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更多资讯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咖啡和茶有益健康又添新证据!BMJ 子刊:高咖啡因水平或能减肥,降低糖尿病风险

咖啡因是世界上消耗最广泛的精神活性物质,主要来源是咖啡和茶。先前已有多项研究证明了喝咖啡和茶的健康益处,例如,每天喝 3~5 杯咖啡(一杯普通咖啡中含有约 70~150 毫克咖啡因),与降低患 2 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关。但是迄今为止,大多数已发表的研究只涉及观察性研究,无法可靠地确定咖啡因与疾病发生的因果效应。2023 年 3 月 14 日,一项题为Appraisal of the causal effect of plasma caffeine on adiposity, type 2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wo sample mendelian randomisation study的研究发表在BMJMedicine上,该研究指出血浆中较高的咖啡因浓度可能会降低肥胖和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且咖啡因对 2 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影响大约有一半(43%)是通过身体质量指数(BMI)降低来实现的,未来或可为指导临床减轻代谢疾病负担提供理论依据。图 1 相关发文(图源:[1])一、数据收集和分析咖啡和茶是咖啡因摄取的主要来源,除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Immunity:北大蒋争凡课题组发现 STING 后高尔基体囊泡转运的重要性及机制

cGAS-STING 通路是负责识别胞质 DNA 免疫应答的主要通路1。cGAS 作为胞质 DNA 受体,可以被 DNA 和/或 Mn2+激活并利用 ATP 和 GTP 合成第二信使 2'3'-cGAMP,后者进一步激活 STING 并诱导 I 型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介导抗病毒/肿瘤免疫反应。研究表明多种病原微生物入侵及各种压力胁迫,如氧化应激、代谢紊乱及 DNA 损伤等都可导致胞质 DNA 的累积及 Mn2+ 浓度的升高,从而激活 cGAS-STING 通路。因此,cGAS-STING 信号通路在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肿瘤及多种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及治疗中都发挥关键作用。磷脂酰肌醇磷酸(phosphoinositides,PIPs)是构成真核生物细胞膜组分的重要磷脂(占总磷脂的 5-10%),也是重要的信号分子2。由于肌醇六元环上 D-3,D-4 或 D-5 位都可发生磷酸化修饰,因此真核生物中总共存在 7 种不同 PIP 分子。PI4P(phosphatydyinositol 4-phosphate)是胞内含量最高的 PIP 分子,广泛分布于各种膜组分,且在反式高尔基体(tra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睡眠不足,免疫遭罪!最新 Cell 子刊:睡眠小于 6 小时,影响免疫应答,降低疫苗保护效果

导读疫苗的发明,可谓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从牛痘疫苗、狂犬病疫苗到新冠疫苗,研发、生产并接种疫苗,在控制甚至是消灭传染性疾病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疫苗的保护作用取决于个体免疫反应的程度。在接种疫苗前,我们往往会被告知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但在过去的研究中,关于睡眠时间不足在流感和肝炎疫苗接种反应的个体差异中所起的作用也得到了一些不同的结果。当 COVID-19 大流行来袭,大规模疫苗接种成为了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主要策略,是否能够通过简单的干预措施增加延长疫苗的保护效果这一问题也亟待解决。2023 年 3 月 14 日,来自里昂第一大学的研究团队在Current Biology杂志发表了题为A meta-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insufficient sleep duration and antibody response to vaccination文章,通过荟萃分析,研究人员探索了睡眠时间对接种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在接种疫苗前后的日子里,每晚睡眠不足 6 小时与抗体应答的大幅下降相关,即机体降低了对疫苗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Neuron:胡霁 / 袁逖飞 / 许涛发现「麻醉牛奶」有望给抑郁症患者带来福音

