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链球菌产生的分子量约四万七千的一种蛋白质。它和人血浆的血纤蛋白溶酶原的复合物,可限制其他血纤蛋白溶酶原的分解而成为有活性的血纤蛋白溶酶。链激酶本身不具有蛋白酶活性。
由灰色链丝菌(放线菌)所产生的氨基糖苷型抗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和结核菌有抗菌力。但有损害平衡神经的副作用。双氢链霉素是由- CHO还原为-CH2OH者,其抗菌力虽然一样,但有引起听神经障碍的副作用。链霉素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阻抑剂,其作用机制是与细菌的30S核蛋白体结合,引起mRNA的误读。在抗药性菌,其与存在于30S核蛋白体蛋白质中的这种抗菌素相结合、被称为“S12”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
0.6—0.8微米左右的小形球菌。是以连接成链状为特征的一属细菌。其链是以一对球菌为单位呈纵向排列,因种类的不同,大部分是呈单球菌或双球菌样。有时也由于培养条件而造成该种状态。有人把肺炎球菌也划归为此属。它们通常不运动,不产生芽孢,革兰氏阳性。许多是属兼性厌氧性菌或厌氧性菌。寄生在人类和哺乳动物的粘膜上,即咽喉和肠道等处,在合成培养基上生长不良,一般多在血琼脂上培养。链球菌具有全面与乳酸菌相近的性 ...
从放线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r的培养液中得到的抗菌素(S. A. Waksman和J. B. Wood-ruff,1942)。虽然阻抑各种细菌及霉菌等,但由于毒性强,不能使用。在放线菌抗菌素中继放线菌素之后被发现,成为发现链霉素的开端而著名。 ...
指细胞排成一列,各细胞间出现凹缩而呈现的链样的排列。在形态学上并不是一个严密的概念。如由孢子囊连续贯穿而形成的菌类(水霉);由粘液而形成成列的群体(硅藻类)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群体的一种形式,由个体相互连成一条直线。其生成方式是:一个个体横分裂成2个子个体,子个体不分离,并照原样地再重复横分裂。链状群体见于纤毛虫类的 Haptophrya和 Anoplophrya,鞭毛虫类的角藻(Ceratium),涡虫类的Catenula和微口涡虫(Microstomum)等,在原生动物又特别称为链状连结生活。 ...
离生的一种,指一个器官或部分分成两个独立器官的现象。只在进化史上或在发育上进行追溯时有这种情况。十字花科的6个雄蕊中长的4个,开始时是2个原基,后来各自分裂成两个,这就是两分的例子。柳属的雄蕊有的是1个,有的是2个。初看好象是两分现象,但从多雄蕊柳属的原始性质和一个雄蕊中花药有四室等方面看,可认为这是由于2个雄蕊合在一起的结果。 ...
说明生长素作用机制的假说之一。根据这种假说,即作为具有生长素活性的化学结构必需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能与其他基因结合的不饱和环;二是具有能与其他基因结合的羧基的侧链,具备这样两种作用的基因正如图A 那样,与其它物质(例如蛋白质的氨基和半胱氨酸酰基)连接的物质就是生长素,这里环(B)、侧链(C)、或其立体结构(D),无论缺哪一个条件都说明其所相当的抗生长素。用高浓度生长素所抑制的生长,则成为图E的状态 ...
主要是指温带植物中相同种属的植物群落,隔着热带地区,各以北极圈和南极圈为中心而分布的状态,同时温带乃至寒带植物,依靠本身的扩展是不可能越过热带圈的;对此,曾经令人感到惊奇,而且历来也受到注意(例如芭茅的一个种即Carex magell-anica,分布于北极圈和南美洲南部,就属来说,则有雁行兰属,雪柳草属等)。对此有两种解释。一是南北各自独立平行分化的结果,另一是起源于南半球主要是经越澳大利亚- ...
异宗配合的一种形式。指菌类中亲和性由一个基因座位(例如用A来表示称作不亲和性基因)的复等位基因(A1,A2,A3…)所支配的现象。具有不同复等位基因的两极性物种在菌丝融合以后就会形成双核细胞进行有性生殖。例如A1和A2菌丝融合进行有性生殖的结果,其后代会成为A1或A2。最简单的两极性是像粗糙链孢霉那样由两个等位基因决定性别的现象,已知在担子菌中存在着由几个复等位基因决定性别的例子。复等位基因数增多 ...
