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藻类(加拿大藻,黑藻,狐尾藻等)的藻枝,切口向上地放在充满水或适当溶液的容器中,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从切口处可强烈地发生气泡。这种气泡的气体组成是随着条件而有相当大的变化,多数含有氧气25—40%,氮气75—60%和二氧化碳1—2%,而光合作用时并不只产生氧气。利用能使一定大小气泡放出的装置来计算气泡数,并比较在各种条件下光合作用速度的方法,称为气泡计算法。 ...
指从地上基于生出于空气中的根,其功能因种类而异。以支持作用为主的气生根,称为支柱根(proproot,树),或者称为支柱气生根(propaerial roo-t),番茄(Lycopersium esculentum)、玉蜀黍(Eea may)等茎的下部长出的即是支柱气生根。热带植物的露兜树(Pandanus tectorius)、印度榕树(Ficus bengalensis)以及许多红树科(Rhi ...
从基质伸向空气中的菌丝体。菌类的菌丝体多是匍匐在基质上,或是贯通基质而伸长的,为了孢子的形成而生长气生菌丝。在一定条件下,水生菌类也可以生长气生菌丝。
亦称气隙,是藓类金发藓目(polytrich-inales)围绕于孢蒴中分化的孢囊(spore sac)的一种细胞间隙。蒴周层分裂成为内外两层,当外层的蒴壁形成多层时,随着孢蒴变大,细胞向垂直方向和侧面扩展,但向放射方向发展则受到压缩,与孢囊外壁之间形成细胞间隙。蒴轴和孢囊之间是由伸展丝(extension filament,海绵状薄壁组织的丝)连接,在幼孢蒴上容易见到。苔类(Hepaticae) ...
生物个体的特定机能是在个体的特定部分进行的,这部分在形态上具有独立性,称为器官、一般,在多细胞生物中,器官具有特定的空间配置,是由几种组织组成,而组织又是由多种细胞构成。在单细胞生物中,相当于器官的部分称为细胞器。一个器官的正常机能,是在与其他器官的机能间保持密切联系下进行的;但同时器官的机能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有时即使用手术将器官从个体上分离下来,但在一定的限度内,它还可执行其原来的机能。在解剖 ...
存在于甲壳类的柄眼或头部的重要的神经分泌系统。色素胞激素、蜕皮抑制激素、卵巢成熟抑制激素,以及水分、碳水化合物、Ca、P等的代谢调节激素,均产自X器官的神经分泌细胞,经由X器官-窦腺间联系的神经纤维自窦腺释放于血窦中。也就是窦腺在功能上作为神经分泌细胞的末端具有贮藏释放器官的作用,在形态上,也包括X器官发出的神经纤维膨大的末端,对神经分泌物质进行贮藏和释放。但是窦腺上不仅有来自X器官的神经纤维,而 ...
指多细胞动物个体发生初期,形成某特定器官原基的胚区,或者说具有支持其器官原基分化作用的空间的扩展,而赋予“场”的概念。具有这种“场”的性质的,有下列各种情况:(1)实验中使器官场缩小,则产生与小型而完整的形态相应的器官原基。(2)对器官场进行实验的扩大(如两个器官场愈合时),可获得单一而匀称的器官场,而产生超正常的大型器官原基。例如两栖类神经胚期中胚层前腹侧面的心脏预发区,根据上述涵意,则是器官场 ...
亦称脏器感觉。系饥饿、食欲、渴、恶心、便意、尿意、性欲乃至性感、饱感、疲劳感、畏寒、眩晕等定位(投射)不明确的内感觉之总称。与特殊感觉和体感觉不同,是一种纯粹感受体内的内感受性感觉,在要求特定器官或全身活动时,以及正处于兴奋和活动时或身体异常时发生。伴随有满足、不满足,快意、不快等强烈的感觉,具有告知肉体本身的情况,控制其行为,反射性地促进或抑制运动和分泌的功能。畏寒和热感与皮肤的温度觉并无关系, ...
与内脏器官活动有关的肌肉,与内脏肌的含义大致相同,特别是在无脊椎动物中,往往作为与皮肌及背腹肌相应的词来使用。
将活体的一部分进行分离培养,是广义的组织培养形式之一。要防止被培养的器官或组织片在培养基上成为片状扩张(单层培养),尽量保持三维即原来的立体的状态,以使之增殖、分化。 作为动物材料的器官培养法,是用血浆和胚胎抽出液(Fell等1929)或在含有胚抽出液的琼脂培养基(E.Wolff等,1952)上直接放置器官的方法,以及用含有血清和合成培养液等方法;将器官放在玻璃纸上的培养方法(Trowell,1 ...
与适应有关的环境可分为4种:(1)物理环境;(2)整个生物环境;(3)同种社会集群环境;(4)个体(内在性)环境。有时把对前三者的适应称为外适应(exoadaptation),而对后者的适应称为内适应(endoadaptation),这种内适应就是coaptation〔L.Cuénot(1950)和其他〕。如果广义来说,是指对外适应的机体的全部解剖学的、生理学的相关,却反而没有意义。coaptat ...
