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棒实验提供了一种检测啮齿类动物运动功能的方便方法。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损坏以及药物对运动协调功能和疲劳的影响可以通过测量动物在滚筒上行走的持续时间检测评定。该仪器可做疲劳实验,骨骼肌松驰实验、中枢神经抑制实验,以及其它需用运动方式检测药物作用的实验,疲劳实验:小鼠在不停转动的棒上,按其旋转方法相反的方向运动,由于剧烈运动,使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不能及时的排除和转化,肌肉很快就进入疲劳状态,从而小鼠从棒上跌落下来,抗疲劳药物能使其运动产生的乳酸迅速排除和转化,从而减缓肌肉的疲劳程度,达到抗运动疲劳的效果,使小鼠在棒时间延长。
膝关节近端纵向 1cm 切口,钝性分离皮肤,在靠近大腿骨(股骨)的清晰可见的血管附近,显示出肌肉正下方的坐骨神经。分离出坐骨神经。右侧股骨结节下 1cm 处用血管钳行 3 次交替钳夹,每次夹闭十秒,形成宽度为 3mm 的神经挤压损伤后,逐层缝合。
心肌梗死是发达国家居民的主要致死因素之一,动物深度麻醉后,胸腔正中靠左0'5㎜剪开皮肤长约1.5CM,钝性分离肌肉,剪断第3 4根肋骨,止血钳关闭胸腔防止暴露时间太长,拿开止血钳后开口器打开胸腔暴露心脏,8-0带针缝合线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看见心尖变白,关闭胸腔,缝合,造模成功后前三天注射抗生素
从小鼠下肢膝盖到大腿内侧做一个大约1厘米长的切口,暴露肌肉。横向切开皮下脂肪组织,暴露神经和动静脉血管。分离股动脉后,在靠近膝盖的远端位置将股动脉与股静脉分开。用8-0缝合线穿过远端股动脉下方,在股动脉近端下方穿一根8-0缝合线,用双打结阻塞近端股动脉,并结扎,最后用5-0缝合线关闭切口。
血瘀症是指脉管内血行迟滞,或血溢脉外而停蓄体内所引起的症候。大鼠适应性饲养 1 周后,注射 Adr两次(前后各间隔2h),再将大鼠浸入冰水内5min,别看仙气飘飘就能放松警惕,这个时候要眼疾手快,小心大鼠在冰水中死亡,冰水处置后停食,自由饮水,第二天就可以进行后续的检测啦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可引发猝死。大鼠心脏对应的背部皮肤剪三个切口形成一个三角形,将电极片埋入皮肤下,再将大鼠尾吊在饲养笼盖,用接收器连接电脑,记录大鼠在尾吊期间的心电等指标,来判断悬尾状态下大鼠心律的变化。
选取颈部正中切口,切开皮肤,钝性分离暴露气管,留单线,动脉夹夹住颈动脉一侧,须夹稳,注意保持大鼠呼吸道的顺畅,以免发生窒息。左侧颈动脉穿刺插管,监测平均动脉压;,塑料管插管,用线结扎固定气管插管,血液通过颈动脉插管放血,直至达到平均动脉血压为35±5 mm Hg;将该压力保持60 分钟。休克过程中上下轻微移动注射器空筒调节注射器内的血液水平来控制平均动脉血压,放血后封管,持续观察血压。观察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心脏、肾及微循环的变化,了解抢救失血性休克时扩容血容量的意义,在扩容基础上的应用不同的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失血性休克,并进行疗效比较。观察肠系膜微循环,了解休克的机理。
大鼠麻醉后仰卧位固定,阴囊正中纵形切口长约 1.0cm。逐层切开皮肤、肉膜及深部筋膜,挤压下腹部见双侧睾丸自腹腔下降至阴囊。轻微牵拉右侧睾丸,游离睾丸及精索,于外环口处离断并采用 1丝线双重结扎,完整切除右侧睾丸及附睾。同样方法切除左侧睾丸及附睾。检查创面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后,关闭创面,3-0 可吸收线逐层缝合切口。
该模型是将大鼠放入盛水的环形玻璃缸内强迫游泳。动物初在水中拼命游动、挣扎、试图逃脱,随之感到逃脱是不可能的,便不再挣扎和游动,仅将头部露出水面,肢体漂浮,维持一种不动状态,将此状态称为“行为绝望”。强迫游泳是研究人类抑郁症药理学及其发病机理,此种模型已广泛用于抗抑郁剂的筛选和评价,抑郁症动物模型对抗抑郁药的研究和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麻醉好的大鼠绑定在多功能脑立体定位仪上,沿正中线切开头部皮肤,暴露出骨膜,轻轻切开骨膜。纯双氧水擦拭骨面,以前囟为准,采用两点注射:右侧黑质致密部(SNc)、中脑腹侧被盖区(VTA)。SNc:前囟后(5.0)毫米, 矢状缝右侧(1.5)毫米, 硬脑膜下(7.8)毫米;VTA:前囟后(4.6)毫米, 中线右侧(0.9)毫米, 硬脑膜下(7.3)毫米。用牙科钻钻开颅骨,用5μL微量进样器将药物注入右侧纹状体(速度为1.0 mm/min),每孔4μL,注射速度为1μL/min,注射完毕后留针5 min,然后以1.0 mm/min的速度缓慢退针,同样的方法注射另一点。手术完成后,用医用明胶海绵填塞颅骨孔,不同注射方法也会导致不同的临床现象,最后缝合切口皮肤。
钝性分离胸腺暴露主动脉弓及分支,把主动脉弓、头臂干及左颈总动脉之间筋膜撕开小口,用穿线器穿线。结扎缩窄主动脉弓,其原理是将升主动脉或腹主动脉与24留置针头捆绑在一起造成主动脉狭窄。主动脉弓缩窄是一个慢性心室肥大的最为常用疾病模型,可用于模拟高血压或室内压增高而引起的肥厚性心肌病。此类方法制作心衰模型对技术要求比较高,操作时应当注意,不要破坏动脉血管,容易引起大出血导致造模失败。
