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白鼠肝癌:取体重250g左右的封闭群大白鼠,雌雄不拘。 按性别分笼饲养。除给普通食物外,饲以致癌物,即用0.25%DEN水溶液灌胃,剂量为10mg/kg,每周一次。其余5天用0.025%DEN水溶液放入水瓶中,任其自由饮用。共约4个月可诱发成肝癌。或单用0.005%掺入饮水中口吸服8个月诱发肝癌。 4-2甲基氨基氮苯(DBA)诱发大鼠肝癌:用含0.06%DBA的饲料喂 ...
背景: 全血中提取DNA是一项古老又基本的分子生物学的工作,根据不同的下游的实验和分析,历史上使用方法种类非常多,传统酚氯仿抽提法,高盐盐析法,硅胶模离心柱吸附法,磁珠法,等等。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同的方法适合不同的下游实验需求。一直以来血样,尤其是病例血样的采集是一个很繁琐和高成本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成本更是急剧上升,准确、清晰的采集血样的成本急剧上升的后果是研究工作者非常 ...
生物标志物与早期临床药物研发抗-TWEAK复合物研发举例TWEAK(肿瘤坏死因子样细胞凋亡弱诱导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可控制包括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凋亡、血管生成,以及炎症在内的多种细胞活动。TWEAK通过与Fn14结合发挥作用,Fn14 是一种具有高度诱导性的细胞表面受体,与包括细胞核因子- kB(NF-kB)途径在内的多种细胞内信号途径具有相关性。
由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武汉禾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代常领衔的研发团队从2006年开始进行植物源替代血浆来源的医药蛋白的研究与开发,现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已跨入规模化生产的阶段,填补了国际上此项技术空白。相关论文“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functional human serum albumin from transgenic rice seeds ...
在人体肠道中生活着数以万亿的共生菌群,它们的种类繁多,可达上千种,数量也很惊人,是人体细胞总量的10倍以上,迄今为止,仍有80%以上的微生物不为人知。这些肠道微生物和人体存在着互利共生的关系,对于维持人类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在肠道中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能够合成维生素、帮助人体从食物中吸收营养、维持肠道免疫系统功能、抵挡有害微生物的侵害,但是当这种平衡因某些因素被打破致使肠道菌群发生紊乱 ...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在土壤中生活有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种群,包括原核微生物如细菌、蓝细菌、放线菌及超显微结构微生物 以及真核生物如真菌、藻类( 蓝藻除外) 、地衣等。它们与植物和动物有着明确的分工,主要扮演“分解者”的角色,几乎参与土壤中一切生物和生物化学反应,担负着地球C、N、P、S 等物质循环的“调节器”、土壤养分植物有效性的“转化器&r ...
稻穗籽粒灌浆过程不是同步的,一个圆锥花序中颖花开花迟早与灌浆速率和粒充实率密切相关。先开的颖花(强势颖花)灌浆速率和粒充实率高;后开的颖花(弱势颖花)灌浆速率低,甚至不结颖果,因此弱势颖花低的灌浆速率严重影响和限制了“超级”水稻产量。水稻灌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淀粉积累的过程,受脱落酸(ABA)和乙烯等激素的影响,然而强弱势颖花之间灌浆差异的出现是否与淀粉和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 ...
焦磷酸序列分析是一种独特的序列分析技术,是基于合成的序列分析方法;无需凝胶、探针或标记物,即可获得实时定量序列分析数据。运用这一快速、灵活的序列分析方法,可实现在一台仪器上、甚至在一次运行中,同时分析多个不同类型的序列变化。焦磷酸序列分析技术适用性强,可用于多领域的探索性和测试性工作中。 此次在线讲座将为您介绍焦磷酸序列分析技术,重点涵盖该技术的应用,并介绍这种序列分析技术如何实现对序列变化、以 ...
DuRed核酸染料特点 ● 无毒性:DuRed 独特的油性和大分子量特点使其不能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艾姆斯氏试验结果也表明,该染料的诱变性远远小于EB。 ● 灵敏度高:适用于各种大小片段的电泳染色,对核酸迁移的影响小于SYBR Green I。 ● 稳定性高: 适用于使用微波或其它加热方法制备琼脂糖凝胶;室温下在酸或碱缓冲液中极其稳定,耐光性强。 ● 信噪比高:样品荧光信号强,背景信号低。 ● ...
