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毛果芸香碱 又名匹鲁卡品(pilocarpine)是从毛果芸香属(pilocarpus属)植物中提出的生物碱,基水溶液稳定,也能人工合成。 【药理作用】 能选择性地激动M胆碱受体,产生M样作用。对眼和腺体的作用最明显。 1.眼 滴眼后能引起缩瞳、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等作用: (1)缩瞳虹膜内有两种平滑肌,一种是瞳孔括约肌,受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胆 ...
佚名 烟碱(nicotine)是N胆碱受体激动药的代表,它是烟叶(tobacco)的重要成分。作用很复杂,既作用于N1受体,也作用于N2受体,此外,尚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且具有小剂量激动,大剂量阻断N受体的双相作用。因此无临床治疗应用价值,但为烟草制品所含毒物之一,在吸烟的毒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制剂及用法 氯化氨甲酰胆碱(carbamylcholine ch ...
佚名 抗胆碱酯酶药和乙酰胆碱一样,也能与胆碱酯酶结合,但结合较牢固,水解较慢,使酶失去活性,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便大量堆积,表现M及N样作用。 抗胆碱酯酶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如新斯的明等;另一类为持久性抗胆碱酯酶药,如有机磷酸酯类。 一、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新斯的明 新斯的明(neostigmine prostigmine)是人工 ...
佚名 胆碱酯酶复活药(cholinedterase reactivators)是一类能使已被有机磷酸酯类抑制的胆碱酯酶恢复活性的药物,其出现使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治疗获得了新的发展,它不但使单用阿托品所不能控制的严重中毒病倒得到解救,而且显著地缩短了一般中毒的病程。常用的有碘解磷定和氯磷定,二者均为肟类(oxime)化合物。 碘解磷定 碘解磷定(pyraloxim ...
佚名 1.预防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如能严格执行农药的管理制度,加强生产及使用农药的劳动保护措施,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是可以预防的。 2.急性中毒的治疗 (1)迅速消除毒物以免继续吸收发现中毒时,应立即将患者移出有毒场所。对经皮肤侵入的中毒者,应清洗皮肤,最好用温水和肥皂彻底清洗。经口中毒时,应首先抽出胃液和毒物,并立即以微温的2%碳酸氢钠溶液或1%食盐水反复洗胃 ...
佚名 胆碱受体阻断药(cholinoceptor blocking drugs)能与胆碱受体结合而不产生或极少产生拟胆碱作用,却能妨碍乙酰胆碱或胆碱受体激动药与胆碱受体的结合,从而拮抗拟胆碱作用。按其对M和N受体选择性的不同,可分为M1,M2,M3胆碱受体阻断药和N1,N2胆碱受体阻断药。按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平滑肌解痉药,神经节阻断药,骨骼肌松弛药和中枢性抗胆碱药。 ...
佚名 【药理作用】 N1胆碱受体阻断药(N1-cholinoceptor blocking drugs)能选择性地与神经节细胞的N1胆碱受体结合,竞争性地阻ACh与受体结合,使ACh 不能引起节细胞的除极化,从而阻断了神经冲动在神经节中的传递,故也称神经节阻断药(ganglion blocking drugs)。 神经节阻断药对交感神经节和副交感神经节都有阻断作用 ...
佚名 N2胆碱受体阻断药(N2-cholinoceptor blocking drugs)也称骨骼肌松弛药(skeletal muscular relaxants),简称肌松药,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N2胆碱受体妨碍神经冲动的传递,使骨骼肌松弛,便于在较浅的麻醉下进行外科手术。根据其作用方式的特点,可分为除极化型和非除极化型两类。 一、除极化型肌松药 这类药物与运动 ...
佚名 一、化学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adrenoceptor agonists)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激动受体,产生肾上腺素样的作用。它们都是胺类,而作用又与兴奋交感神经的效应相似,故又称拟交感胺类(sympathomimetic amine),其基本化学结构是β-苯乙胺。β-苯乙胺 儿茶酚表10-1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化学结构和受体选择性 二、构效关系 1. ...
佚名 一、α1,α2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 【来源及化学】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norepinephrineNE)是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的主要递质,也可由肾上腺髓质少量分泌。药用的是人工合成品,化学性质不稳定,见光易失效,在中性尤其在碱性溶液中迅速氧化变为粉红色乃至棕色失效。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 【体内过程】 1.吸收在胃 ...
