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中优球蛋白组分含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及其活化素,但无纤溶抑制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当加入凝血酶或Ca2+使其凝固后,置37摄氏度下观察凝块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ELT缩短表明纤溶活性减退。正常参考值为>120min.
类白血病反应: 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简称为类白反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典型血象表现为白细胞数显著增高,可有一定数量的原始和幼稚细胞出现,有时可以伴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类似白血病。
多系集落刺激因子:又称IL-3,是一种糖蛋白,能支持多系集落生长,所获得的集落中可含有不同分化程度的幼红细胞、幼粒细胞、幼单核细胞和幼巨核细胞,还能促使肥大细胞生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其最主要的生物效应是在血细胞发育的早期作用于造血干细胞,刺激其生长和分化。IL-3由活化的辅助T细胞分泌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一种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机体微血管内广泛地发生凝血,伴以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微血栓病性凝血障碍,为获得性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DIC是止血病理生理改变的一个中间环节,其特点是体内血小板聚集,内外源凝血途径激活,病理性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在微血管沉积,形成广泛性微血栓;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凝血活 ...
Auer小体: 是白血病细胞中的棒状小体。瑞氏染色呈紫红或红色,由嗜天青颗粒融合而成,含核糖核酸及脂类,过氧化物酶阳性暗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这种小体出现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等急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不出现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分叶核粒细胞的分型: ①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 segmented granulocyte):10~14μm,核呈分叶状,叶与叶之间有细丝相连或全断开,常分2~5叶,核染色质已浓集呈粗的小块状,染深紫红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胞浆丰富,内含淡红色均匀细小颗粒。②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eosinophilic segmented granulocyte):11~16μm,核多分2叶,核染色质结构与中性分叶核相似;胞浆内充满 ...
①原始红细胞(pronormoblast):15~20μm,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呈钝角状或瘤状突起,核呈圆形,居中或偏位,约占细胞体的4/5左右,核染色质呈颗粒状较原粒细胞粗而密集,核仁1~3个不等,且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呈浅蓝色或暗蓝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胞浆量少,染深蓝色、不透明,有油画蓝感,无颗粒。②早幼红细胞(earlynormoblast):10~18μm,核圆形或椭圆形,约占细胞的2/3以上,核染色质颗粒有浓集 ...
单核细胞系统: ①原始单核细胞(monoblast):15~20μm,胞体圆形或椭圆形,核较大圆形或类圆形,核染色质纤细,呈疏松网状结构,核仁1~3个;胞浆量较其它原始细胞丰富,灰蓝色,不透明,边缘不规则或有伪足状突起。②幼稚单核细胞(promonocyte):15~25μm,核圆形或不规则形,易见扭曲、凹陷、切迹等改变,核染色质较原始单核细胞粗糙疏松,核仁可有可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胞浆浅灰蓝色,不透明,可见细小颗粒。③单核细胞( ...
淋巴细胞系统: 1.原始淋巴细胞(lymphoblast):10~18μm,胞体圆形或椭圆形,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核仁1~2个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胞浆量少,呈淡蓝色,透明,无颗粒。2.幼稚淋巴细胞(prolymphocyte):10~16μm,核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仍较细致,核仁可有可无;胞浆量较少,淡蓝色,偶见有少许红色颗粒。3.淋巴细胞(lymphocyte)①大淋巴细胞:12~15μm,核圆形稍偏于一侧,核染 ...
