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觉器(官) olfactory organ 嗅感受器的集中.容易发生嗅感觉的一种器官。 ...
嗅觉电图 electroolfactogram 为嗅上皮受味的刺激时所产生的电位记录.缩写为EOGelectrooculogram)也缩写为EOG。主要是由味分子对嗅器作用所产生的嗅器电位.被拿出来的狗的嗅粘膜有外面为负、内面为正的数毫伏(mV)电位差,在给与味刺激时,可缓慢地发生变化,变化的幅度因味的种类而有差异,这点已由细谷雄二等(1937)研究清楚.后来D.Ottoson(1956)、高木贞 ...
嗅觉 sense of smell, olfactory sense 嗅觉多少具有远距离的化学感觉之意,这是由于气味粒子(德Duftteilchen)在介质中(空气、水)扩散到嗅感受器而引起的.一般它的刺激阈与味觉等相比较是极低的。已知蝾螈等两栖类的嗅粘膜对同一被嗅物质不论在水中或在陆上均显有同样的感受力。嗅觉作为动物的远距离的感觉虽处于低级地位,但它与视觉、听觉等一起对外界的察觉具有重要的作用( ...
嗅检器 osphradium 为位于水生软体动物外套膜入口附近(脏腑神经节的下面)栉鳃外侧的化学感觉器官。有2个栉锶的有2个化学感觉器官.有1个栉鳃的只有1个化学感觉器官。它是一种感觉上皮的皱褶或凹陷,一些斧足类动物鳃中央棱状部的左右两侧并列有许多叶状部.由于与栉鳃的构造相似.故称栉状鳃(parabranc-hia). ...
嗅感受器 smellreceptor 亦称臭觉感受器。它是感受被嗅物的化学刺激再将之转换成嗅神经冲动信息的细胞。与味感受器不一样,主要是具有远距离感受器的功能。嗅感受器明显的分化,是脊椎动物和昆虫类的嗅觉和味觉分开。昆虫类一般体表的角质层与特别薄的表皮膜相连,表面有突出的毛状物.或表皮层下埋有嗅小体,其本身也为薄的表层覆盖,内部有数个至数十个嗅感受细胞(为存在于感觉毛基部深处的双极神经元)的树状突 ...
嗅觉测定 olfactometer 图为有名的兹瓦德马克(Zwaardemarker)式嗅觉测定器.其构造系双重的玻璃管.在外管的内壁涂有气味物质.将内管右端的曲折部插入鼻孔,空气从左端进入.拉出内管,于是与带气味空气的接触面便增大。这是为了对狗的嗅觉学习和昆虫的外激素(phelomone)等进行测定而研制的;也有不少采用空气流量计的精密测定器。但是对流出空气的气味物质的浓度.不论进行怎样的精 ...
嗅电位 electroolfactogram 亦称迟电位。是嗅感受细胞所在部位发生的感受器电位.表现为特殊的缓慢的负电位变化.是气味分子到达嗅粘膜时而开始发生的。嗅电位略称EOG.也称嗅粘膜电位。在气味刺激开始时发生的称给- EOG(on-EOG).强刺激时,在刺激终止时也可发生,此称撤-EOG(off-EOG)。细谷雄二等(1937)从切下的狗的嗅粘膜上首次记录到EOG,后来奥托荪(D.Otto ...
锈孢子器 aeci(di) um 锈菌类(Uredinales)的生殖器官之一,亦称为锈孢子堆.生于寄主植物组织内.其形状大致呈杯状,顶端突出于寄主体外而开口。其中分化的双核性孢子称为锈孢子。锈孢子为单细胞.多呈广椭圆形、卵形或稜球形,短柄上形成念珠状,表面一般具有小疣,黄褐色或无色,有数个发芽孔。具有发芽管以行发芽,进入夏孢子期或冬孢子期。锈孢子器中,对没有外壁或仅有侧丝包围,而锈孢子仅在寄 ...
修饰基因 modifier, modifying gene 对主基因的作用有各种各样修饰作用的基因称为修饰基因。单独的修饰基因表面上并不显有作用。在哺乳动物中尽管存在决定毛色呈黑色的主基因.但已知有多种灰色、褐色或黄色等使颜色淡化的隐性修饰基因群存在的例子(W.E.Castle.1954)。这些修饰基因似乎能使色素量减少.当主基因决定白化时.不论什么修饰基因都不显示作用。已知还存在着抑制性地干扰主 ...
修饰酶 modification enzyme 参与寄主支配性修饰的酶,又称修饰甲基化酶。 ...
