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更多资讯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氨基甙类抗生素及多粘菌素-- 氨基甙类抗生素

网络 第四十章 氨基甙类抗生素及多粘菌素 第一节 氨基甙类抗生素   氨基甙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s)都由氨基糖分子和非糖部分的甙元结合而成,它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西索米星以及人工半合成的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   一、氨基甙类抗生素的共性   氨基甙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基本相似,因此具有共同特点,如水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其他抗生素

网络 第三十九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其他抗生素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12~16碳内酯环共同化学结构的抗菌药。目前使用的有红霉素、麦迪霉素、麦白霉素、乙基螺旋霉素、交沙霉素及吉他霉素等。本类药的共同特点为:①抗菌谱窄,比青霉素略广,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阳性菌和阴性球菌、厌氧菌,以及军团菌、胎儿弯曲菌、衣原体和支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网络   第三十八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以及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本类药化学结构,特别是侧链的改变形成了许多不同抗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网络 第四节 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由于抗菌药的使用,过去许多致死性的疾病已得到控制。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滥用,也给治疗带来许多新问题,如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细菌产生耐药性等。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日益受到重视。   一、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严格按照适应证选药   每一种抗菌药物各有不同抗菌谱与适应证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菌的耐药性

网络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   细菌的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是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   一、耐药性产生机制   1.产生灭活酶 灭活酶有两种,一是水解酶,如β-内酰胺酶可水解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该酶可由染色体或质粒介导,某些酶的产生为体质性(组构酶);某些则可经诱导产生(诱导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抗菌药作用机制

网络 第二节 抗菌药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现多以干扰细菌的生化代谢过程来解释。兹将几种主要方式(图37-2)简介如下: 图37-2 细菌结构与抗菌药作用部位示意图   一、抗叶酸代谢   磺胺类与甲氧苄啶(TMP)可分别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与二氢叶酸还原酶,妨碍叶酸代谢,最终影响核酸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见42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抗菌药物概论-- 常用术语

网络 第三十七章 抗菌药物概论   抗菌药物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是防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一类药物。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寄生虫及癌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统称为化学治疗学(chemotherapy,简称化疗)。化学治疗学的目的是研究、应用对病原体有选择毒性(即强大杀灭作用),而对宿主无害或少害的药物以防治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 图37-1 机体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口服降血糖药

网络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药:包括磺酰脲类及双胍类。   一、磺酰脲类   常用的有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D860,甲糖宁)、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格列本脲(glyburide,glibenclamide,优降糖),格列吡嗪(glipizide,吡磺环已脲),格列齐特(gliclazipe,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胰岛素

网络 第三十六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第一节 胰岛素   胰岛素(insulin)是一个分子量为56kD的酸性蛋白质,由两条多肽链组成(A、B链),其间通过两个二硫链以共价相联。药用胰岛素一般多由猪、牛胰腺提得。目前可通过重组DNA技术利用大肠杆菌合成胰岛素,还可将猪胰岛素β链第30位的丙氨酸用苏氨酸代替而获得人胰岛素。   【体内过程】口服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抗甲状腺药

网络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   可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药物有硫脲类、碘化物、放射性碘及β受体阻断药。   一、硫脲类   硫脲类可分为二类:(1)硫氧嘧啶类,包括甲硫氧嘧啶(methylthiouracil),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2)咪唑类,包括甲巯咪唑(thiamazole,他巴唑),卡比马唑(carb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甲状腺激素

网络 第三十五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为碘化酪氨酸的衍化物,包括甲状腺素(thyroxin,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正常人每日释放T4与T3量分别为75及25µg。它们的结构如下: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贮存、分泌与调节】   T3、T4在体内的合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盐皮质激素

网络 第三节 盐皮质激素   制剂及用法   醋酸可的松(cortisone acetate)替代(补充)疗法:口服,12.5~37.5mg/日,分两次;药理治疗:口服,开始75~300mg/日,分3~4次,维持量25~50mg/日。肌内注射25~125mg/次,2~3次/日,用前摇匀。   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corti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网络 第二节 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一、促皮质素   促皮质素(corticotrophin,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ACTH)是维持肾上腺正常形态和功能的重要激素。它的合成和分泌是垂体前叶在下丘脑促皮质素释放激素(CRH)的作用下,在腺垂体嗜碱细胞内进行的。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及垂体前叶起着长负反馈作用,抑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前列腺药物注射治疗淋球菌性前列腺炎

佚名 摘要 目的:探讨淋球菌性前列腺炎治疗手段,86例淋球菌感染患者经抗菌药物注射治疗一疗程后,78例转阴,治愈率90.70%。8例细菌培养阳性患者。结论:前列腺组织内抗菌药物注射治疗淋球菌性前列腺炎是最有效的方法。  我院对1997年8月~1999年8月门诊收治的淋球菌前列腺炎86例前列腺组织内药物注射治疗,效果满意。  1.临床资料 本组86例病人,年龄16~48岁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

网络 第三十四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al hormones)是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激素的总称,属甾体类化合物。可分为三类:①盐皮质激素(mineralocorticoids),由球状带分泌,有醛固酮(aldosterone)和去氧皮质酮(desoxycortonedesoxycorticosterone)等。②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咪唑啉类降压药研究新进展

佚名 一般认为中枢降压药可乐定(clonidine)人们是通过激动中枢α2受体而降压。80年代初发现其降压作用与中枢的咪唑啉受体有关,其后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尤其是近几年国外许多研究机构对可乐定及类似物如莫索尼定(moxonidine)和利美尼定(rilmenidine)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其作一简要介绍:  1 可乐定与中枢咪唑啉受体  Bou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奥-蚓激酶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佚名 摘要 目的:观察口服百奥蚓激酶(北京百奥药业责任有限公司生产)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治疗组(A组),另一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百奥蚓激酶口服(B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均下降(P<0.01),左室舒张功能均有改善(P<0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警惕心痛定类药非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佚名 钙拮抗剂又称钙通道阻滞剂,主要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等疾病。钙拮抗剂主要包括有:  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拉西地平、尼卡抛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尼索地平。  维拉帕米类:如维拉帕米,加洛帕米、匹维铵。  地尔硫类:如地尔硫、克伦硫、二氯呋利。  另外还有一些药物如芬地林、普尼拉明、苄普地尔、卡罗维林、桂利嗪、氟桂嗪等。  钙拮抗剂应用范围广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纯中药制剂“甲亢灵片”进军北京市场

佚名 本刊讯 一种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纯中药制剂――甲亢灵片自1999年秋季进入北京以来,因其疗效确切、安全、毒副作用低和复发率低而受到首都患者的好评。  长期以来,治疗甲亢症成了西医的“专利”,中医很少涉足其间。然而,创建于50年代初的国家重点制药企业――湘潭飞鸽药业有限公司却另辟蹊径,生产出含有丹参、墨旱莲和山药等药物的纯中药制剂――甲亢灵片。它的诞生填补了我国中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甘露醇致急性肾功能损害临床分析(附3例报告)

佚名 临床上广泛应用甘露醇治疗脑血管病(急性期),以降低颅内压。甘露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近年来连续有报道〔1,2〕,此现象临床上时有发生。我院自1996年6月~1999年10月用甘露醇治疗脑血管病23例,导致ARF3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例患者,男1例,女2例。平均年龄77.7岁(68~91岁),其中脑出血2例,大面积脑梗塞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