脓毒症作为急危重症领域的棘手难题,其中大部分利用体外观察的方法对细胞生理学研究的成果,切口进腹在回盲瓣远端分离,并以丝线结扎1/3处盲肠,用注射针头于结扎端穿孔,挤出粪便少许,尽量避免损伤血管,用本方法在内建立的腹腔感染动物模型,与人类相关疾病在疾病的某些特征方面仍有许多相似之处,有较大的研究应用价值。
脑梗是研究缺血性脑中风的经典动物模型。沿颈部正中开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游离出颈总动脉1.5cm,穿线备用,向远心端找到颈外侧动脉,游离涌现结扎,提起颈总备用线,在近心端,远心端用动脉夹夹住,在近心端动脉夹处,用5mL注射器针头刺破血管,稍微提起动脉夹,用镊子夹住线栓,从小口插入动脉后,去掉远心端动脉夹,然后用镊子夹住线栓,线栓插入到颈内距分叉处1.8-2.0cm,用备用线将颈总和线栓一起结扎住,最好是结扎双道,记录线栓插入时间,在将动脉夹另一边近心端颈总结扎住,去掉动脉夹,注意缝合时不要将线栓带出。最后根据评分来判断成模性。取材后可通过TTC染色和病理观察。
麻醉小鼠,腹部消毒后剃毛,沿小鼠剑突下方腹部中线剖腹,用扩胸器暴露腹腔,挤出肝,结扎肝蒂,沿结扎线外侧无菌切除中叶和左外侧肝叶,约占肝体积的 70%,缝合腹部切口,形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执行合成代谢,解毒和免疫防御等许多功能,外界环境各类因素常导致肝损伤,长期的肝损伤将诱发如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疾病,最终会导致肝衰竭,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建立将推动肝脏疾病的研究向前发展,为研究脂肪肝发病机制提供巨大帮助。
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狭窄模型,可模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发展。高脂饲料加球囊损伤术:目前广泛应用于腹、髂主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模型的建立, 球囊损伤程度的大小成为影响造模成功的关键之一。切开颈部,分离组织颈动脉血管,颈动脉插入球囊,球囊内注入空气,球囊扩张来回抽动3次,动物模型的成熟完善建立为展开动脉粥硬化、干细胞研究、转基因技术、内皮功能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最后缝合皮肤,压力泵压力能够维持,表示造模成功,术后可以通过HE验证检测。
用动脉夹夹住血管两侧,提前穿好结扎线,用1毫升注射器刺破血管,分离组织股动脉血管,股动脉插入球囊,球囊内注入空气,一分钟后将球囊拔出,缝合血管,此方法的主要操作是将一定直径大小的球囊放入动脉血管后充盈球囊,球囊内注入空气,通扩充球囊造成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弹力板及中膜严重损伤,引起局部血管狭窄。进行球囊损伤手术时需要注意选择内径大小适宜的球囊,牵拉过程中速度、力度的把握以及对球囊扩张压力的控制。
动物麻醉后(可选择气体麻醉或腹腔麻醉),沿腹正中线做1.5-2.0cm的切口,逐层分离皮肤、腹膜,进入腹腔,将肠道推向一侧,分离左肾内侧的结缔组织,将左肾充分暴露,找到左侧肾动脉用微型动脉夹迅速阻断,可见肾脏颜色由鲜红逐渐变成暗红,表示夹闭成功,根据实验确定夹闭时间,去除动脉夹恢复血流灌注,可见肾脏迅速由黑紫色变成鲜红色,然后分层缝合关闭腹腔
骨质疏松是临床上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采用背侧入路双侧卵巢摘除手术造模。常规消毒后,近肋脊角附近双侧纵向切口。切开皮下组织后进入腹腔,拉出腹腔内脂肪后翻转向外,子宫角上用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结扎,结扎后可摘除卵巢,逐层关闭切口。卵巢切除后模型大鼠其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骨量和骨质量明显下降,到目前是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最佳模型。
大鼠俯卧位固定到手术台上,持续低剂量麻醉。消毒,沿右后肢大腿后外侧股骨干作一切口,暴露坐骨神经干及其远端分支,钝性分离肌肉,用玻璃分针分离出胫神经、腓总神经,分别用6-0丝线双重结扎胫神经、腓总神经,切断结扎远端,同时将神经断端远端剪掉2mm,注意保留腓肠神经,手术过程中应避免牵拉腓肠神经及其伴行的血管。操作结束后逐层缝合组织,再次碘伏消毒。
青光眼是由病理性高眼压引起,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视功能逐渐丧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行性视神经病变。通过诱导眼压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细胞质内出现内质网及线粒体水肿,液泡及自噬小体数目增多,引起视野缺损。此实验的优点:耗时较短;操作较为简单,能够很好地模拟急性青光眼的发作。适用于:模拟临床上急性发作的青光眼,研究神经节细胞的丢失及缺血损伤后的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