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哺乳类的腹腔和胸腔分隔开的膜状肌肉。原来它是作为协助心脏机能的肌肉,从直肌系统的颈部分化来的,在两栖类上即可看到其原始的型式。在胚胎发育的时期,由腹侧生出的腹侧隔膜(diaphragmasternale)和从背侧生出的背侧隔膜(diaphragmapleurale)两者愈合而成。偶而,在人等个体上,这种愈合有不完全的时候,称为横隔膜疝。在横隔膜的中央有较大的范围缺乏肌肉,这一部分由腱膜构成。 ...
纵连合的对应词。亦称横连神经、神经交连等。是把左右对称存在的神经节进行横的联系的神经纤维。例如,环形动物的每个体节的1对腹神经节进行横的联系的短纤维。软体动物具有左右成对的足神经节和内脏神经节,对它们横的联系的纤维,分别称为足神经节横连合(pedal commissure)和内脏神经节横连合(visceral commissure)。 ...
(1)在横裂体发生横裂而产生碟状幼体。通常,特别是横裂体的个体由数个以至十数个碟状幼体的原基相叠形成,形成叠盘状。(2)在多节绦虫类的头节的颈部,由于细胞分裂不断形成新的节片,全部节片由未成熟的到成熟的许多节片相连成一串。将相连的各节片称为链体。 ...
指位于横纹肌(骨骼肌和心肌)的肌原纤维的肌节中央发暗部分。由于其表现出双折光性(异向性anisotropism),故称A带。为恩格尔曼(W.T.Enge-lmann,1873)所命名。在A带的中央有稍稍发亮的部分称H带,在H带的中央有黑线称M线。A带是由肌球蛋白的复合体即A丝和进入H带的Ⅰ丝产生的,因而H带的带幅可以随收缩的程度而变化,但A带的带幅则是有一定的,脊椎动物为1.5微米。在A带的两 ...
指在显微镜下呈现特殊横纹的肌纤维,即横纹肌纤维所构成的肌肉。对脊椎动物来说,所有的骨骼肌与大部分为平滑肌的内脏肌中的心肌和平滑肌适成对比。在组织切片中所见到的横纹肌的特征与其力学的性质有关。在无脊椎动物中,心肌、水母的环状肌,扇具的闭壳肌(一部分)、箭虫的体肌,附着在节肢动物外骨骼上的骨骼肌等,特别是承担迅速运动的肌肉都是横纹肌。横纹肌的肌纤维一般比较长,脊椎动物的骨胳肌,有长度达50厘米宽1 ...
横纹肌肌原纤维A带中央稍显明亮的带状部分。H带的中央有浓的M线。H带是A带中的A细丝未与I细丝重叠的部分,肌肉收缩时变窄,松弛时扩展。为亨森(V.Hensen,1868)氏所发现,因此而称H带,即亨森的英文首字。 ...
横纹肌(骨骼肌和心肌)肌原纤维的肌小节的明亮部分。它和暗的A带交互并列而形成横纹,中央部分由Z膜隔开。I带在肌肉松弛时变宽,收缩时可变窄。这是因为I带中的I细丝向A带中的A细丝之间滑行所致。与A带相比,I带的双折射性弱,因此有所谓各向同性(isotropism)的命名〔恩格尔曼(W.T.Engelmann),1873〕。 ...
横纹肌肌原纤维A带中央的宽为40—80毫微米的间隔。从纵切面上看成一条浓线,简称M线。系由M蛋白质构成,以细的桥状构造与占据六角形各顶点而排成六角形的A细丝相互连接。因此被认为具有使A细丝相互固定的作用。 ...
亦称肌球蛋白丝。位于肌肉的A带中的直径为10—12毫微米的粗丝。骨骼肌中的A丝长约1.5微米,在中央部的M线上保持着一定的空间位置。主要由肌球蛋白构成,结合少量的C蛋白质。在平滑肌上,A丝散在于细胞质内,在贝类的闭壳肌等肌肉中,肌球蛋白结合在副肌球蛋白复合体的表面,形成巨大的(长达数10微米)丝。 ...
有刺胞动物珊瑚纲多射亚纲 Isozoanthus属之浮游性幼虫。身体呈长蠕虫形,从身体前端由口往后有明显的纤毛列。中胶层中有单细胞藻类虫黄藻(Z-ooxanthella)共生,故虫体呈黄色。 ...
