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种意义。①辅助群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②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小于君药,如麻黄汤中的桂枝。
羧酸、磺酸、亚磺酸、疏羧酸等的总称。通常只指羧酸。按烃基结构分为脂肪酸、芳香酸;按分子中按基数又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有机酸广泛分布于植物类中药中,其中的有机酸除以游离状态存在外,多数以钾、钠或钙盐的形式存在。富含有机酸的中药如山碴、乌梅、五味子等。
新药基础药效学研究中用以确定其主要治疗作用常用的试验之一。即以一定方法造成试验动物类似疾病病理的改变,观测药物的疗效,进而推测药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应选择适当的动物及模型制造方法,如筛选抗精神病药,常用去水吗啡造成大白鼠舔、嗅、咬等定向行为;筛选抗炎药物则可用鸡蛋清、右旋糖吁等致炎剂注入大白鼠踝部皮下造成足肿胀模型等。
用于肛门和阴道的一类压成片形的栓剂,也称肛门片或阴道片。压制片栓剂不同于一般片剂,只要少量体液即可崩解,例如一种用于轻泻的压制片栓剂,含有可释放二氧化碳的磷酸氢钠、碳酸氢销、淀粉等,表面包衣为聚乙二醇薄膜;还有一种呈杏仁状的压制片栓剂,便于送入阴道,并能很快崩解,用于治疗阴道炎或避孕
将茎或枝条压人士中,生根后与母株分离而成为新个体的繁殖方法,称为压条繁殖。这是营养繁殖中最简便的方法,凡用扦插、嫁接等不易成活的植物常用此法繁殖。压条时期应视药用植物种类与当地气候而定。一般落叶植物多在秋季,尤以7-8月为好,因此时枝条充分成熟,积累养分丰富,生根快,长出的新个体健壮;常绿植物则直在雨季,因此时温度较高、湿度大,不仅容易生根,而且有充分的生长时间。常用此浩繁殖的药材有忍冬、连翘、辛 ...
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这种斗争,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而且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同时也影响着病证的虚实变化,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许多疾病的过程,也就是邪正斗争及其盛衰变化的过程。
扦插繁殖是剪取植物营养体如根、茎、叶等的一部分插入土中,使之长成新植株的繁殖方法。此法经济简便,生产上广泛采用,其原理是利用植物营养器官的分生机能和再生能力,发生不定根或不定芽,长成新植株。
又称为绿色薄壁组织,主要特征为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主要存在于植物体的表面和易受光照的部分,如叶、绿色的等片、果实以及幼茎等处。
①药品成分的含量与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规定不符合的。②超过有效期的。③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一类特殊的生物有机体,它不是单一的植物体,是由一种真菌和一种藻高度结合的共生复合体。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等生物学特性,地衣中共生的真菌绝大多数为子囊菌,少数为担子菌组成;地衣的藻类是蓝藻及绿藻。
指蜂蜜加热至119-122℃,出现较大的红棕色气泡时的制品。其含水量在10%以下,比重为1.40左右,粘性强,两手指捻之离开出现长白丝,滴入冷水中成珠。
取供试品(饮片)50-100g,或取一个最小单位包装,称定重量,分次(除另有规定外)置3号筛内往返筛动2分钟,倾出不能通过3号筛的供试品,合并,称重,计算减失的重量占供试品总量的百分数,即得。每次测定,可取3份样品分别测定,取其平均值。
麝香仁野生品质柔、油润、疏松,其中呈不规则圆形或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外表多呈紫黑色,微有麻纹,油润光亮,断面棕黄色,粉末状者多呈棕色或棕褐色或微带紫色,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细毛。
指国家药品标准未收载,而在局部地区有多年生产、使用习惯(其他地区没有使用习惯)的药材品种。为了加强对地区药材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订了《地区性民间习用药材管理办法》(试行)。《办法》中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对本地区内确有历史习用的药材品种(不包括国家标准收载的药材品种),应制订地方药材标准。对已经制订地方药材标准的品种,应将其标准和起草说明送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备案 ...
即消费者用完包装内容物后,留下的包装物可移作他用。例如一些厂家将中成药用茶杯饭盒进行包装,将药服用完毕,可以直接作为茶杯及饭盒使用。这会引起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增强对顾客的吸引力,同时还有代替广告宣传的作用。
蕨类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维管束中,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没有形成层,不能增生长大,这种维管束称为有限维管束或闭锁性维管束。
指药品从生产之日起,在规定贮存条件下,能够保证药品质量不发生变化的期限,有效期的次日即表示该药品过期。
适用于湿疫证的方剂,症见痰多易咯、胸脘痞闷、呕恶眩晕、肢体困倦、舌苔白滑、脉缓或弦滑等,常用燥湿化痰药为主组成方剂,代表方:二陈汤。
燥为秋季主气。以其天气不断敛肃,空气中缺乏水分之濡润,因而出现秋凉而劲急干燥的气候。燥邪感染途径,多从口鼻而入,侵犯肺卫。操邪为病又有温燥、原燥之分,初秋有夏热之众气,燥与温热结合而侵犯人体,则多见温燥病证;深秋又有近冬之寒气,燥与寒邪结合侵犯人体,故有时亦见凉燥病证。
鳃是鱼类及两栖类幼年或终生的呼吸器管。位于咽部的两侧,由该处的内胚层外突及外胚层内陷,内外会合、断裂而来,其断处即为鳃裂,相连处为鳃弧,其上着生丝状的结构为鳃丝,富于血管,水流由咽经鳃而流出,即可进行气体交换。鳃的数目,低等的鱼类为数较多可达17,一般的鱼类则仅有5,在胚胎时可有7,从后向前退化,前端2对特化成为捕食摄食的器官,称为颚器。陆生各纲脊椎动物,如爬行类、鸟类及哺乳类,成体虽然用肺呼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