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菌性角膜溃疡

  角膜因无血管,新陈代谢迟缓,故容易在外伤、角膜上皮障碍、戴接触镜、乾燥、暴露和上皮剥脱等所致上皮抵抗力减弱的基础上,导致细菌继发感染,形成细菌性角膜溃疡。其中绿脓桿菌感染引起的角膜溃疡最为严重,可在24—72小时内摧毁整个角膜。临床表现  1.起病急,尤其是绿脓桿菌感染。 2.不同程度眼红、畏光、流泪、眼睑痉挛及视力障碍。 3.角膜溃疡而有大量脓性坏死物,围以浓厚的黄白色浸润,结膜囊内有脓性分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角膜营养不良

  一系列与家族遗传有关的原发性进行性角膜病变的总称。该病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性;原发于角膜,很少伴随其他眼部病变或全身病变;起病大多在20岁以前;多侵犯角膜中央,双眼对称;病程缓慢,病变区多无新生血管生长;开始只侵犯角膜的某一层;晚期可波及邻近层次,甚至影响全层角膜;药物治疗无效。影响视力者可行角膜移植手术治疗。临床表现  1.角膜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30岁后发病,反复发作性上皮糜烂。中央上皮层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Duane氏综合症

  眼球后退综合征,又称Duane氏综合征或Duane氏眼球后退综合征,是一种以水平直肌运动障碍,内转时眼球后退,同时向内上或内下偏斜、睑裂缩小为特征,并伴有眼部或全身其他异常的先天性发育异常的病征。本症约占斜视患者的1%,其中85%为单眼,少数双眼发病,左眼多于右眼且受累较重,女性多见。临床上分为三型。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解剖异常、周围神经支配异常、中枢神经异常或遗传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  1.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交感性眼炎

  一眼眼球穿通伤(包括内眼手术)后10天至数月发生双眼肉芽肿性葡萄膜炎,病因不明,可能是对葡萄膜色素细胞内某种成分的过敏性的炎症反应,称为交感性眼炎。受伤眼称为交感眼,另一眼称为被交感眼。临床表现  1.受伤眼经常有眼红痛,视力差及葡萄膜炎表现; 2.未受伤眼出现眼痛、畏光、流泪,眼前黑影,视力减退; 3.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脱发,白发等; 4.房水混浊,角膜后沉着物呈羊脂状; 5.虹膜改变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泪小管断裂

  泪器损伤常与眼睑外伤有关。多见于青年工人。泪道为泪器最易受伤的部分,尤以泪小管创伤最为常见,且常与眼睑或面部创伤同时存在。泪小管损伤通常是眼部钝挫伤所致,但也可由锐器切割伤所引起。临床表现  1.溢泪; 2.泪小管断裂常伴有颜面部及眼睑损伤; 3.下泪小管断裂较上泪小管损伤为多见; 4.伴有内眦韧带断裂时泪点有移位现象; 5.泪道检查:泪小管离断。诊断依据  1.有外伤史; 2.溢泪; 3.眼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巩膜葡萄肿

  巩膜葡萄肿是指巩膜连同葡萄膜一起状如葡萄的紫黑色向外膨出。其原因是由于巩膜的先天缺陷或病理性损害使其抵抗力减弱,在正常眼压或高眼压作用下,巩膜和葡萄膜向外膨出。根据膨出的范围分为部分巩膜葡萄肿和全部巩膜葡萄肿。临床表现  1.多有视力减退,严重者视力丧失; 2.前巩膜葡萄肿:巩膜和睫状体部分成环状隆起; 3.赤道部葡萄肿:涡静脉穿出处巩膜葡萄膜黑色单独隆起; 4.后葡萄肿:常见于视神经周围及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玻璃体囊虫病

  玻璃体囊虫病多以猪尾蚴病为常见。由于食入感染尾蚴的未熟猪肉引起。猪条虫进入胃,经胃液将卵膜溶化后,囊尾蚴游出经胃粘膜或肠粘液至血液,穿过脉络膜视网膜到达玻璃体。囊虫在玻璃体可生活1—2年,可引起玻璃体混浊及视网膜脱离,视力障碍。患本病应及早手术取出囊虫连同囊泡。随着饮食卫生的改善,发病率逐步下降,目前我国南方地区已极罕见。临床表现  1.眼前虫体变形蠕动阴影; 2.玻璃体混浊、眼内炎、视力障碍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玻璃体混浊

  正常玻璃体是透明凝胶体,本身无血管及神经组织,其新陈代谢极其缓慢,它的营养和代谢是通过邻近组织的扩散来完成的。玻璃体混浊病因复杂多样,可来自邻近组织的炎性细胞及渗出物,也可由于各种原因玻璃体变性,使凝胶变为溶胶及胶原纤维断裂、收缩,也可由于外伤或视网膜血管性病变致出血等原因引起。因此玻璃体混浊是临床很多眼病的一种共同表现,并非独立的眼病。临床表现  1.眼前有各种形态的黑影飘动; 2.有不同程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青少年性青光眼

  青少年性青光眼是指6岁以后到30岁之前发病的先天性青光眼。是由于胚胎期前房角发育异常所引起。属遗传性疾病。男性多于女性。多为双眼发病,单眼发病者约为25—30%。本病发病隐蔽,进展缓慢,其临床表现、发展过程、治疗原则及预后与原发性开角青光眼相似。临床表现  1.多无自觉症状。晚期可因视野小而出现行动不便及夜盲等症状; 2.眼压高且波动大; 3.常伴有近视,且近视进行较快; 4.类似原发性开角青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回旋状脉络膜萎缩