上个世纪 70 年代初,一种乳白色的药物被发现具有稳定、舒适的镇静作用,即丙泊酚,被麻醉医生形象的称为「牛奶」。丙泊酚自 1986 年正式进入临床使用以来,既可用于全身麻醉,也适用于手术时间短的小操作或检查,是静脉麻醉药中当之无愧的「王者」,每年服务全球亿万患者。其发明者约翰·格伦为此获得了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美国拉斯克奖」临床医学类奖项。令人惊奇的是,丙泊酚的临床使用不仅带来了催眠、镇静与遗忘,还常常让入睡的患者产生美梦,使得他们心情愉悦,产生放松感。2023 年 3 月 13 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脑健康研究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共同合作在Neuron上发表题为Propofol exerts anti-anhedonia effects via inhibiting dopamine transporter的研究论文,探索了丙泊酚产生欣快感的神经机制,并挖掘了「麻醉牛奶」这款「老药」在抑郁治疗中的新用途。研究者系统的筛查了丙泊酚对大脑内不同神经递质系统的影响,综合运用结构药理学、细胞生物学等手段,首次发现了丙泊酚能够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三句话读懂一篇 CNS:二甲双胍再添新疗效,或降低新冠后遗症风险;Science 封面文章揭开蜜蜂学会跳舞的秘密

三月的倒春寒来势汹汹,科研人在奋斗征程中也要注意个人身体健康。本周学术君继续带来 CNS 最新进展,助力大家勇攀科研高峰!1.Nature Metabolism:锌促进雄性小鼠的交感神经支配目前,产热脂肪细胞对交感神经支配的调节尚不清楚。2023 年 3 月 6 日,同济大学栾冰团队在Nature Metabolism杂志发表研究论文Thermogenic adipocyte-derived zinc promotes sympathetic innervation in male mice。该研究表明产热脂肪细胞来源的锌促进雄性小鼠的交感神经支配,确定锌离子(Zn)作为一种产热脂肪细胞分泌因子,促进雄性小鼠棕色脂肪组织和皮下白色脂肪组织的交感神经支配和产热,解析了产热脂肪细胞和交感神经元相互调节的正反馈机制。图 1:来源Nature Metabolism2.STTT:揭示结直肠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的重要作用细胞外囊泡可谓小小的身体,大大的能量,在医学健康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23 年 3 月 6 日,四川大学王自强及韩俊宏共同通讯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JAHA 研究揭示:「间歇性禁食」没那么神,有效减肥还得靠老办法!

目前,肥胖和超重是许多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世卫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已有超 10 亿人患有肥胖症,其中包括 6.5 亿成年人、3.4 亿青少年和 3900 万儿童,减肥大业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已发展成为一种备受大众欢迎的减肥方法。间歇性禁食也称有时间限制的进食,通常指在某个时间段内正常进食食物,然后很长一段时间(16-48 小时)内吃很少的食物或者不吃。多项研究表明,间歇性禁食通过控制食物摄入时间可调节代谢功能,从而实现体重的减轻。此外,随机临床试验也揭示,与全天进食相比,限制进食不仅可减轻体重,还有减少腹部脂肪,调节葡萄糖和胰岛素、平衡血压血脂等优势。然而,最新发布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的一项研究表明,就管理体重而言,控制热量的总摄入可能比将进餐限制在狭窄的时间窗口更为有效。2023 年 2 月 7 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在JAHA上发表题为Association of Eating and Sleeping Intervals With Weight Change Over Time: The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男男生子或将实现!科学家首次让 2 只雄性小鼠产生健康后代

在哺乳动物中,新生命开始于精子与卵细胞成功相遇,形成受精卵,然后子代携带来自双亲的部分遗传物质。长久以来,这都是自然界中哺乳动物繁衍后代的定律,也是维持种群的重要方式。在鱼类和爬行动物中,还存在一种普遍的繁殖方式,称为孤雌生殖,仅由从未受精的卵母细胞产生后代,但这在哺乳动物的自然繁殖中并未发现。孤雄生殖这一方式更是罕见,仅在一种稀有杂交鱼类和一些无脊椎动物中有发现。2023 年 3 月 8 日,在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举行的第三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上,来自日本九州大学的Katsuhiko Hayashi介绍了他们的最新研究:通过将雄性小鼠细胞转化为卵子,他们最终创造了具有两个亲生父亲的小鼠后代。Katsuhiko Hayashi(图片来源:网络)研究人员将携带男性 XY 染色体的皮肤细胞重新编程为干细胞样状态,即所谓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然后删除这些细胞中的 Y 染色体,并替换为从另一个细胞「借用」的 X 染色体,以产生具有两条相同 X 染色体的诱导多能干细胞。随后,将该细胞放置在卵巢类器官(一种复制小鼠卵巢内条件的培养系统)中培养,使其变成卵子。并将该卵子与正常精子结合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Nature 子刊:高彩霞团队开发可预测的精细下调目标基因蛋白表达的新方法

