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递质是从神经细胞的特殊部位突触(synapses)中释放出来的信号分子,在它们作用于靶细胞之前,突触必须同靶细胞挨得很近很近,这是因为神经递质扩散的距离有限。另外,为了引起邻近靶细胞的反应,还必须产生一种电信号所以神经递质仅作用于与之相连的靶细胞。神经递质释放后 作用速度快 部位精确 维持时间短 与受体的亲和力低。由于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分泌的所以这种信号又称为神经信号(neuronal sig ...
受体在细胞生物学中是一个很泛的概念意指任何能够同激素、神经递质、药物或细胞内的信号分子结合并能引起细胞功能变化的生物大分子。在细胞通讯中由信号传导细胞送出的信号分子必须被靶细胞接收才能触发靶细胞的应答接收信息的分子称为受体此时的信号分子被称为配体(ligand)。在细胞通讯中受体通常是指位于细胞膜表面或细胞内与信号分子结合的蛋白质。 ...
位于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称为表面受体(surface receptor) 细胞表面受体主要是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活性物质或被相应的信号分子所识别 并与之结合 将外部信号转变成内部信号 以启动一系列反应而产生特定的生物效应。表面受体多为膜上的功能性糖蛋白 也有由糖脂组成的 如霍乱毒素受体、百日咳毒素受体; 有的受体是糖脂和糖蛋白组成的复合物 如促甲状腺素受体。若仅为由一条多肽链组成的受体 称单体型受体 若由 ...
位于胞质溶胶、核基质中的受体称为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tor)。细胞内受体主要是同脂溶性的小信号分子相作用。位于胞质溶胶中受体要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后才可进入细胞核。胞内受体识别和结合的是能够穿过细胞质膜的小的脂溶性的信号分子如各种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素、维生素D以及视黄酸。细胞内受体的基本结构都很相似有极大的同源性。细胞内受体通常有两个不同的结构域 一个是与DNA结合的中间 ...
具有离子通道作用的细胞质膜受体称为离子通道受体。这种受体见于可兴奋细胞间的突触信号传导,产生一种电效应,如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nAchR)、γ-氨基丁酸受体(GABAR)和甘氨酸受体等都是离子通道偶联受体。它们多为数个亚基组成的寡聚体蛋白 除有配体结合位点外 本身就是离子通道的一部分并借此将信号传递至细胞内。信号分子同离子通道受体结合 可改变膜的离子通透性。 ...
配体与受体结合后激活相邻的G-蛋白 被激活的G-蛋白又可激活或抑制一种产生特异第二信使的酶或离子通道引起膜电位的变化。由于这种受体参与的信号转导作用要与GTP结合的调节蛋白相偶联因此将它称为G蛋白偶联受体。这类受体的种类很多,并在结构上都很相似∶都是一条多肽链,并且有7次α螺旋跨膜区。这种7次跨膜受体蛋白的超家族包括视紫红质(脊椎动物眼中的光激活光受体蛋白)以及脊椎动物鼻中的嗅觉受体。G蛋白偶联受 ...
这种受体蛋白既是受体又是酶,一旦被配体激活即具有酶活性并将信号放大,又称催化受体(catalytic receptor)。这一类受体转导的信号通常与细胞的生长、繁殖、分化、生存有关。酶联受体也是跨膜蛋白 细胞内结构域常常具有某种酶的活性故称为酶联受体。但并非所有的酶联受体的细胞内结构域都具有酶活性所以按照受体的细胞内结构域是否具有酶活性将此类受体分为两大类:缺少细胞内催化活性的酶联受体和具有细胞内 ...
根据表面受体进行信号转导的方式将受体分为三大类若根据表面受体与质膜的结合方式在可分为单次跨膜、7次跨膜和多亚单位跨膜等三个家族。酶联受体如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和鸟苷环化酶受体等都属于单次跨膜(single-pass receptor)受体,它们的多肽链上只有一个跨膜的α螺旋。第二类是7次跨膜受体(seven-pass receptor),这类受体的多肽链中有7个跨膜α螺旋区,如肾上腺素受体、多巴胺受 ...
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是高度特异的 但这种特异性不是绝对的 如胰岛素受体除结合胰岛素外 还可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糖皮质(激)素受体除同糖皮质(激)素结合以外 还可同其它甾类激素结合 反之亦然。这种受体与配体交叉结合的现象称为受体交叉。 ...
