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收缩压低于13.3kpa(即100mmHg),舒张压低于8kpa(即60mmHg),称为老年人低血压。在临床上,老年低血压常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体位性低血压。引起老年人低血压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病后身体虚弱、心脏疾病、慢性肺部疾病、长期卧床引起营养不良,以及平素体质瘦弱、家族遗传等。 老年人低血压轻者无任何症状,有的仅觉得精神疲倦、头晕、头痛、四肢乏力、记忆力减退、心前区压迫感及心悸 ...
一、乌骨鸡1只(约重1500克),将鸡去毛剖肚洗净,当归头6O克,黄连5O克,红糖150 克,放入鸡腹中再将鸡肚皮缝紧,入锅隔水蒸熟,吃肉喝汤,每半月吃1次,连吃2个月。 二、红枣15枚去核,栗子150克,净鸡1只。鸡切成块状,大火煸炒,后加佐料,煮至八成熟,加红枣,栗子闷熟食之。 三、鲫鱼1条,糯米6O克。将鱼洗净(不要去鳞)与糯米共煮成粥,每周服2次,连服2月。 四、嫩母鸡1只,黄芪 ...
成年人上臂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为低血压,但因老年人的血压常偏高,一般认为低血压的标准应加10(毫米汞柱0,即低于100/70毫米汞柱)者为低血压。 低血压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急性低血压的主要表现为头晕、晕厥或休克,因病情复杂和急剧,多半需送医院诊治。慢性低血压分为原发性、体位性和症状性三类。 原发性低血压又称体质性低血压,有人统计约占老年人的2.2%, 绝大多数没有任何症状,仅在健 ...
众所周知,血压过高易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导致中风;而血压偏低也可诱发脑血栓形成,也能导致中风,这是因为在血压较低时,脑血流速度缓慢,甚至暂时停顿,使本身粘稠度偏高的血液易在已发生硬化的血管壁上形成血栓。事实上,极大多数脑血栓形成发生在老年人安静睡眠时,因为这时老年人心跳偏慢,血压偏低,血流缓慢。 所以,处于低血压的人也不能不时时谨慎,如出现头晕、站立不稳、甚至晕厥时应检查血压。收缩压低于10 ...
一.问与答 1.什么是低血压,2.低血压的原因是什么? 答:成人上臂血压低于90/60mmHg,老年人低于100/70mmHg,称为低血压。 低血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低血压多因其他严重疾病引起,如心肌梗塞、中风、大出血等。可引起昏厥或休克,病情复杂急剧,需送医院诊治。 平时我们讨论的低血压大多为慢性低血压。慢性低血压据统计发病率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高达10%。慢性低血压一般可分 ...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人很容易把贫血和低血压两种疾病相混淆。这是因为贫血和低血压在症状上有相似之处,比如:精神疲倦、健忘、头晕等。但是,“贫血”和“低血压”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贫血”可以理解为血液变“稀薄”了。它是指单位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及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而“血压”是指动脉(血)的压力。其中收缩压主要取决于心肌收缩力的大小和心脏搏出量的多少;舒张压主要取决于外周血管的阻力。心脏搏出量减 ...
贫血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但由于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的测定技术比较复杂,所以临床上一般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患者同年龄组、同性别和同地区的正常标准。国内的正常标准比国外的标准略低。沿海和平原地区,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如低于12.5g/dl,成年女子的血红蛋白低于11.0g/dl,可以认为有贫血。12岁以下儿童比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正常值约低15%左右,男孩和女孩无 ...
1、体质性低血压 一般认为这与遗传和体质瘦弱胡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人,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备、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症状更为明显。 2、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是患者从卧位改变到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时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并伴有明显症状,如: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知功能障碍、心悸、颈脊部疼痛等。多种疾病可用起直立性低血压 ...
孩子患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是由于体内贮存的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造成的。它是影响小儿健康的常见疾病,3岁以内发病率最高,而以1岁左右为多见,但多为轻度贫血。 造成孩子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有: 1、先天储铁不足。如早产、双胎、母亲贫血,都会使新生儿储铁减少。 2、生长发育快。婴儿从出生到1岁,生长发育最快,血容量增加迅速,铁的需要量多,因而生长发育过快的孩子容易缺铁。 3、饮食中铁缺乏 ...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指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或不能造血而引起的贫血,简称“再障”。它是小儿中比较常见的贫血之一。多见于学龄期儿童。该病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注意休息、避免外伤、预防感染。 ②去除病因:应仔细询问病史,尽量去除引起“再障”的有害因素。 ③药物治疗:对先天性纯红再障可用强的松治疗。发病3个月以内者反应较好。对慢性轻、中度贫血可用雄激素治疗,如丙酸睾丸酮、康力隆等。 ④替代 ...
