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洞螈(Proteus)

有尾目洞螈科的1属。仅有洞螈1种,分布于欧洲东南部。体长小于30厘米体色粉红。有发达的外鳃3对和鳃孔2对外鳃鲜红。无眼睑,眼全部隐于皮下。犁骨齿保持幼体期状态。头骨多软骨质。四肢发达,指 3、趾 2。终生底栖于地下水形成的暗洞内,常有规律地将鼻孔伸出水面呼吸空气,偶尔上陆活动和觅食。在光照下肤色可变成黑色,一旦回到暗洞后,肤色恢复原状。卵单生,分散贴附于石下。亲螈有护卵习性约经3个月孵出。幼体阶段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肥螈(Pachytriton)

蝾螈科的 1属。本属只有肥螈一种。产于中国华中、华东南各省(区)。皮肤光滑体躯肥胖。头部平扁有上唇褶犁骨齿列“八”字形。躯干和尾基部浑圆尾后段侧扁。四肢粗短。指、趾侧有缘膜或相连成半蹼,多栖息在较为平坦的大小山溪内,白天多隐匿在水荡或缓流处。静伏于石下,个别的在水底石间缓慢爬行或游泳,夜间多出外活动。以蚯蚓、象鼻虫、虾、小蟹、螺类等为食。5~6月是主要的繁殖期。卵产于缓流处石下,卵单生或相连,一般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蚓螈目(Gymnophiona)

两栖纲的1目。尾极短或无,无四肢和肢带蚯蚓状。已知160余种下分隶6~7科30余属。广布于环球热带和亚热带湿热地区,尤以南美的种类最多,而安的列斯群岛无。非洲东西两侧均有分布,并在塞舌尔群岛有6~7种,而马达加斯加岛无。在亚太地区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及西侧新几内亚岛(又称伊里安岛)。大洋洲及欧洲无分布。中国现有2种即双带鱼螈和版纳鱼螈,分布于广西和云南南部。形态与结构 体细长,体表周身有缢纹环绕,形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螈属(Paramesotriton)

有尾目蝾螈科的 1属。体长100~155毫米。头部扁平犁骨齿列“Ω”形。躯干圆柱状四肢细弱而长。尾侧扁。皮肤粗糙。头侧有腺质棱脊背正中有脊棱背面瘰粒分散均匀,沿体两侧的略大而明显。腹面橘红色斑显著。中国现有3种:中国瘰螈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尾斑瘰螈,分布于贵州东部,广西瘰螈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本属动物栖息在植被茂密、环境潮湿的山区急流的回水荡内及其附近。常隐匿在溪内石下或溪旁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山溪鲵(Batrachuperus)

小鲵科的1属。体全长一般在250毫米以下。头扁平,有眼睑,犁骨齿呈“八”形略近犁骨后半段。唇褶发达;有颈褶躯干和尾基部圆柱状。指、趾各4。1870年首次发现于四川宝兴县。山溪鲵属中有的种类掌、趾部有黑棕色角质鞘。龙洞山溪鲵体形最大,有童体型。多栖息在海拔1500~4000米的山溪内。以水栖为主,常隐栖在水质清澈、水温低、水深10~50厘米的流溪石下或回水荡内碎石间,少数在溪边石缝中或土隙内。以虾、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无肺螈(Plethodontidae)

有尾目现存属种最多的1科完全无肺,有一对自鼻孔至上唇缘的鼻唇沟(司嗅觉)。有 27属220余种。欧洲南部只有拟穴螈属,余均分布于美洲。北美南部是其分布中心,中美、南美北部只有无肺螈科的属种,而没有其他科的有尾类。栖息环境和生态习性多种多样,体形与之相适,或细长或粗短。有陆栖、树栖(多有缠绕性的长尾),穴居(眼多退化)或水栖者。陆栖性强的绝大多数种类在地面上交配,也有在潮湿的小生境中(如洞穴内)产卵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湾鳄

鳄形目鳄科的 1种。又称海鳄。分布于东南亚沿海直到澳大利亚北部。全长6~7米最长达10米是现存最大的爬行动物(见图鳄的外形)。吻较窄长,前喙较低,吻背雕蚀纹明显,眼前各有一道骨嵴趋向吻端,但互不连接。外鼻孔单个开于吻端;鼻道内无中隔其后端边无横起缘褶而有腭帆。眼大,卵圆形外突。虹膜绿色有上下眼睑与透明的瞬膜也有瞬膜腺与泪腺。耳孔在眼后,细狭如缝。下颌齿列咬□时与上颌齿列交错切接在同一垂直面上。头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鳄形目(Crocodiliformes)

