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原理双向免疫扩散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琼脂介质中相互扩散,彼此相遇后形成一定类型的特异性沉淀线。沉淀线的特征与位置不仅取决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及相互间比例,而且与其分子大小及扩散速度相关。当抗原、抗体存在多个系统时,可呈现多条沉淀线乃至交叉反应。依据沉淀线的形态、清晰度及位置可了解抗原或抗体的若干性质,如浓度、特异性等。二、实验材料1%琼脂(生理盐水配制)管,每管约4ml载玻片打孔器及打孔模板微量加样器 ...
脂联素,也称为30 kDa 的脂肪细胞补体相关蛋白(Acrp30),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它调控了多个代谢过程。它合成时为30 kDa 的单体,随后组装成低分子量(LMW)的同源三聚体,包含两个以二硫键连接的单体以及另一个非共价连接的亚基。2 同源三聚体进一步形成中等分子量(MMW)的六聚体和高分子量(HMW)的多聚体。1,2 尽管三种分子量的脂联素异构体都存在于血浆中,但HMW 的脂联素是主要的生物活性形式。3脂联素通过对葡萄糖和 ...
免疫器官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在哺乳类动物,中枢免疫器官 包括胸腺和骨髓;在禽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和法氏囊。外周免疫器官有淋 巴结、脾脏等。
本授课进度供承担免疫学实验教学(8年制)任务的教师使用和参考,为保证实验课内容充实,有些实验课的内容安排可能超过规定的学时数,希望任课教师能合理安排时间,必要时,可将几个实验内容穿插进行,以保证教学进度。1、单扩、双扩及免疫电泳(示教)共2学时(1)原理、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的讲解(15分钟)(2)双扩铺板和打孔(30分钟)(3)单扩打孔和单、双扩加样(30分钟)(4)电泳示教及原理讲解(15分钟)(5)小结10分钟2、溶血空斑试验— ...
一、进入实习室实验要穿白大衣。二、除实验中必用的学习用品外,其他物品不要放在实验台上。书包放桌屉内,衣帽挂衣架上。三、实习室内不允许吃食物或饮料,严禁吸烟。四、实验中一定要保持实习室安静,彼此讨论问题时不要大声喧哗、严禁打闹。五、实验过程要按照教师要求进行操作,如有疑问要请教指导教师。六、爱护实验器材,如有损坏应及时报告教师,需赔偿者按规定办理。七、实验完毕,要清理台面。需冲洗的物品按要求冲洗,需收回的物品按要求摆放整齐 ...
WesternBlot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经过PAGE分离的蛋白质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上,固相载体以非共价键形式吸附蛋白质,且能保持电泳分离的类型及其生物学活性不变。以固相载体上的蛋白质或多肽作为抗原,与对应的抗体起免疫反应,再与或标记的第二抗体起反应,经过底物显色或放射自显影以检测电泳分离的特异性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成分。该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关于WesternBlot技术,我们实验 ...
迄今为止,抗病毒药物都是以病毒为目标,而京都大学研究生院的一个研究小组9日宣布,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化合物,通过遏制病毒宿主体内的酶发挥作用,成功遏制了多种病毒的增殖。这种化合物不仅副作用的风险很小,而且对于抗药性病毒也具有效果,有望作为一种新的抗病毒药物使用。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教授萩原正敏率领的研究小组注意到,病毒在侵入人体进行增殖时,需要利用人和实验鼠等哺乳类细胞内产生的一种称为"CDK9"的酶。为了遏制CDK ...
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磁性纳米粒子(MNPs)是近年来发展迅速且极具应用价值的新型材料,在现代科学的众多领域如磁流体、催化作用、生物医药、核磁共振成像、数据储存和环境保护等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科学家、工程师、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共同努力下,纳米技术使得生命科学和健康医疗领域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取得很大的进展。磁性纳米粒子是纳米级的颗粒,一般由铁、钴、镍等金属氧化物组成的磁性内核及包裹在磁性内核外的高分 ...
认识脆折症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简称脆折症,是与人类的性染色体,即X染色体相关的遗传病。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染色体的异常呢?这不得不提到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项目于1990年正式启动,该项目预算高达30亿美元,集合了多个国家顶尖科学家,共同揭开了组成人体4万个基因的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该项目发现的第一个引起疾病的基因突变就是FMR1 (即脆性X智力低下1号基因)。从而发现脆折症 ...
