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药物鉴定 【目的】1、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利用离体实验方法快速准确的检定未知物 2、观察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离体肠管平滑肌的影响 【原理】乙酰胆碱能够激动肠管平滑肌上M受体,使肠管收缩。阿托品为乙酰胆碱竞争性拮抗剂,可以阻断乙酰胆碱对肠管的收缩作用,而单独使用阿托品对正常状态的肠管作用不明显。肾上腺素通过激动平滑肌上ab受体使肠管松弛。 【材料】1、动物:家兔,雌雄均可 2、器材:超级恒 ...
大鼠肝脏过氧化物的测定 【目的】1、学习测定过氧化脂质的实验方法 2、观察药物的抗氧化作用 【原理】自由基可使脂类形成过氧化物。过氧化脂质的二级分解产物为丙二醛,它与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生成粉红色化合物,可以通过比色的方法对其浓度进行测定。又因四乙氧基丙烷在上述反应的同一条件下也能生成丙二醛,因此用四乙氧基丙烷为标准物质。 【材料】1、动物:大鼠,体重250~300g,雌雄均可 2、器材: ...
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合理用药目的要求掌握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合理用药原则。教学内容 一.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一) 药物方面因素 包括药物的剂型、联合用药配伍禁忌及药物间的互作用。两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时,效应增强称协同作用,效应减弱称拮抗作用。临床应选用疗效协同而毒性拮抗的药物配伍应用。药物在体外配伍直接发生物理或化学的相互作用而影响药物疗效或应用后 ...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主要影响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的功能,即通过影响递质的合成、贮存、释放、代谢等环节或直接与受体结合产生生物效应。一、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一)化学传递学说发展 (二)传出神经突触的超微结构 (三)传出神经递质的生物合成、贮 ...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和作用于胆碱酯酶药 一、 M胆碱受体激动药 一、胆碱酯类乙酰胆碱ACh为胆碱能神经递质。其性质不稳定,极易被体内AChE水解,故毒性较小。因作用广泛,选择性差,主要用于动物实验。【药理作用与机制】 1.心血管系统 (1)血管舒张:静脉注射小剂量本药可使全身血管舒张而造成血压短暂下降,并伴有反射性 ...
第七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第一节M胆碱受体阻断药 一、 阿托品和阿托品类生物碱
第十三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一、癫痫的定义及分类癫痫是一类慢性、反复性、突然发作性大脑功能失调,其特征为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高频率放电并向周围扩散。由于异常放电神经元所在部位(病灶)和扩散范围不同,临床表现为不同的运动、感觉、意识、行为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由此可将常见癫痫分为以下几类:1、全身性发作 主要包括小发作(失神发作,以短暂意识丧失为特点)、大发作(强直―阵挛发作:以全身骨骼肌强直― ...
第十六章 中枢兴奋药中枢兴奋药(central stimulants)是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可分为三类:1、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如咖啡因;2、主要兴奋延脑呼吸中枢的药物,如尼可刹米;3、主要兴奋脊髓的药物,如士的宁。第一节 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咖啡因(caffeine)作用与用途1、小剂量(50―200mg)可使睡意消失,疲劳减轻,精神振奋,思维敏捷;较大剂量可直接兴奋 ...
第十七章 镇痛药目的要求1.掌握吗啡的作用、作用机制、应用及不良反应。2.掌握可待因、哌替啶和喷他佐辛的作用特点。3.熟悉阿法罗定、美沙酮、二氢埃托啡、曲马朵、罗通定以及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与纳曲酮的作用特点。4.了解芬太尼、强痛定的作用特点。教学内容 镇痛药(analgesics)是一类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地消除或缓解痛觉的药物。此类药镇痛作用强大,多用于各类剧痛,反复应用易致 ...
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目的要求1.掌握本类药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特点及其与PG合成的关系。2.掌握阿司匹林的作用、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3.掌握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以及尼美舒利的作用特点。4.熟悉保泰松、甲芬那酸、双氯芬酸、及吡罗昔康的作用及应用特点。5.了解抗痛风药的作用环节。教学内容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 ...
