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性神经症又称恐怖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病人对某种特定的物体或处境或与人交往时而发生强烈恐惧,并主动采取回避方式来解除这种焦虑不安。其特征为: (1)患者对某种场合存在的客体发生强烈恐怖,明知过分,不合理,不必要,又无法控制,伴明显的焦虑不安和植物神经症状; (2)一定有回避行为,愈是回避说明病情愈重; (3)因为要回避则常影响正常的生活,发病年龄在2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 ...
抑郁性神经症系由于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持久的情绪抑郁,其程度较轻,病程较迁延。具有如下特征:(1)具有持久的情绪低落,沮丧,压抑,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2)无重性抑郁症的特征,如无明显精神运动性迟滞、幻觉、妄想及无生物学方面改变所致的昼夜节律的改变,早醒失眠,无明显原因的体重减轻等。(3)与周围接触良好,日常的工作、学习及生活无明显异常。(4)有自知力,能主动求治。常见的心理社会因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肿瘤或增生而造成醛固酮分泌增多,导致潴钠,排钾,体液容量扩张,抑制了肾素--血管紧张系统。临床表现高血压、低血钾性碱中毒和周期性麻痹,多饮多尿,心电图示低血钾。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1:3,肾上腺皮质肿瘤,增生予以手术治疗,不适于手术者,常用安体舒通治疗,同时补钾,加一般降压药。临床表现 1.高血压,血压大多在22.7-28/13.3-1 ...
本症是由于甲状旁腺激素(PTH)合成或分泌不足,或血循环中无生物活性的PTH,或PTH靶器官不敏感等任何一个PTH产生效应的环节障碍时,临床上表现以手足搐搦、低血钙、高血磷及血PTH水平降低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本病可因(1)甲状腺或甲状旁腺手术或颈部根治术损伤甲状旁腺或其血液供应;(2)特发性,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3)极少数是由于遗传缺陷,甲旁腺靶器官受体异常所致。临床表现 1.神经 ...
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瘤持续或间断性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 病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流行病学 20-50岁多见,男性较多于女性。 病理 嗜铬细胞瘤多位于一侧肾上腺。多为良性,包膜完整,直径0.6-40cm,表面光滑,切面呈颗粒状,瘤中可有囊样变及出血。临床表现 由于大量儿茶酚胺作用于肾上腺能受体 ...
阿耳茨海默病是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病因目前认为与多巴胺能神经末梢释放减少及大脑神经细胞核酸含量减少有关。可能属于常染色体不全显形遗传。衰老过程、内分泌功能减退、机体解毒功能减弱以及机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自由基损伤等与发病有关。病理改变特点为广泛的大脑皮质萎缩(尤以额叶、颞叶更明显)。显微镜检查可见皮质神经元脱失,有老年斑及神经原结节增多及颗粒空泡变性。本病无明显的性别差异,50岁以后 ...
兼有躁狂与抑郁两种表现,可以其中一种为突出表现。分类分型 躁狂:符合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抑郁:符合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混合:表现为躁狂与抑郁同时混合存在 快速循环型:躁狂与抑郁反复发作每年至少4次,每次发作循环不短于48小时。临床表现 躁狂与抑郁交替出现实验检查 属于功能性疾病,实验室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但需排除因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情绪行为改变。 ...
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疾病,其共同特点为:(1)患者意识到这种强迫观念、意向和动作是不必要的,但不能控制;(2)患者为这些强迫症状所苦恼和不安;(3)患者可仅有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或既有强迫观念又有强迫动作,强迫动作可认为是为了减轻焦虑不安而做出来的仪式性活动;(4)患者自知力保持完好,求治心切。本病发病年龄多见为16-30岁之间,性别间无差异,脑力劳动者居多。心理社会 ...
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此组肿瘤以前叶的腺瘤占大多数,来自后叶者少见。多种颅内转移癌可累及垂体,须与原发性垂体瘤鉴别。病理 垂体瘤90%为良性腺瘤,少数为增生,极少数为癌。多数为单个,呈球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有完整包膜。临床表现 1激素分泌异常症群:激素分泌过多症群,如生长激素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激素分泌过少症群 当无功能肿瘤增大,正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 本病临床上并不少见,各年龄均可发病,以中老年妇女多见,男女患病之比为1:5,按其病因分为原发性甲减,继发性甲减及周围性甲减三类,临床上以原发性甲减常见。临床表现 1.面色苍白,眼脸和颊部虚肿,表情淡漠,痴呆,全身皮肤乾燥、增厚、粗糙多脱屑,非凹陷性水肿,毛发脱落,手脚掌呈萎黄色,体重增 ...