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中的开发和应用为分子设计育种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基于基因编辑技术建立基因精细调控的方法对于精准设计育种至关重要。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基因表达调控方法,如 CRISPR-Cas、CRISPRi 和 RNAi 等技术只能够实现对基因的完全敲除或将基因的表达抑制到不可预测的水平。利用 CRISPR-Cas9 技术对启动子区域进行编辑,可以在转录层面将基因的表达调控至不同的水平,并产生大量不可预测的数量性状变异。但这种方法将耗费大量精力用以筛选理想的突变体。因此,开发新的能够可预测地精细调控基因表达的方法可以极大拓展现有的基因表达调控工具箱,为作物遗传改良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上游开放阅读框(uORF)是真核生物 mRNA 上普遍存在的翻译调控元件,对基因主效开放阅读框 (primary open reading frame, pORF) 的翻译具有抑制作用。2018 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组率先利用 CRISPR-Cas9 技术对 uORF 进行编辑,建立了精细上调内源基因翻译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培育出了维生素 C 含量显著提高的生菜种质。2020 年,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再帕尔•阿不力孜团队:一种高灵敏、高覆盖质谱成像技术新进展

质谱成像(MSI)具有同时显示组织中已知或未知生物分子相对丰度和空间分布的能力,已广泛用于癌症和其他疾病的组织学诊断。然而,由于组织样品的复杂性和异质性,全面绘制代谢物的分布图仍然具有挑战。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广泛生物功能但丰度较低的代谢物,需要开发一种无针对性的,高灵敏度,覆盖范围广,化学特异度高的成像方法,以可视化多种代谢物在原始状态下的空间分布。本课题组对自主研发的气流辅助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AFADESI-MSI)进行了优化,通过非靶向分析,在大鼠脑、肾脏和人食道癌组织中观察到数千种代谢物,为分子组织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再帕尔·阿不力孜教授、贺玖明研究员课题组在 Advanced Science发表的题为“A Sensitive and Wide Coverage Ambient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 Method for Functional Metabolites Based Molecular Histology”的研究论文,通过优化的空气动力辅助解吸电喷雾质谱成像(AFADESI-MSI)技术,绘制了生物样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处女座实验狗都无法抵抗的慢病毒滴度标定方法

绝对定量时代——引领慢病毒行业新标准高大上的慢病毒是怎样炼成的(一)慢病毒活性滴度用什么单位?看TU!看 TU!看 TU!TU=transducing units,即每毫升中含有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病毒颗粒数。其他的VG/mL,VP/mL 都是所有病毒颗粒数,死的活的都算上,一片虚假繁荣,请自由玩儿去!慢病毒活性滴度怎么标定最准?绝对定量!绝对定量!绝对定量!又绝对又定量的方法,准到不要不要的!再说了,这「绝对定量」是医疗级病毒产品的公认滴度检测方法,诺华、Juno,这些 CarT 大佬们都用!不准?不准的话 FDA 能认吗?复杂又昂贵的方法,为了准,咱们忍啦!标准品检定绘制标准曲线,精确定量病毒基因组DNA 拷贝数。测定插入细胞基因组的 5'LTR—3'LTR 病毒基因组拷贝数。工具细胞 293T 基因组中的病毒特征单拷贝基因 A 和宿主特征单拷贝基因 B。TU=undefinedC/V=(初始细胞/感染病毒体积)×(2×A 基因拷贝/B 基因拷贝),计算感染效率。不要反转录,不要受 RNA 降解或反转录效率影响。如果病毒有荧光或者抗性,再结合表型联合判断。慢病毒滴度标那么准,有用吗?为啥细胞用慢病毒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胞转染问题

