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消毒灭菌

  消毒(Disinfection)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用以消毒的药物称为消毒剂(Disinfectants)一般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只对细菌繁殖体有效。对于芽胞则需要提高消毒剂的浓度和延长作用的时间。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病原体和非病原体的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因此,灭菌比消毒的要求高;但在日常生活中,消毒和灭菌这两个术语往往通用。  无菌(Asep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转导

  以噬菌体为媒介,把供细菌的基因转移到受体菌内,导致后者基因改变的过程称为转导。  当噬菌体在细菌中增殖并裂解细菌时,某些DNA噬菌体(称为普遍性转导噬菌体)可在罕见的情况下(约105~107次包装中发生一次),将细菌的DNA误作为噬菌体本身的DNA包入头部蛋白衣壳内。当裂解细菌后,释放出来的噬菌体通过感染易感细菌则可将供体菌的DNA携带进入受体菌内。如发生重组则受体菌获得了噬菌体媒介转移的供体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接合

  两个通过直接接触,在暂时的沟通中进行基因转移的过程为接合。这一过程不是在所有细菌之间均可发生。只有那些具有F因子或类似F因子传递装置的细菌才能接合。接合中,有F因子的细菌相当于雌性菌。因此接合看作是细菌的有性生殖过程,又称为细菌杂交。  细菌的接合最早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以后在其他菌中也观察到,主要见于革兰氏阴性菌。在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菌间借伸长的性菌毛进行接合。细菌能在接合中作为基因传递供体取决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

  当机体免疫力较弱,或入侵的病原菌毒力较强,数量较多时,则病原微生物可在机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性物质,经过一定时间相互作用(潜伏期),如果病原微生物暂时取得了优势地位,而机体又不能维护其内部环境的的相对稳定性时,机体组织细胞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显性感染,即一般所谓传染病。显性感染的过程在体可分为潜伏期、发病期及恢复期。这是机体与病原菌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所造成的,也反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菌苗

  用细菌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称菌苗,可分为活菌苗及死菌苗两类。  1.活菌苗:常用者有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BCG)、鼠疫活菌苗等。制备活菌苗的关键在于获得减毒或无毒菌株,但该菌株应保持免疫原性。例如卡介苗系将结核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传230代(经13年)后获得。痢疾杆菌的依赖链霉素菌株则是通过选择后获得的突变株。活菌苗接种后,在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类似经型或隐性感染。一般只需接种一次,且需量较小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类毒素

细菌的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毒性消失仍留其免疫原性,即成类毒素。在毒素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铝等吸附剂(佐剂)即成为精制吸附类毒素。吸附剂可延缓类毒素在体内的吸收,使之能较长时间作用于机体,以增强免疫效果。如此既可减少注射次数又可减少用量。常用的类毒素有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等。类毒素可与死菌苗合制成联合疫苗。目前使用的白、百、破三联疫苗即白喉类毒素、百日咳死菌苗与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自身菌苗

  葡萄球菌引起的反复发作的慢性化脓性感染,在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可从患者病灶中分离出病菌,制成死菌苗,少量多次皮下注射后,常可使感染终止;在肠杆菌引起的慢性尿路感染中可应用大肠杆菌制成的死菌苗注射作为治疗,这类菌苗称为自身菌苗。其机理可能有二:一是可能自身菌苗多次注射通过脱敏作用而终止慢性感染;一是可能通过反复注射特异性抗原增强了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甲型肺炎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病毒呈球形,直径约为27nm。无囊膜。衣壳由60个壳微粒组成,呈20面体立体对称,有HAV的特异性抗原(HAVAg),每一壳微粒由4种不同的多肽即VP1、VP2、VP3和VP4所组成。  在病毒的核心部位,为单股正链RNA。除决定病毒的遗传特性外,兼具信使RNA的功能,并有传染性。  HAV的单股RNA,其长度相当于7400个核苷酸。在RNA的3′末端有多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结核杆菌

  结核杆菌(Mycobe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结核病。对人类致病的有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非典型分枝杆菌也可引起类似结核样病变,但少见。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染色  结核杆菌细长略弯曲,端极钝园,大小约1~4×0.4um ,呈单个或分枝状排列,无荚膜、无鞭毛、无芽胞。在陈旧的病灶和培养物中,形态常不典型,可呈颗粒状,串球状,短棒状,长丝形等。结核杆菌一般常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微生物

微生物是指一切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楚,因而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的微小生物。微生物包括原核微生物(如细菌)、真核微生物(如真菌、藻类和原虫)和无细胞生物(如病毒)三类。微生物最大的特点,不但在于体积微小,而且在结构上亦相当简单。由于微生物体积极之微小,故相对面积较大,物质吸收快,转化快。微生物在生长与繁殖上亦是很迅速的,而且适应性强。从寒冷的冰川到及酷热的温泉,从极高的山顶到极深的海底,微生物都能够生存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生理学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态与发生、结构与功能、生长与繁殖、代谢与调节等的作用机理。 十九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对酿酒、动植物病害、人类疾病的防治和土壤微生物活动等的研究,微生物生理学逐渐兴盛起来。1905年,哈登和杨发现磷酸盐对酒精发酵的作用;1911年,诺伊贝格开始对酒精发酵作系统研究;20世纪30年代,生物化学的进展又推动了人们对微生物代谢的研究。 随后,克勒伊沃和范尼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微生物遗传学