佚名 肾上腺素 【来源】肾上腺素(adrenalineepinephrineAD)是肾上腺髓质的主要激素,其生物合成主要是在髓质铬细胞中首先形成去甲肾上腺素(见第五章),然后进一步经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phenylethanolamine N-methyl transferasePNMT)的作用,使去甲肾上腺素甲基化形成肾上腺素。 药用肾上腺素可从家畜肾上腺 ...
佚名 一、β1,β2受体激动药 异丙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是人工合成品,化学结构是去甲肾上腺素氨基上的一个氢原子被异丙基所取代。是经典的β1,β2受体激动剂。 【体内过程】口服易在肠粘膜与硫酸结合而失效,气雾剂吸入给药,吸收较快。舌下含药因能舒张局部血管,少量可从粘膜下的舌下静脉丛迅速吸收。吸收后主要在肝及其它组织中被COMT所代谢 ...
佚名 局部麻醉药(local anaesthetics)是一类局部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的药物,它们能暂时、完全和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局部痛觉暂时消失。对各类组织都无损伤性影响。 【药理作用】 1.局麻作用及作用机制局麻药对任何神经,无论是外周或中枢、传入或传出、轴索或胞体、末梢或突触,都有阻断作用,使兴奋阈升高、动作电位 ...
佚名 全身麻醉药(general anaesthetics)是一类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使意识、感觉和反射暂时消失,骨骼肌松弛,主要用于外科手术前麻醉。 相关新闻 ...
佚名 吸入性麻醉药(inhalation anaesthetics)是挥发性液体或气体,前者如乙醚、氟烷、异氟烷、恩氟烷等,后者如氧化亚氮。 【作用机制】吸入性麻醉药经肺泡动脉入血,而到达脑组织,阻断其突触传递功能,引起全身麻醉。其作用机制的学说很多,尚未趋统一。但脂溶性学说,至今仍是各种学说的基础。有力的依据是化学结构各异的吸入性麻醉药的作用与其脂溶性之间有鲜明 ...
佚名 常用的静脉麻醉药有硫喷妥钠、氯胺铜等。 硫喷妥钠(pentothal sodium)为超短时作用的巴比妥类药物。脂溶性高,静脉注射后几秒钟即可进入脑组织,麻醉作用迅速,无兴奋期。但由于此药在体内迅速重新分布,从脑组织转运到肌肉和脂肪等组织,因而作用维持时间短,脑中t1/2仅5分钟。硫喷妥钠的镇痛效应差,肌肉松弛不完全,临床主要用于诱导麻醉、基础麻醉和脓肿的切 ...
佚名 复合麻醉是指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以上麻醉药物或其他辅助药物,以达到完善的手术中和术后镇痛及满意的外科手术条件。目前各种全麻药单独应用都不够理想。为克服其不足,常采用联合用药或辅以其他药物,此即复合麻醉。参见表13-2。表13-2 复合麻醉药用药目和常用药物镇静、解除精神紧张巴比妥类、地西泮短暂性记忆缺失苯二氮 类、氯胺酮、东莨菪碱基础麻醉巴比妥类、水合氯醛诱导麻 ...
佚名 能缓和激动,消除躁动,恢复安静情绪的药物称镇静药(sedatives)。能促进和维持近似生理睡眠的药物称催眠药(hypnotics)。但同一药物,在较小剂量时起镇静作用,在较大剂量时则起催眠作用。可见,镇静药和催眠药之间有明显的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因此统称为镇静催眠药。 传统的镇静催眠药(如巴比妥类等)都是普遍性中枢抑制药,随剂量逐渐增加而产生镇静、催 ...
佚名 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多为1,4-苯并二氮卓的衍生物。临床常用的有20余种。虽然它们结构相似,但不同衍生物之间,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肌肉松弛和安定作用则各有侧重。本节只讨论主要用于镇静催眠的衍生物,包括地西泮(diazepam,安定)、氟西泮(flurazepam氟安定)、氯氮卓(chlordiazepoxide)、奥沙西泮(o ...
佚名 巴比妥类(barbiturates)为巴比妥酸在C5位上进行取代而得的一组中枢抑制药。取代基长而有分支(如异戊巴比妥)或双键(如司可巴比妥),则作用强而短;以苯环取代(如苯巴比妥)则有较强的抗惊厥作用;C2位的O被S取代(如硫喷妥),则脂溶性增高,静脉注射立即生效,但维持时间很短。 表14-2 巴比妥类作用与用途比较表 亚类药物显效时间(小时)作用维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