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脱落后,茎上留下着生叶柄的痕迹。在温带或寒带,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变,到一定的季节,叶要凋落,于是在茎上遗留下叶柄断落的伤痕,这就是叶痕。叶痕的类型因种类不同而异,其形状及排列可作为鉴别处于落叶状态的木本植物的依据之一。在叶痕上,一般可以见到维管束的痕迹。
同一植物的许多叶,在与阳光垂直的平面上互不遮光、作镶嵌排列的现象。叶镶嵌是由于叶在茎上排列的不同,一般地是下面叶的叶柄较上面叶的叶柄长,并且由于叶的向光性、叶片大小的不同或叶的缺刻、叶柄的扭曲变化等,从而使全部叶片均能以最大面积接受阳光,以利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叶片内的同化组织。由含叶绿体的活细胞所组成,为叶内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叶肉细胞之间有间隙,构成通气系统,通过表皮上的气孔,叶肉细胞得以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叶肉通常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前者细胞呈圆柱形,含较多的叶绿体,排列呈栅栏状。后者细胞呈不规则状,叶绿体较少,细胞组合不整齐,细胞间隙大。具有上述两种组织配置形式的叶,叫做背腹叶。若两种组织没有明显分化,或栅栏组织在叶的两面都有,中间夹着 ...
完全叶的组成部分之一。一般呈叶状,一片或两片,位于叶柄基部与茎相接处,通常有保护幼叶和腋芽的作用。托叶的形状、大小因种类不同而异,如豌豆的托叶较大呈叶状;梨树的托叶呈线形,洋槐和酸枣的托叶变为刺;蓼的托叶成鞘状,包围在茎节的基部,叫做托叶鞘。托叶的存在多是暂时性的,一般都或早或晚便自行脱落,仅少数植物托叶在植物的一生中保留着。托叶主要发生在双子叶植物中;单子叶植物中的原始水生植物,如眼子菜等有托叶 ...
中脉和侧脉自叶片基部发出,大致互相平行,至叶片顶端汇合的脉序。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具平行脉。平行脉又分:直出平行脉,各脉由叶基以平行方式直达叶尖,如稻、麦等的脉序;侧出平行脉,叶片中央有一主脉,由主脉分出侧脉,垂直于主脉直达叶缘,如巴蕉、美人蕉等的脉序;射出平行脉,各脉自叶基部以辐射状分出,如棕榈、蒲葵等的脉序。
在共同的叶柄或叶轴上着生若干小叶的叶。每一小叶有显著分离的基部,有时还各自具有小叶柄。复叶是由多数小叶组成,如与同等大小的单叶来比较,虽然叶片的总面积减少了,但遭受风、雨、水所加到叶片上的压力或阻力却少得多,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根据小叶在叶轴上排列方式和数目的不同,可分为掌状复叶、三出复叶、羽状复叶。若干小叶集生在共同的叶柄末端,排列成掌状,称为掌状复叶,如七叶树。3枚小叶集生于共同的叶柄末端, ...
仅具单个叶片的叶。例如梧桐、白杨、桃、梅等。单叶如具有叶柄,一个叶柄上只着生一片叶,叶柄与叶片间不具关节。柑桔的叶,形似单叶,但其叶柄与叶片之间有关节,称为“单身复叶”。单叶的叶缘有完整的(全缘叶),也有缺刻的,由于缺刻的深浅程度和方式不同,可分为锯齿、圆缺、浅裂、深裂和全裂等。依据单叶的叶片形状不同,可分为针形叶、线形叶、披针形叶、矩圆形叶、椭圆形叶、卵形叶、圆形叶、扇形叶等。
多数小叶着生在总叶柄的一个点上,并且这些小叶的排列呈掌状。如大麻的叶。依小叶数目不同,可分为五出掌状复叶、七出掌状复叶等。
脉序的一种类型。叶片具明显的一条中脉或数条主脉,由中脉或主脉射出几乎到达叶缘的侧脉,侧脉又分出许多细脉,彼此以不同方式相互联系,交错连结成网状。网状脉是双子叶植物叶脉的特征,少数单子叶植物,如七叶一枝花等也具网状脉。网状脉因中脉分出侧脉的方式不同,又分为羽状网脉,如苹果、夹竹桃、枇杷等植物的脉序就属此类;掌状网脉、如南瓜、葡萄、槭树、蓖麻等植物的脉序。
地下茎或多数越冬芽上具有贮藏或保护功能的变态叶。地下茎上的鳞片叶有的肥厚多汁,贮藏丰富的有机养料和水分,如洋葱、百合、贝母等。随着地下茎(鳞茎)的生长,外面的鳞片叶变得薄而干,有时呈纤维状,可保护内面鳞叶不致枯萎。也有的鳞片叶成干膜状,如慈菇。芽上的鳞叶称为“芽鳞”,能分泌树脂或具毛茸,有保护芽体和减少蒸腾的作用。
由于功能改变所引起的形态和结构都发生变化的叶。如仙人掌的叶变为刺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环境中生活;酸枣、洋槐的托叶变成坚硬的刺,起着保护作用;豌豆的复叶顶端几片小叶变为卷须,攀缘在其它物体上,补偿了茎杆细弱,支持力不足的弱点。食虫植物的叶能捕食小虫,这些变态的叶有呈瓶状,如猪笼草;有的为囊状,如狸藻;有的呈盘状,如茅膏菜。在捕虫叶上有分泌粘液和消化液的腺毛,当捕捉到昆虫后,由腺毛分泌消化液 ...
