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螨亚纲真螨目疥螨亚目蚍螨科的 1亚科。卵圆形,体具皮纹,足端具钟状吸垫,雌性生殖孔由单一的上殖板覆盖。自由生活的螨类是一种强烈的过敏原,可以引起过敏性哮喘、鼻炎、遗传过敏性皮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危害人类健康,对于儿童尤甚。与人体变态反应性疾病有关的尘螨约有10种,主要的是户尘螨、粉尘螨和埋内欧尘螨。尘螨体形很小,体长170~500微米。卵圆形,乳黄色,饱食后好像半透明的奶葡萄。足4对,雄螨第1对 ...
蚂蚁是膜翅目中1个总科。雌虫触角膝状腹柄背面呈鳞状或结节状隆出的社会性昆虫。蚂蚁除少数营寄生性生活外皆营社群性生活,并有多型现象,一般有3个品级即雄蚁和可育雌蚁,工蚁,兵蚁。但在蚁科中尚常出现其他类型的个体。雄蚁和雌蚁均有翅,交配后雌蚁的翅自行脱落后,开始营巢,以后专司繁殖后代而不外出,称为“蚁后”。工蚁和兵蚁均系无翅不育雌蚁,有些种类可见有大、小二型。工蚁一般司建巢、外出采食并饲育幼蚁和雌蚁等职 ...
白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木材或纤维素为食。白蚁是一种多形态、群居性而又有严格分工的昆虫,群体组织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继续生存。全世界已知2000多种。一般分为5科:澳白蚁科、草白蚁科、木白蚁科、鼻白蚁科和白蚁科。中国除澳白蚁科尚未发现外其余4科均有,共达300余种。分布范围很广,北限约在北纬40度。白蚁体软而小通常长而圆白色、淡黄色、赤褐色直至黑褐色。触角念珠状。口器咀嚼式下唇片4裂。有长翅 ...
千足虫又称马陆,是一种陆生节肢动物。它体形呈圆筒形或长扁形,分成头和躯干两部分,头上长有一对粗短的触角;躯干由许多体节构成,多的可达几百节。除去第一节无足和第2—4节是每节一对足外,其余每节有两对足,所以足很多。在北美巴拿马山谷里有一种大马陆全身有175节,加起来共有690只足,可以说是世界上足最多的节肢动物了。千足虫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这么多足的。初生的幼虫只有7 节,蜕皮一次增至11节,有7对足 ...
夜蛾科昆虫的 1种。是棉花蕾铃期的大害虫。分布于南纬50度与北纬50度之间。中国各棉区均有分布,在华北、新疆、云南等棉区为害较重。成虫体长15~17毫米。翅展30~38毫米。前翅青灰色、灰褐色或赤褐色,线、纹均黑褐色,不甚清晰;肾纹前方有黑褐纹;后翅灰白色,端区有一黑褐色宽带,其外缘有二相连的白斑。幼虫体色变化较多,有绿、黄、淡红等,体表有褐色和灰色的尖刺;腹面有黑色或黑褐色小刺;蛹自绿变褐。卵呈 ...
磷虾目磷虾科的 1种。体大型长40~60毫米。身体较透明,具红褐色斑点;额板三角形(额角短);头胸甲下缘有1对侧齿;第一触角柄部第1节有一宽叶状突;大颚触须末节长比宽大7倍以上;雄交接器顶突基部弯曲,与末部成直角,末端渐尖并卷向前端,基突有2片膜状扩大。生活于南极冰下并向北分布,到达南极辐聚带。常大量密集成群。植食性,主要滤食硅藻。为2年生的浮游动物,幼体经过3个阶段9个发育期雄22个月、雌25个 ...
蜈蚣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石块、朽木的下面。娱蚣行动敏捷,捕捉昆虫等小动物为食物。通常白天隐蔽在暗处,夜间外出活动。娱蚣身体扁长,分头部和躯干部。头部有一对细长的节状触角,两侧各有4个单眼,口器位于头部腹面。躯干部由很多体节组成,每个体节有一对分节的步足。第一对步足已经特化成毒颚,末端有毒几内通毒腺。娱蚣用毒颚捕捉小虫,也用毒颚来自卫。最末一对步足向后延伸,呈尾状。 ...
蚰蜒的形态结构与蜈蚣很相似,主要的区别是:蚰蜒的身体较短,步足特别细长。当蚰蜒的一部分足被捉住的时候,这部分步足就从身体上断落下来,使身体可以逃脱这是蚰蜒逃避敌害的一种适应。
鞘翅目萤总科的1科。头被前胸覆盖腹端具发光器,能发光,体较扁而体壁柔软的甲虫。全世界已知约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记载10属54种。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头狭小。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在额的前方,两眼之间具触角1对,各11节丝状、锯齿状或栉齿状,2触角基部相接近。上颚弯曲贯穿有沟。雄一般鞘翅发达,盖住腹部和后翅,雌常无翅,但黄萤属 ...
蝎是肉食性的节肢动物,与蜘蛛是亲戚,但它的形态不像蜘蛛。蝎浑身全副武装,周身披着壳质的铠甲,在不分节的头胸部,有起瞭望作用的单眼和复眼以及六对行动灵活的附肢。第一对钳状附肢叫螯肢,第二对是巨大的螯足叫脚须。当双螯举起时,好像强有力的铁掌,是捕捉猎物的工具。其余四对是用来奔跑的步足。蝎的腹部较长,分布明显,前腹七节、较阔,后腹五节、较窄,末端有一球体,内藏毒液,突起部分形成尾刺,高高举起,活像一把战 ...
