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现有单克隆抗体种类以及治癌药品 单克隆抗体(MAB)是近年来复合年增长率最大的一蛋白类药物,2001年全球销售额增长了57.3%,接近30亿美元。在这类产品中开发主要集中在癌症治疗药物方面。预计到2010年用于癌症治疗的单克隆抗体将占其销售总额的54.7%。据预测,单克隆抗体将会以复合年增长率16.3%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达到121.39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其中,治疗癌症的单克隆抗体 ...
针对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受体药物 a. 美国的EGF癌症疫苗 美国贝勒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最近(2004.2)研制出一种新型疫苗,据悉,这种疫苗对于治疗肺癌或抑制癌细胞扩散非常有效。目前这种疫苗仍处于试验阶段。美国研制人员曾对43名肺癌患者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疫苗注射试验,并连续3年对这些患者进行跟踪观察测试。结果发现其中3名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已经康复,其他处于癌症中期的患者的病情基本 ...
相同的抗表皮生长因子(EGFR-1、Her-1)受体药物 a. 古巴分子免疫学中心(CIM)的抗EGFR人源化单克隆抗体h-R3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h-R3是采用基因工程、单细胞克隆等现代生物技术研制的高科技生物药品,是一种专门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高表达肿瘤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物导弹”。可用来治疗头颈部、胃、肺、乳腺、结肠、直肠、食道、宫颈等器官的上皮源性肿 ...
产氢细菌生物制氢开发生物能源 氢气能量密度高,热转化效率高,燃烧产生的唯一产物是水,不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氢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未来清洁能源。生物制氢被认为是21世纪氢能规模制备最有前景的途径之一。氢的生物学来源包括氢酶放氢和固氮酶放氢两类。据估计全球豆科植物伴随共生固氮的年放氢量达2.1亿一4.4亿kg。 近年人们对发酵法制氢研究主要以光合成细菌为对象,期望能将光能直接转化为氢能,但 ...
精子的形态结构及其发生过程 在动物中,精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后形成4个精细胞,精细胞经过精子形成的变态发育过程,排除大部分细胞质,内部发生一系列变化,成为精子(图8―31a)。成熟的精子形似蝌蚪,分头、尾两部。头内有一个高度浓缩的细胞核,核的前2/3有顶体覆盖。 精子尾部又称鞭毛,是精子的运动装置。尾部可分为颈段、中段、主段和末段四部分。 颈段很短,其内有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 ...
微生物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应用 微生物与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今的人类社会生活已难以离开微生物所作的直接或间接贡献。微生物与农业 农业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客观基础。土壤的形成及其肥力的提高有赖于微生物的作习。土壤中含氮物质的最初来源是微生物的固氮作用。土壤中含氮物质的积累、转化和损失,土壤中有机质尤其是腐殖质的形成和转化、团聚结构的形成、岩石矿物变为植物可吸收态的无机化合 ...
微生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微生物作为生物,具有与一切生物的共同点,即遗传信息都是由DNA链上的基因所携带,除少数特例外,其复制、表达与调控都遵循中心法则;初级代谢途径如蛋白质、核酸、多糖、脂肪酸等大分子物的合成途径基本相同;微生物的能量代谢都以ATP作为能量载体。微生物作为生物的一大类,除了与其他生物共有的特点外,还具有其本身的特点:①个体最小,比面值最大。一般微生物以微米表示其大小,病毒 ...
病毒和类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功能(1)病毒的形态与大小 病毒的形态大小是病毒分类鉴定的标准之一。病毒一般呈球形或杆状,也有呈卵圆形、砖形、丝状和蝌蚪状等各种形态的。病毒是最小的一类生物体,它比细菌小得多,必须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到,常以纳米表示,其大小相差悬殊,其大小大多在20~300nm范围内,能通过细菌过滤器,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2)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及其功能 病毒 ...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研究对象 安全(safety)是指避免或不会引起伤害或损失・,是每个人除了生存(衣食住行和繁衍后代)以外的最重要的需求。在安全前面冠以生物(bio-)就是生物安全.其含义非常专业,是本教材要讲述的主题。生物安全概念的产生是因为世间存在着生物威胁(bio-threat)或生物危害(bio-hazard),即感染性生物因子形成的使人忧虑的、可能发生的严重危害。 可以说, ...
