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筛选出 1000+ 条实验概况及操作方法
染色体原位杂交实验
染色体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技术是指利用特定标记的已知碱基序列的核酸探针,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理,与中期染色体玻片标本中的同源 DNA 序列进行杂交。染色体原位杂交的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能够对特定核酸序列进行精确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分析。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肿瘤干细胞的分离纯化
分离肿瘤干细胞的主要思路与分离成体干细胞的思路类似,包括根据特殊的表面标记分子进行分选和 SP 细胞分离,其中依赖干细胞表面标志分离的可供选择的分选系统为免疫磁珠分选系统和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技术(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
收录 3 操作方法 · 2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染色体显带实验
许多染料对DNA都有不同程度的亲和性,故都可用作染色体的染色。在染色体的常规染色中,一般用吉姆萨(Giemsa)、地衣红(Orcein)、孚尔根(Feulgen)、石炭酸-品红等染料,都可获得良好的染色效果。目前,用于染色体显带实验的方法主要有 3 种:G显带技术法、R显带技术法和 C显带技术法。
收录 3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体外受精
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是指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离体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的融合过程。体外受精技术是研究胚胎早期发育、遗传和优生等的重要实验手段,已引起人们极大的重视。体外受精技术通常分为异种体外受精和同种体外受精。
收录 2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染色体标本制备实验
染色体是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可见结构,只有获得染色体标本才能进行核型分析,检测真核细胞是否出现了染色体数目异常或者结构畸变。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实验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SCE)是指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过程中形成的两条染色单体之间所发生的一类特殊的同源重组。SCE 发生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其发生的频率可以反映细胞在 DNA 合成期的受损程度。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蛋白质实验
Western 印迹技术即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DNA 转染实验
运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外源 DNA 导入细胞的过程,称为 DNA 转染或基因转染(transfection)。采用该技术,既可将外源基因导入体外生长的细胞,用于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亦可将外源基因导入体内细胞,用于基因治疗。基因转染方法包括磷酸钙转染法、脂质体转染法、DEAE-葡聚糖转染法、重组 DNA 病毒感染法、电穿孔法和显微注射法等。
收录 3 操作方法 · 1 相关问答 · 1 相关文章
酸性磷酸酶显示实验
酸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定位于溶酶体内。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蛋白质分离实验
蛋白质分离的方法主要有 3 种: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蛋白质、免疫沉淀法分离蛋白质和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蛋白质。
收录 2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细胞中过氧化物酶显示实验
过氧化物酶是肝、肾、中性粒细胞及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存在丰富的酶类,较多存在于细胞的过氧化物酶体中,参与细胞中的各种氧化反应,可将各种底物氧化。
收录 1 操作方法 · 1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细胞中碱性蛋白显示实验
不同的氨基酸带有不同化学性质的侧链基团,有的带有碱性侧链,有的带有酸性侧链,这使由氨基酸组成的不同蛋白质拥有不同数目的碱性基团和酸性基团,这些基团会使蛋白质在不同的 pH 溶液中带有不同的净电荷。如在生理条件下,整个蛋白质分子所带负电荷多,则为酸性蛋白质;带正电荷多,则为碱性蛋白质。因此,可将标本用酸处理提取出核酸后,用带负电荷的碱性染液固绿(pH8.2~8.5)染色,使在此 pH 环境中带正电荷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细胞成分分离实验
细胞成分分离实验是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人们会需要分离细胞的不同次级组分,包括细胞核、质膜、线粒体、溶酶体和微粒体等,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对分离得到的组分分别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其中包括结构、组分以及代谢等。目前,用于细胞成分分离的方法主要有 2 种: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和细胞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细胞组分和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蛋白质。
收录 2 操作方法 · 2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细胞中糖类显示实验
动物组织内的多糖、黏多糖及黏蛋白一般采用 PAS 法显示。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显微注射技术
核移植(nuclear transfer)技术,又称显微注射技术,是哺乳动物克隆(cloning in mammalian)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从核移植成功之日就受到科学界的高度重视。世界上第一只成年体细胞克隆动物「Dolly」的诞生,在动物遗传学和动物胚胎学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引起科学家对动物克隆技术的极大关注。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细胞膜通透性测定实验
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屏障,是一种半透膜,即可选择性地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收录 1 操作方法 · 1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细胞中线粒体活体染色实验
细胞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进行着多种生命活动,它们都是通过细胞中各种固有的结构及其成分来实现的,真实地反映这些结构和成分在不同细胞中的特点对了解细胞生命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活体染色即是一种能够反映细胞活性状态下特征的方法,它是利用某些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染色剂使细胞内某些结构或组分以天然状态显示出来的一种染色方法。
收录 1 操作方法 · 2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端粒显示实验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 DNA 重复序列,它与多种端粒结合蛋白结合在一起,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尽管端粒也会不断的缩短,但可以通过端粒酶的催化,以自身 RNA 为模板进行补充,从而代偿了这一损失(如图 11-1 所示)。端粒的功能保护染色体末端完整性,稳定染色体,保障染色体 DNA 在复制的过程中不被缩短,保护染色体结构基因,防止基因组 DNA 降解、防
收录 3 操作方法 · 1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细胞中脂类显示实验
目前,用于细胞中脂类显示实验的方法主要有1 种 :苏丹黑 B 法显示细胞中脂类。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巨自噬检测实验
Ashford 和 Proter(1962 年)最早发现,在肝灌流液中加入高血糖素后,肝细胞的溶酶体增多并发生自食(self-eating)现象。后来人们将该现象命名为自噬(autophagy)。随着技术方法的发明和改进,近年来哺乳类动物细胞自噬机制及其与疾病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自噬是细胞受到刺激后吞噬自身的细胞质或细胞器,最终将吞噬物在溶酶体内降解的过程。按吞噬物进入溶酶体的途径,自噬可
收录 2 操作方法 · 3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