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多见青壮年,由直接外力或间接外力损伤所致。若治疗不当会引起关节僵硬或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关节功能。临床表现 1.伤后患膝疼痛,活动受限。 2.患膝肿胀,可扪及髌骨裂隙,关节内有积血。诊断依据 1.有外伤史。 2.上述症状和体征。如肿痛、及髌骨裂隙等。 3.X线摄片可见骨折。治疗原则 1.无移位的骨折,可用石膏外固定及对症治疗。 2.移位的骨折,手术复位用钢丝内固定。 3.粉碎性 ...
肱骨髁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包括肱骨下端骨腄分离,外髁骨折,内髁骨折,内上髁骨折,肱骨小头骨折,髁间骨折等。外髁骨折多见于6-10岁儿童。内上髁骨折亦多见于少年儿童,髁间骨折则多见于成人。上述骨折致伤机理类同,均为外伤所致。临床表现 1.髁间骨折时,肘部明显肿胀,疼痛剧烈,压痛广泛,肘关节呈半伸直位,不敢屈伸活动。前臂多处于旋前位,肘后三角骨性标志紊乱。 2.肱骨内髁骨折时,肘关节内侧明显肿胀 ...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老年人。因老年人骨质疏松,跌倒时下肢突然扭转或急剧过度外展或内收,或外力直接冲击大粗隆即可发生骨折。若不及时治疗,因长期卧床,可引起褥疮等并发症。且治疗不当可引起畸形愈合,影响患肢功能,所以应及时治疗。临床表现 1.伤后患肢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行走。 2.大粗隆部肿胀、压痛、伤肢有短缩、外旋、内收畸形。诊断依据 1.有外伤史。 2.上述临床症状和体征:疼痛、压痛、外 ...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由于肩周的肌肉、肌腱、韧带、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导致关节内外粘连,阻碍肩关节活动所致,又称为粘连性肩关节炎、五十肩、凝肩等,欲称冻结肩、漏肩风。本病可因外伤、慢性劳损、较长时间不活动或固定、或局部受风寒侵袭等诱因而发作。临床表现主要为肩痛、肩关节活动障碍或僵硬、肩周肌肉萎缩。部分病人是由肱二头肌腱鞘炎、冈上肌炎、肩峰下滑囊炎等发展而来。 本病好发于 ...
踝关节扭伤较常见,尤其外侧副韧带损伤。多由间接外力所致。如行走时踏入凹处使踝关节突然内翻、内收,即可损伤外侧副韧带,严重者,可合并踝关节骨折。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日后会反复扭伤,以致影响关节功能。临床表现 1.足部突然内翻或外翻扭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瘀血、压痛,使足向健侧翻转者,患侧痛加剧。诊断依据 1.有明显的扭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压痛、活动受限。 3.X线摄片,可见有踝 ...
距骨骨折较少见,多由直接暴力压伤或由高处堕落间接挤压所伤。后者常合并跟骨骨折。距骨骨折,易引起不愈合或缺血性坏死,应及早诊治。临床表现 1.外伤后局部疼痛、不能行、立。 2.局部肿胀、畸形、压痛。诊断依据 1.有外伤史。 2.上述症状和体征。如肿痛、压痛、畸形等。 3.X线摄片可见骨折。治疗原则 1.无移位的距骨骨折行石膏固定,及对症治疗。 2.有移位的骨折,手法重定石膏外固定。 3.手 ...
骨盆骨折多见青壮年。由强烈的直接外力或挤压所致。如车辗压伤、房屋倒塌压伤等。可并发大出血休克、或尿道、膀胱、直肠损伤,必须及时抢救治疗。临床表现 1.伤后局部肿痛,活动受限。 2.骨盆压痛,骨盆分离试验阳性。 3.重者有出血性休克表现。 4.可伴有尿道、膀胱、直肠损伤的表现。诊断依据 1.外伤史。 2.疼痛、压痛、骨盆分离试验阳性。可有休克症状、体征等。 3.X线摄片即可诊断。治疗原则 ...
踝部骨折为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由间接外力引起,极少数由纵向挤压所致。关节内骨折要求解剖或近解剖固定。此外踝部骨折常并发踝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治疗不当会并发创伤性关节炎。临床表现 1.外伤后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2.关节肿胀、瘀血、畸形,有些可听到骨擦感。诊断依据 1.有明显的外伤史。 2.上述症状和体征,如肿痛、畸形等。 3.X线摄片可见骨折。治疗原则 1.无明显移位的骨折用石膏外固定。 ...
桡骨小头半脱位常见于5岁以下幼儿,1—3岁发病率最高,8—9岁以上不再发生。男孩比女孩多见,左侧比右侧常见。幼儿桡骨小头发育不全,头和颈直径相等,环状韧带松驰。常在肘伸直和前臂旋前位时,突然纵向牵拉引起,又称“牵拉肘”。临床表现 1.患肢不能上举,肘关节不敢屈曲。 2.被动屈曲肘关节疼痛哭闹,旋转时加剧,局部无肿胀,但压痛明显。诊断依据 1.有患肢纵向牵拉史。 2.上述征状及体征。 3.X ...
