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HLA-Ⅰ类分子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1. 分布: 有核细胞(含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表面。 存在形式: 膜结合:不同的组织细胞表达Ⅰ类分子量不同,如:淋巴细胞(最多),肾、肝脏及心脏 (其次),神经组织(很少) 。 可溶性:存在于血清、初乳和尿液等体液中。 2. 结构: 二条多肽链 (非共价键连接的糖蛋白 Ig超家族成员): ◆ a链(重链): 340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44 kDa, ...
一. 小鼠H-2复合体 定位:第17号染色体 构成:K、I、S、D/L等位基因 根据编码分子不同分成三类: Ⅰ类基因: K、D、L位点 ---编码Ⅰ类分子的α链 Ⅱ类基因: I位点 I-A亚区 --- 编码Ⅱ类分子Aα和Aβ链 I-E亚区 --- 编码Ⅱ类分子Eα和Eβ链 III类基因: S区(I区与D区之间)-- ...
组织相容性抗原(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通过移植鉴定与组织相容性有关的抗原。(机体参与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多达20个以上)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system MHS): 能引起较强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较弱-minor)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
发现背景 20世纪初:组织不相容现象: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进行正常组织或肿瘤移植会发生移植物排斥反应,反映的是供者与受体组织不相容。 不同动物种的MHC名称 动物种 MHC名称 小鼠 H-2 (histocompatib ...
在免疫细胞中,执行固有免疫功能的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等。执行适应性免疫功能:T、B淋巴细胞,还有APC细胞参与。 一、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分为B细胞和T细胞,分别来源于骨髓和胸腺B淋巴细胞 表面的BCR(mIg)及分泌的抗体均为免疫球蛋白。由B细胞介导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 ,TCR为双链分子。细胞毒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辅助性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 1.T淋巴 ...
按其功能不同分为: 中枢(初级)免疫器官 1.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2. 清除能识别自身成分的淋巴细胞克隆;包括:胸腺和骨髓(人和哺乳动物),法氏囊(禽类) 外周(次级)免疫器官及组织 1. B细胞成熟的场所 2. 免疫应答的发生部位;包括:淋巴结 脾脏 粘膜伴随淋巴组织等 一.中枢免疫器官 (一) 骨髓—&mdas ...
三个组织层次 一、免疫器官: 骨髓(bone marrow) 胸腺(thymus) 淋巴结(lymph node) 脾(spleen) 皮肤(skin)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二、免疫细胞: 干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三、免疫分子: 免疫球蛋白、补 ...
包括两个方面: 自身衰变调节 调节因子作用 (一) 补体的自身调节(自身衰变调节) 未结合的C4b、C3b易被水解失活; 与细胞膜结合的C4b、C3b易衰变; 与病原体结合的C4b、C3b稳定。 (二)调节因子作用 体内存在多种可溶性以及膜结合的补体调节因子,以特定方式与不同补体成分相互作用,使补体的激活与抑制处于精细的平衡状态。 补体调节蛋白有十几种 其中最主要的三类: 1. ...
两个级段:(三个级段) 前端反应(前期级段)(识别阶段/活化阶段)—从级联反应启动至C5转化酶形成 末端通路(后期级段)(膜攻击阶段)—从C5活化到攻膜复合物形成直至介导溶细胞效应membrane attack complex MAC 三条途径: 依起始物及激活顺序不同,从前端反应分为既独立又交叉的三条途径 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 旁路途径(al ...
(一) 补体系统的概念: 是由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样活性的蛋白质,以及其调节蛋白和相关细胞膜蛋白(受体)共同组成的系统。该系统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与膜结合蛋白组成 补体系统 广泛参与机体抗微生物防御反应 免疫调节 介导免疫病理的损伤性反应 效应系统 (效应放大系统) (二) 补体系统的组成和命名 1. 补体系统组成:按生物学功能分三组: ...
一.IgG: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Ig 产生部位主要是脾脏和淋巴结 一般特性: 单体分子;四个亚类;(CH的DNA序列同源性:90-95%);血清中含量最高(75%Ig);半衰期最长(21~23天);3~5岁达成人水平(8.0~17 mg/ml);可与SPA结合。 SPA: Staphylococcus aureus细胞壁Protein A特异性结合到IgG的CH2和CH3结构域上 生物学 ...
一. V区的功能 ----- 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 抗体分子: 单体(IgG IgE) --- 2价/抗原结合价 二聚体(分泌型IgA) --- 4价 五聚体(IgM) --- 10价(5价) 实际意义: a.中和效应 --- 中和毒素和病毒 b.与Ag结合 --- 促吞噬细胞吞噬(Fc变构) c.独特型网络调节---诱导产生抗独特型抗体 二. C区的功能 1.激活补体系统 Ab(IgM ...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库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第22号染色体 二.Ig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和表达 κ链:Vκ(约100个)、 Jκ(5个)、 Cκ(1个) λ链:V ...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抗体的异质性:指抗体中免疫球蛋白的不均一性 表现为: (1)抗体有多种多样的抗原特异性(不同的抗原/不同的抗体) (2)免疫球蛋白本身也是抗原,有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可以诱导产生抗体(分三类) 一.同种型(isotype) 同一种属每个个体都具有的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其抗原决定簇主要存在于Ig的C区。即种属相同性 1.类和亚类(根据H链的抗原性 ...
现在市面上抗体的厂家繁多,竞争激烈,如何能在众多厂家中挑选质量上乘,价格到位的抗体呢?影响抗体的质量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抗原的设计 抗原的设计是影响抗体质量的首要因素,抗原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抗体的应用结果,如抗体的特异性等。 二、家兔的免疫和饲养 三、抗体的纯化 如何从家兔的血清中提取纯度高的抗体呢?严格地讲要通过以下三个步骤: 1. 用Protein A-Sepharo ...
抗体的基本概念 抗体(antibody Ab): 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分化成熟的终末B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存在于球蛋白的组分中/g-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的存在形式: 膜型(membrane immunoglobulin mIg) ...
一. 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免疫原性基础) (一)抗原因素: 1.分子量:一般是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2.化学组成及结构: 蛋白质: A.氨基酸组成 --- 含芳香族氨基酸(特别是酪氨酸),免疫原性强; B.结构:环状,免疫原性强;直链,免疫原性弱。 多糖:具有免疫原性 较蛋白质弱。 核酸:多无免疫原性。 3.可降解性: 含L-氨基酸的蛋白质易降解,具有免疫原性。 含D-氨基酸的聚合体不易 ...
一. 病原微生物: 1.细菌性抗原:细胞壁:蛋白质、脂多糖等。 鞭毛:蛋白质 菌毛:蛋白质 夹膜:多糖 2.病毒性抗原: 衣壳:蛋白 包膜:糖蛋白 3.其它: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 二.细菌的外毒素与类毒素 外毒素:细菌分泌的毒性蛋白质。 类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过的失去毒性保留免疫原性的外毒素。 三.异种动物血清 异种动物的血清蛋白对人具有免疫原性。如:抗毒素血清(马血清) ...
一.根据抗原性质: 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如:蛋白质、细菌、病毒等。 半抗原(hapten,或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无免疫原性,只有抗原性的物质,如:多为某些简单的小分子物质。 载体(carrier):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半抗原 + 蛋白质 à 完全抗原 二.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 ...
抗原(Antigen,Ag)是一种物质,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能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凡能诱导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其产生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Antigen: (Ag) something that stimulates an immune response~ 10 amino acids long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