修复酶 repair enzyme 生物细胞为了保持遗传物质DNA的稳定.具有种种机构.DNA修复酶就是其中之一。将受损伤的DNA修复,修复成与原来同样正常的DNA。修复酶的作用虽因DNA损伤的种类不同而有不同,但代表性的修复酶有连接多聚核苷链缺口的DNA连结酶、可将多聚核苷链上生成的间隙填上的DNA聚合酶等。受放射线阻碍的DNA修复有能从DNA分子上将损伤部位除掉的核酸酶(nuclease)参与 ...
修复错误 misrepairing 在DNA修复时产生的误差.亦称修复误差(re-pairing error),往往成为染色体畸变以及基因突变的原因。 ...
DNA修复 DNA repair 指双链DNA上的损伤得到修复的现象。现在已知在生物体中有三种DNA的修复:(1)光恢复修复:由紫外线所造成的DNA损伤(胸腺嘧啶二聚体),由于光恢复酶的催化,在可见光照射后恢复成完整无损的状态.(2)切除修复:嘧啶二聚体或某种碱基损伤可以被切除.然后通过相对的一条完整无损的DNA链作为模板重新进行合成,在这个被切除的部分中填上正常的碱基排列.在大肠杆菌中切除修复是 ...
修复 repair,healing (1)从个体、组织以至细胞和分子水平.对受损伤部分,恢复到正常状态的现象。在分了的损伤中.DNA修复已完全得到证实。在组织、器官的损伤中,被伤害的细胞通过新生正常细胞的再生和肉芽组织的形成来修补治癒,一般称此过程为修复。(2)指心肌修复现象。(李金璋等译)DNA修复DNA (2)指心肌修复现象。 ...
休止时间 relaxation time 当以短于某种程度的间隔.间歇地给与持续时间在刺激的时间阈值以下的短刺激时,各刺激效应会残留、累加.如果刺激时间的总合达到了连续刺激的时间阈值,就会产生反应。陆地植物的向地性和向光性就是例子,尤其在视觉生理学这一分支领域.也有与此相同的定律.那就是熟知的Talbot定律。为了得到这种效应所必要止时间,它相当于视觉消失的时间。休止时间与各个刺激时间之比叫做休止 ...
休眠因子 diapausefactor 休眠因子也称休眠激素(diapause hormone),是从蚕蛹食道下神经节分泌出来的、决定所产的卵为休眠卵(在胚发育早期进入休眠状态)的物质。 ...
休眠原质团 macrocyst 粘菌的变形体在应付不良环境时.变成为有细胞膜状态的休眠体,在生活史的各时期,它们的名称不同。当游动孢子或配子变成有膜的状态时称为小包囊,若接合后不久就变成小形变形体,然后进入有膜状态,则称为大包囊,如果在成为大形变形体后进入有膜状态,则与真菌菌丝体团块的休眠体一样.称为菌核。 ...
休眠芽 statoblast, sleeping bud (1)为淡水苔藓虫、无性繁殖的一种特殊构造。直径在1毫米以下,呈圆盘形,椭圆板形.方板形或鞍形,外表包着几丁质,内部是细胞团块。秋末或热带的旱季开始,在母虫体内的胃端大量形成.冬季或旱季母虫破裂后出来,到外部环境中。固着性的休眠芽附着于母虫所附着的水草或岩石上,浮游性的休眠芽,则依其气室的浮力而漂浮于水面上,同时因有坚固的外壳.所以耐冰 ...
休眠性 molt-character 有关家蚕的休眠性质.特别是指休眠的次数。一般家蚕是四眠蚕(four molter)。此外也有三眠和五眠的.休眠性具有明显的遗传性,支配这个性质的主要基因是位于第Ⅵ染色体上3.0位点处的M3(三眠性),+M(四眠性),M5(五眠性)等.已知还存在另一个隐性基因rt。休眠性的主要基因之间的显性关系是M3> M>M5。在实践中家蚕进行杂交时休眠性的分离也有不遵守孟德 ...
休眼卵 resisting egg, resting egg 亦称冬卵。一般是从其能耐不良环境的特性这点而命名的,是具有耐不良环境特性的卵的总称。(1)系轮虫和水蚤等卵的一种,染色体为单倍体,卵大形而壳厚。轮虫的卵呈黄—褐色,有时在卵壳表面具棘等突起,可附着于其他动物体上,因此有被带至其他湖泊中的机会。水蚤的卵彼坚固的几丁质所包裹。(2)亦指扁形动物涡虫纲中三肠目的夏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