贫血:周围血液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及(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的病理状态。成人男性红细胞数×1012/L(400万/mm3)、血红蛋白/L,成人女性红细胞数×1012/L(350万/mm3)、血红蛋白/L,称为贫血。贫血病因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常需要完整全面的病史和实验室检查(抽血化验乃至骨髓穿刺)。 根据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降低程度,将贫血分为以下四度: 轻度贫血:红细胞(3.0~4.0)×101 ...
贫血的种类很多,但最常见的是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以6个月~2岁的婴幼儿多见。凡6岁以下的儿童,血色素低于11克/dl,就可以诊断为贫血。 婴儿从出生到1周岁阶段,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体重从3公斤增长到9公斤,其中血容量增长很快,如果没有供应充足的造血原料,就会发生贫血。当缺乏铁和蛋白质而发生贫血时,其红细胞体积会变小,血色素的含量也相应减少,此称为营养性 小细胞性贫血;当缺乏维生素B12和 ...
症状可能的病症·儿童贫血 ·女性贫血 ·病程短、起病急,除原发疾病的严惩症状体征外,出现口渴、气促、头晕甚至短暂意识丧失,脉快而无力,面色苍白,尿少,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危急!立即送医院抢救,可能是急性失血后贫血(请查阅呕血、便血、休克)·有输血史,起病急骤、寒战、高热、头痛、乏力、腰背及四肢酸痛;亦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同时出现贫血、黄疸,尿液呈茶红色或酱油色危急!立即送医院抢救,可能是急性溶血性 ...
中风是急性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的局部脑损害,又叫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中风可分缺血性脑梗塞,出血性脑溢血。脑梗塞一般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由于脑血管腔变窄,流往大脑的血被阻塞,造成脑缺氧缺血,引起脑组织的软化、坏死和导致半身不遂等症。脑溢血与高血压有关,当血压突然升高,硬化的脑血管壁经不住高压的冲击而破裂出血。 中风起病急骤。但如果仔细观察,中风是有早期征兆的,在发病前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出现 ...
中风是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所引起脑血管损害的一种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中风病人除需药物治疗外,合理调配饮食对康复也具有重要作用。 中风病人病情如已稳定,但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时,应采用鼻饲饮食,将易消化的流汁状饮食,如浓米汤、豆浆、牛奶、新鲜蔬菜汁、果汁等分次灌入,或5-6次灌入混合奶1000-2000毫升,灌入食物不宜过热过冷,以37℃ ...
混合性中风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以下几点可作为诊断要点:①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病史。②急性起病,具有脑中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不能用单一病灶来解释者。③CT或核磁共振检查,发现新发生的一侧或两侧不同血管区的出血和梗塞灶。 混合性中风急性期应以中性治疗为主,适当给予甘露醇和地塞米松,对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消除自由基,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促进病变脑组织功能恢复,有良好作 ...
1 中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以昏仆、半身不遂、肢麻、舌謇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脑血管病范围。 1.1 诊断依据 ①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偏身麻木,甚则神志恍惚、迷蒙、神昏、昏愦为主症。②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③常有年老体衰,劳倦内伤,嗜好烟酒,膏粱厚味等因素。每因恼怒、劳累、酗酒、感寒等 ...
老年人脑中风,死亡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因此,预防脑中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通常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防治高血压。高血压是引起中风最危险的因素。因为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内膜常受到损伤,使血液的脂质易于沉积到动脉壁上,促进形成和加重动脉硬化。老年人高血压与动脉硬化并存,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可冲破血管壁,发生脑溢血。一般来说,轻度高血压可以采用运动疗法,对中度或重度高血压,应当在医生指导下 ...
注意事项 ▲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紧急联系神经科医生。 ▲在病人倒下的地方就地抢救,若必须移动时千万要小心。 ▲手脚麻痹、语言障碍、视力障碍等是脑中风的先兆,要尽早发现、治疗。 检查有否麻痹等症状 1.鼻子一侧出现皱纹,左右鼻唇沟不对称。 2.嘴的一侧下斜,脸部不对称。 3.口水下滴。 4.出现打鼾。 5.脸色发红(或发青)。 6.眼睛充血。 7.剧烈呕吐。 8.大小便失 ...
(1)风中经络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肌肤不仁,发热恶寒,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滑或弦。 方药:肉桂6g,炮附子5g,麻黄5g,防风、防己、当归各12g,人参、川芎、白芍、杏仁、黄芪、甘草各10g,生姜5片。 (2)腑气不通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赤黄,或见头晕烦躁,舌红,舌苔黄或腻,脉滑或弦。 方药:厚朴、大黄、枳实、甘草各10g (3)气虚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