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SRP在内质网膜上的受体蛋白它能够与结合有信号序列的SRP牢牢地结合使正在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停靠到内质网上来。停靠蛋白含有两个亚基,一个亚基暴露于细胞质的亲水部分,由640个氨基酸组成;另一个亚基是嵌入膜内的疏水部分,由300个氨基酸所组成。SRP受体蛋白除了同SRP结合将核糖体引导到内质网 同时它的α亚基与SRP一起催化GTP水解释放能量帮助信号肽转位。 ...
内含信号序列又称内含信号肽(internal signal peptides)它不位于N-末端但具信号序列的作用故称为内含信号序列。它可作为蛋白质共翻译转移的信号被SRP识别同时它也是起始转移信号可插入蛋白质转运通道并与通道中的受体结合引导其后的肽序列转运。内含信号序列是不可切除的信号序列这是与N-末端信号序列的一个重要区别。由于内含信号序列是不可切除的又是疏水性的所以它是膜蛋白的一部分如果共翻译 ...
停止转移肽又称停止转运信号(halt transfer signal)它是存在于新生肽中能够使肽链通过膜转移停止的一段信号序列结果导致蛋白质锚定在膜的双脂层 停止转运信号以α螺旋的形式锚定在双脂层。因停止转移信号的作用而形成单次跨膜的蛋白那么该蛋白在结构上只有一个停止转移信号序列没有内含转移信号但在N-端有一个信号序列作为转移起始信号。 ...
新合成蛋白进行糖基化修饰的一种方式。糖通过与蛋白质的天冬氨酸的自由NH2基连接,所以将这种糖基化称为N-连接的糖基化。这一过程在在内质网中进行的。糖基化的第一步是将一个14糖的核心寡聚糖添加到新形成多肽链的天冬酰胺上,其氨基酸的特征序列是Asn-X-Ser/Thr(X代表任何一种氨基酸)天冬酰胺作为受体。核心寡聚糖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这种寡聚糖同ER膜中的磷酸多萜醇(doli ...
Bip是重链结合蛋白的简称因为它能够同IgG抗体的重链结合而得名。Bip是一类分子伴侣属于Hsp70家族在内质网中有两个作用。第一,Bip同进入内质网的未折叠蛋白质的疏水氨基酸结合,防止多肽链不正确地折叠和聚合。然后Bip同ATP结合并通过ATP的水解释放出结合的多肽。在多数情况下,释放出的多肽很快折叠,或者同别的亚基共同组装成完整的蛋白质。正确折叠和装配的蛋白质不会同Bip再结合,但是,如果蛋白 ...
高尔基复合体又称高尔基器(Golgi apparatus)或高尔基体是意大利科学家Camillo Golgi在1898年发现的它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高尔基复合体与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 能够收集和排出内质网所合成的物质 它也是凝集某些酶原颗粒的场所 参与糖蛋白和粘多糖的合成。高尔基复合体与溶酶体的形成有关 并参与细胞的胞饮和胞吐过程。高尔基复合体由平行排列的扁平膜囊、大囊泡和小囊泡等三 ...
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蛋白羧基端的一个四肽序列: Lys-Asp-Glu-Leu-COO-,即KDEL信号序列。这段序列在高尔基体的膜受有相应的受体 一旦进入高尔基体就会被高尔基体上的受体结合 形成回流小泡被运回内质网 所以将该序列称为内质网滞留信号。如Bip就带有KDEL信号 它是内质网中的分子伴侣如果从Bip上除去这种信号 Bip蛋白就会分泌出来; 如果将KDEL信号加到别的分泌蛋白上 这种蛋白也 ...
O-连接的糖基化是将糖链转移到多肽链的丝氨酸、苏氨酸或羟赖氨酸的羟基的氧原子上。O-连接的糖基化是由不同的糖基转移酶催化的 每次加上一个单糖。同复杂的N-连接的糖基化一样 最后一步是加上唾液酸残基这一反应发生在高尔基体反面膜囊和TGN中。 ...
溶酶体是动物细胞中一种膜结合细胞器 小球状 外面由一层单位膜包被。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类 在细胞内起消化和保护作用 可与吞噬泡或胞饮泡结合 消化和利用其中的物质。也可以消化自身细胞破损的细胞器或残片有利于细胞器的重新组装、成分的更新及废物的消除。当细胞被损伤时 溶酶体可释放出水解酶类 使细胞自溶。溶酶体来自高尔基复合体 溶酶体的酶有一个基本的特征 即它们的寡糖链有磷酸化甘露糖残基 被TGN的M6P ...