转染是否成功的影响因素很多,如需要转染的细胞类型(对于困难的细胞系尤其如此),需要被转染的分子(DNA、RNA、寡核苷酸、蛋白质),转染试剂等。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转染的成功均取决于转染效率、低细胞毒性以及重现性这几个要素。细胞分裂细胞相比较非分裂细胞——分裂细胞往往要比静止细胞更易于摄取并表达外源 DNA。因此对大多数转染操作而言,细胞都在转染当天或前一天种板。同样重要的是细胞在种板进行转染时不应处于过度生长的状态;此外,还常用促有丝分裂刺激物(如,病毒转化,生长因子,条件培养基,以及滋养细胞)来活化原代培养细胞。贴壁细胞相比较悬浮细胞——在转染效率方面贴壁细胞和悬浮细胞之间的差异显著。相对于贴壁细胞(如 HEK,CHO),悬浮细胞(如 HL 60,Jurkat)非常难以转染,可能是因为细胞间膜结构的差异,但目前还没有分子水平上合理机制的解释。分板方案——在对培养细胞进行分板传代培养之前,必须把贴壁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使之脱离培养基质。这个常规操作可导致正常细胞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因此分批方案的不同(如,胰蛋白酶消化时间的长短,胰蛋白酶的灭活等)需要优化。传代次数——传代次数是指对一个细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慢病毒原来可以这样用!

慢病毒(Lentiviral,LV)可将外源基因有效地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从而实现持久性表达,这一特性使其在科研与临床治疗(CART)中大放异彩。但在临床治疗中,外源基因的整合会带来插入突变的风险。这种情形下,研究者开始拓展非整合慢病毒的可能性。IDLV(Integration-deficient Lentiviral) 即整合缺陷型慢病毒,是通过在慢病毒整合酶中引入突变产生的非整合型慢病毒,「不整合」的特性使其更适合于静息细胞、临床治疗、干细胞研究等场景使用。与其他载体相比,其优势为:此外,IDLV 可在分裂细胞中瞬时表达,非分裂细胞中稳定表达;并且可与任何慢病毒载体配套使用,产生非整合型的慢病毒。IDLV 的应用场景IDLV 在应用中有什么优势呢?适用于哪些研究呢? IDLV-CRISPR / Cas9高精准地进行基因编辑CRISPR / Cas9 是基因组编辑领域的明星技术,目前慢病毒载体(LV)是递送 CRISPR / Cas9 组分的重要手段,LV 可容纳大的 DNA 载荷并有效转导分裂和非分裂细胞,适用于绝大多数的科学研究。然而,持续表达的 CRISPR / Cas9 可能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腺相关病毒(AAV)技术快速入门

腺相关病毒(AAV)作为一种安全、持久、高效、高特异性的基因操作工具,在生物学特别是神经生物学领域中被广泛使用。许多新手对于 AAV 的使用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篇短文将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争取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这种病毒工具。什么是AAV?野生型AAV 是一种复制缺陷型微小病毒,需要腺病毒或疱疹病毒帮助其在体内复制扩增。而我们做实验用的是不需要辅助病毒的重组 AAV 病毒(rAAV)。将目的基因的 CDS 区序列或者 RNAi 干扰序列插入 rAAV 表达质粒中,包装病毒,然后直接使用 rAAV 感染细胞就能完成目的基因操作。什么时候用rAAV?当我们需要对特定基因进行过表达或干扰时,特别是做动物实验的时候,就可以使用rAAV 病毒。针对不同的实验需求,下表可以帮助您选择合适的病毒工具。rAAV 的优点是什么?安全性高:目前还没有发现AAV 对人体致病;每 10 个人中就有 8 个人在一生中会感染AAV,而rAAV更是去除了96% 的 AAV 基因组,进一步确保了安全性。目前唯一通过欧盟药监局的基因治疗药物 Glybera 也是一种 rAAV。免疫原性低:当AAV 用局部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慢病毒包装系统简介及应用

