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更多资讯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阿奇霉素与头孢曲松的联合抗菌活性

佚名 传统观念认为,大环内酯类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有拮抗作用。为了探讨该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的抗菌效果,我们进行了阿奇霉素(AZI)与头孢曲松(CTRX)的联合体外敏感试验,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菌株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28株,分离自住院病人的痰液、尿液和前列腺液。其中对CTRX敏感,而对AZI耐药者13株;对两药均敏感者15株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草酸钙结晶在几种药材鉴定中的应用

佚名 草酸钙结晶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组织细胞中。在每种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组织细胞所含的结晶类型、形状及大小是比较稳定的,即结晶体在不同科、属的药材组织中,其形态、大小、分布等均有一定的差异。依据这一特征在显微鉴定中,可用于鉴别不同种、属的药材或作为未知药材分类检索的辅助依据[1]。  1 草酸钙结晶的类型及分布[2,3]  草酸钙结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草酸钙结晶在几种药材鉴定中的应用

佚名 草酸钙结晶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组织细胞中。在每种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组织细胞所含的结晶类型、形状及大小是比较稳定的,即结晶体在不同科、属的药材组织中,其形态、大小、分布等均有一定的差异。依据这一特征在显微鉴定中,可用于鉴别不同种、属的药材或作为未知药材分类检索的辅助依据[1]。  1 草酸钙结晶的类型及分布[2,3]  草酸钙结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氟马西林在诊断及治疗药物中毒所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佚名 摘 要:为探讨氟马西林对诊断及治疗药物中毒所致昏迷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31例疑苯二氮类(BZs)药物中毒昏迷患者以氟马西林0.2mg静脉注射,以后0.1 mg・min-1至总剂量达1 mg或患者有反应。注射前后测定镇静程度,改善(2级为有反应。结果有反应者23例(A组):均为苯二氮类中毒,除6例因吸入性肺炎需继续治疗外,余均24 h内出院;无反应者8例(B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泊洛沙姆在药学中的应用

佚名 泊洛沙姆(Poloxamer)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商品名为普流尼克(Pluronic)。这是一类新型的高分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通式为HO(C 2 H 4 O)a(C 3 H 6O)b(C 2 H 4 O)cH。其中a和c为2―130,b为15―67。含聚氧乙烯为81.8±1.9%。  本品的制备方法是用丙二醇为引发剂,在碱催化剂存在100℃温度下,环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抗菌药物常用术语

佚名   抗菌谱 每种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的抗菌范围,称为抗菌谱。某些抗菌药物仅作用于单一菌种或局限于一属细菌,其抗菌谱窄,如异烟肼只对抗酸分支杆菌有效。另一些药物抗菌范围广泛称之为广谱抗菌药,如四环素和氯霉素,它们不仅对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有抗菌作用,且对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及某些原虫等也有抑制作用。近年新发展的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也有广谱抗菌作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抗菌药作用机制

佚名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现多以干扰细菌的生化代谢过程来解释。兹将几种主要方式(图37-2)简介如下:图37-2 细菌结构与抗菌药作用部位示意图  一、抗叶酸代谢  磺胺类与甲氧苄啶(TMP)可分别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与二氢叶酸还原酶,妨碍叶酸代谢,最终影响核酸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见42章)。  二、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细菌细胞膜外是一层坚韧的细胞壁,能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抗菌药作用机制

佚名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现多以干扰细菌的生化代谢过程来解释。兹将几种主要方式(图37-2)简介如下:图37-2 细菌结构与抗菌药作用部位示意图  一、抗叶酸代谢  磺胺类与甲氧苄啶(TMP)可分别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与二氢叶酸还原酶,妨碍叶酸代谢,最终影响核酸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见42章)。  二、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细菌细胞膜外是一层坚韧的细胞壁,能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菌的耐药性

佚名   细菌的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是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  一、耐药性产生机制  1.产生灭活酶 灭活酶有两种,一是水解酶,如β-内酰胺酶可水解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该酶可由染色体或质粒介导,某些酶的产生为体质性(组构酶);某些则可经诱导产生(诱导酶)。二是钝化酶又称合成酶,可催化某些基团结合到抗生素的O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菌的耐药性