微生物遗传学是以病毒、细菌、小型真菌以及单细胞动植物等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的遗传学分支学科。微生物有个体小、生活周期短、能在简单的合成培养基上迅速繁殖等特点,并且可以在相同条件下处理大量个体,所以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 微生物遗传学在20世纪40~50年代的发展,促进了遗传学中一些基本理论的阐明;50~60年代推动了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中期已经开始对酵母菌、脉孢菌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土壤微生物学

土壤微生物学主要研究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土壤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土壤肥力、植物生长等的关系。 土壤微生物学不仅是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也是土壤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与生物化学、农业化学、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病理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它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土壤肥力和增强植物营养。 土壤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土壤微生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类群、以及土壤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是病毒家族中的常见种类,分布范围广危害大。据专家估计,目前,世界上有3亿人口受乙肝病毒感染,每年因乙肝造成的各种肝病(包括肝癌)死亡人数达100万。我国仅携带乙肝病毒的人数就有近一亿二千万,且多数处于慢性携带状态。肝炎病毒是一类嗜肝性病毒,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其种类、结构、传播方式以及危害性认识得越清楚越深入。目前,我国已发现的肝炎病毒共有六种,它们的主要结构特点、传播方式简介如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RNA致瘤病毒

对动物逆转录病毒致癌的研究发现,由于病毒类型的不同,它们是通过转导(transduction)或插入突变(insertional mutagenesis)这两种机制将其遗传物质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中,并使宿主细胞分生转化的。①急性转化病毒:这类病毒含有从细胞的原癌基因转导的病毒癌基因,如srcablmyb等,这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将以其病毒RNA为模板通过逆转录酶合成的DNA片断整合(integra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DNA致瘤病毒

DNA致瘤病毒:DNA病毒中有50多种可引起动物肿瘤。对它们的研究,尤其是对多瘤病毒的研究,提示了DNA病毒致癌的机制。DNA病毒感染细胞后出现两种后果:①如果病毒DNA未能被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病毒的复制不会受到干扰,大量的病毒复制最终使细胞死亡;②要引起细胞的转化,病毒基因必需整合到宿主的DNA中并且作为细胞的基因加以表达。多瘤病毒的T基因编码的蛋白质T抗原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能像生长因子受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腺病毒

腺病毒(adenovirus)是一种没有包膜的直径为70~90 nm的颗粒,由252个壳粒呈廿面体排列构成。每个壳粒的直径为7~9 nm。衣壳里是线状双链DNA分子,约含35 000 bp,两端各有长约100 bp的反向重复序列。由于每条DNA链的5,端同相对分子质量为55X103Da的蛋白质分子共价结合,可以出现双链DNA的环状结构。人体腺病毒已知有33种,分别命名为adl~ad33,研究得最详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猴病毒40

  猴病毒40(SV40)的基因组常用来作为克隆载体,把外源DNA转入哺乳类细胞。猴病毒40是球形动物病毒,直径40nm,呈20面体,有一个共价闭环的双链DNA基因组,全长5244bp。它在猴肾中增殖。被SV40感染的细胞都会出现SV40的T抗原。早已证明完整的小鼠染色体β珠蛋白基因(包括所有的间插顺序和两侧顺序)整合在SV40中后,在被感染的猴肾细胞中都能正确地转录和翻译。表明猴肾细胞的拼接系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逆转录病毒

  逆转录病毒是RNA病毒,它有三个基因:gag-编码病毒的核心蛋白;pol-编码逆转录酶;env-编码病毒的被膜糖蛋白。有的逆转录病毒还带有癌基因(vonc),即有的逆转录病毒有致癌作用。近年来,已设计构建成一些缺陷型病毒(defective virus)使逆转录病毒成为有用的基因载体,成功地把抗药性基因转入了人体造血前体细胞,并在细胞中表达。Hock等选用了缺失编码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逆转录病毒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反转录病毒载体

反转录病毒载体是常用的病毒载体之一。反转录病毒的DNA基因组的两端各有一个长末端重复序列(5'—LTR和3'—LTR),有一个包装病毒颗粒时必需的非编码序列ψ ,同时有三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gag、pol和env。反转录病毒载体可以容纳外源DNA的长度在10 kb左右,以很高的转染率感染宿主细胞,特别是分裂中的细胞。转入宿主的细胞后,反转录病毒载体随即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内,这种整合的位点是随机的。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