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维列曼(P.Vuilleman)提出的antibio-sis一词。和antagonism一样,同是用来表示生物特别是微生物之间的拮抗现象的术语。始于弗莱明(A.Fleming,1929)的抗菌素研究,自秦(E.B.Chain)和弗洛里(N.W.Florey,1940)重新发现青霉素,以及瓦克斯曼(S.A.Waksman,1943)发现链霉素以来,已获得足够的进展。瓦克斯曼于1941年 ...
指某种生物的分泌物对另一种生物的有害作用。普通是指全面阻抑微生物生长的分泌物质的作用,称这种物质为抗菌物质或抗菌素。
简称ADH。凡具有促进排泄系统对水分的重吸收,而使水排出减少的抗利尿作用的激素,一般均称抗利尿激素。在脊椎动物常称为加压素(vasopres-sin),但哺乳类以外的脊椎动物实际上并非加压素,从作用上来讲其管催产素(vasotocin)是一种抗利尿激素。一般作用于肾脏的肾小管,而在两栖类则作用于膀胱和皮肤,在膀胱是从尿中促进水分重吸收,在皮肤是从外界促进水分重吸收。无脊椎动物有的也有抗利尿作用的激 ...
指化学物质的抗利尿作用。加压素(vasopres-sin)所具有的活性是这种作用的代表。向雄性大白鼠胃中注入12%乙醇和水,插套管于膀胱中以记录由此排出来的尿量。另外静脉注入试药,以观察尿量的变化。这里活性是以药典的标准物质的单位来表示。纯精氨酸加压素的活性为300单位/毫克。抗利尿作用是由于在肾小管促进水分重吸收而引起的。 ...
对抗淋巴细胞特异性抗原的异种动物抗血清,简称ALS。例如将小鼠的淋巴细胞(或从淋巴细胞抽提出的抗原物质)给兔注射时,兔便形成对抗小鼠淋巴细胞的抗体。在这种血清中既含有与淋巴细胞以外的细胞起反应的抗体,又含有仅仅与淋巴细胞起反应的抗体。通过用适当的方法将前者吸收清除掉,可得到抗淋巴细胞血清。抗淋巴细胞血清主要保持对T细胞的反应性,对B细胞起反应的抗血清不能简易制成。将抗淋巴细胞血清给动物注射时,既可 ...
指将酶(或酶原)作为抗原给予适当的实验动物(通过注射等)而在该动物体内(血清等)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它和一般的抗体一样,在生物体内或试管内,能与作为抗原的酶产生血清学反应,而且抑制酶的催化作用(对酶,抑制其活化),对这种抗酶的叫法,是在各种酶(抗原)的名称前加上一个“抗”(anti-)字。例如,抗脂酶、抗胃蛋白酶、抗凝血酶等。 当血清或生物体的提取液等对某种酶的作用有特异性抑制时,有时也 ...
由某种链丝菌属产生的抗菌素类。这是几种物质的混合物,为呼吸的抑制剂,与线粒体的电子传递体系相结合,可严重阻碍由细胞色素b向细胞色素c1的电子传递。与2-n-庚酸-4-羟基氮萘-N-氧化物的作用同。 ...
抗血凝物质之总称。有生理的和病理的两种,一般分为四类。加入血液中而阻止血液凝固的抗凝血剂,对活性凝血因的血液的生理性抗凝血素,病理状态下后天出现的物质,造成凝血因子可逆或不可逆地失活的抗凝血物质,通过经口投予而阻碍凝血因子生成(活性)的抗凝血剂。抗凝血剂主要使用草酸盐、柠檬酸盐,它们能与Ca 结合来阻止血凝。另外也用离子交换树脂、乙二胺四乙酸(EDTA)等。在生理性抗凝血素中,有阻止凝血酶作用的 ...
指生物在忍受高温下而生存的性质。可忍受的高温因物种之不同而异,一般来说生长在高温地区的种抗热性强,生长在寒冷地区的种抗热性弱。发现单细胞藻类有的可在70℃以上的温泉中生活(参见温泉生物),好热性细菌有的可耐90℃以上的高温。动物的致死温度几乎不超过50℃,也有例外的,据报道,无脊椎动物的囊虫、卵、幼体能忍受100℃左右的高温。这些情况,脱水是重要条件;生物一般对于热的忍耐力强,对湿热的忍耐力弱,但 ...