豆科植物相思子(Abrus precatorius)的种子中含有的毒性植物外源凝集素。注入小白鼠腹腔LD5040ng无血球凝集作用。为分子量6万5千的糖蛋白质。由A链(分子量3万,pI4.6,糖含量为0)和B链(分子量3万5千,pI7.2,糖含量7.4%)(重量比)以S-S键结合而成,还原后则二分。是蛋白质活体合成的抑制剂之一,其抑制机理与溶菌素相同。A链有使真核细胞60S核糖体亚单位失活的作 ...
指短时间内照射红光和远红光,引起生物体产生可逆的反应而言。这种反应是通过作为光受体的光敏色素(phytochrome)而引起的。1952年由H.A.Borthwick进行莴苣种子的光发芽试验时发现的。以后,根据各种酶的活性和不同物质的生物合成速度等分子水平的现象、又发现了细胞内颗粒的各种活性、向光性和向地性的敏感度、叶绿体的趋光性、光周期的暗期光中断、细胞分裂期的调节以及脱黄化等非常多的现象. ...
在光谱的长波部分,仅感觉到黄,而在短波部分,仅感到篮,即缺乏辨别红与绿能力的色盲。在两者中间的约490毫微米附近(及其补色),有一个不带色调而被看成为白色或灰色的部分,称为中性带。向这一中性带黄蓝双方均逐渐成为不饱和。在红绿色盲中,红色盲者看光谱的红端偏暗,视感度曲线峰值与正常人相比偏向于短波长,而绿色盲者的中性带略偏向于长波长。至于补色的无色区,也是红色盲者位于红部分,绿色盲者位于绛紫色部分 ...
放线菌(Streptomyces erythreus)产生的大环内酯(macrolide)系的代表性的抗菌素。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抗菌性。LD50为200—400毫克/公斤,作用机理在于与细菌的聚核糖体结合而抑制肽链的延。 ...
热带和亚热带高温湿润气候下生成的红色土壤。由于高温多雨,矿物的水解作用激烈进行,土壤中不断地有盐基释放出来,结果使土壤在中性至碱性反应下遭受风化作用,硅酸转化为可溶态淋溶,赤铁矿和三水铝石等铁、铝二三氧化物则残留累积下来。腐殖质因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大而难以积聚。又由于赤铁矿的存在,土壤呈红色。其中有脱硅作用进行而可塑性高的称为塑性红壤(red loam),脱硅作用较为强烈,但缺乏可塑性而又易碎的 ...
又称红肌。脊椎动物的横纹肌中呈红色的称为红色肌。相应地,其色淡的则称为白肌(White musc-le)。心肌通常是红色肌,此外,高等脊椎动物的呼吸肌、咀嚼肌和飞行性鸟类的胸肌等需要持续性活动的肌肉,以及各种骨骼肌,特别是整天倒挂在树枝上的夜行性树獭的骨骼肌,一般认为都是红色肌。红色肌的颜色是根据其肌肉中所含的肌红蛋白和血液量的多少来决定的。在形态上,红色肌纤维的肌幅比白色肌纤维的窄,肌原纤维 ...
指不能辨红色者。又称第一色盲(protanopia)。 ...
色素细胞中呈红色的细胞。脊椎动物中,蝶呤体主要含有果蝇蝶呤(drosopterin)。
指热带及亚热带(印度-马来地区,非洲、美洲)海岸及河口一部分海水或淡海水的潮间带泥地生长的常绿灌木植物或乔木植物或者植被的总称。常见的有红树科的红树属(Rhizophora)、木榄属(Brugi-era)、角果木属(Ceriops)、榄李属(Lumnitz-era)、海桑科(Sonneratiaceae)的海桑属(Sonn-eratia)、马鞭草科的海榄雌属(Avicennia)、楝科的木果楝 ...
位于蝮蛇科(Crotalidae)、蛇(蝮蛇、饭匙倩、响尾蛇)的颜面两侧、仅对红外线敏感的特殊温度感受器。毒蛇在黑夜里,探测由对方发出的红外线,起着犹如双眼视觉的作用。在眼窝下呈小孔状,亦称孔器。其底部有类似中耳鼓膜样的薄膜,其后部也有空腔与外界相通,这与耳咽管很相似。在细胞质中存在着很多线粒体,在薄膜上三叉神经纤维密布如网而成末梢,外侧有许旺氏细胞包围。红外线一旦到达此薄膜,即与热量成比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