与病毒感染有关。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时,患者血清中对某些病毒的抗体滴定度增高,如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腮腺炎病毒等。流行病学 临床上较常见。多见于20-50岁成人,女性多见,3-4倍于男性。病理 早期受累甲状腺滤泡有淋巴细胞与多形核白细胞浸润,滤泡细胞被破坏,胶质逐渐减少或消失,并有多核巨细胞出现与肉芽组织形成,逐渐纤维化,病变逐渐恢复滤泡再生,恢复正常甲状腺结构。临床表现 ...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甲状腺炎或桥本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为甲状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常有甲状腺疾患家族史,是造成甲低的最常见的原因.临床表现 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质韧,表面光滑,随吞咽运动;也可呈结节状,质硬。少数可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称桥本性甲亢,久病者发生甲低。有几种特殊类型:(1)以甲状腺疼痛起病,酷似亚急性甲状腺炎;(2)甲状腺不对称肿大,局部质坚硬, ...
经常悬浮着粘土粒的一种特殊环境的湖,一般这种湖的透明度小,生物生产量非常低,所见山间小池或其他人工池常属这种类型。
亦称接合腺。扁形动物雌性生殖器的一种附属腺,能分泌使卵互相接合或附着于他物之物质。分泌使蜚蠊的卵相互接合之物质的腺体。轮虫类之足腺。甲壳纲蔓足亚纲的腺介幼虫头部的腺体,该幼虫第一触角端具固着盘,当固着于他物时,能向该部分分泌粘质。亦称固着腺(fixing gl-and)。实质上是位于口左右侧的一对细管状腺体。在有柄蔓足类(茗荷等)成体的柄部下端(附着端)有该腺体的痕迹残留。(计森祥 译)昆虫雌性生 ...
系栉水母类特有的微细结构,与有刺胞动物之刺细胞相对应。见于触手之表皮层。在位于细胞表面的钟状主部的外面排列着粘质。自主部下面(凹面)发出一条直的轴丝和呈螺旋状缠绕轴丝的螺旋丝。 两者在下端汇合而附着于表皮层之基底膜上。当其他动物触及粘质时,主部便将其粘住,即使动物脱离粘细胞准备逃脱,但由于其后之螺旋丝的弹力作用,动物仍被拉回而遭捕获。此外,glutinant亦指粘性刺丝囊。 ...
生物体内生成的粘液的总称。产生或分泌粘液的腺体称为粘液腺。植物的粘液腺多数分布在表皮中,捕虫瞿麦(Silene armeria)的茎、捕虫堇(Pinguiculavulgaris)的叶面、毛苔的腺毛等的粘液都是有名的。环节动物、软体动物、两栖类,在表皮细胞间的皮肤腺,也是一种粘液腺,分泌的粘液被复于体表,在保护和感觉上发挥作用。粘液中所含的成分因生物种类而异,但主要是糖蛋白、糖类和无机盐等。除上述 ...
植物毛的一种,特别是指可分泌浓粘液的毛。在食虫植物的捕虫叶中,悉知有分泌消化液又表现运动性的粘液毛,另外在花叶表面生有粘液毛的植物也不少Rhododendron macrosep-alum)的萼片。其他,苔类的乳头突起也是粘液毛的一种。 ...
分泌组织的一种,是由分泌细胞分离而形成的离生细胞间隙,成为长管状构造,内部贮有粘液。在仙人掌科(Cactaceae)、美人蕉科(Cannaceae)、昆布科(Laminariae)等可以见到。亦称为粘液管(mucilage tube)。由溶生性细胞间隙变成贮藏粘液的囊状构造的称为粘液囊。存在于兰科(Orchid-aceae)等类中。 ...
圆口类的盲鳗除表皮中的单细胞粘液膜之外,体侧各体节具有称为粘液囊的多细胞粘液腺。腺是由称为端丝细胞(thread cell)的特异细胞构成,捕食时,细胞内长数厘米、宽1—3微米的粘液丝(mucous thread)与大量粘液同时放出,在水中形成粘液网。 ...
亦称灵菌。一种产生鲜红色素的细菌。存在于空气和水中,可生长在动、植物性食品中。通常为0.7微米左右的近球形短杆菌,但形态多样。革兰氏阴性,有周生鞭毛。厌氧条件下也可以生长,但不产生色素。色素为灵菌红素(prodigiosin),其生理作用不明。按Bergey氏分类法,属于肠道细菌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