植物细胞中由一层单位膜包裹的含有细微结构的球形颗粒,直径为0.5~1μm,内含酸性水解酶,相当于动物细胞的溶酶体。与动物细胞的溶酶体不同,圆球体能够被脂溶性的染料染色 因此推测圆球体含有大量的脂类成份。由于含有大量的脂,有理由推测圆球体的功能可能是参与脂的储存。 ...
植物中由膜包裹的结构 几乎占据了细胞总体积的90%。植物细胞的液泡也含有多种水解酶类 具有与动物细胞溶酶体酶类似的功能。液泡膜上具有H -ATPase 能够将H 运输到液泡中 同时在液泡膜上还有一些运输蛋白 帮助液泡行使一些特殊的功能。 ...
此类溶酶体是刚刚从反面高尔基体形成的小囊泡 仅含有水解酶类,但无作用底物,外面只有一层单位膜,其中的酶处于非活性状态。如果从细胞的分泌活动考虑,初级溶酶体是一种刚刚分泌的含有溶酶体酶的分泌小泡。 ...
此类溶酶体中含有水解酶和相应的底物,是一种将要或正在进行消化作用的溶酶体。根据所消化的物质来源不同 分为自噬性溶酶体、异噬性溶酶体。 ...
一种自体吞噬泡 作用底物是内源性的即细胞内的蜕变、破损的某些细胞器或局部细胞质。这种溶酶体广泛存在于正常的细胞内,在细胞内起“清道夫”作用,作为细胞内细胞器和其它结构自然减员和更新的正常途径。在组织细胞受到各种理化因素伤害时,自噬性溶酶体大量增加,因此对细胞的损伤起一种保护作用。 ...
自噬作用是普遍存在于大部分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现象 是溶酶体对自身结构的吞噬降解 它是细胞内的再循环系统(recycling system)。自噬作用主要是清除降解细胞内受损伤的细胞结构、衰老的细胞器、以及不再需要的生物大分子等。自噬作用在消化的同时,也为细胞内细胞器的构建提供原料,即细胞结构的再循环。因此 溶酶体相当于细胞内清道夫。 ...
又称异体吞噬泡 它的作用底物是外源性的 即细胞经吞噬、胞饮作用所摄入的胞外物质。异噬性溶酶体实际上是初级溶酶体同内吞泡融合后形成的。 ...
自溶作用是细胞的自我毁灭(cellular self-destruction) 即溶酶体将酶释放出来将自身细胞降解。在正常情况下 溶酶体的膜是十分稳定的 溶酶体的酶也安全地被包裹在溶酶体内 不会对细胞自身造成伤害。如果细胞受到严重损伤 造成溶酶体破裂 那么细胞就会在溶酶体酶的作用下被降解 如某些红细胞常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在多细胞生物的发育过程中,自溶对于形态建成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自溶作用除去不必要 ...
M6P受体蛋白是反面高尔基网络上的膜整合蛋白 能够识别溶酶体水解酶上的M6P信号并与之结合 从而将溶酶体的酶蛋白分选出来,然后通过出芽的方式将溶酶体的酶蛋白装入分泌小泡。M6P受体蛋白同M6P的结合是高度特异的,并且具有较高的结合力。它在pH为6.5~7的条件下与M6P结合 而在酸性条件下(pH=6)脱落。M6P受体蛋白主要存在于高尔基体的反面网络,但在一些动物细胞的质膜中也有存在 它可防止溶酶体 ...
内体是膜包裹的囊泡结构有初级内体(early endosome)和次级内体(late endosome)之分 初级内体通常位于细胞质的外侧,次级内体常位于细胞质的内侧,靠近细胞核。内体的主要特征是酸性的、不含溶酶体酶的小囊泡 其内的受体与配体是分开的。一般认为初级内体是由于细胞的内吞作用而形成的含有内吞物质的膜结合的细胞器 通常是管状和小泡状的网络结构集合体。次级内体中的pH呈酸性 且具有分拣作用 ...
空气中的矽(SiO2 )被吸入肺后,被肺部的吞噬细胞所吞噬,由于吞入的二氧化硅颗粒不能被消化,并在颗粒的表面形成硅酸。硅酸的羧基和溶酶体膜的受体分子形成氢键,使膜破坏,释放出水解酶,导致细胞死亡,结果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结节,造成肺组织的弹性降低,肺受到损伤,呼吸功能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