一、慢病毒包装简介及其用途慢病毒(Lentivirus)载体是以HIV-1 (人类免疫缺陷 I 型病毒)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基因治疗载体。区别一般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它对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均具有感染能力。慢病毒载体的研究发展得很快,研究的也非常深入。该载体可以将外源基因有效地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从而达到持久性表达。在感染能力方面可有效地感染神经元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肿瘤细胞、内皮细胞、干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从而达到良好的基因治疗效果,在美国已经开展了临床研究,效果非常理想,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慢病毒也被广泛地应用于表达RNAi 的研究中。由于有些类型细胞脂质体转染效果差,转移到细胞内的 siRNA 半衰期短,体外合成 siRNA 对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通常是短暂的,因而使其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采用事先在体外构建能够表达 siRNA 的载体,然后转移到细胞内转录 siRNA 的策略,不但使脂质体有效转染的细胞种类增加,而且对基因表达抑制效果也不逊色于体外合成 siRNA ,在长期稳定表达载体的细胞中,甚至可以发挥长期阻断基因表达的作用。在所构建的 siRNA 表达载体中,是由 R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大神教你瞬时转染快,准,狠!

一般情况下,瞬时转染是将 DNA 导入真核细胞的方式之一。在瞬时转染中,重组 DNA 导入感染性强的细胞系以获得目的基因暂时但高水平的表达。转染的 DNA 不必整合到宿主染色体,可在比稳定转染较短时间内(最多一周左右)收获转染的细胞,并对溶解产物中目的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如果过表达基因用质粒,如果敲降用的是 siRNA(在 microRNA 实验中,过表达用的是 mimics,敲降用的是 inhibitor)。通过瞬时转染,将目的基因敲降或者过表达(gain and loss 实验),观察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情况,或者细胞表型(phenotype)的变化,例如凋亡,周期,增殖,侵袭,转移等。那该怎么做呢?一、准备lipofectamine2000(转染试剂)(避光),Opti-MEMI 减血清培养基(避光),目的基因的质粒或者 siRNA(以 siRNA 为例),细胞,六孔板,培养基,以及一些细胞实验所需的普通物品。二、步骤细胞接种:转染实验前天接种细胞,各种细胞的平板密度依据各种细胞的生长率和细胞形状而定。进行转染当天细胞密度应达到 60%~80% 覆盖。细胞转染:一般六孔板液体每孔在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Nature:陈玲玲团队发现核仁新结构调控核糖体 RNA 末端加工重要机制

陈玲玲研究组长期致力于 lncRNA 代谢与功能的研究。前期通过 non-poly(A) 测序发现一类新型 lncRNA 家族,它们来自内含子,两端以 snoRNA 结尾,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 sno-lncRNA。SLERT 是其中一个 sno-lncRNA,完全定位在细胞核仁。核仁是细胞核内一个复杂且高度动态变化的无膜亚结构,是细胞核内核糖体 RNA(rRNA)的加工厂。它在调节 rRNA 的转录、加工以及核糖体亚基组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核仁在形态上由内而外可以分为三层结构:多个纤维中心(Fibrillar Center,FC)和致密纤维组分(Dense Fibrillar Component, DFC)形成球状结构镶嵌在颗粒区(Granular Component,GC)内。之前的研究表明 SLERT 直接结合核仁蛋白 DDX21 并调控其形成的环状结构的大小进而促进 RNA 聚合酶 I 转录。RNA 聚合酶 I 转录复合物聚集在 FC 区域边缘对核糖体 DNA(rDNA)进行转录;rRNA 前体(pre-rRNA)加工蛋白质在 DFC 区域参与调控 rRNA 前体的定向转运和核仁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