植物表皮上两个特化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间隙或包括两个保卫细胞及其围绕形成的开口(孔)的总称。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交换气体的主要门户。有些气孔的周围还有一个或几个和一般表皮细胞形状不同的副卫细胞。气孔存在于维管植物地上部分的器官中,在叶片上最多。有些苔藓植物,如葫芦藓也有气孔。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保卫细胞为肾形,而单子叶植物多为哑铃形。在叶片单位面积中气孔的数目及其分布状态,因种类不同而异。有些植物 ...
构成气孔的两个特化的表皮细胞。双子叶植物的保卫细胞一般呈肾脏形,两细胞的凹面相对,形成一空隙,即气孔。保卫细胞凹面的细胞壁较其它部分厚,细胞内有叶绿体,随着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保卫细胞的膨压会随之变化,引起保卫细胞在形状和体积上产生不同的反应,相应地使气孔扩大或缩小或关闭。当水分亏缺引起植物体内含水量下降,保卫细胞失水,膨压下降,气孔关闭;而水分充足,保卫细胞吸水膨胀,膨压增大,薄壁部分向远离气孔 ...
叶与茎相交所构成的交角处,称为叶腋。在叶腋间生有腋芽,一般只有1个,也有2~3个的,如胡桃、李等。腋芽发育后一般形成侧枝。 ...
包围在叶片最外面的一层透明无色的细胞层。少数植物是多层细胞结构,称为复表皮,如夹竹桃、海桐花的叶表皮都由2~3层细胞组成。叫表皮一般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的形状不规则,从叶片上、下正面观察,呈不规则的波浪形;在横切面上多为方形或长方形。细胞一般不含叶绿体,细胞外壁较厚,角质化并具角质层,有的并有蜡质。有防止水分过度蒸发,以及昆虫、微生物等的伤害。表皮还常具表皮毛,它是表皮细胞的突出物,种类很 ...
复叶的一种。形似单叶,但其叶柄与叶片之间有明显的关节。以此区别于真正的单叶,如桔、橙、柚等的叶。单身复叶可能是由三出复叶中两个侧生小叶退化、仅留一顶生小叶所成。
木本双子叶植物及裸子植物落叶前,叶柄或叶基部所形成离区的部分细胞层。离区是横隔于叶柄或叶基部的若干薄壁细胞层,其中与叶柄相邻接的两层或数层迭生在一起的细胞层,叫做离层,而与茎干相接的细胞层则为保护层。离层细胞的细胞壁若发生变化,如在中层发生粘液化,就会引起细胞互相分离;因叶片本身的重力和其他机械作用,在离层处断裂,造成落叶。落叶后保护层有周皮发生,保护断裂的表面,形成叶痕。花梗、果枝上也常有离层发 ...
亦称花梗。单生花的柄或花序中每朵花着生的小枝。它支持着花,使花位于一定的空间;同时又是茎和花相连的通道。花柄的长短因植物种类而异,如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的花柄很长,而皱皮木瓜(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的花柄则非常短。也有无花柄的花。花柄不分枝或分枝,分枝的花梗称为小梗。花柄的结构和茎的结构相同。 ...
位于正常叶和花之间的片或数片变态叶。也称苞叶,有保护花和果实的作用。在单花外有3至数片像萼叶的苞片,通称副萼,如棉花。苞片多数聚生在花序外围的,称为总苞,如菊科的向日葵。
一种心叶生长情形。常见于十字花科某些植物的叶。在营养生长时期,由缩短茎上长出多数心叶,向内弯曲,相互交错重叠,形成球状。如卷心菜、结球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