第二十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慢性或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or congtstive heart failure CHF)是各种病因所引起的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指在适当的静脉回流下,心脏排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所需的一种病理状态。又是一种超负荷心肌病,此时心肌储备力明显下降,收缩和舒张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致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等症状。世界卫生组织把 ...
第二节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所致的冠心病是发达国家的首要死亡原因。动粥的发病与遗传、饮食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一、 调血脂药(一).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类药理作用 抑制HMG-CoA还原酶,从而阻断HMG-CoA向甲基二羟戊酸转化,使肝内胆固醇合成减少,继之使LDL受体合成增加,使血浆中LDL、IDL摄入肝脏从而降低 ...
第二十三章 利尿药与脱水药一. 高效利尿药呋塞米(furosemide速尿),利尿酸, 布美他尼作用部位 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作用机制 特异性的与Cl-竞争K+-Na+- 2Cl- 共同转运系统的Cl-结合位点,抑制NaCl的重吸收。药理作用 1.利尿 尿量增加,Cl-、K+ 、Na+、Mg、Ca2+排泄增加。 2.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 3. ...
第四节 促凝血药一. 维生素K药理作用 作为羧化酶的辅酶参与凝血因子Ⅱa、Ⅶa、Ⅸa、Ⅹa的合成。应用VitK缺乏所致出血二. 抗纤维蛋白溶解剂(antifibrinolysin)氨甲苯酸(paminomethylbenzoic acid PAMBA)、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 AMCHA)机制:1.对抗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2. 抑制纤溶酶活性(高浓度)第五节 抗贫血药贫血的总 ...
第二十六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第一节 平喘药一.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作用:1.激动β受体→ cAMP→ 平滑肌松弛2.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不良反应:激动β1受体 → 心率增快、心悸、肌肉震颤等※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salbutamol)、克伦特罗(clenbuterol)、特布他林(terbutaline)等吸入给药几无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二. ...
第三十一章 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和分泌调节 甲状腺激素(TH)有T3、T4两种。甲状腺以碘为原料,经摄碘、氧化和碘化、偶联而生成T3和T4。 TH的合成与释放受血中TH水平的负反馈调节。作用1.维生长发育:主要促进脑和长骨的生长发育。2.促进代谢:增加耗氧,促进产热,提高基础代谢率。3.心血管与神经系统:兴奋心脏,增强血管对CA类的敏感性,兴奋中枢。 ...
第三十六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一节 抗菌机制、作用类型及耐药性一、抗菌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酶的活性而阻碍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由于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影响,故对机体的毒性小。研究证实,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酶即是位于细菌胞浆膜上的特殊蛋白,称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此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 ...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14―16碳内酯环共同化学结构的抗菌药。早期的红霉素治疗呼吸道、皮肤软组织等感染,疗效确切,亦无严重的不良反应,但抗菌谱仍相对较窄,生物利用度低,因此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新开发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活性增高,对支原体、衣原体的作用也明显增强,且不易被胃酸破坏,生物利用度高,血 ...
第三十八章 氨基苷类抗生素第一节 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抗菌作用 一、抗菌谱:对多数G-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绿脓杆菌、耐青霉素金葡菌对其中某些品种亦敏感;对G-球菌如淋球菌、脑膜炎球菌的作用较差。二、抗菌作用机制:1、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包括:①抑制核蛋白体70s亚基始动复合物的形成;②选择性地与核蛋白体30s亚基上的靶蛋白结合,导致异常无功能的蛋白质合成;③阻止肽链释放因子进入 ...
第四十二章 抗疟药疟原虫的生活史分为: 人体内的无性生殖阶段,又分为(1)原发性红细胞外期:为疟疾的潜伏期。对此期有杀灭作用的药物,可起病因预防作用。(2)红细胞内期:与症状发作有关。对此期疟原虫有杀灭作用的药物,可控制症状发作和症状抑制性预防。(3)继发性红细胞外期:间日疟原虫才有此期,能杀灭此期原虫的药物,对间日疟有根治作用。雌按蚊体内的有性生殖阶段:能抑制雌雄配子体在蚊体内发育的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