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细胞因子是机体免疫细胞和一些非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组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异质性肽类调节因子,包括:①白细胞介素(ILS);②集落刺激因子(CSF);③干扰素(IFN);④肿瘤坏死因子(TNF);⑤转化生长因子(TGF);⑥小分子免疫肽,如转移因子、胸腺肽等。各种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请参考第六章。它们的临床治疗,目前主要有两个方面:(1)促进造血与免疫功能重建:在放射性骨髓损伤,肿瘤放疗及化疗后以及骨髓移植后,机体的免 ...
细胞因子活化免疫细胞:细胞因子肿瘤治疗中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体外与免疫细胞共育,以使这些细胞活化,然后再回输入患者体内,进行过继免疫细胞疗法。在这方面研究得最多的是淋巴细胞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atedkillercell,LAK)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TIL)。LAK是从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在体与IL-2共育,使之活化并 ...
肿瘤疫苗主要有二类:第一类对肿瘤抗原表位性质的研究,导致了肿瘤分子疫苗的产生。具有肿瘤抗原决定基的肽疫苗和多糖疫苗已在研制,有的已在临床试用。此外,利用某种抗独特型抗体个有抗原内影像的特点,研制肿瘤独特型疫苗的工作也在进行中。第二类,确定了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细胞是TC细胞,导致了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疫苗的出现。TC细胞识别肿瘤表面的肽抗原(peptide)与MHCⅠ类分子的复合物,必需要有第二信号才能活化。这 ...
免疫应答的三个过程:1.抗原识别阶段此阶段可包括抗原的摄取、处理和加工,抗原的呈递和对抗原的识别,分别由Mφ、T和B细胞完成。2.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分化阶段此阶段可包括抗原识别细胞膜受体的交联、膜信号产生与传递、细胞增殖与分化以及生物活性介质的合成与释放,主要由T和B细胞完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此阶段主要包括效应分子(体液免疫)和效应细胞(细胞免疫)对非已细胞或分子的清除作用,即所谓排异效应,及 ...
淋巴细胞具有抗原识别受体:淋巴细胞具有抗原识别受体,所以T和B细胞都是抗原识别细胞。每一细胞克隆可识别一种抗原决定簇,所以这种识别是有特异性的。B细胞表面抗原识别受体是膜Ig分子,它可识别天然蛋白质抗原分子表面的构像抗原决定簇(即B决定簇),在识别抗原时无MHc限制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而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为异二聚体分子,即TCRαβ,它能同时识别经加工处理的序列决定簇肽片段(即T决定簇)和自己MHC分子,所以 ...
B细胞对T细胞依赖抗原的应答:一般情况下当大量抗原进入未经免疫的机体后,诱发初次免疫应答时其抗原呈递细胞多由巨噬细胞完成。经Mφ活化TH细胞后再由活化的TH细胞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和形成记忆B细胞。但当再次免疫应答发生时,抗原呈递细胞则主要由已扩增的B细胞克隆承担。由于其膜Ig受体亲和力增高故对少量抗原也能摄取,故可取代巨噬细胞的抗原呈递作用。过去曾认为B细胞与TH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抗原的桥联作用使之发 ...
免疫记忆细胞简述:在载体-半抗原效应的研究中,已证明T细胞及B细胞都与免疫记忆有关。即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既能产生B记忆细胞(Bm),也能产生TH记忆(THm)。免疫记忆现象可以解释为对特异抗原应答的淋巴细胞数量增加的现象。用有限稀释法计数在载体-半抗原效应中免疫记忆细胞的数量变化,发现在T细胞群中对载体特异的T细胞辅助活性比初次应答可增强10倍。这不仅是由于TH细胞数量的增加,也反映了TH功能的增强所致医学教育网 ...
淋巴细胞预成抗体测定:【参考范围】死细胞数≥0.20(20%)为阳性。【影响因素】无【临床意义】采用受者血清与供者淋巴细胞共同孵育,在补体的作用下观察死亡细胞数的一种实验方法,目的是检查受者血清中是否存在抗供者淋巴细胞的抗体,或者抗供者组织抗原的抗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受者血清中存在抗供者淋巴细胞的抗体时一般不适宜进行组织、器官移植。使用特异性抗体吸附柱通过血液透析方法可以去除大部分相应抗体,以适应组织、器官移植。
补体调节蛋白按作用特点分类:调节因子的作用体内的存在多种可溶性膜结合的补体调节因子,它们以特定方式与不同的补体成分相互作用,使补体的激活与抑制处于精细的平衡状态,调节蛋白的缺失有时是造成某些疾病发生的原因。目前发现的补体调节蛋白有十余种,按其作用特点可分为三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①防止或限制补体在液相中自发激活的抑制剂;②抑制或增强补体对底物正常作用的调节剂;③保护机体组织、细胞免遭补体破坏作用的抑制剂。
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 补体在活化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产物,例如C3b和C4b等,对抗原抗体复合物有很强的亲和力,可共价结合到免疫复合物上,然后通过补体的其他效应对免疫复合物产生抑制或清除作用。 1.吞噬调理作用 人及哺乳类动物的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都在C3b和C4b受体,能与带有补体成分的免疫复合物相结合,将两者连接起来,促进吞噬细胞对免疫复合物的吞噬作用。在这种意义上,补体也可称为非特异性调理素(opsonin)。补 ...
