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已婚的在优生法规中指定的遗传病患者,以及明确双方为同一隐性遗传病的携带者而又不能进行产前诊断时,最好动员一方进行绝育,如果母亲已怀孕则应进行产前诊断(参阅第十三章),确定胎儿的性别和疾病情况,进行选择性流产(selective abortion)。例如已知孕妇为甲型血友病携带者,女胎表型应为正常(其中50%为杂合子),但男胎是患儿的概率为50%。在无条件确定胎儿是否患儿时,最好仍进行男胎流产。随 ...
自然寿命是指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相当稳定的平均寿命的最高尺度,即寿命的极限。人的自然寿命究竟有多长,目前有性成熟期、生长期以及细胞分裂次数和周期的乘积等三种比较科学的测算方法。据研究,哺乳动物的寿命相当于性成熟期的8~10倍,生长期的5~7倍,而人类的性成熟期为14~15年,生长期为20~25年,故人的自然寿命可达到110~150岁,或100~170岁。亦有研究指出,动物的自然寿命为其细胞分裂次 ...
把课堂上集体的视听学习情境转化为个人学习情境,使用程序教材的一种学习方法。程序学习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没有特殊的要求,任何国家的任何课本,都可以进行程序学习。但是,它必须由有关专家或教师把全部教学内容按逻辑顺序分解成许多小的项目(问题)。前一项是后一项的基础,后一项是前一项的发展,然后印刷成供学生翻阅用的程序教科书;或印刷成能安装在教学机上的程序纸带;或编成计算机用的程序软件。程序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
人口集中到城市或城市地区的过程。此过程通过城市地区数量增加和每个城市地区人口的增加而实现和发展。其特点为:(1)城市人口不断增长:1920年时,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19.4%,到1980年,上升到41.3%。(2)世界人口不断地向城市集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工业化,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节约了空间和时间,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又带 ...
与程序学习一样,是把集体学习情境改变为个体学习情境的一种方法或手段。但与程序学习在外显行为上的明显不同和对立的是如何解决问题。程序教材把教学内容规定得很有条理,主张先质难(problemposing),然后按编好的程序教材,循序渐进地获得答案,即得到知识。而发现学习则主张对学习现象和对象经过冲突、反常、矛盾等启疑(causinginguiry),然后经过暗示、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也就是说 ...
完全由学生自已拟定过程,并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活动基本由四个既连续又可反复的环节所组成。第一,明确所要发现的问题和过程:(1)确定目标;(2)确定路线、步骤和方法。第二,寻找、搜集和制备观察实验的生物材料,以便获得观察资料和数据;(3)获得观察实验用的材料;(4)观察和实验;(5)记录(包括绘图);(6)分析;(7)进一步实验;(8)记录。第三,资料和数据的处理: ...
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因此,活动课程也称动机论。一般认为,学习者的动机可分四类:(1)社会动机,即同其他儿童在一起活动的欲望;(2)建设动机,即对原料加工,建造各种事物(包括饲养动物、栽培植物)的愿望;(3)探索动机,即好奇的倾向和通过实验“追根问底”的愿望;(4)表演动机,即爱好创作、运动和欣赏各种艺术的倾向 ...
基本运动技能包括:(1)当前学习基础知识所必须的运动技能,不学会这类技能,将会降低学生的知识水平,并导致背诵课文。(2)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其他能力所必须的技能,不学会这类技能,科研能力、自学能力和卫生保健能力的获得,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3)进行生产技术教育所必须的基本技能。(4)学生毕业以后继续学习和工作所应具备的技能。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使学生获得生物学的运动基本技能的具体目的和任务主要 ...
进行复习的组织程序时,学生将已学过的某一知识在头脑中进行回忆,或者一边回忆一边写出要点或画图表、图解,是复习生物学知识常用的一种方法。回忆是按次序进行的,但不一定是教材的次序,例如,复习植物细胞的构造时,从哪里开始回忆都行,从外到内或从内到外,或回忆一个结构即完成一个,就像中学生回忆小学同学的名字一样,不一定按前排到后排,或“姓氏笔画”为序。回忆中容易产生遗忘的内容,例如,画细胞构造图时,忘掉 ...
以综合课程为主,插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一种混合课程类型。例如以生理为中心,把植物学、动物学、真菌学、微生物学综合在一起;以营养、消化、呼吸、代谢、生殖、形态、分类和遗传等等为课题进行基础知识的论述。因此也称“小综合”(不与物理、化学、地学相综合)。同时,插入核心课程内容(如当地生产、自然和生活习惯的实际);插入活动课程的内容(如开展生物学课外活动、进行因志施教、根据学生情况和职业导 ...
