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染色体在形态结构或数量上的异常被称为染色体异常,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为染色体病。现已发现的染色体病有100余种,染色体病在临床上常可造成流产、先天愚型、先天性多发性畸形、以及癌肿等。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并不少见,在一般新生儿群体中就可达0.5%~0.7%,如以我院平均每年3000新生儿出生数计算,其中可能有15~20例为染色体异常者。而在早期自然流产时,约有 ...
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引起溶血性贫血的物理、机械、化学、感染和输血等红细胞外部因素。如有家族贫血史,则提示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的可能。2.有急性或慢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红细胞破坏增多或血红蛋白降解、红系代偿性增生和红细胞缺陷寿命缩短三方面实验室检查的依据并有贫血,此时即可诊断溶血性贫血。3.溶血主要发生在血管内,提示异型输血,PNH,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等溶血性贫血的可能较大;溶血主要发生在血管外 ...
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是完全不同的,但在临床上我们很不容易从肉眼加以区别,但尿沉渣镜检可以做出区别。◆血红蛋白尿:正常血浆中的血红蛋白低于50mg/L,而且与肝珠蛋白形成大分子化合物,不能从肾小球滤过。当发生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超越过肝珠蛋白的结合能力时,游离的血红蛋白就从肾小球滤出,形成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尿。在酸性尿中血红蛋白可氧化成为正铁血红蛋白、而呈棕色,如含量甚多则呈棕黑色酱油样外观。血红蛋白尿与血尿不同,离心 ...
正常值: 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新生儿:170~200g/L儿童:110~160g/L
临床表现:1)温抗体型 多数起病缓慢,临床表现有头晕、乏力,贫血程度不一,半数有脾大,1/3有黄疸及肝大。急性起病者,可有寒战、高热、腰背痛、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和神经系统表现。原发性温抗体型多见于女性,继发性常伴有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可伴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称为Evans综合征。2)冷抗体型 冷凝集素综合征:毛细血管遇冷后发生红细胞凝集,导致循环障碍和慢性溶血,表现为手足发绀,肢体远端、鼻尖、耳垂等处症状明显 ...
临床意义: SF增高 ①体内贮存铁增加:原发性血色病、继发性铁负荷过大。②铁蛋白合成增加:炎症、肿瘤、白血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③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pernicious anemia)④组织释放增加:肝坏死、慢性肝病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SF减低 SF减低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大量失血。、长期腹泻、营养不良等。。若SF低于15μg/L时即可诊断铁缺乏。也可以作为营养不良的流行病学调查指标。如果SF大于100μg/L,即 ...
缺铁性贫血原因主要为: 1.营养因素 由于饮食中供铁不够或饮食结构不合理。我国大多数人食物以谷物、蔬菜为主,肉类较少,饮食中供铁以非血红素铁为主,含有大量抑制非血红素铁吸收的物质,我国人食物供铁并不少,甚至可超过标准供铁的1倍以上,但提供的铁不一定都能吸收。而当生理铁需要量增加时,如婴幼儿、青少年、妇女生育期,单纯从食物中很难获得所需的铁,因而发生缺铁性贫血。2.慢性失血 是缺铁性贫血常见的重要原因之一。消化道出血、女性月经量过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 1.尽可能去除导致再障的各种病因。 2.积极支持治疗 预防重要脏器出血、防治感染及心理治疗。一般认为Hb
白血病病人骨髓移植过程中造成的骨髓严重损伤,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和化学毒物对骨髓造血功能的破坏,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癜等血液病;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等严重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紊乱)等,也引起骨髓造血细胞破坏,导致病人贫血、出血、易感染,严重时危及生命。国内外医学界对上述疾病的治疗手段有限,疗效不理想。病情严重者需进行骨髓移植,但骨髓供体难找,治疗费用高,危险性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
毛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1)脾切除术:由于脾脏是毛细胞的主要来源,因此切除脾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切脾后可迅速改善血象和全身情况,故为本病首选治疗。(2)α-干扰素:有报道采用人类淋巴母细胞干扰素治疗17例毛细胞白血病,剂量为3xl07单位/天,或6X107单位隔日肌注,疗程4~24周。所有病例用药后2~14周,血中毛细胞消失,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升高,14例中性粒细胞增多,2例脾脏缩小至不能扪及,因此干扰素可能成为无脾脏肿大和脾 ...