胸腺的三个免疫功能: 胸腺的免疫功能长期以来对胸腺的功能不甚了解,直到60年代初Miller和Good分别用切除新生小鼠和家兔胸腺的办法证明了胸腺的免疫功能。(1)训化T细胞:在骨髓初步发育的淋巴细胞经由血液循环迁移至胸腺,定位于胸腺的皮质外层;这些形体较大的细胞为双阴性(CD4-/CD8-)细胞,约占胸腺细胞总数的10%.外层细胞在胸腺微环境中迅速增殖,并推动细胞不断向内层迁移,个体形态逐渐变小;内层细胞为双阳性(CD ...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参考范围】转化细胞形态学计数方法:0.50~0.70(50%~70%)【影响因素】1.本试验需进行细胞培养,因此静脉采血时要特别注意无菌操作,需用无菌肝素抗凝管放置血标本。2.采血后应立即分离淋巴细胞进行试验。只宜暂时在室温放置,而不可4℃存放。【临床意义】1.T淋巴细胞受特异性抗原或非特异性等刺激后,发生母细胞转化,DNA合成增加。可由此了解T细胞的应答功能,这反映出受试者T细胞总体水平的应答功能,判断细胞 ...
血浆组织因子:【参考范围】30~220μg/L(ELISA法)。【影响因素】1.最好采用硅化或塑料注射器。玻璃试管等需涂硅处理或使用塑料制品。因为玻璃可以激活凝血反应。2.理想的抗凝剂应首选枸橼酸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止血带不应扎得太紧,时间最好不超过5min,并强调采血顺利,以防激活凝血机制。【临床意义】1.血浆TF水平如果升高可以考虑全身炎症反应,如内毒素作用、严重创伤、休克、ARDS或各种原因引起的DIC.2.体内 ...
血浆凝血因子Ⅷ筛选试验:【参考范围】在24h内纤维蛋白凝块不溶解(定性法)。【影响因素】试验中使用的氯化钙必须新鲜配制,这是防止出现假阴性的关键。【临床意义】1.若血浆凝块在24h内,尤其在2h内完全溶解,表示凝血因子Ⅷ有先天或获得性严重缺乏。①先天性减少: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Ⅹ缺乏症、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基因携带者、先天性B亚单位缺乏症;②后天性减少:见于产生凝血因子Ⅷ抑制物、DIC.重症肝病特别是失代偿性肝硬化、恶性肿瘤特别 ...
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参考范围】1.75~5.54/L(全自动凝血仪法)。【影响因素】1.最好采用硅化或塑料注射器,玻璃试管等须涂硅处理或使用塑料制品。因为玻璃可以激活凝血反应。2.止血带不应扎得太紧,时间最好不超过5min,并强调采血顺利,以防激活凝血机制。3.采完血后应拔掉针头,沿管壁将血液缓缓注入试管,要避免产生气泡,因为泡沫可以使FIB变性。4.在世界范围内目前检测FIB用得最多的方法是Clauss法。虽然这种方法 ...
T细胞在胸腺中的选择:成熟的、有功能的T细胞必须经过在胸腺中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MHC)抗原在这两种选择中起着关键的作用。⒈假如一个双阳性细胞表面能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表面MHCI类或Ⅱ类分子发生有效结合,就可能被选择而继续发育,否则会发生程序性的细胞死亡。MHCI类分子选择CD8复合受体,而使同一个双阳性细胞表面CD4复合受体减少;MHCⅡ类分子选择CD4复合受体,而使CD8受体减少。这种选 ...
丝氨酸蛋白酶补体分子:在补体固有成分和调节蛋白中,共有6个丝氨酸蛋白酶(原)。即:C1r、Cls、C2、B因子(Bf)、D因子和I因子。它们除彼此在氨基酸序列上有同源性外,还与非补体性丝氨酸蛋白酶(如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高度同源。但C2和Bf的催化部位比常见的丝氨酸蛋白酶约多210个氨基酸残基。在6个补体性丝氨酸蛋白酶中,C1r和C1s,C2和Bf又具有更大的相似性。C1r和C1s均为单链长形结构,两端呈球形似哑铃状, ...
C1分子概述:C1是经典激活途径中的起始成分。它是由1个分子的C1q和2个分子的C1r及2个分子的Cls借Ca2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复合物。分子量约为750kDa.其中C1q为具有识别作用的亚单位,C1r和C1s为具有催化作用的亚单位。(一)C1qC1q为各种补体分子中分子量最大(410kDa)的γ球蛋白。其分子结构较特殊和复杂,由A.B.C三种不同类型的肽链所组成。其中A.B.C链各6条,共18条。A.B.C三种肽链的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包括:(一)抗体缺陷病是B细胞发育和(或)功能异常所致,约占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50%~70%,其中以各类免疫球蛋白(immunglobulins,lgs)均缺少的低丙球蛋白血症和某一类lg选择性缺陷最为常见。(二)T细胞缺陷病因胚胎期胸腺发育不全致使T细胞数目减少或功能障碍所致,占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5%~10%.DiGeorge综合症或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是该类免疫缺陷病的代表。(三)T和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 ...
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的三大因素:1.营养不良 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影响免疫细胞的成熟、降低机体对微生物的免疫应答。2.肿瘤 肿瘤病人因细胞和体液免疫损而易患感染,如Hodgkin病患者常对皮内注入破伤风类毒素等抗原无DTH反应,其他淋巴细胞在体外对多克隆隆刺激剂无增殖应答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感染 各种类型的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可导致免疫抑制。麻疹病毒和人类亲淋巴细胞病毒(humanTlymphotr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