近日为实验购买流式细胞术的抗体已经大鼠干扰素-γ的试剂盒,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现将在购买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总结一下,以供像我一样刚入实验室,难寻帮助的新手一些参考:1. 首先得明确要测的指标,以及测这些指标的方法,并去比较哪种方法在自己的实验条件下可行性好,最好又是最经济的。因为每个指标可能都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所以了解并去比较各种方法,可以让自己的实验方案更优化。这就要求去检索相关的文献,去了解这些方法。相应的原理基本 ...
免疫系统可以是一个对抗癌症的强大武器,但如何控制它仍是研究人员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本篇介绍如何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进行癌症治疗。第一个肿瘤是一个小型黑色素瘤,长在马克戈尔曼(MarkGorman)脖子左侧上。医生将它切除了,并向戈尔曼保证,癌症已经治好了。但八年之后,在一次例行体检中,医生看着戈尔曼的腹部,皱起了眉头,问他是不是一个酒鬼。黑色素瘤已经扩散到戈尔曼的肝脏,缠绕在下腔静脉中,形成一个不能通过手术切除的 ...
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从气管至肺内的肺泡,是连续而反复分支的管道系统。吸呼系统可分为导气部和呼吸部。导气部从鼻腔开始直至肺内的终末细支气管,无气体交换功能,但具有保持气道畅通和净化吸入空气的重要作用。鼻还有嗅觉功能,鼻和喉等又与发音有关。呼吸部是从肺内的呼吸细支气管开始直至终端的肺泡,这部分管道都有肺泡,行使气体交换功能。此外,肺还参与机体多种物质的合成和代谢功能 。
消化腺包括分布于消化管壁内的许多小消化腺(如口腔粘膜小唾液腺、胃腺、肠腺等)和构成器官的大消化腺(唾液腺、胰腺和肝)。大消化腺是实质性器官,外包以结缔组织被膜,被膜的结缔组织伸入腺内,将腺分隔为若干叶和(或)小叶,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也随同进入腺内。腺分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由腺细胞组成的腺泡以及腺的导管为实质;被膜和叶间与小叶间结缔组织为间质。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与消化腺组成,主要功能是对食物进行物理性和化学性消化,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的氨基酸、单糖、甘油酯等。吸收后供机体生长和代谢的需要。消化管是从口腔至肛门的连续性管道,依次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这些器官的管壁结构具有某些共同的分层规律,又各具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分布于其它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称激素(hormone)。大多数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远处的特定细胞,少部分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细胞,称此为旁分泌(paracrine)
皮肤(skin)的面积为1.2-2m2,约占体重的8%,是个面积广大的器官。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借皮下组织与深部的组织相连(图10-1)。皮肤内有毛、指(趾)甲、皮脂腺和汗腺,它们是由表皮衍生的皮肤附属器。皮肤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对人体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能阻挡异物和病原体侵入,并能防止体内组织液丢失。皮肤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多种刺激。此外,皮肤对调节体温也起重要作用。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主要由淋巴器官(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其它器官内的淋巴组织和全身各处的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等组成;广义上也包括血液中其它白细胞及结缔组织中的浆细胞和肥大细胞。构成免疫系统的核心成分是淋巴细胞,它使免疫系统具备识别能力和记忆能力。淋巴细胞经血液和淋巴周游全身,从一处的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至另一处的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使分散各处的淋巴器官和 ...
循环系统是连续而封闭的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个部分,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心脏是输送血液流动的泵,心脏搏出的血液经动脉到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管壁薄,血液在此与周围组织进行物质交换;静脉起始端也参与物质交换,但主要是将物质交换后的血流到心脏。淋巴管系统是一个辅助的循环管道,由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和淋巴导管组成。毛细淋巴管为淋巴管系统的起始部分,位于组织中,进入毛细淋巴管的 ...
神经组织(nerve tissue)构成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分中枢神经系统(脑与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和神经节)两大部分,两者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神经组织是由神经细胞(nerve cell)和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 cell)组成的,它们都是有突起的细胞。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亦称神经元。神经元数量庞大,整个神经系统约有1011个,它们具有接受刺激、传导冲动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神经元的突起以特化 ...
肌组织(muscle tissue)主要由肌细胞组成,肌细胞之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以及血管和神经,肌细胞呈长纤维形,又称为肌纤维(muscle fiber)。肌纤维的细胞膜称肌膜(sarcolemma),细胞质称肌浆(sarcoplasm),肌浆中有许多与细胞长轴相平行排列的肌丝,它们是肌纤维舒缩功能的主要物质基础。根据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将肌组织分为三类: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属于横纹肌。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