对酶的活性部位、受体的结合位点进行特异标记的方法。试剂A-X的A基团和X基团可分别与不同的位点进行结合从而将两种物质交联在一起。如用亲和标记法分离细胞表面受体时 先将细胞与超量标记的激素(配体)混合以饱和所有特异受体的激素结合位点;洗去多余的激素然后加入能够与受体和配体结合的共价交联剂将激素与受体进行共价交联达到分离的目的。 ...
从细胞表面受体接收外部信号到最后作出综合性应答是一个将信号逐步放大的过程,称为信号的级联放大反应。组成级联反应的各个成员称为一个级联(cascade)主要是由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酶组成。信号的级联放大作用对细胞来说至少有两个优越性:第一同一级联中所有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受同一分子调控如糖原分解级联中有三种酶: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糖原磷酸化酶激酶和糖原磷酸化酶都是直接或间接受cAMP调控的。第二:通 ...
细胞表面受体接受细胞外信号后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称为第二信使而将细胞外的信号称为第一信使(first messengers)。第二信使至少有两个基本特性: ①是第一信使同其膜受体结合后最早在细胞膜内侧或胞浆中出现、仅在细胞内部起作用的信号分子;②能启动或调节细胞内稍晚出现的反应信号应答。第二信使都是小的分子或离子。细胞内有五种最重要的第二信使:cAMP、cGMP、12-二酰甘油(diacylgly ...
是G蛋白偶联系统的一种信号转导途径。信号分子作用于膜受体后,通过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产生第二信使cAMP后激活蛋白激酶A进行信号的放大。故将此途径称为PKA信号转导系统。如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是很小的水溶性的胺它们在结构上没有相同之处并作用于不同的膜受体 但都能通过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最后通过蛋白激酶A进行信号放大。 ...
与GTP或GDP结合的蛋白质又叫鸟苷酸结合调节蛋白(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从组成上看有单体G蛋白(一条多肽链)和多亚基G蛋白(多条多肽链组成)。G蛋白参与细胞的多种生命活动如细胞通讯、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小泡运输、蛋白质合成等。G蛋白偶联系统中的G蛋白是由三个不同亚基组成的异源三体三个亚基分别是α、β、γ 总相对分子质量在1 ...
所谓效应物是指直接产生效应的物质通常是酶如腺苷酸环化酶、磷酸脂酶等它们是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催化单位。效应物通常也是跨膜糖蛋白。 ...
动物在一定的胚胎发育时期 一部分细胞影响相邻细胞使其向一定方向分化的作用称为胚胎诱导 或称为分化诱导。能对其他细胞的分化起诱导作用的细胞称为诱导者或组织者。如将正常的能够发育成神经组织的细胞从两栖类原肠期的早期胚胎中切下,然后移植到另一个胚胎的可以发育成表皮的区域中,结果,移植来的细胞发育成了表皮而不是神经细胞。 同样,将可以分化发育成表皮组织的细胞移植到能够发育成神经组织的胚胎中,移植的细胞发育 ...
从单个受精卵开始,细胞一方面以时间为主轴有序地进行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另一方面又严格按照形态建成所预定的整体构造蓝图进行增殖、迁移、排列以及和其他类型细胞组合,生成各种组织和器官,直至最后形成成熟的个体。因此在不断分裂和移动中的细胞需要根据自己所处的瞬间空间位置并依此决定分化方向或调整移动路径,如脊椎动物肢芽(limb bud)的形成。
携带决定细胞分化方向相关信息的可扩散的物质。形态发生素是以连续的浓度梯度分布的,因而形成各种浓度阈值,细胞根据所处环境的形态发生素的浓度阈值决定分化方向。形态发生素是决定细胞发育的基因表达产物,如果蝇中的合子基因。
分化完成的细胞可以产生抑素(chalone),这种化学介质可抑制附近的细胞进行同样的分化。例如 把一个正在发育的蛙胚放到含有一片成体蛙心组织的培养液中培养 胚胎不能发育出正常的心脏。若没有这片蛙心 胚胎就可以正常发育。这种分化抑制是发育过程中常见的负反馈调节现象,它和分化诱导共同协调作用,维持正常细胞的分化和胚胎的发育过程。 ...
一般胚胎细胞一旦决定 沿着特定类型进行分化的方向是稳定的 但在果蝇中发现了某种突变体或培养的成虫盘细胞中有时会出现不按已决定的分化类型发育 而生长出不是相应的成体结构 这种现象叫转决定。转决定同基因突变不同 它是一群细胞而不是单一细胞发生变化。转决定的细胞可以回复到决定的原初状态 但更多的是突变成其他类型的结构。如触角成虫盘细胞变成翅或腿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