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机体内的生理活性物质中,其性质上介于激素和化学递质之间的物质之总称。是由道格拉斯(W·W·Douglas)提出的,也称局部激素,为局部产生和释放,并在附近的小范围内产生作用(但较200左右的化学递质的作用范围要广)。由于进入循环系统就被分解,所以并不作用于全身,此点又与激素不同。组织胺、5-羟色胺、血管收缩素、缓激肽、前列腺素等都属于这种分泌素。 ...
进行内分泌产生激素的腺体,与外分泌腺不同,无导管(也称无管腺),其分泌物直接由腺细胞放出到血液中。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称激素,主要的内分泌腺有脊椎动物的脑下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睾丸、卵巢、胎盘,尾索类的神经腺、甲壳类的中枢神经、X器官、Y器官,昆虫的allatum体、前胸腺、脑等。此外脊椎动物十二指肠、胃、唾腺等也被认为有内分泌腺的机能。 ...
研究激素及其机能的生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内分泌学是由A·A·Berthold(1849),通过精巢的移植,使去势的公鸡受恢复原状等实验而开创的。1859年由C.Bermard创立了“内环境”及内分泌的概念,C.E.Brown-Sequard进行了精巢移植实验并提出化学相关学说,从而在这方面的研究更为活跃,而W.M.Bayliss和E.H.Starling给激素下了定义。近年越来越认识到激素的多样性 ...
直接包被着禾本科(Gramineae)花的稃。隔着外稃与花的主体相对,不具主脉,有二,其背对向小穗的轴。实质是,相当于形成小穗各外颖片腋部生长的枝,其上花柄基部的一对先出叶在近轴侧面愈合的结构。另外还有内颖、花颖等名称,较为纷乱。一般果实被内稃包覆得很紧,但裸麦(Secale cere-ale)籽粒容易从内稃脱出。 ...
由身体内部的状态变化而产生的感觉,与此相反,由外部变化而引起的感觉,则称为外感受性感觉(exteroceptive sense)。后者即普通感觉。
亦称曲虫类或内肛苔藓动物(Kamptozoa)。系体腔动物、原体腔类、原口动物之一门。海产(极少数为淡水产),为体长数毫米的小动物。成单体或靠匍匐于岩石、海藻和其他动物体上之匍匐根相连而构成群体。个员呈酒杯状,由柄和触手冠(calyx)组成。触手冠内有各种内脏。冠上缘内面环生1列为纤毛所覆盖的触手,但无伸缩性,藉包围触手环基部之薄膜内环状肌的收缩而卷曲。消化管成U字形弯曲,口和肛门均位于触手环列内 ...
呼吸器官的血液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外呼吸)之后,此血液循环于体内,最后血液与组织之间以组织液为媒介进行气体交换。以及细胞摄取O2用于化学反应,并将产生的CO2排出体外,这些现象总称为内呼吸。也称组织呼吸或细胞呼吸。 ...
亦称内介质,(internal medium)就是体液。与从外面包围多细胞动物个体的外环境,即与生态学上的环境(外介质)相反,它是直接浸泡着组织细胞,是构成细胞生命的维持条件的液体介质。C.Bernard于1865年最先提出这概念和术语,他指出,内环境是各种生物所固有的真正的“生理学的环境”的重大意义,也就是说来自外界的影响都只有通过这个内环境才能影响到活细胞。他说:“内环境的恒定性才是为了自由 ...
内聚说是解释水分从植物的根上升到枝叶的机理的学说之一。这种学说认为,水分子间的内聚力所引起的蒸腾流是水分上升的原因。内聚说是由H·H·Dixon和J·Joly(1894)提出的。落叶或伤流、吐水时的水分上升是另一回事。作为解释蒸腾旺盛时水分上升的一种学说,本学说今天仍然受到重视。 ...
游走细胞 planocyte,wandering cell,migratory cell,swarme 指的是能够在组织内自由移动的细胞,也称变形细胞。例如在哺乳动物的小淋巴细胞、大淋巴细胞(单核白血细胞)、嗜中性白血细胞、嗜酸性白血细胞等。在无脊椎动物的典型例子,是在海绵动物的间充凝胶中,有伸出不定形伪足的于体内移动的阿米巴样细胞。这种细胞接受并消化襟细胞捕获的食物,或接受其他细胞的排泄物将 ...