爬行纲古蜥亚纲的 1目。有两足行走的倾向。体型长大,前身挺起,后肢修伟。尾部粗壮,比躯干长,侧扁如桨,是支撑体重的平衡器,又是游泳与袭击猎物或敌害的武器。整体如大蜥蜴,头扁平延长成吻。鼻孔在吻端背面。指5,趾4(第5趾常缺)有蹼。眼小而微突,瞳孔纵窄,与外鼻孔连成一线。头部皮肤紧贴头骨,躯干、四肢覆有角质盾片或骨板,背腹都覆有骨鳞。现存3科7属21种鳄形目颅骨坚固连结不能活动;具顶孔。颞部有两窝两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白尾鹿

鹿科空齿鹿属的 1种。因奔跑时尾翘起,尾底显露白色而得名。体长1.83~1.98米,肩高0.92米,尾长约10~28厘米;耳小;角的背枝简单;体腺小,长仅约 3厘米,腺周围有白毛。分布于加拿大南部、美国大部和南美洲北部。每年11~12月交配,一雄多雌,妊娠期196~210天每窝产仔1~2只(多时3~4只)。幼鹿随母鹿生活1~2年,8个月性成熟。善游泳,能游过 6~14千米的水域。有季节性迁徙习性。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毛冠鹿

鹿科毛冠鹿属的 1种。俗称隐角鹿。外形颇似麂。体长1.4~1.7米肩高0.6米;上犬齿甚大,呈獠牙状,露出口外;泪窝大而深,比眼眶的直径还要大;角极短,不分杈,尖略向下弯,隐藏在额顶上的一簇长的黑毛丛中;各毛黑褐,夏毛深赭褐色,毛粗硬,腹毛和后腿内侧白色,耳尖黑,上有白斑。幼鹿有数排不甚明显的白斑。毛冠鹿有3个亚种:指名亚种(Elaphodus c. cephalophus)个体大,毛色暗褐,分布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跳羚

偶蹄目牛科跳羚属的唯一种。是羚羊类中最善于跳跃的种类。跳起时脊背弓起,四肢下伸而靠拢。因一跃可高达3~3.5米,而得名。体长1.2~1.5米,肩高68~90厘米,体重32~36千克;四肢细长;背面毛色黄褐臀部及其背面、腹部、四肢内侧均为白色,在身体两侧背腹之间有一红褐色条带;背部中央有1条纵向的由皮肤下凹而形成的褶皱褶皱内的毛为白色,当受惊而开始逃跑时,褶皱展开出现1条明显的白脊,这是向同伴告警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高鼻羚羊

偶蹄目牛科高鼻羚羊属的唯 1种,因具高高隆起的鼻骨而得名。又名赛加羚羊。体型中等,体长1.2~1.7米,尾长7.6~10厘米肩高75~80厘米体重36~69千克;背部黄褐色臀部、尾、腹部白色,夏毛短而平滑;冬毛色淡、浓密且长;四肢较细;仅雄性具角,角长20.3~25.5厘米淡琥珀色具明显的环棱;鼻骨高度发育并卷曲,内布满毛、腺体和粘液管;在每个鼻孔中均有一特殊的具粘膜的囊,可使吸入的空气加热并变得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大羚羊属

偶蹄目牛科的 1属。因体型大而得名。体长1.6~2.3米肩高0.9~1.4米成体重可达210千克;肩比臀高四肢细而长;尾圆而细,下半段具长毛,下垂达膝部以下;从头到肩部具鬃毛,雄性喉部有簇毛;体毛色变异很大,由乳白色至灰色、褐色,并具有黑或褐色斑纹,在面部特别醒目,其形式因种或亚种而异,仿佛各具不同图案的“脸谱”;雌雄均具角角圆形具环棱,末端尖,或直立呈刺刀状,或后弯呈马刀状,长0.6~1.2米,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羊驼