佚名   细菌的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是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  一、耐药性产生机制  1.产生灭活酶 灭活酶有两种,一是水解酶,如β-内酰胺酶可水解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该酶可由染色体或质粒介导,某些酶的产生为体质性(组构酶);某些则可经诱导产生(诱导酶)。二是钝化酶又称合成酶,可催化某些基团结合到抗生素的O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佚名   由于抗菌药的使用,过去许多致死性的疾病已得到控制。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滥用,也给治疗带来许多新问题,如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细菌产生耐药性等。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日益受到重视。  一、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严格按照适应证选药  每一种抗菌药物各有不同抗菌谱与适应证。临床诊断、细菌学诊断和体外药敏试验可作为选药的重要参考。表37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佚名   由于抗菌药的使用,过去许多致死性的疾病已得到控制。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滥用,也给治疗带来许多新问题,如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细菌产生耐药性等。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日益受到重视。  一、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严格按照适应证选药  每一种抗菌药物各有不同抗菌谱与适应证。临床诊断、细菌学诊断和体外药敏试验可作为选药的重要参考。表37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佚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以及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本类药化学结构,特别是侧链的改变形成了许多不同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以及各种临床药理学特性的抗生素。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机制、影响抗菌作用因素及细菌耐药性

佚名   (一)抗菌作用机制  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相似,都能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胞壁粘肽合成过程见三十七章)。除此之外,对细菌的致死效应还应包括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缺乏自溶酶的突变株则表现出耐药性。哺乳动物无细胞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青霉素类

佚名   青霉素的基本结构  青霉素G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由于它具有杀菌力强、毒性低、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迄今仍是处理敏感菌所致各种感染的首选药物。但是青霉素有不耐酸、不耐青霉素酶、抗菌谱窄和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等缺点,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1959年以来人们利用青霉素的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进行化学改造,接上不同侧链,合成了几百种“半合成青霉素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头孢菌素类

佚名   【化学与分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从头孢菌素的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接上不同侧链而制成的半合成抗生素。本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胃酸及对β-内酰胺酶稳定,过敏反应少,(与青霉素仅有部分交叉过敏现象)等优点。根据其抗菌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不同,可分为三代头孢菌素(表38-3)。表38-3 常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特点与分类  第一代头孢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佚名   (一)头霉素类  头霉素(cephamycin)自链霉菌获得的β-内酰胺抗生素,有A、B、C三型,C型最强。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菌作用较强,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头霉素化学结构与头孢菌素相仿,但其头孢烯母核的7位碳上有甲氧基。目前广泛应用者为头孢西丁(cefoxitin),抗菌谱与抗菌活性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相同,对厌氧菌包括脆弱拟杆菌有良好作用,适用于盆腔感染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佚名   (一)头霉素类  头霉素(cephamycin)自链霉菌获得的β-内酰胺抗生素,有A、B、C三型,C型最强。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菌作用较强,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头霉素化学结构与头孢菌素相仿,但其头孢烯母核的7位碳上有甲氧基。目前广泛应用者为头孢西丁(cefoxitin),抗菌谱与抗菌活性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相同,对厌氧菌包括脆弱拟杆菌有良好作用,适用于盆腔感染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制剂及用法

佚名   青霉素钾盐或钠盐(penicillin G potassium,penicillin G sodium,苄青霉素钾或钠)临用前配成溶液,一般40~80万单位/次,肌内注射,普通感染2次/日,严重感染4次/日,必要时每日总量可再增大。严重感染时可用作静脉滴注,但钾盐忌静脉推注,滴注时亦要计算含钾量(每60万单位青霉素钾盐含钾离子39mg),并注意滴注速度,以防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制剂及用法

佚名   青霉素钾盐或钠盐(penicillin G potassium,penicillin G sodium,苄青霉素钾或钠)临用前配成溶液,一般40~80万单位/次,肌内注射,普通感染2次/日,严重感染4次/日,必要时每日总量可再增大。严重感染时可用作静脉滴注,但钾盐忌静脉推注,滴注时亦要计算含钾量(每60万单位青霉素钾盐含钾离子39mg),并注意滴注速度,以防血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