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技术服务:iTRAQ 技术起源&发展:iTRAQ (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技术是由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ABI 研发的一种多肽体外标记技术。该技术采用4种或8种同位素编码的标签,通过特异性标记肽的氨基基团,尔后进行串联质谱分析,可同时比较4种或8种不同样品中蛋白质的相对含量或绝对含量。 ...
由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武汉禾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代常领衔的研发团队从2006年开始进行植物源替代血浆来源的医药蛋白的研究与开发,现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已跨入规模化生产的阶段,填补了国际上此项技术空白。相关论文“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functional human serum albumin from transgenic rice seeds& ...
随着蛋白质组学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发展,多肽和蛋白质的修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对多肽和蛋白的修饰,可以研究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利用标记分子进行追踪定位,另外还可以对一些活性多肽和蛋白质进行改性。
实验原理 血红蛋白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可催化H2O2释放新生态氧,使邻甲联苯胺氧化发生颜色变化,由无色最终变为蓝紫色。根据显色深浅与标准进行比较,可测出其含量。 实验方法 材料: 1.2g/L邻甲联苯胺溶液 2.1%H2O2 3.10%醋酸溶液 4.分光光度计 方法: ...
实验原理血红蛋白电泳(hemoglobin electrophoresis)目的是检出和确认各种正常和异常的血红蛋白。根据不同的血红蛋白带有不同的电荷,等电点不同,在一定的pH缓冲液中,血红蛋白的等电点小于缓冲液的pH时带负电荷,电泳时在电场中向阳极泳动,反之,Hb带正电荷向阴极泳动。在一定电压下,经过一定时间的电泳,不同的血红蛋白所带电荷不同,分子量不同,其泳动方向和速度不同,可分离出各自的区带 ...
【实验目的】1.学习亲和层析的原理。2.掌握亲和层析法分离蛋白质的技术与操作。【实验原理】亲和层析是以普通凝胶作载体,连接上金属离子制成螯合吸附剂,用于分离纯化蛋白质,这样的方法称为金属螯合亲和层析。蛋白质对金属离子具有亲和力是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已知蛋白质中的组氨酸和半胱氨酸残基在接近中性的水溶液中能与镍或铜离子形成比较稳定的络合物,因此,连接上镍或铜离子的载体凝胶可以选择性地吸附含咪唑基和巯基 ...
目前常用比色法测定样品蛋白的含量:Bradford法(考马斯亮蓝法)、Lowry法(Folin-酚试剂法)、 BCA法等。但各有优缺点,大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取。按相应蛋白质定量试剂盒操作说明操作,测定样品浓度。收集完蛋白样品后,为确保每个蛋白样品的上样量一致,需要测定每个蛋白样品的蛋白浓度。根据所使用的裂解液的不同,需要采用适当的蛋白浓度测定方法。因为不同的蛋白浓度测定方法对于一些去垢剂和还原剂 ...
一、原理 1.葡聚糖凝胶SephadexG-200凝胶柱层析利用大分子不能进入凝胶颗粒内部最先流出柱外,而小分子物质进入凝胶颗粒内部,流速慢而最后流出柱外,凝胶层析法能将不同分子大小的物质分离开。(G-200能分离800-80000D分子量的蛋白质) 2.利用离子交换法,选取DEAE-阴离子纤维素DE52柱材料,因为PPO是带有阳离子的蛋白质,在层析时会吸附在柱材料上,而杂蛋白会洗下。后用NaC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是蛋白分析中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将蛋白样品同离子型去垢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以及巯基乙醇一起加热,使蛋白变性,多肽链内部的和肽链之间的二硫键被还原,肽链被打开。打开的肽链靠疏水作用与SDS结合而带负电荷,电泳时在电场作用下,肽链在凝胶中向正极迁移。不同的大小的肽链由于在迁移时受到的阻力不同,在迁移过程中逐渐分开,其相对迁移率与 ...
1. 学习血红蛋白电泳分离方法; 2. 能辨认正常人和异常血红蛋白的电泳图谱; 血红蛋白是一种结合蛋白质,由血红素和珠蛋白组成。正常人所含珠蛋白的多肽链有a、b、d 、e、g和z六种。这六种肽链的基因在人体发育的不同阶段表达状况不一。正常成人红细胞中有三种血红蛋白即HbA、 HbA2 和 HbF。HbA(a2b2)是正常成人红细胞中的最主要的血红蛋白,占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总量的96 ...