游在类Eleutherozoa 棘皮动物门中的一亚门,与有柄类相对,包括海参、海胆、海盘车、蛇尾等6纲。游在类的幼体和成体均不营固着生活,可以移动。口位于下面或前方,肛门位于反口面。除少数外,均有管足,为主要运动器官,也与呼吸、感觉有关。 ...
由于水的内聚力和水与细胞壁的附着力,使水分减少所形成运动的物理现象称为内聚运动。在孢子囊和花药的开裂中可以看到由于被动的失水所产生的内聚运动。水龙骨科的孢子囊环带,是细胞壁的内侧和侧壁较厚而外侧较薄的一列细胞群,随着它的成熟,细胞水分减少,由于内聚力和附着力的作用,细胞发生外侧趋于窄狭而变形,环带向外侧显著反转。接着细胞内出现气泡而急剧复原,这时,孢子被弹射出来。狸藻属(Utricularia)的 ...
游泳生物nekton 海洋、湖泊、河流等水域的生物中,在水中移动力强,并能逆水自由游泳的生物之总称。这是根据水生生物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而划分的生态群,并不是按生物的种而分类的概念。游泳生物(nekton)是相对于浮游生物(plankton)和底栖生物由海克尔(E.H.Haeckel)于1891年统一提出的术语,这些水域中游泳生物的综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包含有游泳生物群落的意思,即除鱼类、鲸类外 ...
指担子菌的伞菌类,在未成熟的子实体上,于子实层未发育期间,覆盖于从伞缘至菌柄的子实层上的薄膜。虽然也有在子实层成熟时呈蛛网状覆盖的内菌幕cortina),但一般当菌盖展开,其伞缘部位的内菌幕被切断,一部分成为菌环而残留在菌柄上。 ...
游戏play 在高等动物所表现的行为型中,其与个体和种族的维持需要无直接关系、而外观上同人的游戏相似的行为。多见于动物幼期,大部分属于摄食、生殖、狩獵等本能行为的不完整类型,其表现与本来的目的无关,很难认为是一种特殊的游戏本能。其结果可视为本能行为的演习、同伴的认识和身体的锻炼。 ...
游离肢骨 free limb 一般是指脊椎动物的成对附肢的突出体外部分的骨骼。它和肢带骨一起构成四肢骨骼,并藉肢带骨与脊柱相连。在鱼类形成鳍,而两栖类以上的四脚足类则形成掌形的肢骨,它们的前肢和后肢都具有相同的基本构造。从基部开始,依次称为肢柱(stylopodi-um)、肢干(zeugopodium)和肢梢(autopodiu-m)。肢柱由1根长骨、肢干由2根长骨组成。肢梢从基部依次又分为基段( ...
葡萄球菌肺炎多数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引起的肺部化脓性炎症。可分为原发(吸入)性和继发(血源)性两类。起病急骤,全身毒性症状明显,咳嗽,咳脓血痰,多数病人消瘦。病情较重,易出现并发症。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值明显增高。治疗以有效抗生素和支持疗法为主,伴有脓胸或其他部位化脓性病源时,应及时切开引流。 临床表现 1.起病多急骤,中毒症状严重,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咳脓血痰,并有进行性气 ...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预后良好,经过治疗粘膜结构可完全恢复正常。冬季发病率较高。 临床表现 1.起病较急,轻度畏寒、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 2.咳嗽。开始为轻度刺激性咳嗽、少许粘液痰,继之咳粘液或粘液脓性痰,有时出现血性痰。 3.病重者终日咳嗽,或有气急。咳嗽常持续数周。 4.两肺呼吸音低,散在低音调的干性罗音;痰多而稀时出现湿性罗音,部位 ...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简称ARDS)是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种类型,以急性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血气检查PaO2〈8.0KPa,常在严重创伤、大手术或危重内、外科疾病后发生。 临床表现 1.有严重的创伤、大手术、感染、体克等病史。 2.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一般呼吸频率〉35次/分,紫绀明显,一般吸氧难以纠正,肺部早期常无体征,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分为三度。 诊断依据 ...
指克雷白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或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的肺炎,多数为继发性肺炎。多见于年老体弱或原有慢性支气管-肺疾患者,亦可通过机械呼吸器、雾化器或各种导管而感染。主要病理改变为肺叶实变或支气管肺炎的融合性实变,引起组织坏死甚至多发性空洞,大多数见于下叶肺,半数以上为两侧性。肺炎常累及胸膜,引起胸腔积液,甚至脓胸。诊断依靠分离出致病菌,血清抗体测定对诊断亦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