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 第二十七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 第一节 利尿药 利尿药(diuretics)是作用于肾,增加电解质及水排泄、使尿量增多的药物。临床应用很广。常用的利尿药按它们的效应力分类如下: 1.高效利尿药 有呋塞米、依他尼酸及布美他尼等。 2.中效利尿药 包括噻嗪类利尿药及氯酞酮等。 3.低效利尿药包括留钾利尿药如螺内酯,氨苯 ...
网络 第三节 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 目前主张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其理论根据是:高血压的治疗目的不仅限于控制血压于正常水平,且应扩延为减少致死性及非致死性并发症,即药物也应能防止或逆转其他病理生理过程以延缓病程发展,最终延长患者生命。而高血压的生理病理过程却有很大个体差异。此外,个体化治疗还可照顾到相关的副作用,现分述如下: 1.根据高血压程 ...
网络 第二十六章 抗高血压药 抗高血压药(antihypertensive)用于治疗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成人血压超过21.3/12.6kPa(160/95 mmHg)者。按发病它又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约占90%,继发性高血压,约占5%~10%,其血压的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如继发于肾动脉狭窄、肾实质病变 ...
网络 第四节 保护动脉内皮药 在动脉粥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血管内皮损伤有重要意义。机械、化学、细菌毒素因素都可损伤血管内皮,改变其通透性,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粘附,并释放各种活性因子,导致内皮进一步损伤,最终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所以保护血管内皮免受各种因子损伤,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措施。 硫酸多糖 硫酸多糖(polysaccha ...
网络 第三节 多烯脂肪酸类 多烯脂肪酸是指有2个或2个以上不饱和键结构的脂肪酸,也称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根据第一个不饱和键位置不同,可分n-6、n-3二大类。n-6PUFAs包括亚油酸(linoleic acid)、γ-亚麻油酸(γ-linolenic acid)主要含于玉米油、葵花子油、 ...
网络 第二节 抗氧化剂 氧自由基可使血管内皮损伤,对LDL进行氧化修饰,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发展。维生素C、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部分动物实验表明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近年发现普罗布考降脂作用较弱,而抗氧化作用较强,对动脉粥样硬化呈现良好防治效应。 普罗布考 普罗布考(probucol丙丁酚)是70年代创制的降血脂药。 ...
网络 第二十五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在我国,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与死亡率近年也明显增加。因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antiatherosclerotic drugs)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理复杂,本类药物涉及面较广。本章主要介绍调血脂药、抗氧化药、多烯脂肪酸类及保护 ...
网络 第二十四章 抗心绞痛药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常见症状,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和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发作时胸骨后部及心前区出现阵发性绞痛或闷痛,并可放射至左上肢,疼痛是由缺血、缺氧的代谢产物乳酸、丙酮酸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等所引起。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意见,将心绞痛分型如下: ...
网络 第四节 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ACEI) ACEI也属血管扩张药,因其治疗CHF效果突出,作用及机制也有特点,已不限于血管舒张作用,故另作介绍如下。 一、ACEI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 ACEI能缓解或消除CHF患者的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左室功能,提高运动耐力,逆转左室肥厚,更为突出的是ACEI确能降低病死率, ...
网络 第三节 血管扩张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 一、应用根据 治疗心绞痛和高血压的一些血管扩张药(详见第二十四章及第二十六章),自70年代以来也用于治疗CHF而收到效果。它们能缓解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变化提高运动耐力,但多数扩血管药并不能降低病死率。药物舒张静脉(容量血管)就可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前负荷,进而降低左室舒张末压、肺楔压,缓解肺充血 ...
网络 第二节 非强心甙类的正性肌力作用药 现已合成一些非甙类正性肌力作用药,临床试用有效,兹择要介绍如下: 1.β-受体药 β受体部分激动剂扎莫特罗(xamoterol)有双向作用:在轻度CHF或休息时,交感神经活性较低,它发挥激动药作用;在重症或劳累激动时,交感神经活性较高,它发挥阻断药作用。临床称其能增加中、轻度CHF患者休息时的心输出量 ...
网络 第二十三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慢性心功能不全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多原因多表现的“超负荷心肌病”。在血流动力学方面表现为心脏不能射出足量血液以满足全身组织的需要。心功能受几种生理因素的影响,如心收缩性,心率、前、后负荷及心肌氧耗量等。CHF时收缩性减弱,心率加快,前后负荷增高,氧耗量 ...
网络 第四节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选用 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应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心律失常的类别,病情的紧迫性,患者的心功能及医师对各个药物的了解及应用经验等。药物治疗最满意的效果是恢复并维持窦性节律,其次是减少或取消异位节律,再次是控制心室频率,维持一定的循环功能。 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选药如下: 1.窦性心动过速 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
网络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一、Ⅰ类药――钠通道阻滞药 (一)ⅠA类药物 它们能适度减少除极时Na+内流,降低0相上升最大速率,降低动作电位振幅,减慢传导速度。也能减少异位起搏细胞4相Na+内流而降低自律性。也延长钠通道失活后恢复开放所需的时间,即延长ERP及APD,且以延长ERP为显。这类药还能不同程度地抑制K+和Ca2+通道 ...
网络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的基本电生理作用及药物分类 一、抗心律失常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药物的基本电生理作用是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通过改变离子流而改变细胞是电生理特性,针对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可将药物的基本电生理作用概括如下: (一)降低自律性 药物抑制快反应细胞4相Na+内流或抑制慢反应细胞4相Ca2+内流就能降低自律 ...
网络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是心动规律和频率的异常,此时心房心室正常激活和运动顺序发生障碍,是严重的心脏疾病。它有缓慢型和快速型之分,前者常用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治疗。后者的药物治疗比较复杂,本章讨论的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一、正常心肌电生理 (一)心肌细胞膜电位 ...
网络 第三节 常用钙拮抗药 维拉帕米 维拉帕米(verapamil)又名异搏定(isoptin)。 【药理作用】维拉帕米在离体实验能降低窦房结起搏细胞自律性,减慢窦性频率,但在整体实验中,此作用被反射性的交感神经兴奋所部分抵消,人体用药后窦性频率减慢约10%,对房室结的传导性也能抑制,主要对房室结的上部、中部有作用,对下部作 ...
网络 第二节 钙拮抗药的作用与临床应用 一.药理作用 鉴于Ca2+对细胞多种生化、生理反应的影响,理论上预计钙拮抗药应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然现有的钙拮抗药却主要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而对其他组织细胞影响较小,这可能与心血管系统细胞膜上L型钙通道密度较高有关。钙拮抗药由于阻滞Ca2+的内流,使细胞内Ca2+量减少,从而引起各种作用。 1.对心 ...
网络 第二十一章 钙拮抗药 钙拮抗药(calcium antagonists)是一类阻滞Ca2+从细胞外液经电压依赖性钙通道流入细胞内的药物,又称钙通道阻滞药。第一个钙拮抗药维拉帕米对心有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早期曾被认为是β受体阻断药。1967年A.Fleckenstein发现维拉帕米在降低心肌收缩性时并不影响膜电位的变化和振幅,其作用与脱钙的情况 ...
网络 抗痛风药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尿酸盐在关节、肾及结缔组织中析出结晶。急性发作时,尿酸盐微结晶沉积于关节而引起局部粒细胞浸润及炎症反应,治疗痛风的药物有别嘌醇等。 别嘌醇 别嘌醇(allopurinol别嘌呤醇)为次黄嘌呤的异构体。次黄嘌呤及黄嘌呤可被黄嘌呤氧化酶催化而生成尿酸。别嘌醇也被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