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利 用 GFP 报道系统测定新三指 ZFN

        相关实验:利用模块装配方法构建锌指 核酸酶以位点特异的方式操作基因组实验

        最新修订时间:

        材料与仪器

        步骤

        利 用 GFP 报道系统测定新三指 ZFN

        材料

        试剂

        转化用大肠杆菌

        F A C S 缓冲液

        磷酸盐缓冲液(P B S )

        2 % 小牛血清

        1 mmol / L E D T A

        0.1 % 叠氮化钠

        G 4 1 8

        H E K -293 细胞

        M A C S 缓冲液

        P B S

        2 % 小牛血清

        1 mmol / L E D T A

        培养基

        全 D M E M : D M E M / 1 0 % 牛 血 清(HycIone) /2mmol/L L-谷氨酰胺

        无血清 D M E M

        质粒

        G F P 表达质粒

        G F P 修 复 质 粒(R S 2700 质粒)

        I-SceI 表达质粒

        亲本报道质粒(P P C 17)

        Zif-Z F N 表达质粒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B a w H I 、 E c o R I、 Himilll、 SpeI 及 XAoI

        靶位点寡聚核苷酸(见步骤 2)

        仪器

        电转化 仪(B T X E C M 399)

        流式细胞仪

        磁珠分选系统(Miltenyi, A u b u r n , California)

        组织培养板(10 cm 和 24 孔)

        方法

        构建 G FP 报道质粒

        1.用 XhoI 和 HfndIII 对亲本报道质粒(p P C 1 7 ) 进行酶切,通过凝胶纯化分离得到约9kb 大小的质粒。

        2.合成靶位点寡聚核苷酸,其中一个半位点是 Zif-ZFN (―个活性已知的 Z F N ) 的结合位点,另一个半位点是新的靶位点。设计一对寡聚核苷酸,使其复性后,能够产生 XhoI 和 H h d I I I 的互补末端。在 Z F N 全位点的 5'引 入 E c o R I 位点,从而为鉴定插入寡聚核苷酸的克隆提供一个新的限制酶酶切位点。例如,为了测定具有 5'_G A G G T T G C T -3'靶位点的 H G B Z F 1-Z F N , 我们合成了以下序列的寡聚核苷酸:

        A : 5'- A G C T G A A T T C C G C C C A C G C ggatcc G A G G T T G C T -3';

        B : 5'-T C G A A G C A A C C T C ggatcc G C G T G G G C G G A A T T C -3',

        3.按标准程序,将 A 、 B 寡聚核苷酸复性,并连入纯化的报道质粒载体中,载 体 :退火寡聚核苷酸的摩尔比为 1 : 100。

        4.按标准程序,将连接产物转化人大肠杆菌中。

        5.通过 E c o R I 酶切鉴定克隆。

        连人寡聚核苷酸的克隆酶切后产生 MOObp、 2100bp、 1700b p 的片段,在 400b p 处有一个双联体。

        6.用 A 220A 引 物(5'- A C C G G C A A G C T G C C C G T G C C C T G G -3') 对酶切后有正确片段的克隆进行测序,验证载体中插人单拷贝的寡聚核苷酸。

        7.Midiprep 验证克隆后,制备一定质量和数量的 D N A , 按标准程序,构建报道细胞系。

        构建 G F P 报道细胞系

        由于 H E K -293 细胞容易生长和转染,因此我们在该细胞中构建报道细胞系。下面描述了我们利用电转化仪构建 293 G F P 基因靶向细胞系的方法。

        8.在 I O c m 培养板上,用 全 D M E M 培 养 H E K -293 细 胞(不 是 对 G 4 1 8 已经耐受的H E K -293-T 细胞),使其长到对数生长期。

