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认为尿畸形红细胞的产生主要是由于:①尿红细胞通过病变的肾小球滤过膜时受到物理性损伤。②尿红细胞在流经肾小管时受到尿pH、渗透压及尿酶、尿素等化学因素的影响。尿中多样畸形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80%以上,可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尿红细胞表面光滑、大小和形态均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且畸形红细胞20%以下提示非肾小球性血尿;若尿中畸形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20%以上,但小于80%则为混合性血尿。
肝素对凝血的抑制作用是多方面的,特别重要的是肝素抑制凝血活酶的形成及拮抗凝血酶,此外肝素对血小板的抗肝素活力及组织凝血酶也有拮抗作用。肝素还能抑制玻璃对Ⅻ因子的活化作用。本法在于测定加不等量的肝素后的血浆复钙时间。肝素耐量增加:肝素凝固时间比正常人缩短<7分钟,常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某些冠状动脉硬化症,血栓,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后等。肝素耐量减低:肝素凝固时间延长16~30分钟或30分钟以上常见于原发及继发性血小板减 ...
1.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枯草热、热带嗜酸性细胞增多症、食物过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过敏性肺炎等嗜酸性粒细胞呈中等度增高。同时这些患者的鼻腔分泌物,痰液以及荨麻疹团块的局部皮肤组织中有大量嗜酸性细胞存在。皮肤疾患如银屑病、湿疹、疱疹样皮炎、药物性皮炎等。寄生虫原虫感染如钩虫病、肺吸虫病、包囊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绦虫病等。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细胞瘤等均可使嗜酸性粒细胞 ...
单核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功能,并在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数量的变化常能反应机体免疫机能状态。1.增多结核、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疟疾、布氏杆菌病、何杰金氏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和长期小剂量X线照射后均可增多。2.减少急性传染病的严重期和粒细胞增多时。
棘细胞:扫描电镜下,红细胞表面伸出很多棘状突起,棘的长短及棘间距离均不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棘细胞增多可见于遗传性β脂蛋白缺乏症、脾切除后及慢性肝病。
刺细胞:扫描电镜下,红细胞表面伸出很多棘状突起,棘的长短和棘间的距离大致相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刺细胞增多,可见于尿毒症、胃癌、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新生儿肝病等。
裂细胞:扫描电镜下。裂细胞外形与光镜下相似。红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表面光滑,在红细胞的断裂面可见血红蛋白外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出现较多裂细胞主要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巨大血管瘤等。
血块退缩试验:血液凝固后,血小板释放出血块回缩酶,使血块退缩。正常值:0.5~1小时开始退缩,24小时内退缩完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临床意义:血块退缩不良见于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无力症以及纤维蛋白原或凝血酶原显著降低时。
原理: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ADP后,若血小板功能正常,血小板能迅速聚集。可通过肉眼或显微镜观察,也可用光电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测定混浊度的变化,描绘出曲线来显示。正常值:10~15s内肉眼可见粗大聚集颗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临床意义: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血管性血友病、尿毒症、严重肝病等。
原理:血小板与玻璃表面接触,一部分血小板可粘附于其上。分别计数接触前后的血小板数目,即可得出血小板粘附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正常值:玻球法,男性34.9±5.95%,女性39.4±5.19%.临床意义:血小板粘附率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血管性血友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粘附率高,见于手术后及心肌梗死后。
血红蛋白、红细胞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更为明显。轻度贫血时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时红细胞体积减小,中心淡染区扩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严重时红细胞可呈环状,并有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一般正常。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
(1)束臂试验(CFT)原理:通过前臂局部加压,使静脉血流受阻,给予毛细血管以负荷,观察前臂皮肤一定范围内新出现的出血点数目,来估计血管壁的完整性及其脆性。(2)参考值:5cm直径圆圈内新出血点的数目:男性少于5个;女性及儿童少于10个。(3)临床意义:新出血点的数目超过正常为阳性,见于:①血管壁结构和(或)功能缺陷,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及其他血管性紫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②血小板的量和(或) ...