1.目的 了解外源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的特点和方法。 2.原理 外源基因克隆在含有lac启动子的表达系统中。先让宿主菌生长,lac I产生的阻遏蛋白与lac操纵基因结合抑制下游的外源基因转录。向培养基中加入诱导物IPTG(异丙基硫代-b-D-半乳糖),解除抑制使外源基因大量表达。表达的蛋白可经SDS-PAGE或Western-blotting检测。 3.器材 旋涡混合器,微量移液取样器,移液器吸 ...
稳定性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无论在分离、标记化合物合成及应用过程中均无特殊防护要求,操作简便、使用安全、无毒性,可直接用于动物及人体的营养学、临床医学研究及生物医学、药物研发、营养代谢等等诸多领域。生命科学领域,核磁共振(NMR)和质谱(MS)波谱研究不同蛋白质种群的结构、功能等需要稳定性同位素整合技术,其中包括同位素编码亲和标记方法(ICATTM)、细胞培养中氨基酸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SILAC) ...
一、概念 当前,所谓蛋白质测序,主要指的是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的测定。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包括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数目。很多场合多肽和蛋白质可以等同使用。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它是蛋白质生物功能的基础。 蛋白质氨基酸顺序的测定是蛋白质化学研究的基础。自从1953年F.Sanger测定了胰岛素的一级结构以来,现在已经知道约十万个不同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二、测定步骤 ...
一原理: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是确定两种蛋白质在完整细胞内生理性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其原理是: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来。如果用蛋白质X的抗体免疫沉淀X,那么与X在体内结合的蛋白质Y也能沉淀下来。目前多用精制的prorein A ...
实验目的:体外检测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用于验证两个已知蛋白的相互作用,或者筛选与已知蛋白相互作用的未知蛋白。 实验原理:利用重组技术将探针蛋白与GST(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融合,融合蛋白通过GST与固相化在载体上的GTH(Glutathione)亲和结合。因此,当与融合蛋白有相互作用的蛋白通过层析柱时或与此固相复合物混合时就可被吸附而分离。 试剂:NaCl ...
一、实验原理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是一种根据DNA片段的熔解性质而使之分离的凝胶系统。核酸的双螺旋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链,称之为变性。核酸50%发生变性时的温度称为熔解温度(Tm)。Tm值主要取决于DNA分子中GC含量的多少。DGGE将凝胶设置在双重变性条件下:温度50~60 ℃,变性剂0~100%。当一双链DNA片段通过一变性剂浓度呈梯度增加的凝胶时,此片段迁移至某一点变性剂浓度恰好 ...
一、原理与方法 PPO催化各种酚与O2氧化为醌。本实验是采用邻苯二酚为底物,在0.2M磷酸氢二钠-0.1M柠檬酸缓冲液PH5.8的反应体系中,PPO催化邻苯二酚形成褐色的醌,在分光光度计410nm处使反应体系的OD值产生变化,通过OD值上升的读数变化确定PPO的酶活大小。 其方法是:在含有4mlPH5.8的0.2M磷酸氢二钠-0.1M柠檬酸缓冲液试管中加入0.05ml0.05M邻苯二酚溶液,在3 ...
(一)原理 凡盐析所获得的粗制蛋白质(盐析得到的IgG)中均含有硫酸铵等盐类,这类将影响以后的纯化,所以纯化前均应除去,此过程称为“脱盐”(desalthing)。脱盐常用透析法和凝胶过滤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前者的优点是透析后析品终体积较小,但所需时间较长,且盐不易除尽;凝胶过滤法则能将盐除尽,所需时间也短,但其凝胶过滤后样品体积较大。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前 ...
蛋白质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巯基乙醇的作用下,分子中的二硫键还原,氢键等打开,形成按1.4gSDS/1g蛋白质比例的SDS-蛋白质多肽复合物,该复合物带负电,故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向正极迁移,且主要由于凝胶的分子筛作用,迁移速率与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有关,因此可以浓缩和分离蛋白质多肽。 聚丙烯酰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多数采用一种不连续的缓冲系统,主要分为较低浓度的成层胶和较高浓度的分离胶, ...
(一)原 理 由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浓度可以按要求配制,因此可以形成“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两种电泳系统。“不连续系统”最大的特点在于大大提高了样品分离的分辨率。这种电泳的主要特点是:(1)使用两种不同浓度的凝胶系统;(2)配制两种凝胶的缓冲溶液成分及pH不同,并且与电泳槽中电泳缓冲液的成分、pH也不相同。在实验中,电泳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