安全防护避免或减少操作中气溶胶的产生 如同传染病控制原理一样,控制或消灭传染源――避免或减少操作感染性材料时气溶胶的发生是避免呼吸道实验室感染首要的对策,也是避免实验室相关感染的主要措施。 (1)规范工作人员操作过程,避免操作错误:实验室感染事故,大部分是由于疏忽或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例如,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将菌毒种管、含有感染性物质离心管或其他容器打碎,就可产生气溶胶污染,有可 ...
国际实验室生物安全发展概况 生物安全实验室,在20世纪50一60年代首先出现在美国,主要是针对实验室意外事故感染所采取的对策。在这之前,也就是40年代,美国为了研究生物武器,开始实施“气溶胶感染计划”,大量使用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进行实验室、武器化和现场试验。在这些研究和相关的实验室中,实验室感染频频发生。此外,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在对中国实施惨无人道的细菌战中,他们实验室里自己的工作人 ...
国内国际实验室生物安全发展概况 (一)起步 近30年来,我国政府和部分专家已逐渐认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1987年,为了研究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军事医学科学院和天津一家生物净化公司合作修建了我国第一个国产三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 level 3,BSL-3)实验室,并制定了比较系统的操作规程,因为当时在世界范围内,其中也包括我国,流行性出血热实验室感染不断发 ...
各种实验操作造成实验室感染的危险性 对276种实验室操作测试发现,239种(86.6%)操作可以产生微生物气溶胶。按其产生微生物气溶胶颗粒的多少,可将这些操作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三级。一次可产生大量微生物气溶胶的操作危害程度固然较大,而那些一次操作产生微生物气溶胶量较少,却需要多次重复的操作,也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微生物气溶胶,对工作人员的危害也是较大的。 另外,一些在自然环 ...
实验室相关感染的原因 实验室相关感染的原因主要有误食,皮肤切割,针刺,动物抓、咬,气溶胶吸入等。尤其以吸人气溶胶感染最为常见,也难预防。这是因为实验室操作中产生的气溶胶和由此引起的感染比较难以察觉。其特点主要有: 1.生物气溶胶无色无味、无孔不入,不易发现,实验人员在自然呼吸中不知不觉吸人而造成感染。若治疗控制不及时会造成严重后果。 2.与其疾病自然感染相比,有些微生物气溶胶 ...
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基本原则 人们对生物安全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对生物安全的认识也还需要不断加深,对于有关的措施也还需要逐步地改进,但根据以往的实践和经验教训,我们认为生物安全至少应遵从以下原则: 一、科学合理的原则传染性和致病性再强的病原微生物,只要它不和人体接触,感染就不会发生。1.屏障原理 把病原体围场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使之避免暴露在开放的环境中,操作者间接对其操作(如手套、机 ...
WHO制定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相关法规和规则 1.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WHO很早就认识到生物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性问题,因此早在1983年就出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LaboratoryBiosafetyManual)第一版。该手册鼓励各国接受和执行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并鼓励针对本国实验室如何安全处理致病微生物制订操作规范。1983年以来,已经有许多国家利用该手册所提供的专家 ...
建立生物安全实验室具有的重要意义 建立生物安全实验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是建立病原微生物研究安全平台的需要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直接目的是保证研究人员不受实验因子的伤害,保护环境和公众的健康,保护实验因子不受外界因子的污染,是建立科学、安全的研究传染病的平台,以便人类彻底战胜各种传染病,更好地贯彻国务院颁布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 ...
加拿大制定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相关法规规则 1977年2月,加拿大医学研究委员会(MRC)出版了有关处理重组DNA分子、动物病毒和细胞的指南――《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theLaborato―ryBiosafetyGuidelines)。MRC的指南与美国和英国的有关这方面的指南非常类似,由于新的遗传学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动物病毒和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安全和潜在的安全问题。 面对这些生物安 ...
美国制定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相关法规和规则 (1)《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BiosafetyintheMicrobiologi―calandBiomedicalLaboratories,CDC/NIH):《微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BMBL)最早提出了把病原微生物和实验室活动分为四级的概念。1993年由CDC/NIH有关专家编写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
欧洲制定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相关法规和规则 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委员会指令93/88(COUNCII。DIRECTIVE 93/88/EEC) EEC委员会指令93/88对微生物危险等级的分类,仅限于对人有致病性的微生物,不包括对植物和动物有致病性的微生物。在这个指令中,微生物的危险等级只列出了2~4级,没有被列出的微生物应该归在危险级l中,或者是因为目前对其了解不够,难以确定其危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