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胃癌(cancer of gastric remnant)亦称胃手术后胃癌。因其既可发生于胃大部切除后的残胃内,亦可发生于单纯胃肠吻合,单纯穿孔修补或迷走神经切断后的全胃内。一般认为应限于胃非癌瘤性病变手术后发生的胃癌,若因恶性病变而作手术者则应指手术后20年以上发生的胃癌。残胃癌占胃癌的0.4%~5.5%。发生率各家报告不一,一般认为在1%~5%之间。男女之比为5.4∶1,平均发病年龄为6 ...
(1)上腹部疼痛。约有1/4的患者的疼痛规律与消化性溃疡相同,而老年人痛觉迟钝,多表现为腹胀,上腹痛约占30%至70%。若上述腹痛经常复发,或缓解愈来愈短,则应引起警惕。 (2)上腹部饱胀感。常为老年胃癌最早症状,有时伴有嗳气、返酸,甚至发生恶心、呕吐。若癌肿位于胃的入口处,可感到进食不通畅;若癌肿位于胃的出口处,出现幽门(出口)梗阻时,病人可呕吐出腐败的隔夜食物。 (3)食欲减退、消瘦、 ...
防治胃癌以绿茶最好,其次是红茶。 茶叶具有以下防治胃癌的作用: (1)茶叶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茶叶中的某些成分,特别是绿茶中的咖啡碱、黄酮类、茶多酚等多种药效成分综合,有抗癌作用; (2)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和营养:茶叶含有人体必需的许多营养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a、c、e、k,微量元素硒、锌等,这不仅能补充营养失调,还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3)帮助机体消除有 ...
(1)鲜鸭肫1~2个,谷芽15~20g,麦芽15~30g,盐、味精适量。将鸭肫割开,除去肫内脏物,但不要剥去鸭内金(即贴在肫内壁的金黄色厚膜),洗净,与谷芽、麦芽同放入瓦锅内,加水适量,将锅置文火上焖煮,至鸭肫熟透即成。服用时加盐、味精调味,饮汁食肉。 此方适用于饮食积滞、消化不良。 (2)鲜火炭母60g,猪血150~200g,盐、味精、香油适量。将火炭母洗净,猪血用开水烫过,用刀划成小块 ...
A、忌摄入含蛋白质和钙质过多的食物 乳类、乳制品、瘦肉类、鱼、虾米皮、鸡蛋黄、咸鸡蛋、松花蛋、动物软骨、豆类、豆制品、海带、紫菜等都含大量蛋白质或钙质,若摄入过多,会使大便呈碱性,干燥而量少,难以排出,所以应减少食用。 B、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 C、忌胀气不消化食物 干豆类、洋葱、土豆、薯以及甜食应适当控制,以免影响胃的运化,而加重症状。 D、忌坚硬油腻食品 坚硬油腻食物更不宜消化 ...
进食的速度 有的人进食时,好像是为了完成任务,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一顿饭。这样进食,食物没有经过充分咀嚼就进入胃中,胃就要加倍“工作”才能消化。天长日久,胃不堪重负,就易出现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进食的温度 食物温度应当适宜。长期进食过热食物,会直接损伤口腔、牙龈、食道及胃黏膜上皮,使其充血、坏死或溃疡,从而增加吸收致癌物质的机会;经常进食过冷食物,会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胃液分泌减少,肠道蠕动 ...
(1)羊肉粥:新鲜精瘦羊肉250克,切小块先煮烂,再合粳米同煮粥,每日吃2次。该方能补中益气,温胃止痛。适用于老年气虚亏损,阳气不足,恶寒怕冷,脘腹疼痛。 (2)砂仁粥:先用粳米100克煮粥,砂仁5克研末放入粥中,再稍煮即可。本方具有暖脾胃、通滞气、散热止呕之效。适用于胃痛、胀满、呕吐等症。 (3)姜橘土豆汁:鲜土豆100克,生姜10克,榨取汁,加鲜橘汁30毫升调匀,将杯放入热水中烫温。每 ...
(1)肠易激综合征:以腹痛、腹胀、腹泄及便秘为主诉,伴全身性神经官能症;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检查仅发现腹部压痛;多次粪便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阴性,粪隐血试验阴性;X线钡灌肠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现象;纤维结肠镜提示部分患者肠蠕动亢进,无明显粘膜异常,组织检查基本正常;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无痢疾、血吸虫及寄生虫病史,试验性治疗无效。 (2)返流性食管炎:返流性食管炎是指胃 ...
进入老年期后,和全身其他系统一样,消化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发生衰退性变化,因消化和吸收功能都逐渐减弱,故容易发生消化不良。 老年人的牙龈萎缩,牙齿由于长期的磨损引起脱落,咀嚼发生困难,使食物未能被充分咀嚼粉碎,就被吞咽到胃腔中,从而加重胃的负担。 老年人消化道粘膜、腺体均在萎缩。口腔粘膜萎缩使味觉迟钝,导致老人喜欢吃一些难以消化的厚味食物;唾液腺萎缩导致每日唾液的分泌量降为年轻人的1/3;胃 ...
麦胶肠病原称“非热带性口炎性腹泻”,又称“特发性脂肪下痢”。在儿童患者中称为“乳糜泻”,最多见于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小肠粘膜的绒毛萎缩,上皮细胞由柱状变成骰状,粘膜层有淋巴细胞浸润。此病之发生现知与某些谷类食物中的蛋白质部分麦胶有关。摒除食物中的麦胶能使小肠病变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好转。患者对多种营养物质如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铁等矿物质的吸收均有障碍。血清和红细胞叶酸浓度降低,尿内 ...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系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消化,吸收功能减损,以致营养物质不能正常吸收,而从粪便中排泄,引起营养缺乏的临床综合征群,亦称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由于患者多有腹泻,粪便稀薄而量多,且含有较多油脂,又称脂肪泻。 病史及症状: 腹泻次数,持续时间,粪便外观和量。80%-97%的病人有腹泻,典型呈脂肪泻,粪便色淡,量多,油脂状或泡沫状,多具恶臭。大便次数从数次到十余次不等,有时呈间歇性腹泻、腹 ...
