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闭合性损伤常见于生产、交通和生活事故中。病人的预后决定于有无内脏损伤,常伴有其他部位伤,如脑外伤、胸外伤和骨折等,掩盖了病史和体征,而使其诊断不易明确;又因某些表现轻微的损伤,也可能有腹内脏器损伤。因此,对腹部闭合性损伤,必须密切观察,反复检查,妥善处理,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临床表现 1.持续性腹痛、恶心、呕吐常为腹内脏器伤的一般表现。 2.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是腹内 ...
脾脏是腹部最易受伤的实质性脏器,占各种腹部伤的40-50%,主要危险在于大出血,死亡率约10%,约85%为被膜和实质同时破裂的真性破裂,少数为中央型或被膜下破裂,其被膜尚完整,但可在2周内突然转为真性破裂而大量出血,称延迟性脾破裂,应予警惕。临床表现 1.腹痛,左上腹为主逐渐延及下腹,持续性痛,部分伤员伴左肩部疼痛。 2.腹膜刺激征,压痛以左上腹为着,有轻度肌紧张和明显反跳痛。可有移动性浊音 ...
胃十二指肠溃疡在活动期逐渐向深部侵蚀,由粘模至肌层,终致穿破浆膜而发生穿孔。穿孔部位多数位于幽门附近的胃十二指肠前壁。临床表现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为消化性溃疡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冬春两季,男女比例约6-15: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多见。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发生穿孔者高3-10倍,前者平均年龄33岁,后者平均年龄46 岁。该病发病急,变化快,若不及时诊治,会 ...
腹部开放性损伤多为锐性外力所致,和平时期约占腹部损伤的0.4-1.8%。腹部开放性损伤系由锐性外力致使腹壁裂开或穿通。腹腔与外界相通,并伴有内脏损伤。多处或多脏器损伤约占80%。既有外来的污染,如尘土、泥石、铁片、木屑、衣服碎片和子弹、弹片等异物的存留,又存在内脏破裂外溢的消化液、粪便所致的腹膜炎,实质脏器和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此种损伤战时多为火器伤,爆炸伤、枪弹伤和刺刀伤等。临床表现 1. ...
原发性腹膜炎是指腹腔内无原发病源,致病菌通过血运,淋巴管,肠壁或女性生殖道等途径侵入腹腔而引起的腹膜炎。多数病人全身情况较差,女童及成人慢性肾炎或肝硬化合并腹水的病人发病率高;病原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及大肠桿菌。本病主要症状是突然发作急性腹痛开始部位不明确,很快波及全腹,诊断本病的关键是排除继发性腹膜炎。临床表现 1.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在肾病,猩红热,肝硬化腹水及免疫功能低 ...
血清Ca++低于2mmol/L时,称为低钙血症。血清Mg++低于0.75mmol/L时,称为低镁血症。他们常互相影响,可同时发生。常见于急性胰腺炎、甲状旁腺功能受损害,长期肠瘘、胆瘘等。临床上并非少见,逐渐引起人们注意。低镁、低钙血症临床表现相似,主要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强。两者不易区别,测定血清Ca+、Mg+可确定诊断。临床表现 1.容易激动、焦急、谵妄,肌肉抽动,手足搐搦。 2.耳前叩 ...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因为溃疡基底部血管被侵蚀破裂所引起。多数为动脉出血。约20%-30%的溃疡病病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其临床表现取决于失血的量和速度。少量反复出血,表现为贫血,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出血量稍多(50-80ml)临床可出现柏油样便;大出血是指有明显胃肠道出血症状,即大量呕血和便血,血红蛋白降低,血压下降甚或出现休克者。引起大出血的溃疡病源,一般都位于胃小弯或十二指肠球部后壁。约5 ...
继发性腹膜炎常由腹腔脏器炎症,穿孔或损伤破裂及手术后等引起,含有细菌和毒素的消化道内容物流入腹腔引起腹膜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性腹痛,恶心呕吐伴感染中毒症状。病原菌多为大肠桿菌,一般多为混合感染,毒力较强。本病能及早诊断,明确病源,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愈率较高,否则将导致不良后果。临床表现 1.腹痛,为主要症状,呈持续性痛,较剧烈,活动身体时痛加重,但仍以原发病源处为着。 ...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幽门环肌肥厚增生、幽门腔狭窄导致不全梗阻。本病在欧美国家较常见。临床表现 1.出生后约3周出现进行性加重呕吐,为胃内容物; 2.消瘦; 3.上腹部膨隆,可见胃蠕动波,右上腹可触及坚硬橄榄样肿物。诊断依据 1.出生后3周出现进行性加重呕吐; 2.右上腹可触及橄榄状肿物; 3.B超示幽门部肿物; 4.X光示不完全性幽门梗阻。治疗原则 诊断明确,及早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用药 ...