        9•消化细胞,并 用 I O m l 无血清的 D M E M 洗一次。用无血清的 D M E M 重悬细胞,细胞密度为 106 个/m l 。

        10.取 出 400ul 细胞,将它与 10 邱超螺旋的报道质粒混合。
        我们发现,用该比例时,细胞系含有单拷贝的整合体。

        11.将细胞在冰上孵育 5min ,接着在 B T X E C M 399 电转化仪上以 150V 进行电转化。

        12.将细胞在冰上恢复 5min , 接着转移到预先加入10ml 全 D M E M 的 10 cm 培养板中。

        13.第二天,加入 G 418,使其终浓度为 500ug/m l 开始筛选。

        14.以该培养基培养细胞,每 3〜4 天换液一次,动作轻柔以免破坏正在形成的克隆。

        15.G 418 筛选 2 周后,单个克隆都已经很明显。通过选择单克隆产生一个单克隆报道细胞系,并分析每个克隆细胞表面人 C D 8a (C D 8 ) 基因的表达情况。鉴定 出 C D 8在细胞表面具有稳定高表达的克隆,并作为报道细胞系。简单测定 Z F N 时 ,一个多克隆群体已经足够。以下步骤简要描述了如何产生一个多克隆群体。

        16.在第 2 周 ,瞬时消化培养板上的细胞而不去除细胞表面的 C D 8。

        17.用 10 ml M A C S 缓冲液洗涤消化下的细胞,接着用 100ul M A C S 缓冲液重悬。

        18.用 M ilte n y i 的磁珠分选系统,利 用 CD8 微球纯化 CD8 + 细胞。

        我们发现 G4 1 8 耐受克隆中有 3 0 % 〜5 0 % 的 CD8 + 。通 常 该 CD8 + G418 耐 受 的 多 克 隆 群 体(称为「Z FN 报道系」)足以定量测定新设计的 ZFN。

        利用新的 G F P 报道细胞系通过磷酸钙转染测定新的 ZFN

        说 转 染 前 一 天 ,将 Z F N 报道系按 105/孔 用 全 D M E M 铺 在 2 4 孔培养板上。铺 12个孔。

        20.转染前,将培养基替换成 500ul 全 D M E M 。

        21.按磷酸钙转染步骤,将以下质粒转染每个孔。

        孔 1: 200ng G F P 表达质粒+200 ng I-SceI 表达质粒

        孔 2〜4 : 200ng G F P 修复供者质粒(R S 2700 质粒)+200 ng I-SceI 表达质粒

        孔 5: 200ng G F P 表达质粒+ 100 n g G F P -Z F N l + 100 n g G F P -Z F N 2

        孔 6〜8: 200n g G F P 修 复 供 者 质 粒(R S 27 0 0 质粒)+ 1 0 0 n g G F P - Z F N l + 100ngG F P -Z F N 2

        孔 9: 200ng G F P 表达质粒+ I O O n g Zif-Z F N 表达质粒+ 100 n g 新 Z F N 表达质粒

        孔 10〜12: 200ng G F P 修 复 供 者 质 粒(R S 2700 质粒)+ 100 n g Zif-Z F N 表达质粒+ 100 n g 新 Z F N 表达质粒

        22.将磷酸钙/D N A 沉淀在细胞表面孵育 8〜16 h 。

        23.去除培养基和沉淀,替换成 I m l 全 D M E M 。

        24.转染后 66〜78 h ,瞬时消化细胞,并 用 1ml F A C S 缓冲液洗涤。重悬在 400m1F A C S缓冲液中。

        25.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中 G F P 的表达情况。

        26.用转染效率(从 孔 9 测得)校正实验条件下 G F P 阳性细胞的比率(孔 10〜12 的平均),从而测定基因靶向的比率。用 I-S c e I 的 靶 向 效 率(从 孔 1〜4 测得)或者用G F P -Z F N 的靶向效率(从 孔 5〜8 测得)校 正 Z F N 的靶向效率,将 新 Z F N 的活性与其他 Z F N 进行比较。在该系统中,没有双链断裂的靶向背景比率为百万分之一。

        来源:丁香实验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