一种普通的学习方式,学校教学的起源即从此种方式开始,并一直沿用至今。学习时,学生在做好准备的条件下,坐在教室里,听取教师的语言叙述,观察教师演示的实物、标本、图表和电影或电视等,以便获得新知识。这是一种快捷的学习方式。只要与其他学习方式配合好,不使学生与生物和生物界隔离开来,并尽量参与实践活动,视听学习是有生命力的。在生物教学中,适于采用视听学习的条件是:第一,每一学科开始的绪论均具有宣传性, ...
器官移植伦理学是生命伦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器官移植技术与当代社会文化、生命伦理观念交叉的产物。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是伴随着这门学科产生的。第一个探讨器官移植伦理学问题的人是美国的肯宁汉(B.T.CunningHan),他在1944年所著《器官移植的道德》一书中,针对当时对器官移植的种种怀疑甚至责难,对器官移植的道德合理性作了肯定的论述。作为器官移植伦理学则是随着生命伦理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直至目 ...
肌动球蛋白在生理条件下(离子强度0.15以下Mg2+:1-5mM MgCl2,PH中性,室温),由于ATP的作用而溶解变成透明的现象,如玻璃器内的肌肉舒张现象。透明化时,分离为肌球蛋白聚合体(A丝状)和F肌动蛋白。此时ATP酶的活性是低的。ATP浓度降低时,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反应而出现超沉淀。当肌钙蛋白和原肌球蛋白与F肌动蛋白结合时,在无钙条件下可产生透明化;在有钙条件下时则出现超沉淀。这种现 ...
系指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现透明、均质、无颗粒的细胞浆部分。但在电子显微镜观察下,该部有明显的小胞体、核糖体、微小管、微丝等有形成分。 ...
在哺乳动物表皮的颗粒层细胞中见到的一种外形不规则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其大小一般为1-5微米,表现出强嗜碱性。由于这种颗粒在表皮未发生角质化时即在纤维性蛋白的角胞进行细胞内合成和积蓄之前,才能见到,因而认为这种颗粒与表皮的角质化有某些关系,但其起源和化学性质还不清楚。在其电子显微镜的镜相中,显示电子密度高的不规则的外形,现在可得到纤维状结构所派生出来的图象。 ...
为具有O-β-D-葡萄糖醛酸基(1→3)-N-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基(1→4)为单位的双糖重复结构的一种粘多糖。除见之于动物的关节液和眼球玻璃体等的分泌液、脐带、真皮表层等的结缔组织和Rous肉瘤等某种肿瘤外,它还包括A型、C型链球菌属(Strepto-coceus)在内的某些细菌的荚膜成分。细菌透明质酸不与蛋白质结合,但动物组织中的透明质酸或多或少含有一些蛋白质,似乎以蛋白多糖和肽多糖 ...
使透明质酸产生低分子化作用的酶之总称。目前已发现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酶:(1)水解透明质酸、软骨素、硫酸软骨素的β-N-乙酰基-D-氨基己醣苷键的氨基己醣内苷酶(EC.3·2·1·35睾丸透明质酸,肝溶酶体和皮肤的透明质酸酶);(2)水解透明质酸的β-D-葡糖醛苷键的葡糖醛内苷酶(EC·3.2·1·36,蛭);(3)裂解透明质酸的β-N-2酰基-D-葡糖胺键的葡糖胺内裂解酶型的酶〔EC.4.2.2 ...
指透过试料的能量与透过试料前所给与的能量之比,称为透射。溶液的透射与仅溶剂透射之比,称为透射度。 ...
用一定限度以内的低分子利用可为低分子溶质可以自由通过,而高分子不能通过的半透膜,来分离高分子物质与低分子物质,这种操作称为透析。现在常用的半透膜是赛璐璐,市售者为其不同粗规格的筒状物。半透膜袋内侧装入高分子溶液,浸在纯水或适当的缓冲液中,可逐渐除掉多余的盐类,因此能够精制高分子物质。这项技术还可应用于肾缺陷患者的血液净化。用类似的方法,还可进行色素等低分子物质对于高分子物质结合量的测定(透析平 ...
一般来说,是指某形态的物质或结构具有允许某些物质的分子、离子透过的性质或透过的程度(速度)而言。细胞的透性是由细胞膜的透性所决定的。在植物细胞中到达液泡的物质,其透过是由细胞膜与液胞膜两层膜的透性所决定的。物质透过的动力在非电解质中是通过膜的物质的浓度差所产生的化学势的梯度,在离子中是由于浓度差与电位差所产生的电化学势梯度。透性的程度,在通过膜存在单位浓度梯度时,是以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