病理性贫血的致病机制:①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②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性贫血、缺乏VitB12或叶酸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③红细胞破坏增加:各种溶血性贫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④红细胞丢失过多:急、慢性失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的临床意义: ①缺铁性贫血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鉴于95%以上的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升高,故RDW可作为缺铁性贫血的筛选指标;②鉴别缺铁性贫血和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疾病:两者均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但前者红细胞大小明显不等,RDW增高;后者大小较均一,RDW基本正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③RDW结合MCV进行新的贫血形态学分类。
①相对性增多:由于大量失水、血浆量减少而使血液浓缩:见于剧烈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排汗过多和水摄入量严重不足的患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②绝对性增多: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由于长期组织缺氧,诱发红细胞代偿性增生。形成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此外还见于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产物分析被用于临床下列方面:(1)最重要是对脏器或骨髓移植的作用,为移植选择相配对的供、受者,(2)选择HLA匹配的单一供者血小板,用于对混合血小板悬液输注无效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3)筛选疾病相关的遗传因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法医学上的应用,亲子鉴定中为有力证据之一。此外,HLA与免疫病理学的相关性也日益密切。与某些疾病相关的T细胞表面抗原鉴定,通过HLA/HLA配体相互作用的免疫效 ...
血浆中优球蛋白组分含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及其活化素,但无纤溶抑制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当加入凝血酶或Ca2+使其凝固后,置37℃下观察凝块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ELT缩短表明纤溶活性减退。正常参考值为>120min.
1. 原始浆细胞(plasmablast):14~18μm,胞体圆形或椭圆形,核圆形,占细胞的2/3以上,居中或偏位,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染紫红色,核仁2~5个;胞浆量多,染深蓝色,不透明,无颗粒。2. 幼稚浆细胞(proplasmacyte):12~16μm,胞体多呈椭圆形,核圆形或椭圆形,占细胞的1/2,居中或偏位,核染色质较原浆细胞粗糙紧密,开始聚集,染深紫红色,核仁模糊或消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胞浆量多,深蓝色或紫蓝色或呈蓝色火 ...
1.原始巨核细胞(megakaryoblast):15~30μm,胞体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核染色质较其他原始细胞粗,呈粗网状或细条索状结构,染深紫红色,核仁2~3个,淡蓝色,不清晰,不规则;胞浆量较少,不均匀,不规则,染深蓝色,无颗粒。2.幼稚巨核细胞(promegkaryocyte):30~50μm,外形不规则,核亦不规则,有重叠,可扭转呈肾形或分叶状,核染色质呈粗颗粒或粗网状或局部浓集呈小块状,排列紧密,核 ...
吞噬细胞不是一种独立的细胞,而是胞浆内含有吞噬物质的一组细胞的总称。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有单核细胞、组织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纤维细胞等。吞噬细胞的形态极不一致,由吞噬物的类型及吞噬物的多少而定。其胞核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常一个核,有时为双核,核常被挤压至一侧,核染色质较疏松,核仁可有可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胞浆多少不一,淡蓝色或淡红色,常有空泡,并有数量不等的吞噬物,吞噬物有空泡、色素、颗粒、有核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
白血病时粒细胞的改变:①胞体:大小不等、畸形。②胞浆:Auer小体,颗粒粗大、增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Auer小体:是在细胞浆内出现结构均匀一致的红色细棒状小体。产生原因是嗜天青颗粒融合而成。常见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浆内。③胞核:畸形、切迹、折叠、凹陷、扭曲、分叶等。如急淋时核易破碎,核分裂象增多。④核浆比:增大、发育不平衡(M2b)。⑤核仁:大、数量增多、亦可不清楚。
巨大粒细胞:可见于中、晚、杆、分阶段。常见巨晚幼、巨杆状。①形态特征:与同期相比,胞体大、核大、核染色质较同阶段细胞细致。②形成原因:核酸代谢障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③常见疾病:巨幼贫、M6、MDS、M2b、抗叶酸类药物治疗后。
粒细胞中毒变性改变:①中毒颗粒:胞浆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紫黑色或深紫红色。见于严重感染、大面积烧伤等。②空泡:浆或核内空泡。见于严重感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③杜勒小体(Dohle):蓝斑,在细胞浆内直径约1~2μm的蓝色区域。见于严重感染,肝硬化等。④核变性:核固缩、核肿胀、核碎裂、核溶解。见于严重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