  回旋状脉络膜萎缩又称原发性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或回旋状视网膜络膜萎缩,临床并不少见。本病是一种遗传性病变,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鸟氨酸转氨梅活性不足或缺乏,引起血鸟氨酸血症所致。临床表现  1.多见于20—30岁,有家族史,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 2.自幼夜盲,色觉障碍,晚期中心视力下降,可致盲; 3.眼底检查:眼底可见从周边部视网膜开始有融合成锯齿形、扁形、或花边形的萎缩斑块,周围有色素沉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慢性闭角青光眼

  慢性闭角青光眼是原发性青光眼中最多见的类型,可发生于成年人的各年龄组,无明显性别差异。为双眼性疾病,但常为一眼先发病,与遗传有关。眼局部的解剖特点及发病的诱因与急性闭角青光眼相似。本病的特点是发作时眼前部无充血,自觉症状不明显。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临床表现  1.多数病人反复小发作,表现为发作性视蒙、虹视、眼轻微胀痛等,多数在傍晚或午后出现症状,经休息后症状消失。少数病人可无任何自觉症状; 2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低眼压性青光眼

  低眼压性青光眼又称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是具有典型的青光眼性视乳头损害和视野缺损,房角开放,而眼压始终在统计学正常范围内的一种青光眼。多无自觉症状。多见于40岁以上者,女性多于男性,单眼或双眼发病。本病的致病因素复杂,目前尚不瞭解其确切病因,可能是由于视乳头的组织结构差异,对眼压或缺血特别敏感而容易造成视乳头损害及相应的视野缺损。本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可用药物或手术治疗控制或减缓病情发展。临床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症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为一常见的继发性青光眼。其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现在多认为此病与房水中前列腺素含量增加有关。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性眼压升高,伴有轻度睫状体炎。本病多发生于20—50岁青壮年,多为单眼发病,偶有双眼者。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发作后常可自行缓解,但常复发。药物治疗可缓解病情。由于每次发作时间不长,所以一般对视功能影响不大,但有些顽固病例长期反复发作后也会产生视乳头及视野损害。此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麻痹性斜视

  麻痹性斜视是指由于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眼位偏斜。其眼球偏斜程度在不同注视方向有所不同,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障碍,其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者常为眼外肌先天发育异常。后天性病因有: 1.炎性或中毒(如周围神经炎、一氧化碳中毒); 2.代谢性、血管性、退行性病变(如糖尿病、高血压病引起); 3.肿瘤压迫颅神经或眼外肌; 4.外伤致颅神经或眼外肌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共同性斜视

  两眼视轴不互相平行,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以致一眼正位时另一眼偏斜,但各注视方位斜视度无明显差异,称为共同性斜视。根据眼球偏斜方向分为共同性内、外、上、下斜视,其中以共同性内、外斜视最常见,上、下斜视少见。病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眼外肌解剖异常; 2.屈光不正,远视眼调节过度易致共同性内斜;近视眼调节与集合不平衡易诱发共同性外斜; 3.融合力不足; 4.器质性病变致视力低下; 5.遗传因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泪腺脱垂

  泪腺脱垂较罕见,常为双侧,多发病25岁以前的女性,常与睑皮肤松驰症并存,但睑皮肤松驰出现泪腺脱垂日久之后。病因不明,偶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泪腺炎及过度流泪引起泪腺脱垂。泪腺脱垂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临床表现  1.起初上睑反复红肿,皮肤变簿,松驰而多皱纹; 2.上睑外侧饱满,表现“肿眼泡”; 3.轻度睑下垂,常遮盖颞上部分的角膜; 4.上睑皮下可扪及一质硬、杏仁大小分叶而能自由移动的包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轮藻带 Chara zone

为湖沼大形植物垂直分布带之一。在比沉水植物带再深的地方,形成垂直分布的最下限,是由冠轮藻(Chara coronata)或光轮藻(Nitella expansa)类组成。凡在深而透明的湖沼中分布深度多数是水深3—15米的地方,在浅而浊的湖里不形成独立的带。轮藻类甚至在水生植物中也是特别耐阴性的,比一般沉水植物可在深水地方生活,轮藻带在湖沼学方面与沿岸带的下限或亚沿岸带是相一致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轮藻纲 Charophyceae

  为多细胞绿色有节植物,也有以其特殊的形态结构为重点而把它作为绿藻类中独立的一个门(轮藻门)。从细胞壁、鞭毛、叶绿体等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一些性质来看,即使种类少,但普遍认为它仍然是绿色植物中比较特殊的一群(一亚门,在体轴的顶端有生长点细胞,在下方分裂成二个细胞,其上方的一个细胞进一步分裂形成节部(node)。而下方的一个细胞不分裂而著延长形成节间细胞(internodal cell),从节部长出轮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轮状病毒 Rotavirus

1973年从小儿急性痢疾分离出来的病毒,属于呼肠病毒(Reovirus)科。可从小鼠至猴多种哺乳乳类动物中发现。是双链RNA病毒,由分子量0.2—2.2×106的11个分节RNA所成,其蛋白由分子量为15—130×103 的8—10肽构成。粒子的直径为65—75mm,因为有32个(衣)壳粒从病毒核呈辐射状排列,所以比喻为车轮(拉rota)而命名。人的呼肠病毒为引起婴儿的流行性急性非细菌性胃肠炎(假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罗得西亚人 Rhodesian man

为一具头骨化石。1921年在南非北部罗得西亚Broken Hill矿山发现。其埋葬状态与随葬物尚有很多不明之处,关于所属的地质年代也有不同意见,伴葬的动物化石与现生动物无区别。本头骨缺下颌骨,但保存状态则极为良好。F.W eidenreich把它看作是非洲的内安德特人。眉弓非常发达,头的高度也低,因此认为它具有内安德特人最原始的形态特征。与梭罗人一起列入尼安德特人的第一群。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