偶蹄目骆驼科无峰驼(羊驼)属的1种。 别名美洲驼、无峰驼。体型颇似高大的绵羊;颈长而粗;头较小,耳直立;体背平直,尾部翘起,四肢细长;被毛长达60~80厘米,呈浅灰、棕黄、黑褐等不同色型;雄性略大于雌性。产于南美的秘鲁和智利的高原山区。羊驼是一种半野生动物。栖息于海拔4000米的高原。每群十余只或数十只由1只健壮的雄驼率领。以高山棘刺植物为食。发情季节争夺配偶十分激烈,每群中仅容1只成年雄驼存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梅花鹿

鹿科鹿属的 1种。因身体有明显的白斑在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排列成行而得名。又名花鹿。下分 7个亚种,中国有5个亚种。体型中等,体长约150厘米,肩高80~110厘米;鼻端裸出而呈裂缝状;雄鹿具角,每年约4月脱盘长茸,其角一般到4杈为止,眉杈斜向下伸,第2杈与眉杈相距甚远;冬毛栗棕色,白色斑点不显,尾下部、鼠鼷部为白色,腹毛淡棕;夏毛红棕色,有的为暗灰褐色,背中线黑色,有的地区至尾基部黑色线变细,尾上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野猪

偶蹄目猪科猪属的1种。又名山猪。体躯健壮四肢粗短,头较长,耳小并直立,吻部突出似圆锥体,其顶端为裸露的软骨垫(拱鼻);每脚有4趾,具硬蹄仅中间2趾着地;尾细短;犬齿发达,雄性上犬齿外露并向上翻转,呈獠牙状;野猪耳披有刚硬而稀疏的针毛,背脊鬃毛较长而硬;整个体色棕褐或灰黑色,因地区而略有差异。幼野猪身上毛色淡,呈棕褐色,并具有数条黄色纵纹。分布遍及欧亚大陆、非洲北部,并传入新几内亚、新西兰、北美洲、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原羚

偶蹄目牛科的1属,体型中等匀称,体长95~148厘米,肩高54~84厘米,尾长2~12厘米体重20~40千克;四肢纤细,蹄窄;仅雄性具角,角细而略侧扁,灰黑色,除尖端外均具宽而突出的环棱,长约30厘米,形状有较大的个体变异;毛短而光滑体背毛色棕黄至灰褐色冬毛色浅淡,毛厚,胸腹部及四肢内侧白色,臀部具大块白色的臀斑,尾呈棕黑色。共有3种分布于青海、西藏,鄂尔多斯高原及其毗邻地区和蒙古。生活于开阔的草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叉角羚

偶蹄目叉角羚科唯一的1属1种。因角的中部有一向前伸的分枝(实际为角鞘的一部分)而得名。雌雄均具永久性的角,但角的外鞘每年更换。角为骨质,不具空腔,亦不分杈。其外为带毛的外鞘,在每年的繁殖季节后脱落,脱落前在老鞘的下面长出新鞘。角直立、侧扁,尖端向后弯曲。角长约25厘米。体型中等,体长1~1.5米,尾长7.5~10厘米,肩高81~104厘米,成体重36~60千克,雌体比雄体小;背面为红褐色,颈部有黑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鹿科的 1属,仅雄麂具短角,角干向后伸展,角尖内弯,不分杈或仅分一小杈,角基部在脸上形成纵棱脊;被毛较其他鹿科动物短而细;四肢细长、蹄狭尖;有大的上犬齿弯曲呈獠牙状,但较麝、獐的獠牙小;头骨略呈三角形,泪窝显著。本属共6种。中国分布有3种:黑麂、赤麂和小麂。赤麂为麂类中最大的1种体长80~150厘米肩高约55厘米;颜面部棱长;体背棕褐或暗褐色胸部鲜棕后腹毛色从淡黄到纯白、腋部有白色块斑鼠鼷部、臀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鹿科獐属的1种。又名河麂。体长0.78~1.00米体重9~11千克;肩高0.45~0.55米;毛粗硬体侧和臀部毛长约4厘米;背和体侧毛色沙黄,毛尖黑色头顶灰褐至红褐色,颏、喉、嘴周围和腹毛白色;幼獐背部有白斑和白纹;上犬齿发达,雄兽的尤其长而大,略弯,呈獠牙状,露于口外长约5厘米;雌雄均有腹股沟腺(鼠鼷腺)。分布于中国长江沿岸以及朝鲜。不结大群,最多3~5只在一起。受惊扰时狂奔如兔。以芦苇、杂草及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