Q1.引物是如何合成的? 目前引物合成基本采用固相亚磷酰胺三酯法。DNA合成仪有很多种无论采用什么机器合成,合成的原理都相同,主要差别在于合成产率的高低,试剂消耗量的不同和单个循环用时的多少。 (1) 去保护:加入Deblocking脱去碱基上5'- OH的保护基团DMT,获得游离的5'- OH; (2) 耦 ...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佛罗里达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里尔?马尔捷米亚诺夫发现了夜盲蛋白的功效,新发现有助于夜盲症的研究,为人们在弱光环境中可视提供可能。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神经科学》杂志上。 当光子击中感光细胞后,感光器会做出需要被迅速传输到下游的神经元(神经细胞)反应,进而使信号能够被处理再传输至大脑,产生视觉图像。但若要做到夜视,除在视杆细胞和双极细胞之间的特定突触需运转正常 ...
本文由丁香园站友 宇宙cosmos 转载,点此查看详情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7月22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在7月2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找到了DNA的第7种、第8种碱基,并在人体胚胎干细胞和实验老鼠器官染色体组的DNA中发现了这两个碱基的踪迹。科学家们指出,最新发现对干细胞和癌症研究非常重要。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DNA中只包含有4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这4种 ...
带领这批科学家的是来自法国的弗雷德里克·巴尔(Frederic Bard)博士。 新加坡科学家发现两种剧毒的解药,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属下分子与生物细胞研究院(Institutes of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简称IMCB)的一批科学家在研究人类基因组完整的2万200 ...
本文由丁香园站友 Docofsoul转载并编译,点此查看详情 《每日科学》2011年7月27日报道 —— 怀特海德学院研究者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成功地对人类胚胎干细胞(ES)与人工诱导多能干细胞(iPS)内的靶向性基因实施了可重复的调控。 其中一种方法是,利用称为锌指核酸酶(ZFN)的蛋白来改变基因组中的单一碱基对,从而插入或移除导致帕金森氏症(PD)早期发作 ...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最近,杜克大学工程师对正常情况下不活跃的细胞进行了基因改造,引入了能形成离子通道的基因,让它们能产生电流并导电。该结果对深入研究生物电行为、开发神经系统和心脏病新疗法具有重要意义,还可用于设计新型传感器来探测疾病和环境毒素等。实验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细胞间通讯能力对心脑组织来说尤其重要,而通讯功能要有电脉冲通过才能实现。离子通道是带电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 ...
发明者乔纳森·罗森博格手里拿着一个用在离子激流器中的半导体芯片 吉尔福特市的乔纳森·罗斯伯格发明了离子激流系统。同时,他也是致力于完成“千元解码人体基因”目标的研究者之一。由于他的机器快速改进着,乔纳森认为他能够在2013年前完成这一目标。罗斯伯格博士曾说:“戈登·莫尔攻克了所有制造半导体的难关,因此他应该是第一个用 ...
本文由丁香园站友 PRESS 转载,点此查看详情 基因疗法的诞生让人们激动,但是在过去几十年里,这一本来被寄予极大厚望的技术却发展频频受阻,甚至无疾而终――从1989年起,全世界有超过350次的基因疗法试验。在涉及的数千个病人中,大概只有12个患有某种罕见的免疫系统紊乱的病人,而且都是孩子。然而这种情况近两年来得到了好转,科学家们利用基因疗法在利伯氏先天性黑内障(LCA)和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
功能简介: MS-H-Pro的工作模式:A、B、C三种模式。 A模式工作特征如下: ♦ 具有加热和搅拌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仪器前面板进行控制,也可以进行远程控制。 ♦可以设置余热警告、安全温度限制及搅拌子失速监测等功能。 B模式下工作特征如下: ♦具有加热和搅拌功 ...
本文由丁香园站友 Docofsoul 转载并编译,点此查看详情 《科学日报》(2011年7月15日报道)—— 编辑基因的能力,象古腾堡的印刷机那样,创新性强、见效快且潜力无穷。不过,也象古腾堡的发明,虽然技术炫目,但创新伊始,仍难尽如人意:大多数的DNA编辑工具既慢且贵,而且难用。但哈佛大学的研究者目前正在开发基因组规模编辑工具,可以象字处理软件那样,通过应用&ldquo ...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4日报道,最近,牛津大学科学家首次开发出一种由DNA(脱氧核糖核酸)制造的分子“笼子”,能进入活细胞内部并在其中生存,由此可能带来一种有效的药物递送新方法。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ACS纳米》电子期刊上。 这种DNA“分子笼”由牛津大学物理学家和分子神经科学家共同开发,由4条人工合成的DNA短链构成,这些短链能自行组装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