吸收不良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降低,以致营养物质不能完全吸收,而从粪便中排出,引起营养缺乏的临床综合征群,亦称消化不良综合征。由于患者多有腹泻,粪便稀薄量多而油腻等脂肪吸收障碍所致的症状,故又称为脂肪泻,吸收不良主要表现为对脂肪吸收不良。 吸收不良综合征常见于许多疾病,按其病因的不同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消化不良 ① 由于胰酶缺乏或活力减低,引起脂肪水解作用的减损 ...
蛲虫是一种白色细小的线虫,最长者也不超过1.5厘米,外观很象是线头。蛲虫在人体肠道内寄生,一般病人肠内平均有成虫数10条,重者可高达数千甚至上万条。 大多数小儿在感染蛲虫后并无明显症状。仅在雌虫自肛门爬出体外产卵时引起肛门部位皮肤痛痒,尤以夜间为甚,往往可影响睡眠,并可因搔破局部皮肤而发生皮炎,失眠及遗尿等。有时雌虫也可进入阴道、输卵管及腹腔而引起阴道炎及腹膜炎。也可由于成虫在肠腔的回盲部寄 ...
蛲虫病最突出的症状是夜间肛门瘙痒。蛲虫白天在肠腔中生活,患儿熟睡时,蛲虫爬出肛门,由于爬行的机械刺激和虫体的分泌物的化学刺激,引起肛门皮肤奇痒,反复搔抓造成肛门周围皮肤发炎。蛲虫对会阴部刺激,还能引起患儿手乱抓、遗尿。 蛲虫附在肠壁上,有的还能进入肠壁肌层,影响肠道正常运动,引起患儿恶心、呕吐、腹泻。蛲虫消耗大量营养,影响患儿生长发育。 回盲部也是蛲虫生存的地方,有时蛲虫能钻进阑尾,引起蛲 ...
蛲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蛲虫形体很小,雄虫体长2~5mm,雌虫体长8~13mm,样子如白色线头,因此,而称之谓白线虫。 蛲虫在人体内,靠把头钻入消化道粘膜里,吸取营养和血液而生存,也吞食肠道内的营养物质。其虫卵多由口、鼻进入人体,在胃及十二指肠内孵化,孵化出来的幼虫移行于小肠,在大肠里发育成成虫。在移行的过程中要脱二次皮。 蛲虫的排卵方式特殊,雌虫喜欢在夜间爬到肛门外,在肛门周围的皮肤上产卵 ...
蛲虫病应按如下方法治疗: ①外用药 蛲虫软膏、2%白降汞软膏等:睡前涂于肛门部,可杀虫止痒。 大蒜汁:用大蒜三、四头,捣碎后,用冷开水浸泡24小时,过滤取汁,每晚睡前取20~30mL作保留灌肠,可连用7天。 煤油:可用棉签蘸取煤油,置于睡着的儿童肛门处,可见到蛲虫从肛门爬出,然后,用镊子把虫体夹走。 ②内服药 扑蛲灵:一次驱虫率达80%~95%,副作用很少,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或 ...
蛲虫生活在人的小肠下段和大肠,雌雄蛲虫交尾后,就会沿消化道下行,当小儿在夜间熟睡时,由于肛门的括约肌比白天松弛,雌虫就会爬到肛门周围去产卵,一次可以产数条或数十条。蛲虫爬出肛门,刺激皮肤产生奇痒,影响患儿的睡眠,所以患儿常用手搔抓肛门皮肤。我们知道蛲虫繁殖力极强,产卵数目惊人,患儿搔抓过程中,手指上和甲缝中染上许多蛲虫虫卵,如果再用手拿东西吃,或有吮手指、啃指甲的坏习惯,就会将虫卵再次送入口腔 ...
蛔虫病是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此时孩子由于会行走,活动范围扩大,而父母对孩子也开始放手,孩子容易接触到各种不卫生的东西,而感染蛔虫病。那么,孩子是如何感染蛔虫病的呢? 蛔虫的成虫形似蚯蚓,寄生在人体小肠内并产卵,雌虫每天可产卵达20万个,虫卵有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之分。自粪便排出的受精卵,在适宜的条件下经3周即发育成感染性虫卵,这种虫卵能在土壤中生存1~5年,一般调味品(如酱油、醋、辣椒 ...
蛔虫症好治不好防。好治是说优质的驱虫药疗效好,副作用少。不好防是说蛔虫卵经过许多途径都能进入人的肠道,例如经过污染的食物、污染的双手、污染的水源,都能造成感染。所以预防初次感染、重复感染都很重要。因此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杜绝蛔虫病,如消灭苍蝇、蟑螂,做好粪便的管理、水源管理和食物管理,教育孩子不要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坚持洗手,常剪指甲,不吮手指,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或用消毒液浸泡。如能认真做到 ...
患了蛲虫病后,以夜间肛门口及会阴部奇痒为特征。 同时,还可引起食欲不振,消瘦,咬指甲,烦躁,夜惊失眠等症状。而蛲虫反复刺激胃肠道时,还可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脱肛。 若蛲虫爬到尿道或阴道里还会引起尿道、阴道等炎症,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阴道分泌物增多、白带增多等症状。 夜间肛门奇痒,肛门口发红,分泌物多,可直接看到爬到肛门外排卵的雌虫。蛲虫病的诊断并不困难。由于蛲虫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