1.铁的代谢 (1)铁的来源与吸收:每天的膳食,只有约10%的铁(即1mg)被吸收。铁主要是在消化道的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肠黏膜吸收。(2)铁的转运及利用:进入血浆中的Fe2+,经铜蓝蛋白氧化作用变为Fe3+,与运铁蛋结合运行至身体各组织中。(3)铁的贮存及排泄:铁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孕妇和儿童的排泄量高出成人数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铁的功能 (1)合成血红蛋白。(2)合成含铁酶。(3)参与重要代谢:如儿茶酚胺的代谢、线 ...
(1)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原理: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通常情况下,仅有1/3的运铁蛋白与铁结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血清中加入已知过量的铁标准液,使血清中全部的Tf与铁结合达到饱和状态,再用吸附剂(轻质碳酸镁)除去多余的铁。再按上法测定血清铁含量,其结果为总铁结合力,如再减去先测的血清铁,则为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参考值:TIBC: 男性50~77μmol/L,女性54~77μmol/L.UIBC:25.1~51.9μm ...
参与止血作用的血管主要是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和微循环血管,这些血管的功能和组织结构虽不完全相同,但基本上均可分为内皮层、中膜层和外膜层三部分。(1)内皮层:由单层内皮细胞连续排列构成。它含有各种细胞器,其中棒管状小体(weibel-palade body)是内皮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内皮细胞可合成和贮存多种活性蛋白,包括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凝血酶敏感蛋白(TSP)、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 ...
珠蛋白肽链分析原理:尿素或对氯汞苯甲酸能破坏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血红蛋白的珠蛋白可被裂解成肽链亚单位,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分离出各肽链区带。参考值:HbA裂解后有四条带,可泳出四条带,分别为β、HbA、HbA2、α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临床意义:①若有异常血红蛋白,则出现异常Hb和异常肽链。②肽链合成速率检测对地中海贫血诊断有参考价值。③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结合等位特异寡核苷酸(ASO)探针杂交诊断法(PCR ...
血红蛋白病是一组由于生成血红蛋白的珠蛋白肽链(α、β、γ、δ)的结构异常或合成肽链速率的改变,而引起血红蛋白功能异常所致的疾病。血红蛋白病多为遗传性,如:因控制遗传的珠蛋白基因发生突变所致的结构性血红蛋白病;因指导珠蛋白合成速率的遗传基因缺陷所致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或称海洋性贫血。另外,也可见获得性血红蛋白病。通常是由接触或误服化学药物所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常见的结构性血红蛋白病是因合成的珠蛋白的氨基酸序 ...
骨髓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少数病例是增生活跃,以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大于30%,可高达50%一90%胞核形态不规则,可有凹陷、折叠、切迹、裂痕,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增生受抑制,巨核细胞系减少或不见,血小板减少,退化细胞增多。按FAB形态学分类,可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为三种亚型:1.L1型:以小细胞为主,核染色较粗,每例结构一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核型规则呈圆型,偶有凹陷或折叠,核仁小而不清楚或不见。胞浆少,轻度或中度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微小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M0型):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较轻,原始细胞大于30%,可达90%以上,核圆形,核仁明显。胞质小,嗜碱性,无颗粒,无Auer小体。2、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病例可增生减低,骨髓中I型加II型原始粒细胞大于90%(NEC),可见小原粒细胞(胞体小,与淋巴细胞相似,胞似圆形,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较正常原粒细胞密集,核仁1-2个,有伪足)。3 ...
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分子结构:每一血红蛋白分子由一分子的珠蛋白和四分子亚铁血红素组成,珠蛋白约占96%,血红素占4%.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四个亚基构成,分别为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在与人体环境相似的电解质溶液中血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可以自动组装成α2β2的形态。血红蛋白的每个亚基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分子构成,肽链在生理条件下会盘绕折叠成球形,把血红素分子抱在里面,这条肽链盘绕成的球形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