膝关节结核是一种继发病,约占95%继发于肺结核,是结核桿菌经原发活动病源通过血液回流浸入关节而引起感染。膝关节结核以单纯滑膜结核较骨结核高得多。滑膜结核发病缓慢、症状轻微、病人就诊时多数已转变为全关节结核。 本病的发病率仅次于脊柱结核,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13%左右,居四肢大关节结核的首位。病人多为儿童和青壮年。常为单发性。本病早期经抗痨药物治疗和手术等方法、治愈率较高。疗效欠佳多因发病缓慢、 ...
周围神经损伤是常见的外伤,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组织损伤合并发生。周围神经损伤后,受该神经支配区的运动,感觉和营养均将发生障碍。临床上表现为肌肉瘫痪,皮肤萎缩,感觉减退或消失。 闭合性损伤,如关节脱位或骨折,可挤压或牵拉神经;骨筋膜室综合征对神经血管的压迫;锐利骨折端刺破和切割作用致伤神经;暴力冲击钝性挫伤,石膏外固定压伤浅表神经;肢体被暴力牵拉等因素致伤神经。 开放性损伤,如锐器切割和火器 ...
跟腱损伤、多为开放性损伤,偶有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会引起感染,跟腱感染,治疗非常困难,将会严重影响关节功能。临床表现 1.外伤后,跟腱处有伤口,断裂处凹陷,足蹠屈功能丧失。 2.闭合损伤,可扪到跟腱完整性消失,压痛、足蹠屈功能丧失。诊断依据 1.有明显外伤史。 2.有外伤伤口、跟腱断裂处陷凹,足蹠屈功能丧失。治疗原则 1.无论开放或闭合损伤,均应争取早期手术治疗。 ...
胫腓骨骨折在长管状骨骨折中最常见。多见儿童和青壮年。多为直接暴力所致。若发生在中下段,易引起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复位不好会产生创伤性关节炎。临床表现 1.伤后患肢疼痛、活动受限。 2.局部肿胀、压痛、畸形、异常活动或可听到骨擦音。诊断依据 1.有外伤史。 2.上述症状和体征。如肿痛、压痛、畸形等。 3.X线摄片可见骨折。治疗原则 1.稳定性骨折,复位后行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 2.不稳性骨折 ...
指由哺乳类胎儿的右主静脉发育而成的静脉。在成体中随着一部分主静脉的退化,而发生变化,即奇静脉沿脊柱上行,然后斜行并从脊柱的右侧伸出,再上行与大静脉于汇合。与奇静脉相对的是半奇静脉,它原来是胎儿的左主静脉,在第七至第八胸椎前与奇静脉汇合。
国外也称怪乳,一般称胎来乳。乳腺左胎儿期大体已形成,已发育到对激素具有感受性时状态。因此胎儿时乳腺受母体激素刺激,在出生后的短时间中可分泌少量的乳汁。人类的这种现象或刚出生的动物所分泌的乳汁,均称为奇乳。
又称单鳍(impaired fin)。为水生脊椎动物中沿身体正中线生长的鳍。在圆口类只在其背侧的正中线上有一列奇鳍,而在鱼类的背部有背鳍,洩殖腔的后方有臀鳍,以及在尾端有尾鳍之分。一般认为原来这些鳍也是呈一列的,后来由于中间部分消失,就产生了上述那种差别。背鳍和臀鳍有时又分为二个以上。有些鱼类的鳍的部分或全部,产生棘(猫鲛、银鲛、工鱼)、吸盘(小判鲛)、触角状突起(安康)等变形。
动物的血管,形成许多分枝构成血管网,有的再汇合成单一的血管,此称为双奇网(bipolar mirabilenet)。与此相反,而不再汇合的称为单奇网(un:polar mirabile net)。从狭义讲,奇网是指双奇网。又仅由动脉或静脉一方组成的奇网称为单性奇网(rete mirabile simplex),而由两者组成的奇网称为复合奇网(rete mirabileduplex),这在脊椎动物肾 ...
鱼类鳍的支持物,是鳍骨向鳍的外缘呈放射状或并行的多条线状结构,系由鳍的真皮演化而来。在软骨鱼类,鳍条是由角质构成(角质鳍条,ceratotri-chia),硬骨鱼类则由骨质构成并有细小分节(鳞状鳍条,lepidotrichia),其紧贴的鳞状鳍条常相互愈合,但多数其尖端并不愈合而有两条分叉。鳍条的数目在鱼的分类上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用以记载鳍式。 ...
水生脊椎动物的运动器官。系体壁突出的扁平构造,用以划水、起舵的作用。代表类型是鱼的鳍,可以区别为(1)沿身体正中线生长的奇鳍,(无对鳍、正中鳍),(2)在身体两侧成对生长的偶鳍(有对鳍、侧鳍)。鱼鳍基部有担鳍骨,并由此发出放射状或并行的鳍条,以支持鳍的膜状部(鳍膜fin membrane);但是也有不具有这样支持物的鳍,称为脂鳍(adipose fin)。在两栖类幼体也有没有硬的支持物的奇鳍,水生 ...
亦称交合突。为板鳃类之雄性交配器官,是由腹鳍内缘演化而来,具有输送精液的沟。交配时,鳍脚插入雌性之输卵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