细菌性肝脓肿是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造成局部肝组织炎症,坏死液化、脓液积聚而形成的脓肿。脓肿常为多发性,单发性者并非少见;右肝多于左肝;双侧受累者亦常有所见。脓肿大小不一。部分可迁延成慢性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以农村地区为多见,与不卫生的生活习惯有关。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桿菌、副大肠桿菌、厌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一般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细菌侵入肝脏途径有:(1)胆道系统:这是最主要途径, ...
原发性胆管结石是指原发于肝内的外胆管内有结石病,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结石阻塞胆管引起胆汁淤滞,继发细菌感染而导致急性胆管炎发生。胆管反复炎症可造成局部管壁增厚或疤痕性狭窄,而胆管炎症和狭窄又可以促进结石形成。胆管狭窄近端被动扩张,内压增高。临床上病人常出现右上腹绞痛,发冷发热,黄疸称之为夏科(charcot)三联征。感染严重可出现休克和精神异常(Reynolds五联征),症状反复久之出现胆 ...
腹膜后肿瘤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筋膜、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并不包括原在腹膜后间隙的各器官(肾、胰、肾上腺及输尿管等)的肿瘤。腹膜后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恶性肿瘤约占60-80%,常见者有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及恶性淋巴瘤等;良性肿瘤中以纤维瘤,畸胎瘤等为常见。一般而言,腹膜后肿瘤,囊性者常为良性,实质性者多为恶性。临床表现 1.腹部肿块:腹膜后肿瘤部位 ...
蛔虫进入胆总管、肝内胆管和胆囊引起急腹症统称为胆道蛔虫病,祖国医学称之为“厥”或“蛔厥”,国外于1765年已尸解发现。其症状剧烈但体征轻微,“症征不符”为本病特点,若不及时妥善处理,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本病发病率与卫生条件有关,我国农村发病率较高,多发于青少年。解放后,由于多年来管水、管粪等卫生、防治工作的结果,发病率明显下降,在大城市医院已成为少见病。多数胆道蛔虫病,可通过中西医结合,以解痉 ...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是消化道畸形最常见的疾病,占新生儿1/1500-1/5000,男多于女。常并存其他畸形,约占41.6%。本病的病因不清,10年来对本病的手术治疗有很大的改进,疗效也明显提高,devries和Pena作出了巨大贡献。临床表现 1.出生后不排大便; 2.会阴部肛门缺如。诊断依据 1.出生后不排大便,会阴部肛门缺如; 2.X光侧位片可见直肠盲端距肛门有一距离。治疗原则 1.低 ...
触电、雷击均可引起电烧伤。皮肤角质电阻高,触电时产热而造成、入口的电烧伤。电流通过皮肤后,即循电阻低的体液、血管而行导致全身性损害,称为电击伤。电击伤轻者仅有一过性神志丧失、头晕、恶心、心悸、耳鸣、乏力等,不留后遗症;重者可发生电休克或呼吸、心跳骤停。此外,电火花或电弧使衣服燃烧,热力烧伤面积较大。临床表现 1.电流入口处多为Ⅲ度烧伤,可深达肌肉和骨组织;出口处Ⅲ度烧伤稍入口处轻。 2.Ⅲ度 ...
淋巴水肿是淋巴液回流障碍所引起的病理改变,可发生于外生殖器、上肢,而以下肢为最多见。由于下肢肿胀,皮肤增厚,粗糙、坚如象皮,又称“象皮腿”。临床表现 1.早期患肢肿胀,晚期患肢肿大明显,表面角化粗糙,呈橡皮样肿。 2.少数可有皮肤裂开,溃疡或出现疣状赘生物。诊断依据 1.有丝虫感染或丹毒反复发作史,或有腹股沟部接受淋巴清扫术和放射治疗史。 2.患肢肿胀,呈橡皮样肿。 3.无发生色素沉着,无 ...
先天性胆道闭锁是肝胆先天性疾病中最常见畸形之一,我国较西方高,女多于男,约1.5:1。临床上分为可矫治型和不可矫治型。前者及时治疗效果好,后者效果较差。临床表现 1.进行性黄疸加重,粪色变陶土色,尿色加深至红茶色; 2.腹胀,肝大,腹水。诊断依据 1.进行性黄疸加重,粪色变陶土色,尿色加深至红茶色; 2.腹胀,肝大,腹水; 3.肝功能异常; 4.B超示胆道闭锁; 5.CT示胆道闭锁。治疗原 ...
肝外胆管癌是指左右肝管、肝总管、胰腺上胆总管的原发恶性肿瘤,通常不包括位于壶腹部和乳头部的癌肿多发生于肝外胆管任何部位,但肝门部胆管癌(Klatskin氏肿瘤)约占50%以上。进行性梗阻性黄疸为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本病病因至今尚不清楚,约有16%-30%的胆管癌病人伴有胆结石,故结石的慢性刺激被认为可能是一个致癌因素;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病人胆管癌发生率高;胆管良性乳头状瘤可转变为胆管癌,原发性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