临床表现:1.淋巴结肿大90%患者以淋巴结肿大就诊,大多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常呈无痛性、进行性肿大。饮酒后出现疼痛是淋巴瘤诊断相对特异的表现。2.结外病变晚期累及淋巴结外器官,可造成相应器官的解剖和功能障碍,引起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3.全身症状20%~30%患者表现为发热、盗汗、消瘦。发热可为低热,有时为间歇高热。此外可有瘙痒、乏力等。4.不同组织学类型的临床表现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LPHL ...
霍奇金病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贫血多见于晚期患者,为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偶见溶血性贫血,2%~10%患者Coombs试验阳性。少数病例可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
儿童及青少年急性白血病多起病急骤。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渐进展。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牙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1.发热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和热型。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峡炎、口腔炎、肛周感染最常见,肺炎、扁桃体炎、齿龈炎、肛周脓肿等也较常见。耳部发炎、肠炎、痈、肾盂肾炎等 ...
与白血病的区别: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出血,在发病前期,皮肤会出现针扎样红点,之后会发展成块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的大小不等,小的如黄豆粒,大的能达到手掌那么大。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部位一般在体表皮肤比较松弛的部位,如颈部、眼睛周围、下肢等,并伴有肿痛,严重的会在口腔黏膜部位出现紫斑。血液中正常血小板数量为30万/立方毫米,患病时可减少到4万~5万,当血小板数量降至2万时,患者就有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颅 ...
水蛭素是一类很有前途的抗凝化瘀药物,它可用于治疗各种血栓疾病,尤其是静脉血栓和弥漫性血管凝血的治疗;也可用于外科手术后预防动脉血栓的形成,预防溶解血栓后或血管再造后血栓的形成;改善体外血液循环和血液透析过程。由于水蛭素不与Ⅱ型肝素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抗体形成复合物,故与肝素不同,不会诱发血小板减少症。水蛭素不使其它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失活,便于脑血栓治疗过程的监控。其作用机制主要有:①与凝血酶结合后,使凝血酶的蛋白酶解 ...
主要凝血因子:因子I,纤维蛋白原因子II,凝血酶原因子III,组织因子因子IV,钙因子(Ca2+)因子V,促凝血球蛋白原,易变因子因子VII,转变加速因子前体,促凝血酶原激酶原,辅助促凝血酶原激酶因子VIII,抗血友病球蛋白A(AHGA),抗血友病因子A(AHFA),血小板辅助因子I,血友病因子VIII或A,因子IX,抗血友病球蛋白B(AHGB),抗血友病因子B(AHFB),血友病因子IX或B因子X,STUART(-PROWER) ...
症状:1、无论是遗传性易栓症还是获得性高凝状态,最主要的临床特点是血栓易发倾向,多以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形式出现,有些疾病动脉血栓的发生率也有升高。2、获得性高凝状态患者在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发生血栓形成。而遗传性易栓症患者具有终生易于血栓形成的倾向,以VTE为主,某些遗传性易栓症(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进伴有动脉血栓形成危险度的升高。VTE包括: (1)、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最常发生于下肢,但也 ...
「正常值范围」60~80g/L「临床意义」增高:高渗性失水,多发性骨髓瘤,阿狄森病,某些急慢性感染所致高球蛋白血症等。减低:慢性肝病,肝硬变,慢性感染,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腹泻,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等。
「标本采集」采空腹血2ml,注入含肝素的抗凝管内或注入专用血氮瓶内,立即送检,勿超过0.5h,或由检验人员带血氮测定仪到病人床边用指血检测。「正常值范围」1、全血:33—83umol/L或60—150ug/L(直接显色法)。2、血清:22—45umol/L或40—80ug/dl(酶法)。换算成SI单位因素:0.587。「临床意义」增高:严重肝功能不全。
血清甘油三酯的正常值为多少呢?从理论上来说,其正常值为0.22—1.65mmo/L。但事实上,甘油三酯波动范围较大,随年龄、性别、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等不同而有差异。人体内的甘油三酯主要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合成,也可经小肠黏膜从食物中吸收合成。血清中甘油三酯主要存在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乳糜微粒(CM)中,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检测血清甘油三酯浓度主要用于高脂血症、胰腺炎、肝肾疾病、动脉粥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