指能阻碍(颉颃)生长素引起的生理作用的物质之总称。抗生长素有不少是与生长素结构相似的化合物。认为可因立体排列和环状结构的不适合的阻碍而显示出抗生长素的作用。具有抗生长素的物质,也是从天然物中分离出来的。
存在于卵白中的碱性糖蛋白,因它贪婪地(avidly)与生物素结合,故有此名(avidin)。给动物以生的卵白则产生生物素缺乏症,因为生物素蛋白与生物素结合,使之失活。分子量为68300,含4个亚单位。在体外(试管中)对含生物素的酶具有特异的抑制作用。 ...
1882年由埃利希(F.Ehrlich)首创并经F.齐尔(Ziehl)改进而创造出的细菌染色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对结核菌的齐尔-尼尔森(Ziehl-Neelsen)染色法和齐尔-加贝特(Ziehl-Gabbet)染色法。用石碳酸复红染色后,用盐酸乙醇分色,再用美蓝进行对比染色,即不再脱色而呈现石碳酸复红的红色。 ...
指抗酸染色显阳性的细菌(参见抗酸染色法)。最明显的是分枝细菌属。然而,和它近缘的属却无抗酸性,在同一目的放线菌中,有的有抗酸性,有的没有,在分类学上多少有所差异。另外,在其反应上也有程度上的差别。
在免疫反应方面,基于抗原的刺激在体内形成、并与抗原作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之总称。其化学实质是免疫球蛋白。抗体,按照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可分别称为沉淀素、凝集素、溶血素、溶菌素、抗毒素、中和抗体等,但这些并不等于有相应的不同抗体存在,一般多只表明抗体反应的多样性而已。抗体在血清中含量最多(体液抗体=humoral antibody);含有某特定抗体的血清称为抗血或免疫血清。
指抗体的抗原结合簇同抗原的抗原决定簇的结合强度。通常以半抗原及其相对的抗体作试料,用平衡透析法进行检定。即以下式的结合常数K为亲和力 表示克分子浓度(mol/1),Ab为抗体,H为半抗原,Ab—H表示抗体与半抗原的结合物。其值越大,Ab HAb—H的反应越向右侧进行,而亲和力就变强。实际上抗体是保有各种强度亲和力的抗体分子集团,故假如在平衡透析法方面求得抗体全部结合簇的一半处于与抗原结合状态 ...
为对蛋白质抗原、细菌、病毒等的复合抗原同抗体结合的强度间接测定所表示的尺度。将抗原抗体结合物稀释,或加入游离抗原时,从结合解离程度进行判断。也有指抗体亲和力的。 ...
淋巴系细胞有B细胞和T细胞两个系列,其中B细胞是抗体形成细胞前体(antibody-forming cellprecursor),在胞膜表面具有以单一特异性抗体作为抗原受体,一旦与抗原结合就直接或借助于T细胞进行增殖分化,结果成为高速度合成和分泌具有与受体同样特异性抗体的细胞,这些细胞总称为抗体形成细胞。IgG抗体(免疫球蛋白G),IgA抗体,IgE抗体(或许IgD抗体)是在浆细胞内形成的。形成I ...
多数是先给动物注射抗原,在充分产生抗体后再进行采血,经过除去血细胞和纤维蛋白后再进行适当处理,然后保存备用,可用于实验或治疗(血清疗法)。为了明确抗原的种类和动物的种类,例如把牛血清作为抗原对家兔进行免疫所得到的抗体血清,则命为“抗牛血清家兔抗体血清”。
本来正确的叫法是抗寒锻炼(frosthardening)。是指为提高生物的耐寒性、耐冻性进行的处理。例如树木多数在遗传上具有极高的耐寒性,但这在温暖地区则不出现。如将这些植物于秋季生长停止后,置于—30℃左右的低温下,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当初所显示的耐冻性就会大大地提高。与抗性锻炼相反,把加温保存使生物的耐寒性降低的处理,称为脱抗性锻炼(dehardening)。 ...
R因子基本上被认为是由决定抗药性的基因群和决定转移性(参见细菌的结合)的基因群这两部分构成的,而抗性转移因子是指后者。实际上不单单是决定转移性基因群,而且有关独立增殖所必要的各种功能的基因群也都存在于这部分中。可以想像,在自然界中这种假定的质粒与不同的抗性基因群相结合,可能产生出多种多样的R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