各种外力的作用所致的小肠穿孔称为小肠破裂。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胀、腹膜炎,可伴有休克。 小肠位于大部分腹前壁之下,相对表浅,损伤机会多,且常同时有多处破损。由于小肠壁厚,血运丰富,故无论是穿孔修补或肠段切除吻合术,其成功率均较高,发生肠瘘的机会少。临床表现 1.腹痛、腹胀、发热。 2.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严重者可伴有休克表现。诊断依据 1 ...
幽门梗阻是由于幽门附近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后的瘢痕挛缩所致。临床突出的症状是严重的呕吐,为隔餐宿食,不含胆汁,可导致患者严重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 幽门梗阻发生率约为10%。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早期常以幽门痉挛、炎症为主,经内科治疗可缓解,后期呈永久性狭窄必须手术治疗。临床表现 1.上腹饱胀及深重感。 2.呕吐宿食,不含胆汁。 3.上腹部可见胃型及蠕动波,有振水音。 4.慢性病人可有营 ...
指最强烈反映气候因素的顶极。换句话说,就是指对该地区的气候最适宜的稳定群落。向气候顶极群落过渡中所经历的群落系列称之为气候演替系列。
根据气候特点而将全世界划分为带状区域,一般是指根据纬度,按平地的气温作大幅度的划分,即从高纬度地区开始顺次区分为寒带、温带、热带,其中温带多划分为狭义的温带和暖带。常进一步再分为亚寒带、亚热带。
根据地球上气候的特征而划分的区域。是德国气候学家柯平(W.Koppen)(1931)分类的,称为柯平(德Koppensche Klimaprovinz)气候区,因为它与生物的生活颇为一致,因而被广泛应用。作为植物群落分布的基础,根据最暖月及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和年降雨量及其季节的变化,把地球上的气候分成以下11种主要气候(德Hauptklima)。 (1)热带雨林气候 (2)稀树干草原气候 (3) ...
指形成生物环境的各气候因子。由温度因子(绝对值、变化类型和幅度)、水分因子(降水量、降雨型、湿度)、光因子(照度、日照时间)、大气因子(氧气及CO2的浓度、风)等所组成。依据地球上的纬度而划分的气候带,或根据高度而同样划分的垂直气候带,都与气候有关系。还有根据海、陆的影响而划分的海洋气候和大陆气候的大气候(汛气候),支配更小的有限地区的局部气候(local climate)以及群落内部、空间非常小 ...
高等陆地植物表皮所特有的结构。狭义上常把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有时也伴有与保卫细胞相邻的2—4个副卫细胞。把这些细胞包括在内是广义的气孔(或气孔器)。紧接气孔下面有宽的细胞间隙(气室)。气孔在碳同化、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气孔通常多存在于植物体的地上部分,尤其是在叶表皮上,在幼茎、花瓣上 ...
由F.Darwin和F.M.Pertz为检测气孔的开闭程度所设计的装置,其基本构造如下:即在T字管横管的一端,通过橡皮管连接一个玻璃钟罩,用羊毛脂、凡士林或明胶等,把玻璃钟罩密封接在叶面上。打开T形管横管的另端的活塞进行抽吸,在T形管垂直部分水被吸上来,至液面达到某一刻度时,把活塞关闭,然后测定水下降到某一刻度时的速度,作为气孔开闭度的相对值。它是根据空气从钟罩以外部分的气孔进入,经过叶片内部的细 ...
指能对通过气孔的气体、特别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的抵抗而言。也就是叶肉细胞表面与叶表面的气体浓度差以扩散速度除所得商,这主要靠气孔的开闭来控制。在通过水蒸气的条件下,气孔呈张开状态,其值多为1—2秒/厘米。由于分子扩散速度与气体密度的平方根成比例,所以对二氧化碳的抗性为1.56倍。由于角质层的抗性与气孔抗性是有区别的,所以前者可由角质层的蒸腾速度来求出,其值多在10秒/厘米以上。气孔抗性和角质层 ...
包括昆虫在内,凡以气管呼吸的无脊椎动物体表上的呼吸门,均称为气门。有爪类(原气管类)栉蚕的气门和蜘蛛类的叶肺的开口部等,只不过是由表皮陷入所形成的开口,而昆虫的气门则具有复杂的构造。除原始的昆虫外,大多数昆虫开口部的周边突出成为气门片(peritreme),与此相接的为表皮陷入所成的腔即前腔atrium,德Vorh-of),气管开口于前腔。前腔里面常有很多角质的毛和小突起。在前腔的入口或气管开口部 ...
为附属于鸟类肺脏、内部充斥空气之大形囊,由薄膜组成。嵌于内脏与肌肉之间,甚至伸入骨骼之中,可使鸟体比重减轻而适于飞行。可分为5对:颈气囊(cervical air sac)、锁骨间气囊(interclavicular air sac)、前胸气囊(anterior thoracic air sac,prethor-acal air sac)、后胸气囊(posterior thoracic ai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