(M.Hartmann,1939)曾认为是一种受精物质,称为受精素Ⅰ,但现在已被否定了。 ...
海胆类继原肠胚以后的幼体类型,与成体的辐射对称不同,具有明显的左右对称形态。在含有V字形消化管的身体中间的两侧生有一定数目的左右对称的突起(称为腕)。其边缘生有长纤毛带,这与海参的耳状幼虫(auricularia)和海星的羽腕幼虫很相似,但腕的中轴有钙质的幼虫骨骼(larval skeleton)这一点又与海参和海星的幼虫不同。变态时仅仅由含有消化管、体腔囊等的体中间部分形成成体,其余部分则被 ...
腹足纲前鳃亚目(ctenobranchia)的一科(Nerineidae)化石动物(de France,1825)。生存在侏罗纪的巴柔阶(Bajocian)到麦斯曲田(Maes-trichtian)阶之间。海生。有长柱状的壳,壳厚,表面平滑,有时沿壳缝线有两列疣,轴柱粗,壳的内部有发达的褶襞。壳的横切面呈特异的形状,成为分类的性状。在礁石附近栖息。在日本多产于白垩纪地层。 ...
1907年在海德堡市郊外的摩尔村(mauer),偶然发现的一具男性下颌骨。比以前的内安德特人粗壮。根据其形态结构非常原始这点,研究者海德堡大学教授萧顿萨克(O,Schoetensack)定学名为海德堡人(Homo heidelbugensis)。也称摩尔(Mauer)下颌骨。过去曾被列入内安德特人中,但由于其所处的时期认为是明德尔冰期中的一个亚间冰期,所以是有问题的。现在已被列入直立人中,而用 ...
亦称β物质(βSubstance)。由各种血液毒素,例如芳香族氮化物的硝基苯和苯胺等血液毒素中毒而产生的中毒性贫血、γ-地中海贫血和脾脏摘除后等。用超活体染色法,可染成大小不同和不定形的蓝色红血球内包涵体的小体。一般认为是在血球内由于药剂等的作用而血红蛋白进行变性破坏时,于高铁血红蛋白(methemonoglobin)的以后阶段,成为不溶性蛋白而被析出的。 ...
在生活史中有规律地利用海水、淡水而生活并有发育阶段的鱼类。一般分成两大类:在海中产卵的入海洄游鱼类和淡水中产卵的溯河洄游鱼类。鳗鲡是前者的典型例子,它一生的大部分是在淡水中度过,为了产卵才入海。与此相反,鲑等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海中度过,为了产卵才溯河流而上,这是后者的典型例子。业已查明,这些鱼类的洄游是与内分泌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溯河洄游的鱼类中,也有象香鱼以及许多淡水产虎类那样,其洄游与产卵并 ...
棘皮动物门有柄亚门的一纲〔海克尔(E.HHaeckel)命名〕。生存于寒武纪中期至泥盆纪初期。口与肛门之间的方向扁平,不呈辐射对称。萼为许多不规则的多角板所覆盖,口和肛门位于前端。柄的上部中空且能收缩,具小步带沟,无指枝。 ...
1951年由G.O.Gey等从人子宫颈癌组织分离出来的株细胞。HeLa是原患者姓氏的缩写。这种细胞是现有来自人体的组织培养中最早的分离细胞,在世界各地的研究室继续培养,广泛应用于各种研究。它们在体外容易增殖形成上皮性的细胞排列。染色体数频率分布式为78—80,移植于人体皮下则形成肿瘤,在豚鼠的眼前房,大鼠的颊囊以及经X射线皮质酮处理的小鼠可作异种移植,由此可以认为仍保持着癌的性状。广泛被用作分 ...
棘皮动物有柄亚门的化石纲。由Say(1825)命名。最近也有的把它作为海林檎类的一个亚纲。有球形、卵形和蕾形的萼,有短柄(由石灰质环状小节组成)相接,偶有无柄,固着于其它物体。萼呈五放射状,排列整齐,通常为30个萼片所包围,从中央部位的口起,有5条步带沟呈放射状,口和步带沟被小形可动性板所覆盖。在步带沟缘,有羽状的附属肢(称为腕brachiole),从奥陶纪(Ordovician)起到二叠纪末(P ...
棘皮动物有柄亚门的一纲,仅为化石,为vonBuch(1824)所命名。萼部球形、卵形或半球形,为多少呈不规则排列的石灰板覆盖。口位于萼板间或萼板上,或在萼部的腕板上,步带沟由不完全至近完全,数目为2、3、5或此数以上。肛门也在萼部,腕部不够发达,有时缺少。通常有柄,很少无柄。出现于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极盛,石炭纪初绝灭。 ...
在蚕雄性幼虫中所见到的洋梨形的小体,是以后生成粘液腺、贮精囊、交尾器的部分。位于第九腹节腹面前端正中线,前端稍靠第八腹节。在前端两侧接着纽体,而后端附着于皮肤上。当胚扭转完了时,外胚层陷入而开始发生。在雌性与之相当的,有石渡腺,当蚕达到五龄时,根据这两种腺的有无,可以很容易地进行雌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