有翅亚纲中的 1个目。体型侧扁,以吸血为生的全变态昆虫。目前全世界已知约2300余种和亚种,隶属于3总科16科250余属。中国已知519种和亚种,隶属于2总科8科72属。形态 蚤类成虫一般体小(几毫米,个别可达10余毫米)光滑,黄至褐色。体肢着生向后的鬃刺或栉借以在动物毛羽间向前行进和避免坠落。其针状具刺的口器适于穿刺动物皮肤,以利吸血,甚至起固定于动物皮内的作用。触角1对,位于角窝内,不仅是感觉 ...
直翅目中的 1科。通称螽斯。体型大小不一,体躯纵扁或近圆柱状。触角30节以上,丝状,比体长。翅的变异较大:发达、缩短或消失。在有翅种类中,雄性发音器位于左前翅之臀域,常略呈圆形,周围围以弯曲而发达的翅脉中横贯粗脉作为音源;右前翅基部为光滑而透明的鼓膜,当二翅相互摩擦时,而共鸣发音。前足胫节基部两侧具有开口式或闭口式的听器。后足腿节十分发达。跗节4节。产卵器十分发达呈剑状或镰刀状。世界已知约1万多种 ...
蟋蟀总科的一个大科。中小型,各足跗节3节尾须长。产卵器针状或矛状。通称蟋蟀,一名促织,中国北方俗名蛐蛐。全世界已知约 2500种,中国已知约150种,其中台湾省50种。若干种类为旱作物的害虫。有的是偶发性大害虫。形态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跳跃;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产卵器外露 ...
双翅目昆虫的 1科。通称虻,中国习惯上把吸血的、骚扰牛马等牲畜的虻类称为牛虻。俗名还有马蝇、瞎虻、牛蚊子和牛苍蝇。广布全球,除高纬度、高海拔和一些孤立岛屿外,均有分布,尤以森林和沼泽地区为多。世界已知约80属3800多种,中国已知有12属350多种。成虫体粗壮,头大,翅宽,体长6~30毫米。触角3节,鞭节端部分3~7个小环节。爪间突发达呈垫状约与爪垫等大。上下腋瓣和翅瓣均发达,翅中央具长六边形中室 ...
狼蛛,是蜘蛛的一种,平时过着游猎生活,一到繁殖季节,雄狼蛛总是百般讨好雌蛛,大献殷勤。狼蛛求偶时,先纺织一个小的精网,把精液撒在上面,然后举着构造特殊的脚须捞取精液,含情脉脉地靠近雌蛛。在靠近雌蛛前,雄蛛在远处不断地挥舞脚须,若雌蛛伏着不动,雄蛛才得以靠近雌蛛进行交配,雄蛛用脚须把精液送进雌蛛的受精囊中。一旦交配完成,它就会被凶残的雌蛛吃掉,成了短命的“新郎”。虽然雌狼蛛嗜杀成性,但抚养子女却体贴 ...
灵长目猿猴亚目狭鼻组疣猴科的1种。因体背披有金黄色长毛而得名。吻部突出,脸部皮肤蓝色。头圆耳短。鼻骨极度退化而形成上仰的鼻孔,故又名仰鼻猴。体长50~83厘米,尾长51~104厘米,体重20余千克雌猴较小,体重约10余千克;雄猴犬齿发达,牙齿32枚;体型魁梧,四肢粗壮,是猴类中较大的类型。为中国特产动物。金丝猴有 3个类型,其中以四川金丝猴毛色最为艳丽。成年雄猴头顶上有深褐色直立的冠状毛。两耳丛毛 ...
灵长目猿猴亚目狭鼻组长臂猿科仅有的 1属,通称长臂猿。在类人猿(包括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中体型最小。因臂特别长 (两臂平伸宽达1.8米)而得名。体长45.6~63.5厘米无尾,体重6~13千克。直立高不过0.9米;腿短,手掌比脚掌长手指关节长;身体纤细肩宽而臀部窄;有较长的犬齿。臀部有胼胝无尾和颊囊。共6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喉部有音囊,善鸣叫,不同种长臂猿的叫声有很大差别。不同性别、年 ...
灵长目猿猴亚目狭鼻组猴科的1属通称猕猴。体型变化大,体长34.5~70厘米,体重可达18千克;有的几乎无尾,有的尾长达68.6厘米;有颊囊;体毛大部为一种颜色,或黑,或褐,或灰棕色,腹面色较淡;头顶毛发有的很短,形似平顶,有的较长,从头顶中央分别倒向两边,或者从头顶中央呈放射状旋向四周,也有的形成孤立的一块,象一顶小帽;四肢几乎等长。约16~19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及其岛屿。栖息于热带雨林和 ...
灵长目猿猴亚目阔鼻组节尾猴科仅有的1属1种。因尾基部有2~3个浅棕色环而得名。体型比松鼠略大,体长18~21.5厘米,尾比身体长,为25~32.5厘米,体重420~500克;头圆,吻部略突出,耳大而圆且为膜质无毛;全身的毛光滑柔软且密,黑褐色闪亮,头、颈至肩的毛较长,臀部的毛亦长可遮盖尾的基部,尾毛蓬松;前肢略短于后肢,除大脚趾上为扁平趾甲外,其余指、趾均具爪状指(趾)甲。分布于巴西西部、秘鲁东部 ...
灵长目原猴亚目懒猴科蜂猴属的 1种。白天卷缩睡觉,行动缓慢,而且只能爬行,不会跳跃;不象一般猴类活泼,因而又称懒猴。体型小,体长31~34.5厘米体重680~1000克;尾长22~25厘米;牙齿36枚;头圆吻短,眼大而向前眼间距很窄,耳廓半圆而朝前;前后肢粗短,等长,手的大拇指和其他4指相距的角度甚大,第2指、趾极短或退化,除第2趾是爪形外其他指、趾的末端有厚的肉垫和扁指甲;体毛短密,颜色变异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