地热能是指贮存在地球内部的可再生热能,一般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全球地热能的储量与资源潜量十分巨大,每年从地球内部传到地面的热能相当于100PW·h但是地热能的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因此开发难度很大。由于地热能是储存在地下的,因此不会受到任何天气状况的影响,并且地热资源同时具有其它可再生能源的所有特点,随时可以采用,不带有害物质,关键在于是否有更先进的技术 ...
电子探针分析是利用高能电子束作用于物质,使其产生特征X射线、俄歇电子等二次电子而进行的一种表面、微区分析方法。一般它与扫描电镜组合成电子探针分析仪。电子探针分析仪由电子枪、电子透镜、样品室、信号检测、显示系统及真空系统组成。电子枪用以发射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束,通过轴对称电场或磁场构成的电子透镜调节电子束的束斑的强度与大小。扫描发生器像电视屏幕图像产生方式似地按时间与空间的顺序把电子束打到样品室内的 ...
当用一定能量的电子束、X射线或紫外光作用于试样,其表面原子不同能级的电子将激发成自由电子。这些电子带有试样表面的信息,也具有特征能量。收集这些电子并整理与记录它们的能量分布,就是电子能谱分析。与之相关的仪器便是电子能谱仪。若以X射线或紫外光为激发源作用于试样表面所获取的光电子能量的分布信息便是光电子能谱。以X射线为激发源时称为X光电子能谱(XPS)。XPS对化学分析最为有用,故又叫做化学分析用电子 ...
多相体系中相之间存在着界面。习惯上人们仅将气-液,气-固界面称为表面。通常,由于环境不同,处于界面的分子与处于相本体内的分子所受力是不同的。在水内部的一个水分子受到周围水分子的作用力的合力为零,但在表面的一个水分子却不如此。因上层空间气相分子对它的吸引力小于内部液相分子对它的吸引力,所以该分子所受合力不等于零,其合力方向垂直指向液体内部,结果导致液体表面具有自动缩小的趋势,这种收缩力称为表面张力。 ...
在研究热力学问题时,需首先确定研究的对象,即所谓体系。体系的外界称为环境。体系的确定是根据研究的需要人为划分的。为了研究方便,通常把化学反应中所有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当作为体系。当着眼于体系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情况时,可将体系分成三种: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体系叫敞开体系;与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而有能量交换的体系叫封闭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的体系叫孤立体系。由于通 ...
把热力学第一定律中的功分解成体积功W体(即由于体系体积变化而引起的功)和非体积功W′(除体积功以外的其它所有的功,如电功等)。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不存在非体积功(W′)。这时:ΔU=Q-W体 W体=p外(V2-V1)=p外ΔV 式中p外——恒定外压,kPa;ΔV——体系体积变化,L;W体——体系反抗外压所做的功,J(1 kPa·L=1 J)。对于恒压化学反应(一般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的反应可看成 ...
在固体金属内部构成其晶格结点上的粒子,是金属原子或正离子,由于金属原子的价电子的电离能较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包括热效应等),价电子可脱离原子,且不固定在某一离子附近,而可在晶格中自由运动,常称它们为自由电子。正是这些自由电子将金属原子及离子联系在一起,形成了金属整体。这种作用力称为金属键。当然固体金属也可视为等径圆球的金属原子(离子)紧密堆积成晶体。这时原子的配位数可高达8至12。金属中为数不多 ...
对于恒温恒压只做体积功的化学反应:ΔU=Qp-W体=Qp-pΔV式中Qp为恒压热效应。故 Qp=ΔU pΔV因为 p=p1=p2所以 Qp=(U2-U1) (p2V2-p1V1)=(U2 p2V2)-(U1 p1V1)=Δ(U pV)令 H≡U pVH为热力学上另一个重要函数,叫作焓。从上式可知:Qp=ΔH 即化学反应的恒压热效应等于体系焓的变化。焓(H)与热力学能(U)一样都是状态函 ...
若化学反应体系的体积不变(如在弹式量热计中进行的反应),那么体积功W体=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ΔU=Qv (3-9)Qv为反应的恒容热效应。上式说明恒容反应热效应等于体系热力学能的变化。则Qp=Q ...
用经典力学描述一个运动速度不太高而其质量又不太轻的宏观物体时,可以同时准确地确定任何时刻所在位置及其动量。然而对于微观粒子却不一样。电子衍射实验说明,具有相当波动性的微粒通过狭缝时,狭缝越窄,在屏上所产生的衍射图像散布得越宽。可把衍射条纹视为由一个个电子穿过这个一定精度的狭缝到达屏幕的不同位置所组成的。对于具体的每一个电子人们无法得知它究竟落在哪个确切的位置,或者说它所具有的动量是不确定的。海森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